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

一填空(毎空1分)

1.兼性微生物指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的微生

物。

2.通过生物分解潜能实验和生物分解模拟实验实验

来判断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

3.微生物通过反硫化作用作用使硫酸盐转化为硫化

氢。

4.鉴别培养基是一类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设计的,可借助肉

眼直接判断微生物种类的培养基。

5.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方程是 v=VmS/Km+S 。

6.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

7.废水处理中常见的丝状细菌主要有铁细菌、硫细菌、球衣

细菌。

8.水中病毒的检测一般采用蚀斑检验法

9.在氧化塘中藻类和细菌形成互生关系

10.藻类的营养类型是光合自养

11.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芽孢是细菌生活史的某

一阶段形成的休眠体。

12.在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中,转化是指游离的DNA片

段直接进入受体的细胞

1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出芽。

14.细菌根据与氧的关系可划分为(好氧菌)、(厌氧菌)、(兼性

菌)。

15.微生物的环境生存因子有温度、pH、辐射、(干燥)、(有毒

物质)等。

16.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质粒)

17.根据实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三类(选择)、

(鉴别)、(富集)、。

18.病毒的繁殖过程可以这样描述:吸附和侵入、(复制和合成)、

(装配和释放)。

19.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公式是(v=V m S/K m+S),其中Km只

与酶的(种类)和(性质)有关。

20.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芽孢鞭毛线毛和荚

膜。

21.发酵是指微生物的分子内无氧呼吸。

22.放线菌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

、孢子丝。

23.选择培养基是按照某种或者某些微生物的特殊

营养要求专门设计的培养基,可以使目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种。

24.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在水中形成互生关系

25.硝化细菌的营养类型是化能自养

26.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荧光计数法、

活菌计数法、特定微生物计数法。

二、选择

1.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大肠菌群数是?___

(1)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2)每10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3)一升水不超过1000个

2.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是___。

(1)螺旋菌(2) 杆菌(3) 球菌 (4) 弧菌3.液氯消毒时,同样的液氯浓度,哪种条件下杀菌效果最好(1)PH 3 (2) PH 7 (3) PH 9 (4) PH 5

4.一份子葡萄糖经过EMP途径产生多少个ATP ,

(1)2 (2)4 (3)6 (4)8

5接上题,EMP途径后进入TCA循环共产生多少个ATP

(1)30 (2)38 (3)15 (4)18

6.产甲烷细菌最合适的PH值范围是_____

(1)6.5-7.0 (2) 6.8-7.2 (3) 6-7. (4) 6.8-8.2 7. 微生物中蛋白质合成是___的一个方面。

(1) 分解代谢 (2) 光合作用 (3) 异化作用 (4) 合成代谢

8. 放线菌最常见的生殖方式是______

(1) 出芽生殖 (2) 裂殖 (3) 分生孢子生殖 (4) 包囊孢子生殖

9_____水为灰色半厌氧状态,细菌较多,出现藻类,代表性指示生物为天蓝喇叭虫、椎尾水轮虫等

(1) α中污带 (2) β中污带 (3) 寡污带 (4) 多污带

10在水生物监测中,选择原生动物为指示生物的原因是因为原生动物

(1)体积较大 (2)世代时间短 (3)对环境敏感可以净化污水

11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调控过程中,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

(1)结构基因 (2)调节基因 (3)操纵基因

12 硝化细菌最适合的环境为

(1)好氧的中性环境 (2)好氧的偏酸性环境 (3)好氧的偏碱性环境

13下列不含氮有机物,比较容易生物降解的是

(1)纤维素 (2)烃类化合物 (3)淀粉 (4)芳香族化合物14酶促反应动力学公式中的Km值越大,说明酶和底物的结合越(1)松散 (2)紧密 (3)快 (4)慢

15细菌引起的传染病___

(1)肝炎(2)伤寒(3)小儿麻痹(4)天花

16酵母菌的繁殖方式(1)分生孢子 (2) 出芽生殖 (3) 分裂生殖(4) 菌丝片段生殖

17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____

(1)结晶紫(初染) (2)碘液(媒染) (3)酒精(脱色) (4)蕃红(复染)

18与寄主细胞同步复制的噬菌体称为______

(1)烈性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 (3)病毒 (4)类

病毒

19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的细胞的微生物重组方式称为(1)转化 (2)转导 (3)结合 (4)寄生

20细菌的大小我们通常用下面的单位___

(1) nm (2) cm (3) mm (4) um

21计算剩余污泥的公式是___

(1) △X=a△S-bX (2) △X=a△S+ bX (3) △X=aS+ bX

三、名词解释

1菌落

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

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团。

2生物浓缩

当吸收速率大于体内分解速率与排泄速率之和时,化学物质就会在体内积累,这种现象称"生物浓缩"作用。

3菌胶团

细菌的荚膜融合成一团块,内含许多细菌

4生物分解潜能试验

生物分解潜能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有机物是否具有被生物分解的潜在性。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生物分解潜能性试验又分为易生物分解试验和本质性分解试验。

5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就是生态系统。它是生物群落和它们所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

