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质测定(精)
- 格式:ppt
- 大小:794.50 KB
- 文档页数:101
血清白蛋白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白蛋白测定(缩写ALB);组合项目申请:血生化中肝功能测定项目组合。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
1标本采集2。
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
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2。
1。
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
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
1。
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
1。
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
1ml的血清或血浆。
2。
1。
5。
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
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2。
1。
5。
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2。
2标本保存2.2。
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一周,普通冰箱中(2~8℃)稳定一个月。
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天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2.3。
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和空腹状态。
2。
3.2不建议采集抗凝血标本,如果必须使用血浆,推荐的抗凝剂是肝素。
3 方法原理血清中的白蛋白与溴甲酚绿在PH=4.2的条件下结合生成绿色复合物,溶液由黄色变为绿色,其颜色深浅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通过在63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可得出白蛋白的含量。
PH=4.2白蛋白 + 溴甲酚绿—-—-—-------———绿色复合物4 试剂及其他用品4.1试剂:溴甲酚绿法测定白蛋白试剂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出品.4。
2试剂盒保存:保存于2~8℃,不开盖情况下至标签的失效期。
开盖后放于仪器的冰箱中至少稳定14天.开盖后避免污染。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浊度时,表明有细菌污染,不能继续使用.4.3试剂盒准备:液态单试剂型,即开即用,无特殊准备4.4试剂盒主要成分:缓冲液(pH 4.2)50 mmol/L,溴甲酚绿0.25 mmol/L,其中含有稳定剂与保护剂<0.1%。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测定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分,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如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携带氧气、运输营养物质、参与代谢反应等。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可以通过测定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的水平来评估。
以下是对这两项检查的详细解释。
1.血清总蛋白测定血清总蛋白是指血清中所有蛋白质的总量,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
测定血清总蛋白的水平可以提供关于全身蛋白质代谢的信息。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总蛋白水平通常在6.0-8.3g/dL之间。
高蛋白血症可能与一些情况有关,如饮食蛋白质过多摄入、脱水、肾功能不全、慢性炎症、恶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等。
低蛋白血症则可能与饮食蛋白质摄取不足、肝病(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肾病(尿蛋白丢失)、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2.白蛋白测定白蛋白是血清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占总蛋白的绝大部分。
它在体内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如维持胶体渗透压、运输药物和激素、抗体生成等。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通常在3.4-5.4g/dL之间。
低白蛋白血症可能与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如肝病、肝功能失常)、肾重金属中毒(如自身免疫性肾炎、肾小球肾炎)、消化道吸收障碍(如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高白蛋白血症可能与因为脱水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体液浓缩有关。
球蛋白是除白蛋白外的其他成分,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凝血因子等。
测定球蛋白的水平可以提供关于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信息。
球蛋白水平的正常范围因年龄和性别而异。
常用的方法是将总蛋白和白蛋白测定结果相减,计算球蛋白的浓度。
高球蛋白血症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肝病等疾病相关。
低球蛋白血症可能与免疫缺陷病、肾病、胃肠道蛋白质大量丢失等因素有关。
总结: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是检查蛋白质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其水平,可以评估全身蛋白质代谢的状态,并发现一些与蛋白质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代谢异常并不一定与蛋白质摄入量的变化相关,常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病史来综合判断。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清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2. 掌握血清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习血清蛋白电泳技术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血清是由血浆中去除纤维蛋白原后剩余的液体成分,主要包含水、蛋白质、电解质、营养物质、激素等。
