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第四版)考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重点

名词规范解释

国家与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

法律规范的结构

第一种是传统的三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部分组成;

第二种是两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

第三种是新兴的三要素说,认为法律规范由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

法的效力(详情见P60)

法的效力是指使人之行为服从法律治理的能力。是法的基本属性,乃法的各种约束力的总称

法律责任(详情见P133)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法的定义

法,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维护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准则,他随阶级的存在而存在,他具有阶级性,强制性,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法的价值(详情见P250)

法的价值又称为法律的价值,

第一种使用方式是指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增加的价值。

第二种使用方式是指法的“形式价值”,它是指法律在形式上应当具备的那些值得肯定或好的品质。

第三种使用方式是指法律所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

法律原则的适用准则

1.必须根据客观标准进行价值判断。

2.必须建立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之上

3.归纳建立适用法律原则的类型体系,提高适用的统一性

4.适用法律规则或适用类推推理就可以公正解决的案件不得适用法律原则。

5.不能将脱离法律背景的道德原则以法律原则的名义直接适用。

简答题

法学的学科分类

理论法学:法理学、法史学、法经济学、法社会学和法解释学等

部门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等

边缘法学:证据学、法医学、刑侦学、立法学等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产生方式不同

自觉与自发的区别。

2、保障方式不同

他律与自律的区别。

3、评价方式不同

合法、非法与真、善、美的区别。

4、存在方式不同

正式文本(法条)与社会舆论的区别。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1、法律的部分内容直接源自于道德;

2、道德与法律可以相互评价;

3、遵守法律也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道德。

国家、人民与承认规则的关系

1、一个国家最底层的承认规则,就是选择国家与人民基本关系的规则;

2、坚持统治工具论的承认规则,一般认为国家主权先于人民权利,人民权利由国家意志决定,或者说,法律决定人民的权利;

3、坚持社会契约论的承认规则,一般认为人民权利先于国家主权,国家主权由人民公意授予,或者说,法律体现人民的权利。

法的形式理性

1、法律应当具有一般性;

2、法律应当公布;

3、法律不应当溯及及往;

4、法律应当清晰

5、法律应当不自相矛盾;

6、法律不应当要求不可能之事;

7、法律应当连续;

8、官方行为应当与法律保持一致。

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

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区别

1、道德责任包含对自己或对他人的责任,法律责任都是对他人的责任;

2、道德责任包含主观或客观责任,法律责任都是客观责任;

3、道德责任以道德义务为前提,法律责任以法律义务为前提;

4、道德责任的承担具有不确定性,法律责任的承担具有法定的确定性。

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联系

1、道德责任可以证成法律责任;

2、道德责任可以证否法律责任;

3、法律责任可以消除道德责任;

4、法律责任可以引发道德责任。

主客观一致原则中的客观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有三个:违法行为、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有机联系.

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 因向必须有实际的财产损失, 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 即使人身伤害, 也须有因伤害而引起的财产损失, 所以它是一个前提要件。

造成损失的行为也必须是违法行为, 这是区别于思想,“犯法”和合法行为的重要界限.这种违法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只有违法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才负责任, 这是一个必要要

件。

但是, 有了违法行为并不一定要负赔偿责任, 损害结果的产生亦不能统统归咎于违法行为。重要的是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有机联系。这个逻辑要件在诸客观要件中居于重要地位。

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详情见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法律

1. 立法体制。立法体制是指国家关于立法主体的组织系统、立法权限的划分和行使制度。

论述题

2.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这里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各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依其地位和效力不同而构成的体系。

3.部门法体系。部门法体系又称法律部门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即部门法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关系的结构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结构主要可分为主体和客体。

(一)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权利的享有者与法律义务的承担者。

1、类型

在一个国家中,什么样的个人或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取决于该国的法律规定。从当代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来,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三类:

自然人、组织和国家

2、资格

权利资格、行为资格和责任资格

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同时具有法律上所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这是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必备条件。

(二)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权利与义务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客体事物通常具有四种特性:客观性、有用性、可控性、法律性

(三)法律权利与义务

1、请求权

对立义务:被请求人必须履行;

对应义务:请求权人不能请求其他人;

2、自由权

对立义务:任何人不对干涉;

对应义务:自由权人不得滥用(不得侵犯其他人的自由);

3、强制权

对立义务:被强制人必须服从;

对应义务:强制权人不能强制其他人服从;

4、特权

对立义务:不能强制要求特权人服从;

对应义务:特权范围之外必须服从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