6发酵

发酵有两个含义。广义发酵泛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等产品的生产方式。狭义发酵指在无氧条件下,基质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内源中间代谢产物,以实现基质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基质水平磷酸化的特点是基质在氧化过程中脱下的电子不经电子传递链的传递,而是通过酶促反应直接交给基质本身氧化的产物,同时将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交给ADP,合成ATP。此种作用的最终产物是中间体的还原物,不再进行分解,因此,发酵不是彻底的氧化作用,产能效率低7 EMP途径

又称糖酵解途径,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代谢途径。它以1分子葡萄糖为基质,约经过10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的过程。。

8化能自养:

这一类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物,在氧化无机物的过程中获取能源,同时无机物又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有机物。这类菌有氨氧化菌、硝化细菌、铁细菌、某些硫磺细菌等

9生物去除

由于微生物细胞、活性污泥等的吸附作用使得化学物质浓度降

低的一种现象

10互生关系

两种不同的生物,当其生活在一起时,可以由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或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这种关系成为互11拮抗关系

一种生物产生不利于另一种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得另一种生物死亡或者生长受到抑制

12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而引起藻类过度繁殖,使得水质恶化,水环境恶化的现象。

13余氯

加入水中的氯用于杀死细菌和氧化有机物等消耗后的剩余部分14寡污带

污染恢复带或清洁带

15多污带

排污口的下游水色暗灰,含有大量有机物,溶解氧极少环境恶劣生物种类很少以细菌为主

16光合细菌具有原始的光能合成体系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7霉菌

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指的是菌丝体发达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18质粒

在然色体外或者附加与染色体上的带有特异遗传信息的DNA分子。

生关系。

19基因突变

当后代表现出亲代显然不同的可遗传的表现型时,这样的变异称为突变

20种群

一个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中称为种群

21烈性噬菌体

能使细菌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22生长曲线

以活微生物个数或微生物重量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的曲线。

四、简答题

1 简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为“镶嵌模型”,其要点是(1)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膜的基本骨架;(2)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以多种方式不断运动,因而膜具有流动性;(3)膜蛋白以不同方式分布于膜的两侧或磷脂层中。

功能:(1)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和交换;(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3)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荚膜的场所;(4)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5)许多代谢酶和运输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组成的所在地。

2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哪几类简述它们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三类:肉足类、鞭毛类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在水体净化与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净化水质作用。动物性营养型的原生动物吞食细菌、有机物颗粒,因此促进了水质净化作用。

2)促进生物絮凝作用。草履虫等纤毛虫具有生物絮凝作用,促进水体澄清作用。

3)作为水质处理的指示生物。由于鞭毛虫、肉足虫、游泳型纤毛虫与固着型纤毛虫对生存的水质有一定要求。其数量的增多、减少,可反映水体的水质好坏。同时原生动物个体较大,易于观察与分辨。因此常作为水体无机化和废水处理运转管理的指示生物。

4)废水处理及水质净化过程原生动物的变动。运行初期出现肉足类、植物性、动物性鞭毛虫;水质处理高峰期出现较多游泳型纤毛虫;水质净化较好时出现钟虫等。

3酶的作用有什么特性?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酶是生物产生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酶作用的特性有:(1)高催化效率;(2)高度专一性;(3)调节性。

温度和pH值是影响酶活力比较重要的两个因素。

4画出用细菌数目表示的生长曲线,怎样利用细菌的生长曲线

来控制污水生物处理的构筑物的运行?

(1)针对微生物的间歇培养,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为避免缓慢期的出现,可考虑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或代谢旺盛的污泥进行接种,另外增加接种量及采用同类型反应器的污泥接种可达到缩短缓慢期的效果。

(2)如果维持微生物在生长率上升阶段(对数期)生长,则此时微生物繁殖很快,活力很强,处理污水的能力必然较高;但处理效果并不一定最好,因为微生物活力强大就不易凝聚和沉淀,并且要使微生物生长在对数期,则需有充分的食料,即污水中的有机物必须有较高的浓度,在这种情形下,相对地说,处理过的污水所含有机物浓度就要较高,所以利用此阶段进行污水的生物处理实际上难以得到较好的出水。

(3)稳定期的微生物生长速率下降,细胞内开始积累贮藏物和异染颗粒、肝糖等,芽孢微生物也在此阶段形成芽孢,处于稳定期的污泥代谢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均较好,传统活性污泥法普遍运行在这一范围。

(4)衰老期阶段只出现在某些特殊的水处理场合,如延时曝气及污泥消化。

5.试以大肠杆菌降解乳糖来说明操纵子学说。

大肠杆菌中降解乳糖的酶由3个蛋白质Z、Y和A所组成,受结构基因z、y及a控制,当培养基中不存在乳糖时,调节基因I 的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结构基因就不能表达出来,当培养基中除乳糖外无其他碳源时,乳糖是诱导物,与调节基因I 的阻遏蛋白结合,使阻遏蛋白丧失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此时操纵基因"开动",结构基因z、y及a合成蛋白质Z、Y和A,从而形成分解乳糖的酶,培养基中乳糖就被大肠杆菌分解利用,当乳糖全部被利用后,阻遏蛋白就与操纵基因结合,操纵基因"关闭",酶的合成停止。

6.简述影响硝化和反硝化的主要因素。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有机氮经微生物降解为无机的NH3,在好氧条件下NH3会被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氧化称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之后反硝化细菌将NO2-和NO3-转化为N2。

影响污水处理系统中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污泥龄(2)溶解氧(3)温度(4)pH (5)营养物

质(6)毒物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营养物质(2)溶解氧(3)温度(4)pH

7.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中经常遇到的由微生物引起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各有什么样的特征?