血清蛋白电泳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血清蛋白的方法,通过电泳将血清中的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组分,便于进一步分析。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槽、直流稳压电泳仪、剪刀、镊子、试管、烧杯、培养皿、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染色液、漂洗液、浸出液、血清样本。
2. 实验试剂:巴比妥钠、巴比妥、硫酸铜结晶、酒石酸钾钠、KI、NaOH、双缩脲试剂、2,4-二硝基苯肼、丙酮酸标准液、NaOH溶液、生理盐水、75%乙醇、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
四、实验步骤1. 血清蛋白电泳(1)将醋酸纤维薄膜浸泡在pH8.6的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中,使其充分浸润。
(2)取少量血清样本,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充分混匀。
(3)用滴管将血清样本滴加在醋酸纤维薄膜的一端,确保样本均匀分布。
(4)将醋酸纤维薄膜放入电泳槽中,加入适量的pH8.6的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
(5)接通直流稳压电泳仪,调整电压为150V,电泳时间约30分钟。
(6)关闭电源,取出醋酸纤维薄膜,用染色液染色。
(7)用漂洗液漂洗醋酸纤维薄膜,直至洗去未结合的染色液。
(8)观察醋酸纤维薄膜上的蛋白质带,记录各蛋白质带的迁移率。
2. 血型鉴定(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
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10~30min后观察结果。
实验三
实验名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质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运用标准曲线法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蛋白质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实验仪器、试剂:0.15mol/L的NaCl溶液,蛋白质标准液(1mg/ml),UV2300紫外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着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使蛋白质在270-290nm波长范围内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吸收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可作定量测定。
操作方法:
1、取8支试管,按下表分别加入试剂,用光径1cm的比色杯
测定吸光度。
试管 1 2 3 4 5 6 7 8 蛋白质标准液(ml) 0 0.5 1.0 1.5 2.0 2.5 3.0 4.0 NaCl (ml) 4.0 3.5 3.0 2.5 2.0 1.5 1.0 0 浓度(mg/ml) 0 0.125 0.25 0.375 0.5 0.625 0.75 1.0 2、另取试管一支加入样品1ml,NaCl3ml作为样品管,同标
准一起读取吸光度。
3、绘制标准曲线,在曲线上查样品管的浓度
实验现象与数据:
结果分析与结论:。
凯氏( Kjeldahl )微量定氮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目的】1 .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包括未知样品的消化蒸馏、滴定及其含氮量的计算等。
2 .熟悉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
【原理】凯氏定氮法是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经典方法,它是根据蛋白质分子中含氮量来测定的,各种蛋白质含氮量比较近似,平均约为 16 %,即 1g 氮相当于 6.25g 蛋白质。
由测定出的氮量即可换算出蛋白质含量。
血清蛋白质或其它有机含氮物与浓硫酸加热进行消化 ( 氧化 ) 时,其中碳、氢、氧元素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原子则转变成氨,后者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留在溶液中,为了加速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在消化时加入硫酸铜做为催化剂,加入硫酸钾以提高消化液的沸点。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作用,放出氨,通过水蒸气蒸馏将氨带入接收瓶中被硼酸溶液吸收,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盐酸滴定,直至原来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恢复,即指示剂变为原来的颜色。
根据所消耗的标准盐酸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总氮量。
化学反应式如下:1 .消化含氮化合物 +H 2 SO 4 —→CO 2 ↑+H 2 O +(NH 4 ) 2 SO 4 +SO 2 ↑2 .蒸馏(NH 4 ) 2 SO 4 + 2NaOH—→2NH 4 OH+Na 2 SO 4NH 4 OH—→NH 3 ↑+ H 2 O3NH 3 +H 3 BO 3 —→(NH 4 ) 3 BO 33 .滴定(NH 4 ) 3 BO 3 +3HCl—→3NH 4 Cl+H 3 BO 3以上测定为样品中的总氮量,由总氮量减去非蛋白氮,即为蛋白质含氮量,再乘以 6 . 25 即为血清蛋白质含量。
【器材】1 .电炉2 .铁三角架3 .酒精灯4 .锥形瓶5 .消化管(凯氏烧瓶)6 .滴定管7 .微量凯氏定氮器8 .刻度吸量管9 .玻璃珠10 .漏斗11 .血清【试剂】1 .硫酸钾粉末2 . 12 . 5 %硫酸铜水溶液3 .浓硫酸4 . 2 %硼酸水溶液5 .混合指示剂取 0 . 1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10ml 与 0 . 1 %甲基红乙醇溶液 4ml 混合6 . 30 %氢氧化钠溶液7 . 0 . 0lmol / L 盐酸标准溶液【操作】一、消化取消化管二支,标明测定管与空白管,按下表进行操作:混匀,置于电炉上加热消化(图 3-1 ),开始有水蒸气逸出,继而溶液呈现棕色并冒出白烟 (SO 3 ) ,此时火力应减小,并在管口上盖一小漏斗,以免硫酸损失过多,再继续消化至溶液变为澄清的蓝绿色,即消化完毕 ( 此过程约需 25 分钟左右 ) ,冷却后加水 3 . 8ml ,使总量成为 5ml( 内有 1 . 2ml 硫酸 ) ,混匀,准备蒸馏。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microKjeldahlmethod) 生物材料的含氮量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测出含氮量则可推知蛋白含量。
