感受次贷危机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美国金融危机始,美联储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
然而,被迫接管“两房”,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
但接踵而来的是:总资产高达1.5万亿美元的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也难以为继美国政府在选择接管AIG以稳定市场的同时却对其他金融机构“爱莫能助”。
房利美,即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成立于1938年,是最大的“美国政府赞助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用以扩大资金在二级并让购房者能够获得资金支持。
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而2008年全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仅为0.1%,创下自195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国际商品价格一路骤降,而这成为全球性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的关键原因一、中美通胀差异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是一种货币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 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定会增加美国的流动性, 但从表一中可以看出, 美国的通胀率并没有随着货币的超发而大幅上升。
事实上美国国内的货币供给量并不是特别高,没有出现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通胀现象。
2009年, 美国M2 全年为8529 亿美元,2010 年为8816 亿美元, 同比增长3.365%,GDP 同比增长2.9%,CPI 同比增长 1.366%,M2 增长率-GDP 增长率等于0.465%, 说明美国没有出现国内流动性泛滥以及通货膨胀。
由此可见美国仍处于一个低通胀预期中。
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2012 年9 月美国CPI 同比增长 2.0%,环比增长0.6%, 其中, 食品和能源商品价格指数涨幅占总涨幅的2/3 以上。
平均时薪增长了0.3%,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1%,GDP 增长率为2%。
以上各种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朝着复苏的积极面转向,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压力。
读《资本论》有感600字1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迅速波及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的一个后果是,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里,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和本质,从媒体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说法,其实看过《资本论》之后,发现其中早已论述得很清楚:和以往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这次危机的根源还是生产相对过剩,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
若仅观察美国,可能会得出相反结论,因为在美国次贷危机是消费过度的结果。
只要放眼全球就会发现全部真相。
由于资本主义全球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国际经济大循环。
危机前的经济增长是靠美国过度消费、中国过度生产来推动的,而美国的过度消费又是由透支未来的消费信贷支撑的,这种模式注定不能持久。
当美国的过度消费突然中断,中国制造没了用户,就表现为生产过剩。
可见,无论资本主义如何发展,都逃脱不了马克思100多年前的预见。
其实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资本,价值是这部书的主旨。
通过目录来看,出现最多的词语是资本,最核心的概念是剩余价值,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其实资本论的脉络是很清晰的。
用一个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
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
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
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
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
2007年3月13日,初春的纽约,略带凉意的微风吹拂过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上午,一阵窃窃私语穿过华尔街的窗门之间: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无力偿还共计84亿美元的债务,频临破产。
受此利空消息影响,当日美国三大股指暴跌幅度均超过2%,引发股市“黑色星期二”。
一直以来,被议论的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初次浮出水面。
日暮,华尔街上,高楼的斜影遮住了大部分的街面,一阵寒风吹过,卷起街上碎纸片片。
但是,此时更多的市场参与者仅把新世纪金融破产事件看做是千变万化的金融市场随机扰动的一部分。
华灯初上,纽约又一次沉浸在灯红酒绿之中。
6月,贝尔斯登的对冲基金爆出巨亏而申请破产,华尔街仍然没想到他们已经点燃了全球危机导火索。
2007年接近尾声的时候,一贯被认为经营稳健的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冲销资产。
亏顺金额一次次被刷新,恐慌情绪开始一步步不蔓延。
短短几个月,瑞士银行、花旗银行、贝尔斯登、美林等世界顶级金融机构的高管黯然离职。
霎那间,华尔街噤若寒蝉。
事情远未结束,美欧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纷纷出现流动性困难和财务危机,频临破产边缘,连带影响股价暴跌和全球股市的进一步下挫。
9月7日美国出资2000亿元接管了股价急剧下跌的“两房”,随着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至此,此次金融大瘟疫的序幕被拉开。