活性污泥在运行中最常见的故障是在二次沉淀池中泥水的分离问题。造成污泥沉降问题的原因是污泥膨胀、不絮凝、微小絮体、起泡沫和反硝化。

(1)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丝状菌在絮体中大量生长以致影响沉降。

(2)非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与散凝作用有关,当游离细菌产生菌胶团基质时,就会导致污泥膨胀,通常称这种膨胀为菌胶团膨胀或黏性膨胀。

(3)不凝聚。是一种微结构絮体造成的现象。这是因为絮体变得不稳定而碎裂,或者过度曝气形成的紊流将絮体剪成碎块而造成的运行问题。也可能是细菌不能凝聚成絮体,微生物成为游离个体或非常小的丛生块。(4)微小絮体。含微小絮体的污泥不会在出水中形成高浓度,因为其颗粒比不凝聚污泥要大得多。

(5)起泡沫。自从使用了不降解的"硬"洗涤剂以来,常常在曝气池中出现很厚的白色泡沫。微生物造成的泡沫是另外一种很密实的、棕色的泡沫,有时在曝气池中出现。1区分新老菌胶团。

8简述好氧生物法处理污水和厌氧生物法处理污水的异同

好氧污水处理法特别适用于处理溶解的和胶体的有机物。因为这部分有机物不能直接利用沉淀法去除,而利用生物法则可把它们的一部分转化成无机物,另一部分转化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从而与污水分离。

厌氧污水处理法主要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因为污水中有机物浓度太高时,一般不可能供应好氧分解所需要的充足的氧气。与好氧污水处理法相比,厌氧污水处理法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长。(2)能量需求大大降低(3)处理后有机物浓度高于好氧处理。(4)有臭气产生。(5)设备较简单。

9饮用水消毒的方法有几种?试加以分析。

(1)氯消毒与“氯/脱氯”消毒;(2)氯化物消毒;(3)臭氧消毒;(4)紫外消毒;

(5)其他消毒:碘消毒;重金属消毒;KDF过滤消毒;超声波消毒。

10简述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及其差异

11简述革兰氏染色的过程,并解释和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关系。革兰氏染色过程: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或沙黄复染。

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最外层,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单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两场,内部是薄的肽聚糖层,外部是较厚的脂多糖和脂蛋白层

12选择大肠菌群做为水卫生指标原因?并简述大肠杆菌的发酵法检验过程。

原因:(1)大肠菌群仅存在于粪便等污染源中,且数量较多;

(2)大肠菌群与病原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相似;

(3)大肠菌群在洁净水中不存在、与病原微生物在外界的存活能力相似;

(4)大肠菌群在宿主外不繁殖;

(5)大肠菌群容易检测。

大肠杆菌检验方法最常见的是发酵法,分为3步:

(1)初发酵实验(2)平板分离(3)复发酵实验

13简述革兰氏染色的过程,以及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1.(1)革兰氏染色过程: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或沙黄复染。

(2)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最外层,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单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两场,内部是薄的肽聚糖层,外部是较厚的脂多糖和脂蛋白层。

