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 浪涌防护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68.62 KB
- 文档页数:10
浪涌抑制器工作原理
浪涌抑制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保护电路免受突发的电压浪涌或高压脉冲的影响。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组件和原理:
1. 电感器:浪涌抑制器中的电感器是一个线圈,由导电材料绕制而成。
当电流通过电感器时,它会产生一个磁场。
2. 电容器: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之间的绝缘介质隔开的两个电极。
当电压施加在电容器上时,它会储存电荷。
3. 可变电阻:可变电阻用于控制浪涌抑制器的电阻值,以便调节其对电流的阻尼。
工作原理如下:
1. 正常情况下,电流通过浪涌抑制器时,电感器会产生一个磁场,并将能量储存在其中。
2. 当突发的电压浪涌或高压脉冲通过抑制器时,它会导致电容器上的电压迅速上升。
3. 当电压上升到一个设定的临界值时,可变电阻会自动调节抑制器的电阻值,以增加电路的阻尼。
4. 增加的阻尼将减少浪涌电流的幅度,并将其分散到电路中其他部分,以保护其他电子元件。
5. 同时,电感器释放储存的能量,将其吸收或反射回电源线路,避免电压浪涌对电路产生损害。
综上所述,浪涌抑制器通过合理利用电感器、电容器和可变电阻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电压浪涌和高压脉冲,保护电路免受损坏。
防浪涌保护器原理
防浪涌保护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子设备免受过电压或浪涌电流损害的装置。
它的原理是在电路中插入一个电阻元件和一个气体放电管。
当电路中出现浪涌电流或过电压时,电阻元件会先接受电流。
如果电流超过了电阻元件的额定值,电阻元件会发生短暂的过热,导致电阻变大,以限制电流流过。
同时,气体放电管也会被激活。
气体放电管是由两个电极组成的,其中一个电极是正电极,另一个是负电极。
当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气体放电管中的气体会变成等离子体,形成一个导电通道。
这个导电通道对电流具有很低的阻抗,相当于一个短路,使得过电压绕过被保护设备。
当电压回到正常范围时,电阻元件会重新变为低阻状态,而气体放电管也会恢复到非导电状态。
这样,被保护的设备就会避免受到过电压或浪涌电流的损害。
总的来说,防浪涌保护器通过电阻元件和气体放电管的组合工作,以提供对过电压或浪涌电流的保护。
它们能有效地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损坏,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浪涌保护器的原理
浪涌保护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保护电器设备免受电力系统中的浪涌电压或电流的影响。
浪涌电压或电流是电力系统中突然出现的高能量电压或电流脉冲,可能由雷电、开关操作或其他原因引起。
浪涌保护器的原理是通过检测过压或过流状况,并迅速采取措施来抑制或限制此类浪涌电压或电流,以保护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具体而言,浪涌保护器通常采用可变电阻器或可变电容器作为主要元件,通过改变其电阻或电容值来实现对电压或电流的调节。
当检测到过压或过流情况时,浪涌保护器会自动调节其电阻或电容值,从而限制电压或电流的大小,确保其在设备可承受范围内。
此外,浪涌保护器还可能采用放电管或继电器等元件来将浪涌电压或电流引导到地线或其他安全接地装置上,以将其释放或分散掉。
这样可以防止浪涌电压或电流对电器设备造成损坏或故障。
总之,浪涌保护器的原理是通过检测和调节电压或电流,以限制和引导浪涌电压或电流,从而保护电器设备免受其影响。
浪涌保护器工作原理
浪涌保护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子设备免受电力系统中突发电压波动的装置。
它
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电压限制的原理。
当电力系统中出现突发的电压波动时,浪涌保护器会迅速介入,将过电压吸收并分散,从而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
浪涌保护器主要由元件、接地线和外壳组成。
其中元件是其核心部分,包括气
体放电管、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和二极管等。
这些元件能够在电压超过设定阈值时迅速导通,吸收过电压并将其分散到接地线上,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损坏。
外壳则起到保护元件的作用,防止外界环境对浪涌保护器的影响。
浪涌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当电力系统中出现突发电压波动时,
浪涌保护器会迅速导通,将过电压吸收并分散到接地线上,从而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损坏。
这一过程是基于电磁感应和电压限制的原理,通过元件的作用实现的。
浪涌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使其在电子设备的保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
够有效地保护电子设备免受电力系统中突发电压波动的影响,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并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装置。
总之,浪涌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电压限制的原理,通过元件的
作用将过电压吸收并分散到接地线上,从而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损坏。
它在电子设备的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前言:在电路保护解决方案中,雷击浪涌防护是电子工程师尤为关注的一个防护重点,浪涌也叫突波,顾名思义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浪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
