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
- 格式:pdf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27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本必读名著导读知识点阅读赏析题中考题考点练习题汇总(带答案)(一)《儒林外史》吴敬梓知识点一、作家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二、内容主旨《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界。
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士人灵魂的扭曲。
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了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清楚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奇人,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四、主要人物介绍范进: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世故周进:中举前逆来顺受,皓首穷经热衷科举追求仕途;但秉性忠厚,迂而不恶严贡生:巧取豪夺横行乡里霸道无赖奸诈卑鄙严监生:吝啬胆小怕事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各类典型人物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1.周进(腐儒的典型)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简·爱》文学常识,梳理《简·爱》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人物形象。
2.外国小说的阅读方法指导。
3.小说专题探究。
教学重点1.了解《简·爱》文学常识,梳理《简·爱》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人物形象。
2.外国小说的阅读方法指导。
教学难点小说专题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阅读名著。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847年,对英国文坛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三颗耀眼的文学新星(同一个家庭的三姐妹)在这一年同时出现在英国文坛:夏洛蒂·勃朗特出版《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出版了《艾格尼丝·格雷》。
而夏洛蒂·勃朗特是“勃朗特三姊妹”中最著名的一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她和她的代表作《简·爱》。
二、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作家。
她与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蒂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母亲早逝,8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
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
于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
2.作品简介《简·爱》讲述了贫苦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也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
《简·爱》一经问世就引起巨大轰动。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的一篇名著导读,是我国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官僚制度的腐败和儒林士人的丑恶嘴脸。
教材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解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讽刺文学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名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文学作品,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讽刺手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学会欣赏讽刺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讽刺手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现实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如何从作品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分组讨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3.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并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4.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七.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儒林外史》讽刺手法及其作用2.设计思路: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讽刺手法的特点和效果。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汇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考点汇编(《儒林外史》+《简爱》+《围城》+《格列佛游记》+《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我是猫》)(一)《儒林外史》一、文学常识训练1.《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字敏轩,号,安徽全椒人,(朝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揭露了封建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世衰颓的世风。
3.《儒林外史》中,明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里,唯一的一个女子是。
4.《儒林外史》中,(人名)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来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给了他,他为了追求名利,竟然冒名顶替牛布衣,到处招摇撞骗。
5.《儒林外史》中,(人名)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他用云片糕诈了船家,赖了船钱。
6.《儒林外史》中腐儒的典型有两个:一个是悲伤得要寻死撞贡院号板的,另一个是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的。
7.《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影子的人物形象是。
8.《儒林外史》中,(人名)做了官后便蛮横地打发妻子回乡,到了京师谎称未婚,又重新娶妻,这表现出他嫌贫爱富、攀龙附凤的卑鄙心理。
9.《儒林外史》中,(人名)好读书,擅长画荷花,.虽然被赏识,但拒绝入朝为官,后归隐于会稽山中。
10.《范进中举》出自《》,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刻画了范进、、张乡绅等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当时社会热衷功名、趋炎附势的丑态。
11.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吝啬鬼:《围城》中的李梅亭、《一文钱》中的卢至、《庄子》中的监河侯和《儒林外史》中的。
12.《儒林外史》中足以与范进媲美,被科举考试弄得神魂颠倒、可怜可悲又很可笑的人物是。
13.《儒林外史》中,(人名)曾经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娄氏公子的钱财。
后来,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被蘧公孙“看破了相”。
二、内容理解感悟1.《儒林外史》中,作者最后写到市井中出现了四个奇人,分别是哪几位?他们奇在何处?2.《儒林外史》中,作者以高妙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简爱》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儿,她在艰难的生活中始终保持着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
小说通过描述简爱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她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简爱》的部分章节,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九年级下学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但同时,学生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差异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简爱》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把握主人公简爱的性格特点,分析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简爱》的作品背景及特点。
2.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观。
3.深入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简爱》的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
2.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重点章节,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观。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简爱》原著、相关论文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学习资料:学生分组讨论的相关案例、问题及思考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简爱》的封面、插图和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及作者。