(3)细胞壁的主要作用有:(1)保护作用(2)抗氧作用(3)分子筛的作用(3)鞭毛的支点

水处理微生物考试题

2010年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形态构造简单的无器官分化或仅有低级器官分化的单细 胞或多细胞或非细胞生物的统称,一般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 2.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吕文虎克,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 者,而法国学者巴斯德和德国学者科赫则是微生物生理学和病原菌学研究的开创者。 3.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史前时期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形态学发 展阶段,现处于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阶段。 4.微生物在现代生物分类系统中分别属于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病毒界。 5.生物分类学家将种做为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相近似的分类基本单位归为一类,称之为 属,更高一级的分类单位依次推为科、目、纲、门、界。 6.细菌分类除形态、构造性状外,需要增加生理的、生化的、生态的、性状做为补充。 7.微生物的学名采用“双名法”,是按属名和种名而命名的,前者采用以大写字母开 头的拉丁语化的名词,后者采用以小写字母开头的拉丁语化的形容词。 8.Escherichia coli castellani and chalmers,是由Castellani 和chalmers 给大肠埃希氏杆 菌的命名。 9.Bacillus sp. (spp.)是属名,sp.是单数,spp.是复数,表示该细菌的名称只有属名, 没有种名。 10.Protoplast即原生质体,它是一切细菌所共有的细胞构造,它包括细胞膜、细胞质 和原核。 11.常见的G-无芽孢杆菌类细菌的代表属有大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亚硝酸细菌属,硝 酸细菌属等。 12.常见的G+无芽孢杆菌类细菌的代表属有乳酸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等。 13.放线菌的菌体形态呈辐射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大多数为化能异养营养型微生 物。 14.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独有的化学成分是磷壁酸,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独有的化 学成分是脂多糖。 15.磷壁酸是G+ 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几丁质是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吡啶二羧酸 钙主要存在于细菌芽孢结构中,二氨基庚二酸主要存在于G- 菌的壁中,藻胆蛋白主要存在于蓝细菌中。 16.球菌按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的排列方式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 17.细菌的核糖核蛋白体由70S组成,它由50S 和30S 两个亚基组成。 18.细菌的菌落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隆起形状、边缘情况、表面状态、表面光泽、颜色 透明度等。 19.细菌的内含物有肝糖粒、淀粉粒、异染颗粒、聚β-羟基丁酸等。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2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 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3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 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种类多。 (2)分布广。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4 微生物命名常用的双名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一种微生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第一个是属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词首字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第二个是种名,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词首字母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有时候在前面所述的两个单词之后还会有一个单词,这个单词往往是说明微生物的命名人。 5 水中小型动物和水生植物在水体水质净化中各起什么样的作用? 小型动物多指1~2mm以下的后生动物,它们与水处理过程,特别是环境水体水质净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底栖小型动物寿命较长,迁移能力有限,且包括敏感种和耐污种,故常称为"水下哨兵",能长期检测有机污染物的慢性排放。底栖生物链是水体生态环境健康的标志之一,底栖生物对水体内源污染控制极其重要。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大、面积大(比面积大)。 (2)种类多,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种类有10万多种而且这一类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3)分布广。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以及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 (4)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10h就可以繁殖为数亿个。 (5)适应强,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3.水中常见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 4.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为核区的裸露的DNA,无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革兰氏染色: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发明了一类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此染色法,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6.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繁殖时产生大量细胞排序便以此母细胞为中心而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基团。 8.芽孢:某些细菌(特别是杆菌)在生活史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型或椭圆型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9.酵母菌:单细胞出芽生殖的真菌总称。 10.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具有核膜与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11.硝化作用:由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12.生物监测:利用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水体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状况的一种监测方法。 13.体内积累速率=吸收速率-(体内分解速率+排泄速率) 14.余氯: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结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15.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 16.生物浓缩系数(富集因子):BCF=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17.烈性噬菌体:大多数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产生大量的子噬菌体并能使细菌细胞裂解。1.试述微生物在给排水工程的应用。 (1)污染水体。了解水中的致病菌并设法去除,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使水生色或者产生气味。(2)阻塞作用。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冷却器、凝结器阻塞。 (3)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利用微生物进行自净: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细菌和藻类互生的原理让细菌分解有机污染物,即氧化塘法。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集-给排水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集 供给排水工程专业用 根据下列参考书目编制而成: 《环境微生物学》王泉玲等编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顾夏声等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微生物学》罗志腾等编 《水处理微生物学》同济大学编 《微生物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编 《Instructors Guide for microbioloby》专业名次80余条,问题讨论、简述题70个。

第一章绪论 内容提要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就是应用微生物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人类生产与生活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即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尤其着重于研究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环境产生的有益与有害影响,揭示微生物、污染物及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为保护环境,造福人类服务。 “微生物”并非生物分类学概念,它是对一类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的非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及个体发育低级的多细胞生物的统称。微生物通常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它们具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种类多、个体小、分布广、生长繁殖快、易变异的共同特点。其主要类别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噬菌体),原核细胞型生物(细菌、放线菌、枝原体、依原体、立克次氏体、兰细菌)和真核细胞型生物(真菌、原生动物、藻类等)。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可以说它们是“无处不在”,土壤是它们的大本营,水是良好的生活环境,空气则是传播的最佳媒介。 微生物与人类活动的各方面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工业、农业、医学、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无不用到微生物学知识。 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揭示始于17世纪荷兰人吕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用显微镜进行的各种观察,而微生物学的真正奠基与发展则要归功于法国学者巴士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德国学者柯赫(Robert Koch),苏格兰人李斯特(Joseph Lister),英格兰人真纳(Edward Jenner),俄国人伊凡诺夫(Ivanovski),维诺格拉斯基(Winogradsky)和荷兰生物学家贝依林克(M.V.Beijerinck),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是一大批生物学家们的共同成就。 前人们的研究使得微生物学各领域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系统地形成了微生物的形态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相应学科。 环境微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脱颖于其母体——微生物学——而以其独立的研究对象发展起来,作为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渗透、补充。 习题: 1-1.解释下列名词 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学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1-2.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1-3.微生物有何特点?环境中微生物包括哪些主要类别? 1-3.我国现行的生物分类把生物分为哪几类?微生物分别属于什么界?

