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作业职业危害调查表(超全)
- 格式:doc
- 大小:223.00 KB
- 文档页数:12
噪声岗位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目的对噪声岗位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职业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方法对我区3家工业企业及作业工人进行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分别对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噪声岗位的噪声强度监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情况进行汇总。
结果三家企业不合格监测点检出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业工人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耳聋发生率分别为13.48%、9.24%、6.19%,耳聋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从事噪声岗位作业的工人发生听力损伤的可能性与噪声环境密切相关,应加强和完善噪声防护措施,预防相关的职业损伤。
标签:噪声作业;职业健康;听力损伤Occupa tional Health Examination Results of Workers with Occupational NoiseSHEN Mei-dong,FAN Cun-hua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 of Jiangyan District,Taizhou,Jiangsu Province,2255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noise post workers. Methods 3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workers in our district were followed up and surveyed,and the monitoring data of noise intensity of the noise post in 2013,2014 and 2015 were summarized,and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physical examination condition of workers was summarized.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unqualified monitoring points in 3 enterprise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nd the epicophosis incidence rates of workers were respectively 13.48%,9.24%,6.19% in 2013,2014 and 2015,and the epicophosis incidence rat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hearing damage of workers on the noise post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oise environment,and we should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nois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prevent the related occupational damage.[Key words] Noise exposure; Occupational health; Hearing damage机械作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重要且普遍的工业类型,机械噪声是机械作业所不可避免的危害因素。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发布四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的第4部分。
本部分是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噪声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河南省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李涛、孙伟、何丽华、张敏、周世义、杜燮祎。
1 范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 229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作业的分级原则、分级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噪声作业的分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产性噪声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3.2 稳态噪声steady noiseA计权声级波动<3dB的噪声。
3.3 非稳态噪声non-steady noiseA计权声级波动≥3dB的噪声。
3.4 脉冲噪声impulsive noise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问>1s,A声级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的噪声。
3.5 噪声作业work(job)exposed to noise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周噪声暴露A等效声级≥80dB 的作业。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1995-07-13批准1996-06-01实施前言为了控制噪声危害,加强噪声作业劳动条件的科学管理,保障接触噪声作业的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声学委员会(ISOTC43)提出的(ISOR1999)听力保护标准。
本标准是劳动保障科学管理实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和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方法标准:——保持了噪声剂量与效应的定量关系——规定了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定了噪声作业分级的危害等级标准;——限定了理想劳动条件和最低劳动条件的控制管理水平;——突出了噪声作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噪声作业分级管理与卫生标准的目的完全一致。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尘防毒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白银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希智、王文奇、王淑言、张学、王凤江、任建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噪声作业分级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噪声作业分级:不适用于脉冲噪声作业。
2 引用标准GBJ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122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范围79卫生工字第1261号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79号总护字第 51 号ISOR1999 听力保护标准3 术语3.1 噪声 noise人们不需要的,不愿意听到的声音。
3.2 工业噪声 industrial noise在作业环境中,由于劳动和生产性因素产生的噪声。
3.3 噪声作业working of noise exposure职工在产生工业噪声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3.4 接噪时间time of noise exposure在一个工作日内(8h),职工在工作地点实际接触工业噪声的作业时间。