生物材料总氮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由于具有测定准确度高,可测定各种不同形态样品等两大优点,因而被公认为是测定食品、饲料、种子、生物制品、药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实验原理生物材料的含氮量测定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蛋白质的含氮量约为16%,测出含氮量则可推知蛋白含量。
生物材料总氮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由于具有测定准确度高,可测定各种不同形态样品等两大优点,因而被公认为是测定食品、饲料、种子、生物制品、药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
其原理如下:1.消化:有机物与浓硫酸供热,使有机氮全部转化为无机氮——硫酸铵。
为加快反应,添加硫酸铜和硫酸钾的混合物;前者为催化剂,后者可提高硫酸沸点。
这一步约需30min至1h,视样品的性质而定。
2.加碱蒸馏:硫酸铵与NaOH(浓)作用生成(NH4)OH,加热后生成NH3,通过蒸馏导入过量酸中和生成NH4Cl而被吸收。
3.滴定:用过量标准HCl吸收NH3,剩余的酸可用标准NaOH滴定,由所用HCl摩尔数减去滴定耗去的NaOH摩尔数,即为被吸收的NH3摩尔数。
此法为回滴法,采用甲基红卫指示剂。
HCl+NaOHNaCl+H2O本法适用于0.2~2.0mg的氮量测定。
1.热源2.烧瓶3.玻璃管4.橡皮管5.玻璃杯6.棒状玻塞7.反应室8.反应室外壳9.夹子10.反应室中插管11.冷凝管12.锥形瓶13.石棉网微量凯氏蒸馏装置示意图试剂和器材一、试剂浓硫酸;30%过氧化氢溶液;10M氢氧化钠;0.01M的标准盐酸;标准硫酸铵(0.3mg氮/mL)催化剂:硫酸铜:硫酸钾=1:4混合,研细。
指示剂:0.1%甲基红乙醇溶液。
二、测试样品牛血清白蛋白。
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血清清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成分,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测定血清清蛋白的含量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血清清蛋白测定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试剂包括清蛋白测定试剂盒、标准品、去蛋白酶等。
仪器设备包括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
在准备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样品处理。
在进行血清清蛋白测定之前,需要对血清样品进行处理。
首先,将采集的血清样品放置在4摄氏度冰箱中离心,去除悬浮的细胞成分。
然后,取上清液进行测定。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和样品的保存条件,避免样品的变质和污染。
接下来,测定操作。
将处理好的血清样品和试剂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混合,并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反应。
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对反应后的样品进行测定,记录吸光度数值。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清蛋白的含量。
在测定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实验结果的误差。
最后,结果分析。
根据测定得到的样品清蛋白含量,可以进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通过对不同样品的清蛋白含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样品的生理状态和疾病情况。
在结果分析中,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避免主管错误和误导性结论的产生。
综上所述,血清清蛋白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操作,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血清清蛋白测定时,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血清清蛋白(serum albumin,SA)是人体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在维持血浆渗透压、调节血液的黏稠度和酸碱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血清清蛋白的含量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是常用的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血清清蛋白与特定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使溶液浑浊度增加。
通过测定浑浊度的变化来计算血清清蛋白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二、免疫电泳法。
免疫电泳法是一种利用免疫反应原理进行蛋白质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通过将血清样品在电泳条件下与特定抗体结合,然后在电泳板上进行电泳分离,最后通过染色或放射自显影的方法来定量测定血清清蛋白含量。
该方法对血清清蛋白的测定灵敏度高,分辨率好,适用于测定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含量。
三、免疫比浊法。
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而产生光学测定信号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血清样品,尤其适用于测定含量较低的血清清蛋白。
四、免疫化学发光法。