AIG因流动性困难被政府注资接管,美林银行被富国银行收购,同期,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被迫申请转制为商业银行控股公司。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美国九大商业银行都接受了政府国有化性质的注资,年内破产关闭的中小银行达22家,至此美国前十大商业银行发生巨变,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全军覆没。
欧洲一些小国经济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也先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了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金融动荡。
在亚洲,韩国出现大量资本外流,股市下跌,汇率贬值超过30%,外汇储备减少,巴基斯坦也遭遇了外资流出、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范围内一系列深刻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对全球各国的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以期对该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具体影响有更全面的了解。
美国次贷危机是由次贷市场的崩溃引发的,而次贷市场中的重要因素是次级房屋贷款的违约。
这是一个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紧密联系,危机很快蔓延到了全球范围内。
首先,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机构的衰退。
在危机爆发之初,许多大型美国金融机构因为持有大量次贷债券而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破产的威胁。
这些机构的破产风险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信心危机,许多国际金融机构也因此受到了波及。
一些国际银行和金融机构因为与受影响的美国金融机构有业务往来,承受了巨大的损失,这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紧张局势。
其次,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造成了流动性危机。
随着全球投资者对风险的警惕性提高,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抛售次贷债券以平衡损失。
这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急剧收缩,很多金融机构面临融资难题。
由此,不少国际银行陷入了危机,甚至出现了破产潮。
这种金融流动性危机波及了全球金融市场,使得许多国家都感受到了融资成本上升和融资条件紧缩的困扰。
第三,次贷危机还对全球的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
危机爆发后,美国进入了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范围内的其他经济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牵连。
由于消费和投资信心低迷,许多企业减少了生产和投资,大量失业和减少需求导致了全球贸易的下滑。
对外贸易受到冲击,各国经济增长放缓,有的国家甚至进入了经济衰退。
这导致了全球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遭受了重创。
第四,美国次贷危机推动了全球金融监管改革。
危机的爆发暴露了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
为了避免未来类似危机再次发生,各国纷纷加强了金融监管,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G20国家加强了合作,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和规则,以防范金融市场过度杠杆化和风险传染。
美国金融危机发全球经济的巨大冲击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国都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严重后果。
本文将就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进行探讨。
一、金融系统的崩溃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表现是金融系统的崩溃。
次贷危机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机构破产潮,包括著名的雷曼兄弟。
这些金融机构的崩溃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混乱和恐慌,进一步使得全球金融系统陷入困境。
二、全球股市暴跌随着金融系统的崩溃,全球股市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暴跌。
股价暴跌导致了许多投资者的财富缩水,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许多公司的市值暴跌,导致了资本寒冬,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三、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最为直接的是经济增长放缓。
危机爆发后,全球贸易量锐减,工业生产降低,企业投资减少,消费者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疲弱。
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
四、金融市场的恢复困难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和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减缓危机带来的冲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市场的恢复并非易事。
金融危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还涉及到全球金融体系的扭曲与失衡。
修复金融市场需要时间,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仍有重重困难需要克服。
五、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冲击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还扩散到了全球治理体系。