3.5 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in a workshift)在声场中一定点位置(工种或岗位)上,按一个工作日(8h)内能量平均的方法,将连续或间歇接噪的几个不同的A声级,折合成一个A声级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作业可能产生噪声,对听力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噪声有害健康危害理化特性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噪声,可引起听力损伤,严重者可造成噪声性耳聋。
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应急处理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并紧闭门窗。
如发现听力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
注意防护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来吸收声能;超过85分贝必须佩戴耳塞;使用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将空气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
急救电话:120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作业可能产生粉尘,对人体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注意防尘健康危害理化特性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无机性粉尘应急处理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注意防护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
急救电话:120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作业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苯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可经吸入、经口和皮肤进入人体,大剂量会致人死亡;高浓度会引起嗜睡、眩晕、头痛、心跳加快甚至昏迷等;长期接触会引起贫血、易出血,易感染,严重时会引起白血病和造血器官癌症。
易挥发,不溶于水;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
应急处理急性中毒: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
皮肤接触:立即流动的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尽快就医,严禁擦拭接触化学品处的皮肤。
火情/火灾:请用灭火器扑救并尽快报警。
注意防护急救电话:120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三氯乙烯)作业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三氯乙烯健康危害理化特性1.有麻醉作用,短时间高浓度吸入可引起急性中毒。
2.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病初期多有发高烧,续之出现全身性皮疹。
临床表现以全身剥脱性皮炎和中毒性肝炎最为常见,易被误诊。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2填表说明【法定代表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填写单位负责人。
职工总数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填写【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负责人】。
【行业分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填报。
【填报类别】是指第一次申报还是变更申报。
如是变更申报,需要填写【变更原因】。
【在岗职工人数】、【在岗女工人数】等需要填写数字的栏目,数据统计范围为上一年度。
【主要原辅材料】主要指化学性毒物。
【副产品】包含废气、废液、废渣等废品。
【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是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序或装置名称。
【设备状态】是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的密闭情况,分为全密闭、半封闭、敞开式。
【操作方式】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工序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等情况,分为自动化、机械化、手工操作。
【浓(强)度】填写近1年内的最新检测结果。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管理情况汇总表】填写近1年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参加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情况。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申报登记号:年度第号 (单位):你单位提交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及相关材料共件,现已接收,如你单位相关申报内容发生变化,请按规定及时进行变更申报。
申报人(签字):联系方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印章)经办人:年月日注:本回执共两联,第一联存档,第二联交申报单位。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申报登记号:年度第号 (单位):你单位提交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及相关材料共件,现已接收,如你单位相关申报内容发生变化,请按规定及时进行变更申报。
申报人(签字):联系方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印章)经办人:年月日注:本回执共两联,第一联存档,第二联交申报单位专项归档资料目录第二十二卷:环境管理(一)主要管理要求:1.应针对存在的环境因素,结合文明施工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按程序要求进行报审、备案。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粉尘)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等有毒气体)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温)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离辐射)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紫外线)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铅烟)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醇)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溴素)1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氨)1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一氧化碳)1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焊工岗位--1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烫伤)1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丁酮)1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丙醇)1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液氮)1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醇)1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氧气)1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2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二氯甲烷)2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苯)2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硝酸)2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