免疫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利用化学发光技术进行免疫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定抗体与血清清蛋白结合后,通过化学发光底物产生发光信号,再通过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来计算血清清蛋白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稳定性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血清样品。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血清清蛋白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准确性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血清样品,尤其适用于测定含量较低的血清清蛋白。
总结。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样品的特点和要求来进行选择,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血清总蛋白测定(双缩脲)1. 简介血清总蛋白是指血液中所有蛋白质的总和,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等。
血清总蛋白测定是一项常见的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蛋白质代谢情况,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双缩脲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本文将介绍该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和结果解读。
2. 原理双缩脲法利用缩脲与蛋白质中的酚类物质反应生成有颜色的复合物,通过测量复合物的吸光度来定量测定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
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及科研领域。
3. 操作流程3.1 样本处理从被检测者的静脉血中采集适量的血清样本,并放置在离心管中,离心10分钟将血清分离出来。
将分离得到的血清样本转移到干净的试管中。
3.2 加入试剂取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按照其说明书的要求加入到试管中,与血清样本进行充分混合。
注意避免空气泡的形成。
3.3 酶解反应将试管放置于恒温水浴中,根据试剂的要求进行酶解反应。
一般情况下,反应时间为30分钟。
3.4 测定吸光度将反应体放入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波长为试剂说明书要求的波长,记录吸光度值。
3.5 统计结果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清样本中总蛋白的含量。
4. 结果解读根据血清总蛋白测定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如果测定的结果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说明患者在蛋白质代谢方面存在异常,如蛋白质合成过多或凋亡减少。
- 如果测定的结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说明患者在蛋白质合成方面存在问题,如肝功能受损或营养不足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清总蛋白测定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等,因此在结果解读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
5. 总结血清总蛋白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通过双缩脲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解读可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结果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检验指标的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李晶【摘要】目的探讨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血清TP均采用双缩脲法测定,由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CONH-)可与双缩脲试剂即碱性铜溶液反应,形成紫色化合物,其紫色深浅与样品中蛋白质浓度成正比.结果 TP增高常见于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TP减低常见于血浆水分增加,肝功能障碍,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大量反复放胸腔积液和腹水.【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2(006)009【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双缩脲法;血清总蛋白【作者】李晶【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血清总蛋白(TP)为血清中所含各种蛋白质的总称,双缩脲法能很准确地测定血清TP,其精密度也很高。
双缩脲反应可作为血浆蛋白总量测定的理想方法,从测定的吸光度值计算出蛋白质含量[1]。
吸光度的大小与试剂的组分、pH值、反应温度有关。
现对双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TP)的临床方法及意义进行分析。
1.1 标本来源选取临床检验60例检测者,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9~75岁。
1.2 操作高脂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及溶血标本,应作“标本空白管”;即取血清0.1ml加双缩脲空白试剂5ml,以测定管吸光度减去标本空白管吸光度为测定管的标准吸光度。
血清(浆)中蛋白质的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中能与2价铜离子作用生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
此反应和2个尿素分子缩合后生成的双缩脲(H2 N-OC-NH-CO-NH2)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红色的反应相似,故称之为双缩脲反应。
这种紫红色络合物在540nm处有明显吸收峰,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血清蛋白含量呈正比关系,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质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蛋白质含量。
通过血清蛋白的测定,可以间接了解机体的营养情况,并协助某些疾病的诊断,所以血清蛋白测定是临床生化检验重要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