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
- 格式:ppt
- 大小:6.68 MB
- 文档页数:22
南京的明孝陵介绍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西邻明孝陵,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陵墓。
孝陵是明代第一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
孝陵是中国明清皇家陵园中
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明孝陵占地约145万平方米,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
珠峰下。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曾有过一段时间在钟山一带居住。
明孝陵修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
史了。
明朝初期,朱元璋派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中原。
1368年,明军攻入南京,推翻元朝统治。
1369年,朱元璋下令
修建明孝陵。
经过数年的修建和扩建,到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
陵前有照壁、享殿、碑亭、宝城等建筑。
其中以明孝陵神道石像生为最大特色。
明孝陵的神道全长约1000米,有石像生100余对。
—— 1 —1 —。
《明孝陵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明孝陵的典故。
明孝陵啊,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和他皇后的陵墓。
朱元璋可是个很厉害的人呢!
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给地主放过牛。
但是他特别勇敢和聪明,后来带领着很多人一起打天下,最后当上了皇帝。
他去世以后,就被葬在了明孝陵。
明孝陵可大啦,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和石像。
比如说那些石狮子,一个个威风凛凛的,好像在守护着陵墓。
还有那些神道上的石人,有的拿着宝剑,有的举着旗子,可神气了。
小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很有趣呀?
《明孝陵典故》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聊明孝陵。
明孝陵里面有很多神秘的地方。
据说,朱元璋为了修建这个陵墓,花了好多好多的心思。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当时找了很多能工巧匠来设计和建造。
有一个工匠特别厉害,他设计的宫殿又漂亮又坚固。
在陵墓的周围,种了很多很多的树。
春天的时候,花开得可美啦,有红的、粉的、白的。
秋天呢,树叶黄了,风一吹,就像蝴蝶一样飘下来。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明孝陵典故》
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明孝陵的事儿。
明孝陵可有名啦!很多人都从很远的地方来参观。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来到明孝陵。
他看到那些古老的建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他还听到导游阿姨讲,朱元璋在里面安息,他为国家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记住这些历史,好不好?。
明孝陵简介朱元璋墓明孝陵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江苏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的玄武湖畔。
作为明朝帝陵之一,明孝陵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中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陵墓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帝王陵园,被誉为东方巴黎艾菲尔铁塔,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明孝陵的规模庞大,占地面积约为126.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墓道、石牌坊、大宫门、碑亭、大石头般的华表、神道、石像石像、石狮、建瓴井、云亭、配殿、碑亭等等。
墓道是进入明孝陵的第一道门槛,呈现出明朝建筑风格的雄伟与壮观。
石牌坊上镌刻着"明孝陵"三个金字,寓意庄严肃穆。
明孝陵的建筑布局一字长廊环绕,其间设有石栏杆、华表、等等,灵动的石狮子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的石象、石马令人叹为观止。
大石头般的华表,造型独特,雕刻精美,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经典之作。
在明孝陵的中轴线上还有一座石狮鎮云亭,是园林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山水石墙配上精致的石阶、华表、云卷亭顶,独特而优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明孝陵的碑亭和墓室也是建筑艺术的杰作。
碑亭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全身雕刻着松竹梅等图案,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墓室内保存着明朝军功勋臣襄阳伯黄子澄所撰写的《宣德遗谱》,记录了明孝陵的建造过程及历史价值。
明孝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明朝历史、政治、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它不仅是明朝帝制制度的见证,也展现了古代中国皇帝陵园的典型建筑风格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通过游览明孝陵,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明朝帝制的兴衰与传承,感受中国古代帝王陵园的庄严和美丽。
明孝陵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雕刻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辉煌成果。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通过保护和传承,我们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永远流传下去,让后人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明孝陵概述