水处理微生物复习题一及答案

青岛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20 18 ~20 19 学年第 1 学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课试卷使用层次专升本出题教师张立伟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函授站: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函授站: ..........................................................密.......................................................封........................................................... 线.......................................................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函授站: ..........................................................密.......................................................封........................................................... 线.......................................................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函授站: ..........................................................密.......................................................封........................................................... 线.......................................................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及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 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2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 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种类多。 (2)分布广。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 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 以形状来分,细菌可分为哪几类? 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种,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是细菌的基本形态。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2 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简单说明这些结构及及其生理功能。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两部分。原生质位于细胞壁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厚实、坚韧的结构,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功能。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①保持细胞形状和提高细胞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的生长、分裂所必需;③作为鞭毛的支点,实现鞭毛的运动;④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如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⑤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着细胞壁而包围着细胞质的薄膜(厚约7~8nm),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这种膜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半渗透性,膜上具有与物质渗透、吸收、转运和代谢等有关的许多蛋白质和酶类。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为: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③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荚膜的场所。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⑤许多代谢酶和运输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组成的所在地。⑥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细胞质是细胞膜包围地除核区以外的一切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与真核生物不同,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

水处理微生物问答题

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二)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三)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四)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 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

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将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一边将两大类细 菌分开,作为分类鉴定重要的第一步。其染色步骤如下: 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 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 4、用中型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 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格兰仕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格兰仕阴性菌即被区分开。 5、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 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 6、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即培养基。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

一填空(毎空1分) 1.兼性微生物指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 活的微生物。 2.通过生物分解潜能实验和生物分解模拟实 验实验来判断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 3.微生物通过反硫化作用作用使硫酸盐转 化为硫化氢。 4.鉴别培养基是一类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设计的, 可借助肉眼直接判断微生物种类的培养基。 5.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方程是 v=VmS/Km+S 。 6.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 7.废水处理中常见的丝状细菌主要有铁细菌、硫细 菌、球衣细菌。8.水中病毒的检测一般采用蚀斑检验法 9.在氧化塘中藻类和细菌形成互生关系 10.藻类的营养类型是光合自养 11.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芽孢是细菌生 活史的某一阶段形成的休眠体。 12.在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中,转化是指游离 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的细胞 1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出芽。 14.细菌根据与氧的关系可划分为(好氧菌)、(厌氧 菌)、(兼性菌)。 15.微生物的环境生存因子有温度、pH、辐射、(干燥)、 (有毒物质)等。 16.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质粒) 17.根据实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三

类(选择)、(鉴别)、(富集)、。 18.病毒的繁殖过程可以这样描述:吸附和侵入、(复 制和合成)、(装配和释放)。 19.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公式是(v=V m S/K m+S), 其中Km只与酶的(种类)和(性质)有关。

20.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芽孢鞭毛线毛和 荚膜。 21.发酵是指微生物的分子内无氧呼吸。 22.放线菌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孢子丝。 23.选择培养基是按照某种或者某些微 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专门设计的培养基,可以使目的微生物成为优势种。 24.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在水中形成互生关 系 25.硝化细菌的营养类型是化能自养 26.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荧光 计数法、活菌计数法、特定微生物计数法。二、选择 1.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大肠菌群数是?___ (1)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2)每10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3)一升水不超过1000个 2.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是___。 (1)螺旋菌(2) 杆菌(3) 球菌 (4) 弧 菌 3.液氯消毒时,同样的液氯浓度,哪种条件下杀菌效果最好 (1)PH 3 (2) PH 7 (3) PH 9 (4) PH 5 4.一份子葡萄糖经过EMP途径产生多少个ATP ,(1)2 (2)4 (3)6 (4)8 5接上题,EMP途径后进入TCA循环共产生多少个ATP

水处理生物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最新资料推荐------------------------------------------------------ 水处理生物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绪论 1. 微生物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 2. 生物的六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病毒界。 微生物涵盖了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真菌、微型后生动物)、非细胞生物(病毒和亚病毒) 3. 微生物命名方法采用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创立的双命名法,即微生物学名=属名+种名 4. 史前期(约 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动(如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 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 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 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 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 1/ 20

