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30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高山流水,知音无限”是大家很熟悉的典故,下面请同学读典故,其他同学思考:钟子期是用怎样的手法来描述音乐的。
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音乐的作品?它们又用了怎样手法?(ppt 展示)共一、导入新课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想),钟子期必得(了解)之。
课(学生展示成果时教师板书)时1. 学生读典故,其他学生思考2. 同桌间交流思考的成果,然后学生展示成果1.导入自然,引发学生的兴趣2. 引出本课的主要话题——写音乐的手法3. 为学习新课奠定广阔的知识背景,让学生便于知识迁移,很快地进入作品。
精品文档1.初中我们学过刘鹗的《明湖居听书》,里面的音乐描写用了怎样的手法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2.我们模仿学过的诗文,也听一段音乐,用学过的手法写你品味到的音乐美。
任选角度,三言两语即可。
五、拓展延伸小试牛刀:《青藏高原》的风格是辽阔、绵远、高亢、跌宕起伏,富有藏族风味。
试着描写音乐。
(ppt 展示)3. 播放音频4.下水作:仿佛是从那遥远的蓝天白云深处飘来一股清新的带有阳光味道的风,让我们感受到豪迈、纯朴和清爽,顷刻间,声音拔了一个尖儿,像直冲云霄的雪山,白云缭绕,透露出神秘与纯净。
正在暗中叫好,突然声音趋于平缓,稳稳送出,入耳有说不出的舒畅,如同山涧清泉石上奔流,又如一匹骏马在那辽阔的草原上尽情驰骋,节奏平稳而明快。
唱了几句后,又稍有回环,接着又趋于平缓,那舒缓而悠扬的歌声,又像是撑着一叶扁舟出没在起伏的波浪中。
接近尾声时,声音又直线扬起,却又极力千回百折,节节高起,大有”一行白鹭上青天”之状;又如一只大鹏扶摇直上,向那高空冲去。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以及原文《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赏析诗的内容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身临其境地听过一场音乐演奏会吗?今天,我们跟随李贺梦回唐朝聆听一场演奏会。
这是怎样的一场演奏会呢,演奏者又是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来寻找答案。
二、演奏前——准字音,找信息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2、速读全诗,找出这场演奏会的演奏者、演奏的乐器、演奏的时间、演奏的地点。
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时间:高秋地点:中国(国都长安)三、演奏中——文本赏析1、结合注释自读全诗,找出诗中直接描写李凭音乐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音乐什么特点?昆山玉碎凤凰叫——清脆和缓芙蓉泣露香兰笑——惨淡清丽朗读指导:昆山玉碎——读出气势、语调高昂、语速较快、重读“碎”;凤凰叫——声调轻柔,语速较慢;芙蓉泣露——语调低沉,语速较慢;香兰笑——读出欢快的。
感觉,重读“笑”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浮云江娥素女紫皇五色石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3、这些听众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可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来讨论)天空浮云——停步聆听江娥素女——愁啼哀思至上紫皇——扣动心弦补天女娲——听得入迷惊天地,泣鬼神山中神妪——折服请教老鱼瘦蛟——跳跃起舞伐树吴刚——通宵不眠月宫玉兔——如醉如痴朗读指导:天空浮云——停步聆听朗读指导:空山凝云—语速稍快,声调高昂;颓不流——语速稍慢,读出沉醉感江娥素女——愁啼哀思朗读指导:语速稍慢,语调低沉补天彩石——石破天震朗读指导:重读“破、惊”,读出山崩地裂之感老鱼瘦蛟——跳跃起舞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朗读指导:语速稍快,重读“跳、舞”四、演奏后——明手法李凭的箜篌演奏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那么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五、小结:诗人李贺通过写听众们的反应,烘托了李凭箜篌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及其弹奏技艺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