明孝陵是中国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明成祖)的陵墓,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景区内。
明孝陵始建于1405年,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最终于1413年完工。
明孝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皇家陵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石质建筑群之一。
明孝陵占地面积约为129亩,整个陵园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总长约为1.8公里。
前部是神道,由一对石狮、石马和12对石人组成,代表着明成祖的威严和尊贵。
中部是墓道,有一条长约750米的石质墓道,两侧有石刻画和雕塑,描绘了明成祖的生平事迹和功绩。
后部是墓室,是明成祖和他的皇后的安息之地,墓室内有一座石质墓碑,碑上刻有明成祖的事迹和赞美之辞。
明孝陵是中国明代皇家陵园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体现了明朝皇家陵墓的规模和豪华,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和雕塑艺术的精髓。
明孝陵作为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明孝陵讲解明孝陵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座皇家陵墓,位于江苏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太祖)和他的皇后马皇后(孝慈章皇后)的合葬陵墓。
明孝陵建于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从1405年开始修建,耗时22年才完工。
明孝陵占地约126.4万平方米,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前陵、主陵和后陵。
前陵是明孝陵的入口部分,包括神道、磴道、大门等建筑。
主陵是朱棣和马皇后的合葬之地,主要建筑有宫城、石马、宫门等。
后陵是明孝陵的后园,建有明孝陵博物馆,陈列着明朝时期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迹。
明孝陵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宋、元、明三代的建筑特点,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规制和格局。
明孝陵的设计精巧,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山水和建筑景观。
整个陵墓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陵墓中的瑰宝。
明孝陵不仅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它展示了明代建筑的高超工艺和精美细节,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
明孝陵的石雕、砖雕、木雕等艺术品都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除了建筑本身,明孝陵还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孝陵十三陵水利工程”,据说明孝陵地下有十三座水库,用于供应陵墓内部的用水。
这些水利工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壮举,体现了明朝时期的科技水平和工程能力。
明孝陵作为南京的一处重要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人们可以在明孝陵感受到古代帝王的气势和庄严,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游客还可以欣赏到明孝陵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魅力。
总之,明孝陵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明朝历史的重要见证。
它的建筑规制、设计精巧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处值得游客深入探索的景点。
明孝陵历史详细介绍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枕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
陵寝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壮观。
从明太祖朱元璋建朝到清朝末代皇帝
溥仪退位,500多年间,这里共埋葬着14位明朝皇帝的遗骸。
公元1914年(民国三年)2月24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接受帝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类”。
就在这一天的晚上,他在
自己的住处明孝陵宝城外的空地上,当着数百名部下的面下令将
孝陵皇太后和先帝朱元璋合葬墓刨开,打开棺椁。
当打开棺盖板时,他们发现里面只有一具白骨,是先帝朱元璋的尸骨。
这时袁
氏部下有人喊出声来:“皇上已死!”袁氏部下立即伏地请罪。
但
袁氏却勃然大怒道:“我死后不能为皇帝陪葬!”说罢当场自杀身亡。
这就是明孝陵历史上著名的“袁太后盗尸狱”。
袁氏之死引
起了世人极大的愤慨,当时南京各报纷纷刊登了袁世凯将皇太后
和先帝朱元璋合葬于明孝陵的消息。
—— 1 —1 —。
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2003年7月3号决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
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
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
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
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
《明孝陵的简介》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明孝陵。
明孝陵啊,那可是在南京,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这座陵墓可大啦,周围的景色也特别美。
一走进明孝陵,就能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明孝陵的神道特别有意思。
神道两边有好多石兽,有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它们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想象一下,这些石兽好像在守护着陵墓,是不是很神奇?