水处理微生物学题库

填空题 1、真核微生物主要类群有真菌、藻类和原生与微型后生动物。 2、根据生活所需能量来源不同,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两类。化能自养微生物通过呼吸链产生ATP,化能异养微生物通过底物产生ATP。 3、病毒是严格活细胞寄生,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吸附、侵入与脱壳、复制与合成、装配与释放四个阶段。 4、微生物基因重组的形式很多,在原核微生物中通常是部分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如转化、接合和传导等都是基因重组在细胞水平上的反应。 5、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生物,其菌丝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类型。 6、自来水厂的常用消毒方法有加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7、原生动物中的钟虫和后生动物中的轮虫出现,可以作为处理效果良好的指示生物。 8、根据组成成分不同,酶可以分为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双成分酶中,主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决定反应的专一性和高效性。 9、从效果上看,造成二次沉淀污泥沉降问题的原因有丝状菌污泥膨胀、不絮凝、微小絮体、起泡沫和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10、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PH值和一定的PH适宜范围。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7.0~7.6,放线菌的最适PH为5~6,真菌的最适PH为7.6~8. 11、遗传学研究表明,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含有DNA的微生物中适DNA。不含有DNA,只含有RNA的微生物中,遗传物质是RNA。 12、水中加氯后生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其中次氯酸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渗入细菌体内,借氯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菌体内的酶,而使细菌死亡。 13、常见的原生动物有三类:肉足类、鞭毛类和纤毛类。绿眼虫属于鞭毛类。 14、根据培养基的用途不同可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三种。 15、酶的活性中心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结合部位,另一个是催化部位。 16、EMP途径和三羧酸循环是糖分解的主要途径。 17、工程上把菌体细胞能相连而形成丝状的微生物统称为丝状菌。如丝状细菌、丝状真菌、放线菌和蓝藻(蓝细菌)等。 18、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19、污泥絮体结构分为宏结构和微结构两类。 20、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发酵三种。反硝化细菌的呼吸类型是厌氧呼吸。 21、按微生物数目的对数绘制的生长曲线图,曲线可分为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 22、葡萄糖分解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化学底物是丙酮酸。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2个ATP。 23、微生物一般要求BOB5、N、P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100:5:1。 24、共处于一个环境中的微生物之间可发生互生、共生、拮抗、寄生等互相作用的关系。 25、根据酶的存在部位即在细胞内外的不同,将酶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两类。 26、饮用水的常用消毒方法有加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杀藻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铜、漂白粉。 27、细菌的生理特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营养、呼吸、其他环境对它们生活的影响。 28、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化主要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造成的。 29、对于容易被高温破坏的物质,如含葡萄糖、乳糖的培养基,则应降低温度至115℃(必要时可适当延长灭菌时间)。

《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题

《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生物的形状主要有、、。 2、根据生活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和。 3、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和发酵三种。 4、葡萄糖分解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化学底物是。 5、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主要有、、。 6、共处于一个环境中的微生物之间可以有、、 等相互作用的关系。 7、污水好氧生物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8、水中的原生动物主要有、、三大类。 9、细菌的基本结构主要有和等,特殊结构主要有、、等。 10、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主要有、、 和。 11、纤维素、淀粉、脂肪等不含氮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最后变成了。 12、根据培养基的状态不同可以分为、、。 13、病毒粒子的基本化学组成是和。 14、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循环。 15、河流污化系统要以分为、、、组成的。 二、选择题 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描述是()。 A.多细胞的 B.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 A.增殖 B.芽殖 C.裂殖 D.孢子生殖 3、产甲烷菌是()。 A.古细菌 B.真菌 C. 放线菌 D. 蓝细菌

4、真菌细胞中没有()。 A.线粒体 B.叶绿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5、原生动物所表现出特征接近于()。 A.植物 B.动物 C. 真菌 D. 病毒 6、酵母菌一般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 A.2-3 B.4.5-6.5 C. 6.5-7.5 D. 7.5-8.5 7、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 A.蛋白质 B.核酸 C. 碳水化合物 D. 脂肪 8、微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 A.氧 B.碳 C. 氮 D. 水 9、以下不酶的性质的是() 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B.酶的反应速率只受温度和pH值影响 C.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D. 酶具有催化作用 10、处于稳定生长期的细菌,() A.细菌数目出现负增长 B.细菌总数保持动态平衡 C. 细菌分裂缓慢 D. 细菌分裂总数不明确 11、对于生长因子描述错误的是() A.是微生物能够合成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B.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 C.同种微生物不同条件下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同 D.主要有氨基酸、碱基及维生素 12、营养物质从胞外进入胞内消耗能量但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 基团转位 13、能利用面有有机物中的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是()。 A.光能自养 B. 化能自养 C. 光能异养 D. 化能异养 14、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是()。 A.硅胶 B.琼脂 C. 明胶 D. 纤维素 15、()是细菌细胞吸收营养的主要部位。 A.荚膜 B.细胞膜 C. 细胞壁 D. 细胞质 16、硝酸细菌依靠()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 B.有氧呼吸 C. 无氧呼吸 D.光合作用 17、E.coli是()微生物。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

一填空(毎空1分)1.兼性微生物指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的微生 物。 2.通过生物分解潜能实验和生物分解模拟实验实验 来判断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 3.微生物通过反硫化作用作用使硫酸盐转化为硫化 氢。 4.鉴别培养基是一类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设计的,可借助肉 眼直接判断微生物种类的培养基。 5.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方程是 v=VmS/Km+S 。 6.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 7.废水处理中常见的丝状细菌主要有铁细菌、硫细菌、球衣 细菌。 8.水中病毒的检测一般采用蚀斑检验法 9.在氧化塘中藻类和细菌形成互生关系 10.藻类的营养类型是光合自养11.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芽孢是细菌生活史的某 一阶段形成的休眠体。 12.在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中,转化是指游离的DNA片 段直接进入受体的细胞 1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出芽。 14.细菌根据与氧的关系可划分为(好氧菌)、(厌氧菌)、(兼性 菌)。 15.微生物的环境生存因子有温度、pH、辐射、(干燥)、(有毒 物质)等。 16.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质粒) 17.根据实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三类(选择)、 (鉴别)、(富集)、。 18.病毒的繁殖过程可以这样描述:吸附和侵入、(复制和合成)、 (装配和释放)。 19.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的米氏公式是(v=V m S/K m+S),其中Km只 与酶的(种类)和(性质)有关。 20.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芽孢鞭毛线毛和荚