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本质上讲,浪涌是发生在仅仅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的一种剧烈脉冲。
1最原始的浪涌防雷保护器羊角形间隙,出现于19世纪末期,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防止雷击损坏设备绝缘而造成停电,故称“浪涌保护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铝浪涌保护器,氧化膜浪涌保护器和丸式浪涌保护器,30年代出现了管式浪涌保护器,50年代出现了碳化硅防雷器,70年代又出现了金属氧化物浪涌保护器,现代高压浪涌保护器,不仅用于限制电力系统中因雷电引起的过电压,也用于限制因系统操作产生的过电压。
1、浪涌防雷保护器按工作原理分:浪涌保护器中的元件(压敏电阻MOV,硅雪崩二极管SAD、空气导管、大放电电容)是采用损耗自身的方式对冲击电流进行消解(发热,融化),从而使导入地下的冲击电流在安全范围之内,不会形成二次反击。
抑制元件的自身寿命会因为反复承受电流冲击而缩短,SineTamer采用了40模块和热、电熔断双保险、热分担算法等,确保了SineTamer的使用寿命。
SineTamer约消解90%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剩余的10%则导入地下。
2SPD并联于线路(L/N)与大地之间,在正常工作电压情况下,MOV处于高阻状态,相当于线路对地开路,不影响线路正常工作,故障显示窗口呈绿色,当线路由于雷电或开关操作出现瞬时脉冲过电压时,防雷模块在纳秒级时间内迅速导通,将过电压短路到大地泄放,当该脉冲过电压消失后,防雷模块又自动恢复高阻状态,不影响用户供电。
当防雷模块长期工作在超负荷工作状态,其性能劣化而发热到一定温度,模块中的热感断路器(K1)会自动断开避雷模块回路,保护电源电路工作不受影响,防止火灾发生,当线路感应过大雷电流时,过流断路器(K2)迅速断开,防止SPD爆炸。
浪涌保护说明书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力供应的不稳定性以及电网中的突发故障可能会对这些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护电子设备免受电力波动的影响,浪涌保护装置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浪涌保护的原理、作用以及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一、浪涌保护的原理浪涌保护是一种电气保护装置,它通过限制突发电压的幅值和持续时间,保护电子设备免受过电压或过电流的损害。
其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电压调节原理。
1. 电磁感应定律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电路中的电流突然变化时,会产生一个反向的电动势。
浪涌保护装置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感应线圈将电流突变所产生的电动势引导到接地,以实现电流的分流和限制。
2. 电压调节原理浪涌保护装置中的可调电阻可以根据电压的变化进行调节,使得电流通过装置时能够达到所需的电压范围。
通过调节电阻的阻值,可以限制过电压的幅值和持续时间,从而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损坏。
二、浪涌保护的作用浪涌保护装置在电子设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如下:1. 保护电子设备浪涌保护装置可以限制过电压和过电流的幅值和持续时间,从而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损坏。
在电力系统中,突发的电压峰值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烧毁,而浪涌保护装置可以及时将这些过电压引导到接地,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浪涌保护装置能够限制电力波动对设备的影响,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通过使用浪涌保护装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次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保护用户的人身安全电力系统中突发的电压波动可能会对用户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浪涌保护装置可以及时将过电压引导到接地,避免电击事故的发生,保护用户的人身安全。
三、浪涌保护的应用浪涌保护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家庭、工业、交通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家庭电器家庭中的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冰箱等,都需要浪涌保护装置来保护其免受电力波动的影响。
特别是在雷电季节,浪涌保护装置能够有效地保护家用电器免受雷击的损害。
浪涌抑制线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主要是对浪涌抑制线圈进行简要介绍,概述其作用、原理和应用,为整篇文章的阅读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浪涌抑制线圈的概述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浪涌抑制线圈是一种用于电路中抑制电压浪涌以保护电子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元件。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电压浪涌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因此浪涌抑制线圈的作用至关重要。
浪涌抑制线圈通过其特殊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在电路中起到阻挡、降低或者消除电压浪涌的作用,保护电子设备不受到过电压的侵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浪涌抑制线圈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和电路中,例如计算机、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等,为这些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源环境,确保其正常运行。