氢氧化钠)2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过氧化氢)2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可溶性镍化物)2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佛尔酮)2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环己酮)高温、电焊尘、有毒气体、弧光)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酸乙酯)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乙烯)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盐酸)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煤气)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钒)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锰)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氯气)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化氢)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氮气)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四氢呋喃)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醛)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1,4- 丁炔二醇)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1,4- 丁二醇)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钴 -60 )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铯 -137 )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明细表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作业可能产生粉尘,对人体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注意防尘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表1 单位基本情况一览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表2 主要生产设备及布局一览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表3 主要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及分布一览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表4 职业病防护知识、安全知识培训情况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表5 生产过程原辅材料、化学品消耗情况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表6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与使用情况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表7 个人防护用品检查表8个人防护日常安全检查表被检查单位:单位负责人:年月日说明:本表可作为现场安监人员日常巡查用,对不符合项应注明人名、作业单位等,便于对作业单位进行HSE评价。
表9 职业病防治经费列支情况一览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表10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情况一览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表11 岗位定员设置及劳动制度、工时一览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表12 建筑卫生学设计情况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表13 生产基本情况表填表人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注:生产工艺流程以流程图的形式,配以适当的文字描述(用方框标明工艺、装置和设施的名称,用线条标明生产工艺全流程,用文字注明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名称及产生或存在部位)。
表14 职业病危害材料和设备管理检查表表15 年度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劳动者健康检查结果一览表体检类别:岗前()、岗中()、离岗()、应急()、离岗后医学随访()负责人(签名):日期:年月日注:处理意见分为上岗、调岗、离职,附上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表:包括上岗前、在岗、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表。
表16 年度职业危害作业和特殊作业劳动者记录表负责人(签名):日期:年月日注:处理意见分为上岗、调岗、离职。
表17 职业禁忌调离记录表注:如劳动者发现职业禁忌后未调离而是离职,则在调离后作业岗位栏注明“离职”,附上劳动者职业禁忌调离卡表1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管理检查表表19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表20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救援设施使用记录表表2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检修、维护记录表表22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管理检查表表2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览表单位:填报人: 时间:年月日表24 岗位操作职业安全卫生规程一览表单位填报人:时间:年月日。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表1. 检测单位信息检测单位名称:某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检测人员:张三、李四检测日期:2022年6月12日2. 作业场所基本信息作业场所名称:某化工厂作业场所地址:某市某区某路100号作业场所类型:危险化学品生产场所3. 检测范围本次检测覆盖了该化工厂生产区域内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对人体有毒、致癌、致畸、致死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等;•物理因素:对人体有损害的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生物因素: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如病原体、霉菌等。
4. 检测结果4.1 化学物质•硫酸:8小时接触量(8h-TWA)为1.5mg/m³,超过国家标准GBZ/T 189.2-2002(1mg/m³);•苯:8h-TWA为5.5mg/m³,超过国家标准GBZ/T 189.2-2002(1.0mg/m³);•镉:8h-TWA为0.38mg/m³,超过国家标准GBZ/T 189.2-2002(0.015mg/m³)。
4.2 物理因素•噪声:工作日8小时平均声级为84dB(A),超过国家标准GBZ/T 189.3-2007(85dB(A));•振动:手单锤破碎岩石工人震动影响值为3.1m/s²,超过国家标准GBZ/T 189.6-2007(2.8m/s²);•辐射:研磨工位紫外线辐射达到工作限值。
4.3 生物因素•空气微生物:厂内不同车间的空气微生物总数均超过国家标准GBZ/T 197.1-2007(1000CFU/m³);•有害动植物:厂内存在毒蕈、毒藻、毒植物等有害生物。