膜。 21.发酵是指微生物的分子内无氧呼吸。 22.放线菌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 、孢子丝。 23.选择培养基是按照某种或者某些微生物的特殊 营养要求专门设计的培养基,可以使目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种。 24.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在水中形成互生关系 25.硝化细菌的营养类型是化能自养 26.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荧光计数法、 活菌计数法、特定微生物计数法。 二、选择 1.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大肠菌群数是?___ (1)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2)每10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3)一升水不超过1000个 2.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是___。(1)螺旋菌(2)杆菌(3)球菌 (4) 弧菌 3.液氯消毒时,同样的液氯浓度,哪种条件下杀菌效果最好(1)PH 3 (2) PH 7 (3) PH 9 (4) PH 5 4.一份子葡萄糖经过EMP途径产生多少个ATP , (1)2 (2)4 (3)6 (4)8 5接上题,EMP途径后进入TCA循环共产生多少个ATP (1)30 (2)38 (3)15 (4)18 6.产甲烷细菌最合适的PH值范围是_____ (1)6.5-7.0 (2) 6.8-7.2 (3) 6-7. (4) 6.8-8.2 7. 微生物中蛋白质合成是___的一个方面。 (1) 分解代谢(2) 光合作用(3) 异化作 用(4) 合成代谢 8. 放线菌最常见的生殖方式是______ (1) 出芽生殖(2) 裂殖 (3) 分生孢子生 殖(4) 包囊孢子生殖 9_____水为灰色半厌氧状态,细菌较多,出现藻类,代表性指示生物为天蓝喇叭虫、椎尾水轮虫等

《水处理微生物》期末考试试卷B卷答案

哈密职业技术学校 《水处理微生物》期末考试试卷B卷答案 2013―2014年第二学期 班级 1214班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各种工艺中引入微生物附着生长载体的反应器。 2、培养基:由人工配制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用的营养基质。科研生产中培养微生物都需配制培养基。 3、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4、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 5、活性污泥: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的絮状体颗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__氨基酸_和核苷。 2、通常,细菌、放线菌的最适pH值的环境是 7-8 。 3、自来水厂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加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4、细菌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缓慢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 5、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吸附、侵入与脱壳、复制与合成和装配与释放四个阶段。 6、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7、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8、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病毒、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9、病毒粒子的基本化学组成是蛋白质和核酸。其增殖过程包括吸附、侵入与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五个阶段。 10、细菌的基本构造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和拟核等。 11. 兼性需氧微生物具有两套呼吸酶系,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时进行厌氧呼吸。 12. 根据利用碳源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自养型、___异养型___等类群 13. 细菌用μm 表示大小单位;测其细菌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 14.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致使细胞裂解的称烈性噬菌体噬菌体;不使细胞裂解的称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其宿主称溶原细胞。 15、放线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形成分生孢子和孢囊孢子。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微生物中的“三致”不包括(A) A致霉变B致突变 C 致畸变D致癌变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 )。

295658601水处理生物学试卷(1)

1.底栖小型动物寿命较长,迁移能力有限,常称为( ) A.水下哨兵 B.水下战士 C.水下将军 D.水下部队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细胞核的( )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古生生物 D.新生生物 3.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则先脱去了初染结晶紫的颜色,而带上了复染蕃 红或沙黄的红色是革兰氏( ) A.阳性细菌 B.阴性细菌 C.铁细菌 D.硫化细菌 4.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可借菌丝断裂或菌丝片段繁殖,但以孢子繁 殖为主的是( ) A.真菌 B.放线菌 C.细菌 D.杆菌 5.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或担子和担孢子的方式进行( ) A.无性繁殖 B.芽殖 C.有性繁殖 D.减数分裂 6.一般将能通过42μm 孔径筛网的动物为( )底栖动物 A.大型 B.中型 C.小型 D.微型 7.提供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各种营养物质称为( ) A.养源 B.氮源 C.碳源 D.能源 8.凡是以无机碳源作为主要碳源的微生物,称( ) A.异养微生物 B.自养微生物 C.化能微生物 D.耗能微生物 2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5658601水处理生物学(1)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9.酶的活性中心分两个功能部位,催化部位和() A.结合部位 B.转运部位 C.基质部位 D.载体部位 10.无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以SO42-为受氢体,以乳酸、醋酸作为碳源,进行产能反应,最 终的还原产物是() A.H2SO4 B.H2S C.S D.H2 11.是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中存在的主要形式,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A.细胞核 B.染色体 C.细胞膜 D.蛋白质 12.遗传物质通过病毒的携带而转移的下列哪种物质称为转导() A.病毒重组 B.功能重组 C.基因重组 D.遗传重组 13.由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称() A.硝化作用 B.氨化作用 C.有机作用 D.腐殖作用 14.只要每升水中大肠菌群细菌不超过几个,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用水者感 染肠道传染病的可能性就极小() A.10 B.5 C.3 D.8 15.有机物的厌氧生物分解是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借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 A.吸氧 B.消氧 C.无氧 D.有氧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三种。 17.病毒的繁殖过程分为吸附、侵入与脱壳、复制与合成、装配与释放四个步骤。 18.酶具有高度的,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或一类相似的反应。 19.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二氧化碳等,这 个过程称为。 20.原核微生物染色体中的DNA不与结合,也没有核膜,而是以单独裸露状 态存在。 21. 转座子是能够插入染色体或质粒不同位点的一般DNA序列,大小为几个 kb,具有转座功能,即可移动至不同位点上去,本身也可复制。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解答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2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 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3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 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种类多。 (2)分布广。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4 微生物命名常用的双名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一种微生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第一个是属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词首字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第二个是种名,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词首字母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有时候在前面所述的两个单词之后还会有一个单词,这个单词往往是说明微生物的命名人。 5 水中小型动物和水生植物在水体水质净化中各起什么样的作用? 小型动物多指1~2mm以下的后生动物,它们与水处理过程,特别是环境水体水质净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底栖小型动物寿命较长,迁移能力有限,且包括敏感种和耐污种,故常称为"水下哨兵",能长期检测有机污染物的慢性排放。底栖生物链是水体生态环境健康的标志之一,底栖生物对水体内源污染控制极其重要。 水生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功能。对于水体,特别是浅水水体,大型水生植被的存在具有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健康、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作用。