通过对浪涌抑制线圈的介绍,读者可以初步了解其在电路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为后续的内容展开提供一个基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浪涌抑制线圈的概念和意义,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然后将详细阐述浪涌抑制线圈的作用、原理和应用领域,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其工作原理。
最后,通过总结浪涌抑制线圈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其在电子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相关领域的启示,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文章结构。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能如下所示: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浪涌抑制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通过对浪涌抑制线圈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在电路保护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通过对浪涌抑制线圈的发展和未来趋势的展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最终,通过对浪涌抑制线圈的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为电路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电路保护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2.正文2.1 浪涌抑制线圈的作用浪涌抑制线圈是一种用于保护电路免受过电压和浪涌电流影响的重要元件。
它在各种电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电源供电系统和通信设备中。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电压浪涌:在电路中,由于各种原因(如电源开关、雷击等),会产生电压浪涌,如果没有有效的抑制措施,这些电压浪涌会对电路中的器件和设备造成严重损坏。
浪涌模块的工作原理浪涌模块是一种用于电子设备保护的重要元件,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电路中的浪涌电压,防止其对设备造成损害。
浪涌现象是一种短暂但高能量的电压脉冲,当电路中存在感性负载或接通/断电时,都可能产生浪涌电压。
浪涌模块在电子设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浪涌模块的工作原理。
浪涌模块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其内部的元件和电路设计。
一般而言,浪涌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氧化锌压敏电阻(MOV)、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或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等。
这些元件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浪涌电压的快速响应和有效抑制。
我们来看氧化锌压敏电阻(MOV)。
当电路中出现浪涌电压时,MOV会迅速响应并产生一个高阻抗,用以吸收并分散浪涌电压的能量。
MOV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其特殊的电阻-电压特性,即在正常工作电压下,MOV的电阻非常大,而在浪涌电压的作用下,其电阻将变得非常小,从而有效地将能量分散和吸收,保护电子设备不受浪涌电压的侵害。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或瞬态电压抑制器(TVS)也是浪涌模块中的重要部分。
这些元件能够快速响应并将浪涌电压导入地线或其他安全路径,从而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浪涌电压的伤害。
MOSFET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其栅极与漏极之间的电压来控制通道的导通与截止状态,从而消耗浪涌电压的能量。
而TVS则是一种特殊的快速响应二极管,具有较高的反向截止电压和较低的动态电阻,能够迅速将浪涌电压导入地线,保护被保护设备。
浪涌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其内部的MOV、MOSFET、TVS等元件,快速响应和抑制电路中的浪涌电压,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损坏。
通过这些元件的配合和协同工作,浪涌模块能够有效地消耗和分散浪涌电压的能量,确保电子设备的安全稳定工作。
在电子设备设计和应用中,合理选择和使用浪涌模块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得到充分的保护和稳定工作。
浪涌保护器的构成和应用简述1 基本概念(1)浪涌电压:雷电击中室外输电线路时,及接通或断开的线路具有较大电感负荷时,常常会在瞬间产生很高的操作过电压,当该电压保持在1ns~2ns时,被称作尖峰电压。
持续3ns以上时,将产生浪涌效应,被称为浪涌电压(或浪涌电流)。
浪涌电压会对整个配电网络设备产生极大的压力甚至破坏。
(2)浪涌保护器:也称防雷器,是一种当配电网络遭受雷击或过电压操作时,为供配电设备提供保护的装置。
当电气回路因雷击或操作电压而存在尖峰电压(或电流)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避免浪涌电压(电流)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2 按工作原理分类2.1 开关型在正常工况时呈现为高阻抗,在回路存在因雷击或操作过电压时,其阻抗突变为低值,允许雷电流通过。