5. 综合评价根据本次检测结果,该化工厂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的超标严重程度较高,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进行改善,确保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识别记录表序号地点职业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检测时间检测值检测人备注1 漂粉包装粉尘8mg/m3 2013.10.21 2.0 mg/m3 谢超2 AC干燥包装粉尘8mg/m3 2013.10.21 3.8 mg/m3 谢超3 盐酸巡检岗位HCl 7.5mg/m3 2013.10.21 0.26 mg/m3 吴金鑫4 AC缩合硫酸2mg/m3 2013.10.21<0.13 mg/m3 陈繁5 配料尿素下料氨20mg/m3 2013.10.21 1.3 mg/m3 吴金鑫6 硫胺包装氨20mg/m3 2013.10.21 0.5mg/m3 陈繁7 AC次钠岗位氢氧化钠2mg/m3 2013.10.21 0.06mg/m3 吴金鑫8 电解岗位氯气7.5mg/m3 2013.10.21<0.32mg/m3 蓝雨芩9 氯处理巡检点氯气7.5mg/m3 2013.10.21<0.32mg/m3 李余利10 液氯灌装操作室氯气7.5mg/m3 2013.10.21<0.32mg/m3 蓝雨芩11 漂白粉氯气7.5mg/m3 2013.10.21<0.32mg/m3 李余利12 电解岗位噪声85dB(A)2013.10.21 77.8 dB(A)吴金鑫13 氯处理巡检点噪声85dB(A)2013.10.21 77.8 dB(A)陈繁14 氯处理操作室噪声85dB(A)2013.10.21 77.8 dB(A)吴金鑫15 盐酸巡检岗位噪声85dB(A)2013.10.21 72.3 dB(A)陈繁16 液氯操作室噪声85dB(A)2013.10.21 72.3 dB(A)吴金鑫17 液氯灌装噪声85dB(A)2013.10.21 67.6 dB(A)陈繁18 尿素投料噪声85dB(A)2013.10.21 73.2 dB(A)吴金鑫19 AC缩合操作室噪声85dB(A)2013.10.21 73.9 dB(A)陈繁20 AC缩合投料12号噪声85dB(A)2013.10.21 82.8dB(A)吴金鑫21 漂白粉包装噪声85dB(A)2013.10.21 88.5dB(A)陈繁22 AC干燥包装噪声85dB(A)2013.10.21 85.0dB(A)吴金鑫23 AC车间硫胺包装噪声85dB(A)2013.10.2166.6dB(A)陈繁24 AC车间次钠岗位噪声85dB(A)2013.10.21 68.7dB(A)吴金鑫。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噪音可导致听力减弱、下降,长时间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病症。
声强和频率的变换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超过80分贝以上属于噪音岗位危险性标志检查部位和日期
检测结果和结论应急电话车 间:
检测点:
检测日期:
下次检测日期:接触限值:≤ 85db 检测结果:检测结论:合格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公司应急电话: 利用吸声材料或吸声机构来吸收声能;佩戴耳塞,使用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等,将空气中传播的噪声挡住、隔开噪 音
Noise
作业场所噪音,对人体有害,注意防护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应急处理
防护措施
撤离噪音区域,发现听力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噪声有害。
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在工业生产当中,噪声是最具危害性的因素,尤其是针对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如何了解他们的听力损失情况,并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噪声聋的发生。
对此,该文将根据对于噪声作业人员的健康调查实验,对噪声污染的危害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听力系统尽量免受损伤。
标签: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Abstract]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the noise is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factors,especially for long exposure to noise environment to work,how to understand their hearing loss situation,and take feasible protection measures,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inductrial injury accident and occupational noise deafness. To this,this article will,according to a health survey experiment for noise workers to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harm of noise pollution,and on this basis to explore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hearing system as far as possible from damage.[Key words] Noise workers;Occupational health examination;Result analysis噪声污染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直接接触噪声,并且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噪声污染的影响。
噪声作业职业危害调查表
企业名称:(盖章)
审核人: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
填报说明
一、调查范围:本次调查工作在全系统内开展,调查中涉及的噪声工作场所、噪声作业岗位、职业性噪声聋、观察对象、听力损失的范围按以下原则确定,否则不在本次调查范围。
1、噪声工作场所是指噪声强度≥80dB(A)的工作场所。
2、噪声作业岗位是指职工噪声暴露每个工作日8小时、每周40小时A计权等效声级大于或等于80分贝的作业岗位。
3、职业性噪声聋是指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认,取得了《职业病诊断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噪声聋。
4、观察对象是指符合《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 2007)中“观察对象”诊断条件,不论有无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认,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HL)。
5、听力损失分为语频听力损失和高频听力损失。
语频听力损失是指排除非职业因素,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阈>25dB (HL),符合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条件,但未送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高频听力损失是指语频正常,不符合《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中“观察对象”的诊断条件,双耳高频平均听阈>25dB (HL)。
二、调查表“2.噪声源调查”中“噪声源”可依据国家安监总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表4中“职业病危害来源,即噪声来源”进行填报。
不需要面面具到,各单位只需对主要的噪声源进行归类填报,如空压机、磨煤机、循环水泵等。
三、调查表“8.护耳器的配备、使用和其它防护措施、管理情况”中“其它噪声防护设施(如设备噪声罩、消音器、隔声屏等)设置情况”
主要填报有关设施的名称、位置、数量、运行情况、效果等;“护耳器配备使用的情况”主要填报护耳器的种类、配备周期、作业人员是否正确并坚持佩戴、不佩戴现象是否普遍(日常检查中大至比例为多少)等;“听力保护培训情况”主要填报培训方式(是否举办培训班)、人数、编制发放教材(含音像制品)情况;“职业禁忌证职工的处理情况”主要填报当年发现的人数,处理人数,有哪些情况未作处理,主要存在何困难等;“接触噪声的劳务工(含劳务派遣工、劳务承揽工等)职业健康管理情况”主要填报人数、职业健康体检情况(有无安排、谁组织、有无按体检结果进行处理、有无噪声聋发生等)、护耳器配备使用情况(有无发放、谁发放、是否够用、有无正确并坚持佩戴、不佩戴现象是否普遍)、有无开展听力保护培训、谁组织培训等。
噪声作业职业危害调查表
企业名称:
表1 基本情况(人数按调查时上月在册职工人数进行统计)
表2 噪声源调查
表3 噪声工作场所的噪声监测情况(按监测报告填报)
噪声监测频次:次/年
监测数据是否有法律效力(如有一次有法律效力可判定为“是”):□是□否噪声监测机构(如有多家机构,请分别说明有无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