再来说说明孝陵的建筑。
那些宫殿、楼阁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辉煌。
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据说当年朱元璋为了修建这座陵墓,动用了好多人力和物力。
工匠们精心设计、用心建造,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完成。
明孝陵的陵寝也很有讲究。
里面的布局、装饰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而且,明孝陵还见证了很多历史的变迁。
它就像一个沉默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春天的时候,明孝陵里百花盛开,特别漂亮;夏天,绿树成荫,很是凉爽;秋天,落叶纷飞,有一种别样的美;冬天,白雪皑皑,仿佛让明孝陵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明孝陵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相信你们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也能从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呢!。
描写明孝陵
在我国,有一个历史悠久、景色宜人的城市——南京。
南京不仅有著名的中山陵,还有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钟山南麓,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
明孝陵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16年才建成,历时
两代皇帝才得以完工。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
是中国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代皇帝朱元璋的陵墓群,以及马皇后的陵墓群。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大门,它用大理石建造而成,上面刻有“大明孝陵”四个大字。
在大门两旁有两个石狮子和两只石羊。
进入景区后就能看到一条宽阔的大道。
大道两旁有几棵参天古树和一些花草树木,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大道旁有一座高大雄伟、庄严肃穆的明楼,这座明楼高
16.8米,进深9.5米。
走上明楼后就能看到朱元璋和马皇后的
墓碑。
在碑亭内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大明孝陵碑文》和《大明孝陵神道》。
—— 1 —1 —。
南京明孝陵的考古发掘南京明孝陵是中国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中宗)及其皇后妹妹杨氏(英宗宣懿皇后)的合葬陵墓,也是明朝皇家陵园中规模最宏伟、建筑最壮丽的一座。
近年来,南京明孝陵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工作,为我们展示了这座伟大建筑的历史和魅力。
明孝陵的历史背景明孝陵始建于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初,选址在紫金山南麓,占地约5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明孝陵作为明朝第一陵,其建造规模和艺术价值都堪称瑰丽壮观,是中国优秀的古代建筑之一。
考古发掘的重要性明孝陵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对于深入了解明朝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可以揭开明孝陵的历史面纱,了解其建造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更多珍贵的文物和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材料的缺失。
考古发掘的成果近年来,南京明孝陵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考古学家们通过系统的勘探和挖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和古迹,包括石刻、碑文、墓道、陪葬墓等。
其中,最让人惊喜的是发现了明朝皇帝墓和皇后墓的真实位置,这为研究明孝陵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文物的保护和展示南京明孝陵所出土的文物珍品,都是珍贵的历史遗产,需要妥善保护和展示。
目前,南京明孝陵的文物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建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和展览馆,通过科学的保护措施和展示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引人遐思的历史故事南京明孝陵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也是一部充满故事的历史长卷。
在考古发掘中,许多与明朝历史相关的珍贵遗物和文献被发现,这些都让我们更加真实地触摸到明朝帝王的生活和精神风貌。
明孝陵的考古发掘不仅是对历史的挖掘,更是对历史故事的重演和讲述。
在明孝陵的考古发掘过程中,我们一次次与历史接触,一次次被历史故事所打动。
通过这些考古成果,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辛勤。
南京明孝陵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明朝历史的大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南京明孝陵:明朝皇家陵寝的庄严之地值得去南京明孝陵,那是一座庄严而神秘的明朝皇家陵寝,宛如一部沉默的史书,记载着明朝初期的辉煌与帝王的荣耀,它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散发着一种凝重而古老的气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瞻仰和探寻。
当你踏入明孝陵的神道,首先感受到的是那肃穆的氛围。
神道蜿蜒曲折,两侧排列着石像生,这些石像生包括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石兽,每种两对,一立一卧。
它们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精湛,每一尊石像都有着独特的神态和姿态。
狮子威风凛凛,彰显着皇家的威严;獬豸目光炯炯,象征着公正;骆驼、象等则展现出一种沉稳和庄重。
这些石像生仿佛是忠诚的卫士,在神道两侧默默守护着明孝陵,它们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沿着神道前行,仿佛是在穿越时空,走向那神秘的陵寝核心。
棂星门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它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穿过棂星门,便进入了陵寝的主体区域。
这里有御河桥,五座石桥横跨御河之上,桥身优美,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御河的水潺潺流淌,为整个陵寝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
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包括碑亭、享殿等。
碑亭内立有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记载了明孝陵的建造历史和相关信息,是研究明孝陵的重要资料。
享殿是祭祀的重要场所,虽然现在的享殿是后来重建的,但依然可以想象出当年祭祀仪式的庄重场面。
享殿的建筑规模宏大,殿内宽敞明亮,曾经供奉着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的牌位。
方城明楼是明孝陵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方城高大坚固,用巨大的砖石砌成,墙体厚实。