水处理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BOD):好氧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 在一定条件下(20°C),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氧气的数量,单位为mg(O2)/L(废水)。 2.化学需氧量(BOD):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用化学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所消耗氧化剂中的氧量,为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3.总磷(TP):污水中含磷化合物的总和。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4.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总和。它包括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5.凯式氮(KN):有机氮与氨氮的总和。 6.氨氮(NH3-N):污水中以游离氨(NH3-N)与铵盐(NH4+-N)的总和。 7.总需氧量 TOD:有机物被氧化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氧量,单位为O2mg/l。 8.总有机碳 TOC: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9.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好氧处理方法。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好氧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再将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10.生物膜法: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泥-生物膜,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11.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MLSS=M a+M e+M i+M ii。 1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LVSS= M a+M e+M i。 13.污泥沉降比/30min沉淀率(SV):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以%表示。 14.污泥容积指数/污泥指数(SVI):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以mL/g计,SVI=SV/MLSS。 15.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单位为mgO2/(gMLVSS·h)。 16.BOD污泥负荷(NS):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物总量,kgBOD5/(kgMLSS·d)。 17.BOD容积负荷(NV):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物总量,kgBOD5/(m3·d)。 18.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C):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 19.污泥回流比(R):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 R与污水流量Q的比值。

水处理生物学参考题修正版附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库 名词解释:(黑体的是老师在课上提到的名词解释,没有说一定要考) 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PHB荚膜芽孢菌落黏液层菌胶团衣鞘鞭毛丝状细菌 光合细菌蓝细菌核糖体底栖生物溶源现象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营养 生长因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酶新陈代谢发酵好氧呼吸 呼吸链光合作用生长繁殖发育生物膜p127 质粒朊病毒转化接合转导基因重组基因工程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生物圈土壤微生物区系互生关系共生关系拮抗关系 寄生关系大型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根生植物沉水植物基质抑制作用 共代谢生物去毒作用生物激活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物浓缩生物积累 生物放大硫化作用反硫化作用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丝状膨胀聚磷细菌 有效氯水体富营养化入侵植物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生物毒性检测 1.PHB:是细菌所特有的一种碳源和能源贮藏物,不溶于水,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 苏丹黑染色。 2.丝状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球衣菌又常称为丝状细菌。这类细菌的菌丝的体外面有的 包着一个圆筒状的黏性皮鞘,组成鞘的物质相当于普通细菌的荚膜,由多糖 类物质组成。 3.光合细菌:简称PSB,是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总称。 4.底栖生物:由栖息在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类生物所组成,是水生生物 的一个重要生态类型。 5.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6.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 种细胞器的生物体 7.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把细胞壁完全包围 住。 8.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 眠结构,称为芽孢。 9.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 征的子细胞团。 10.黏液层:有些细菌不产荚膜,其细胞表面仍可分泌黏性的多糖,疏松地附着在细胞壁的表面上,与外 界没有明显边缘,这叫粘液层。 11.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 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菌胶团。 12.衣鞘:水生环境中丝状菌的丝状体表面的粘液层或荚膜硬质化,形成一个透明坚韧的空壳。 13.鞭毛:某些细菌表面伸出的细长,波曲的附属物称为鞭毛。 14.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但不形成叶绿 体)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15.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部位,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16.溶源现象:宿主细菌感染噬菌体后,并不开始合成更多的噬菌物质的一种噬菌体和宿主细菌之间的关 系。 17.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