简要介绍《简爱》的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简爱》的开头部分,感受作品的氛围。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简爱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初步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最新部版语文教材9年级名著推荐阅读书目解读九年级上册1.名著导读——《艾青诗选》作者:艾青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
内容简介:《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
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2.名著导读——《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代表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下《儒林外史》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九年级下册三单元后面的名著导读。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是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其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思想和讽刺的意味,这部小说的题材比较深奥,学生去阅读和理解这部小说,深入思考其中的思想和内涵。
初三结束后,学生们将正式结束义务教育,开始迈向更广阔的人生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面临各种考试和挑战,如中考、高考、考研、考公等等。
阅读《儒林外史》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考试的意义和价值,不再做下一个范进式的人物。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儒林外史》建立了一个明确的价值体系,即实学、道德、人性和济世实践,这个价值体系的特点是反伪尚真、弃虚返实,它以丰富犀利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独树一帜。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也被广泛认可和借鉴,它通过塑造形象、描绘细节和对比手法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从而对当时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文学、思想、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的经典作品。
对于学生研究和反思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教学目标:1. 了解本书内容特点,学会用适当的方法阅读。
2. 梳理三到杭州的情节,抓住人物的变化,理解匡超人形象。
3. 欣赏对比、夸张的的手法带来的讽刺效果。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变化,理解匡超人形象。
教学难点:欣赏对比、夸张的的手法带来的讽刺效果。
教学过程一、作者名片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知识点归纳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的诗》-- 舒婷-- 当代诗人-- 诗歌2.《梅岭三章》--《陈毅诗词选集》-- 陈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绝句3.《月夜》--《沈尹默诗词集》-- 沈尹默-- 诗人书法家--诗歌4.《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选集》-- 戴望舒-- 现代诗人、翻译家--诗歌5.《断章》--《鱼目集》-- 卞之琳-- 诗人、翻译家-- 诗歌8.《海燕》--《高尔基文集》-- 高尔基--苏联作家--散文诗9.《孔乙己》--《呐喊》--鲁迅--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说10.《变色龙》--《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小说11.《溜索》--《遍地风流》--阿城--现代作家、编剧-- 小说12.《蒲柳人家》--《十月》-- 刘绍棠-- 作家--小说13.《鱼--也》-《孟子.告子上》-孟子及其后学--战国时期人、儒家学派代物14.《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四》--刘向整理--刘向,西汉人15.《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全集》--宋濂-- 元末明初文学家16.《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全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17.《江城子密州出猎》--《东坡乐府笺》--苏轼--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1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稼轩词编年笺注》-- 辛弃疾--南宋词人19.《满江红》--《秋瑾集》--秋瑾--清朝末期中国民主革命烈士20.《谈读书》--《玫瑰树》--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21.《不求甚解》--《燕山夜话》--马南邨--原名邓拓,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22.《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论文集》--李可染--现代画家23.《无言之美》--《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 现代美学家、译家24.《驱遣我们的想象》--《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25.《屈原》--《屈原》--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剧28.《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相传左丘明著--春秋时期2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刘向整理--刘向,西汉人30.《出师表》--《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31.《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编纂--郭茂倩北宋3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集校注》--岑参--唐代诗人3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 辛弃疾--南宋词人34.《过零丁洋》--《文天祥诗选》--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35.《山坡羊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 元代文学家36.《定风波》--《东坡乐府笺》--苏轼--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37.《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集无住词十八首》--陈与义--宋代诗人38.《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南宋词人39.《浣溪沙》--《纳兰词笺注》--纳兰性德--清代满族词人40.《南安军》--《文天祥诗选》--文天祥--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41.《别云间》--《夏完淳集笺校》--夏完淳--明末抗清英雄42.《山坡羊骊山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 元代文学家43.《朝天子咏喇叭》--《王西楼乐府》--王磐--明代散曲家名著导读:44.《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小说家45.《围城》--钱锺书--现代文学46.《格列佛游记》--乔纳森 . 斯威夫特--英国作家47.《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作家48.《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契诃夫--俄国作家49.《我是猫》--夏目漱石--日本作家《儒林外史》名著知识点梳理系列练习题及答案【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工诗词散文,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儒林外史》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把握作品主要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分析典型人物形象。
3.进行专题探究,理清故事情节,探究作品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儒林外史》相关知识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对《儒林外史》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此书。
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出示课件1)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预设:(出示课件3)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
安徽全椒人。
清代小说家。
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
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
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科考。
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收殓,归葬南京。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预设:(出示课件4)3.背景资料预设:(出示课件5)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