明楼则建在方城之上,重檐歇山顶,黄瓦红墙,显得格外庄重。
明楼内立有石碑,碑上刻有“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字样,碑文详细记载了朱元璋的生平功绩。
站在方城明楼前,仰望这座雄伟的建筑,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宝顶是明孝陵的核心部分,它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所在之处。
宝顶呈圆形,周围环绕着砖墙,其规模巨大。
宝顶之上树木繁茂,绿草如茵,形成了一片自然的绿色覆盖。
明孝陵遗产概述明孝陵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帝陵,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
这座陵墓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建造的,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棣(明成祖)及其皇后许氏的合葬陵墓。
以下是对明孝陵遗产的概述:1. 陵墓概况1.1 位置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处于紫金山风景名胜区内。
1.2 建造年代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时多年才完工。
1.3 规模明孝陵是明代规模最大的帝陵之一,其建筑规模宏伟,陵区面积辽阔。
2. 主要建筑2.1 石象征明孝陵的前方有石象征,形象逼真,被认为是中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
2.2 大成门大成门是陵区的主要入口,气势宏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之一。
2.3 宣德门宣德门是进入明孝陵墓区的正门,门楼巍峨,横额上刻有“圣祖庙”四个大字。
2.4 神道神道是连接大成门和宣德门的主要通道,两侧有石兽、石人等石刻艺术品。
2.5 皇陵石刻陵区内的石刻精美绝伦,包括石马、石狮、石人等,展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
3. 文化价值3.1 历史意义明孝陵见证了明代的兴起与辉煌,是明成祖及其皇后的长眠之地。
3.2 艺术价值明孝陵的石刻艺术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的雕刻技艺。
3.3 旅游价值明孝陵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南京的重要旅游景点。
4. 保护与传承4.1 文物保护明孝陵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修缮。
4.2 传统活动每年的清明节,南京市都会在明孝陵举行传统的祭扫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明孝陵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雄伟的建筑和精美的石刻艺术品,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文化遗产。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朱元璋,1328年生于安徽濠州(今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56年带兵攻下南京,1368年当他41岁时,平定了天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马氏皇后。
1398年朱元璋病死,入葬于此。
为什么称作孝陵呢?一说因为马皇后死后封谥号为“孝慈”,又说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因此明代称为孝陵。
自清代起,开始称为“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马皇后,还有一段趣话。
马氏原为郭子兴养女,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信任,遂将马氏嫁给了他。
马氏自小在军营中长大,据说手脚长得特别粗大。
古代妇女着裙,风过裙起,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
我们常说的“露马脚”,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来到了孝陵陵门——大金门。
孝陵整体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面从下马坊起到棂星门,长约1800米,是作为引导的神道设施,后面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
明孝陵原有红墙围起,周长22.5公里,纵深达2.5公里。
可见孝陵规模之大。
孝陵的建筑非常壮丽,据记载,仅栽种的青松就达10万余株,饲养有梅花鹿1000余头。
可惜庞大的建筑群基本已毁于明末清初和清代镇压太平天国的两次战火。
当年所有的木构建筑均已无存,但从现存的砖石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孝陵当年恢宏的规模,以及我国古代建筑精美的雕刻艺术。
这座大金门,原是单檐歇山顶,顶有琉璃瓦,朝南,共三个门洞。
原门的顶部及东西两侧的陵园红墙早已不存,但仔细辨认,还能从大门侧面墙上看到与红墙连接的痕迹。
在大门正面底部,石造须弥座上,可见束腰处有浅雕的石刻碗花。
从这里向南约750米处,即现在的宁杭公路北侧路边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和“禁约碑”,是孝陵大建筑群的入口处。
南京明孝陵博物馆简介
南京明孝陵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帝王陵及明太祖朱元璋和孝穆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陈列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
明孝陵是中国明代皇家陵寝之一。
明孝陵的风水和建筑布局,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明孝陵自建成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明代第一座规模较大、保存较
完整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明十三陵中,除长眠着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外,还有明宪宗、明穆宗、明神宗三位皇帝的陵墓,合称“三陵”。
南京明孝陵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博物馆建筑采用明代宫殿式布局,一进两重院落,由神道、石象路、石像生和方城明楼等组成。
现有馆藏文物3.7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近2万件(套)。
—— 1 —1 —。
明孝陵位于钟山南麓龙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墓。
建陵工程始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前后历时30余年之久。
其时规模宏大,周围45里,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孝陵历经沧桑,屡遭破坏,现存建筑包括碑亭(俗名四方城)、神道、碑殿、亭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
从起点下马坊到金水桥为导引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历经六百余年依然保存完好的神道石刻。
金水桥以北为陵墓主体部分。
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
在明孝陵的周围,还分布着梅花山、红楼艺文苑、紫霞湖、颜真卿碑林等著名景点,它们已构成中山陵园内的一个主要风景区。
明孝陵气势恢宏,形制独特,尤其尚未发掘的地下宫殿更具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