此类装置的组件主要为: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等。
2.2 限压型正常工况下呈现高阻抗,回路电压或电流增大时,阻抗不断减小,电流-电压特性为明显非线性。
此类装置的组件主要为:压敏电阻,限压二极管,雪崩二极管。
2.3 分流型与阻流型(1)分流型:和被保护设备元器件为并联关系,当回路存在雷电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时,对浪涌电流呈现低阻抗特性,分流浪涌电流,达到保护元器件的目的。
(2)阻流型:和被保护设备元器件为串联关系,当回路存在雷电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时,对浪涌电流呈现高阻抗特性,阻断浪涌电流通过,达到保护元器件的目的。
这两类装置的组件主要有:阻流线圈,高(低)通滤波器,1/4波长短路器。
2.4 按用途分类交(直)流电源保护器,网络信号防雷器,视频信号防雷器等。
3 浪涌保护器的基本元件3.1 放电间隙(又称保护间隙)放电间隙由两根存在一点间隔距离的金属棒构成,其中一根和被保护设备的电源线(或中性线)相连,另一根与接地线相连。
当线路中存在雷击过电压(或过电流)时,导线间隙被击穿,过电压(或过电流)被泄入大地,从而避免设备负载过量电压(或电流)。
第6章 LED照明工程电气设计 259║源SPD,其雷电通流量不应低于10kA。
最后的防线是在用电设备内部电源部分使用一个内置式的电源SPD,以达到完全消除微小的瞬态过电压的目的。
该处使用的电源SPD要求的最大冲击容量为20kA/相或更低一些,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000V。
对于一些特别重要或特别敏感的电子设备,具备第三级的保护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保护用电设备免受系统内部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影响。
6.4.2 浪涌防护器及其应用SPD在正常情况下呈现高阻状态,当电路遭遇雷击或出现过电压时,SPD在纳秒级时间内实现低阻导通,瞬间将能量泄放入大地,同时将过电压控制在一定水平。
当瞬态过电压消失后,SPD会立即恢复到高阻状态,熄灭在过电压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
1.SPD的主要性能及其指标(1)最大持续电压V c在220/380V三相系统中,SPD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V c应依据不同的接地系统类型来选择,如表6-3所示。
表6-3最大持续运行电压Vc o c指的是相线对地和中性线对地的保护;差模保护(MD)指的是相线对中性线的保护,对TT系统和TN-S系统而言是必需的。
照明配电系统一般采用TN-S制,所以,SPD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V c≥1.15V o,故选用275V的SPD。
(2)冲击电流I imp用于电源第一级保护的SPD反映了其耐直击雷能力(采用10/350µs波形)。
采用10/350µs 波形模拟雷电流幅值I peak和电荷量Q=0.5I peak,其值可根据建筑物防雷等级和进入建筑物的各种设施(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等)进行分流计算。
(3)标称放电电流I n流过SPD的8/20µs波形的峰值电流,用于对SPD做Ⅱ级分类实验或做Ⅰ级分类实验的预处理。
对于Ⅰ级分类实验I n不小于15kA,对于Ⅱ级分类实验I n不小于5kA。
(4)最高保护水平V p或V spV p或V sp为在标称放电电流(I n)下的残压,又称SPD的最大钳压。
浪涌保护原理浪涌保护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为了防止由于雷击、电网故障、电动机突然停止等原因产生的瞬时过电压而对设备进行的保护措施。
浪涌保护的原理是利用浪涌保护器来吸收、分散和消除过电压,保护电气设备不受损害。
本文将从浪涌保护的原理入手,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浪涌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元件的快速响应和耐受能力。
当电路中出现过电压时,浪涌保护器会迅速导通,将过电压吸收并分散到地线或其他回路中,从而保护电气设备。
浪涌保护器通常采用气体放电管、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等元件,其特点是响应速度快、耐受能力强,能够有效地保护设备不受过电压的损害。
浪涌保护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电气设备都需要进行浪涌保护。
例如,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开关设备、控制设备等都需要安装浪涌保护器,以保护其不受过电压的影响。
此外,电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家用电器等也都需要进行浪涌保护,以防止由于雷击等原因造成的损坏。
在实际应用中,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安装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根据设备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来选择合适的浪涌保护器,以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并承受过电压。
其次,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也需要合理选择,通常应安装在电气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设备。
此外,浪涌保护器的接地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接地可以有效提高浪涌保护器的工作效果。
总之,浪涌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有效地保护电气设备不受过电压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和安装浪涌保护器,可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在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中,应充分重视浪涌保护的工作,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