危机显露出来的不足导致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信任危机。
对于全球合作和国际规则的遵守,各国之间的分歧加剧,对于应对危机的合作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六、全球政策调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各国政策调整也成为了必然。
各国纷纷加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力度,以刺激经济增长。
同时,各国也开始反思金融监管的不足,并加强监管力度,以避免重蹈覆辙。
此外,一些国家还加强了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以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七、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重塑的机会。
感受次贷危机
自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可谓不小!期间又伴随食品和能源的涨价,更是在这次危机上面火上添油。
我是08年3月份开始炒股票的,但我炒只是玩玩,确切地说应该是学习下股市理财,因为我对股票“七窍只通六窍”,一边向同事学习一边买个几千块钱的耍一下,当时运气还算可以,我的“师傅们”赔了,我却赚了一千多。
但随着股市一连串的暴跌,我又把赚的赔进去了,索性放在里面不管它了。
次贷危机给金融带来大震荡外,又转向了实体经济,各个国家都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本国在这次危机中衰退,特别是本国的房地产市场。
其实,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虽说在情理之外,也是预料之中!随着前几年美国经济的走强,其国内房地产市场异常火暴,对本土经济的贡献不小;房贷机构和开发商为了分担经济复苏的成果,致使很多还贷能力很弱的购房者也拥有了自己的房屋,随着次级贷款和次贷证券化的急速膨胀,这个泡末终于在07年下半年被挤破了。
谈起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我个人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美国房贷机构过于放宽贷款门槛,使还款能力很弱的人也进入了购房之列,甚至出现了房贷机构为了争夺市场,不需要提供收入证明就能买房的现象,就像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是VIP,那也就没有VIP了。
在房贷机构为次级购房能力的人设计贷款产品时,也一贯把他们当成“数学家”来看待,各种五花八门的贷款种类使人看了就眼花缭乱,且次级贷款的利率还要比优质贷款的利率高3-5个百分点,随着食品和能源的涨价,个人消费性支出加大,这部分人用来房贷还款的能力越来越弱,造成美国次级房贷的违约率节节攀升,大量资金无法收回,造成市场资金流动性极度紧缺,着实给了房贷机构一个闭门羹,把蕴藏的危机向前推了一大步!二是证券化产品“评级”黑心。
美国有几个证券化产品的评级公司,但他们的主要业务收入却来自于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可想而知,这已经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评级公司有很大的局限性,当然其评级结果也会有失公平公正和准确,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1、评级机构不仅评级信用风险,还参与证券化产品的构建过程,发行方会获得评级机构的建议或者至少能运用评级公司的评级模型进行预先构
建,提前进行“污点”规避。
2、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只能依据大量记录在案的历史数据,而不能预测数据。
在操作中,评级机构自身积累的数据有限,往往只能依靠发行机构或贷款机构提供数据。
3、在对抵押支持债券及其衍生品的评级中,这些贷款已经经过多次包装和转卖,其资产质量只能体现为计算机系统中冰冷冷的数字,且这些数字一般都是根据发债公司提供的资料运用相关的数理统计模型的出结果,这已经成为影响证券化产品评级质量和评级客观新年感、独立性和连续性的关键制约因素。
4、评级机构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的分析难以吻合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变量。
5、刚才说了,评级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投资方购买评级公司的咨询服务,说评级机构存在有包庇发行方之嫌疑也不为过。
从以上五点可以看出,美国现行评级制度存在利益冲突,其评级结果诚信度可见一般,但其评级直接关系到证券产品的风险配置和合理定价,又是购买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所以评级公司存在误导市场的现象,对次级债评级的高估助长了非理性投资,从而为金融市场埋下了很大的风险隐患。
随着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想深圳的哥们印象很是深刻吧?!几百万的房子一夜间50万就蒸发了,着实心痛。
终止继续还贷现象层出不穷,一时间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一些哥们就看起热闹来了:想着房价还会继续下跌,奶奶地降到3000块一平,我也整它两套!!这些哥们也真能想,晕啊!即便能降到1000,你能买的起吗?说不定真能降到此,我保这些哥们们准已经失业了,信不?
在谈论着深圳房价现象时,预料中的事终于发生了:万科率先降价20%,开辟了内地房地产降价的新纪元,也是新一轮中华大地房屋缩水的开始,看浙江新闻说宁波万科的地产也掉了,一夜间百万房子缩水20万。
但万科这次率先降价也让它在一天内囊收2个多亿的售房资金,强!我一直很仰慕万科掌门人-----王石,太爷们、太魄力了,虽说长相有点犯法,但确实是房地产行业的不老宝刀,也许是受了高山雪岭之神的特殊眷待,让这个几次在蹬山中死里逃生的人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始终领军着房地产业这艘“海盗之船”。
随着中国股市大跌和房子缩水,难道其中政府就能“脱离其责”,好多人有钱了之后偏偏挤炒房这条船,就怕买不到最后一张船票,,政府玩的也够黑,在股市里面大量挤水,使你们这
些人紧急瘦腰,接着房价大跌,不卖吧?没钱了;卖吧!赔钱了。
烫手的山芋,让炒房团跳楼的心都有了。
地产业也该歇歇了,老百姓还没闻到新房是个啥滋味呢,房子就流入二手市场了,再这样下去,我们啥时候才能买的起啊,说起来也该谢谢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该有个突破了,至今还没弄清是要“分制”?还是要“统制”,一本很好的“次贷”教材,不知政府能否取到真经!但从我们老百姓的角度看“地产”:哎!这次危机来的应该早一些!
2008年9月7日李景福于宁波北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