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工院药化考研资料——问答题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化学问答题

1、药物化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基于生物学科研究揭示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已知活性物质的结构特征,设计新的化合物分子;

②研究化学药物的制备原理、合成路线及其稳定性;

③研究化学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的规律及代谢产物;

④研究化学药物的构效关系、构代关系、构毒关系等;

⑤寻找和发现新药。

2、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不断探索研究和开发新药,以发现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的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创造出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新药;改造现有药物或有效化合物,以期获更为有效、安全的药物。

②实现药物的产业化,通过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路线,选择和设计适合国情的产业化合成工艺,以实现药物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③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杂志来源和体内代谢等,为制定质量标准、剂型设计和临床药学研究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药物是如何发现的?

在确定了所针对疾病的类型或药物作用受体以后,进行先导化合物的确定和优化。通过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而获得目的化合物,再确定其性质和结构。通过对生物系统的各项试验,了解该化合物的疗效、毒性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对其构效关系进行研究。简言之,就是发现具有特定治疗作用的新化学实体,将其作为候选药物进一步研究。

4、新药的开发阶段都包括哪些内容?

前期开发:药物制备工艺和剂型工艺研究,临床前的药理、药效学研究,亚急毒性研究,长期毒性研究,特殊毒理学研究,“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实验研究,有选择的Ⅰ期临床研究,早期的Ⅱ期临床研究,IND申请。

后期开发:长期稳定性研究,最终剂型的确立,后期的Ⅱ期临床研究,Ⅲ期临床研究,新药报批资料整理,新药申报和评价,新药上市后的再评价。

5、通常新药发现分为哪四个主要阶段?

①靶分子的确定和选择;

②靶分子的优化;

③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④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6、对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的目的是什么?

对先导化合物优化的目的:使化合物具有更理想的理化性质,或具有更良好的药物动力学性质,或提高生物利用度,或使选择性增强而毒副作用减弱。

7、药物化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新药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药物化学的根本任务是:设计和发现新药。

新药设计的目的是:寻找具有高效低毒的新化学实体。

8、药物设计大致分为哪两个阶段?其目的是什么?

药物设计分为两个阶段: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药物设计的目的是:设计活性高、选择性强、毒副作用小的新药,在发现先导化合物后,进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使其具有更理想的理化性质,或具有更良好的药物动力学性质,或提高生物利用度,或使选择性增强而毒副作用减弱。

9、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①通过随机发现;

②从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中发现;

③以体内生命基础过程和生物活性物质为基础而发现;

④基于体内生物转化的代谢产物而发现;

⑤观察临床副作用而发现;

⑥基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而发现;

⑦通过组合化学的大规模筛选或应用反义核苷酸技术。

10、先导化合物优化的方法有哪些?各举1-2例药物。

①烷基链或环的结构改造:吗啡→吗啡喃类、苯吗喃类;利福平→利福喷汀。

②生物电子等排:硫马唑→伊索马唑;头孢西丁→拉他头孢。

③前药:己烯雌酚→己烯雌酚二磷酸酯;红霉素→红霉素碳酸乙酯。

④软药:醋酸氢化可的松→3-螺噻唑衍生物;氯琥珀胆碱。

⑤硬药:前列地尔→米索前列醇。

⑥孪药:贝诺酯;泼尼莫司汀。

11、前药设计的目的有哪些?

①提高药物的选择性;

②增加药物的稳定;

③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④改善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⑤改善药物的溶解性;

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12、前药有哪些特征?

①前药应无活性或活性低于原药;

②原药与载体一般以共价键连接,但到体内可断裂形成原药,此过程可以是简单的酸碱水解过程或酶促转化过程;

③一般希望前药在体内产生原药的速率应是快速的,以保障原药在靶位有足够的药物浓度。

13、什么叫Ⅰ、Ⅱ相代谢?官能团反应主要有哪些?

Ⅰ相反应,即官能团反应,是指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在酶的催化下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使药物分子中引入或转化成一些极性较大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氨基和巯基等,代谢产物的极性增大。

Ⅱ相反应,即结合反应,是指药物原型或经官能团化反应后的代谢产物的一些极性基团与内源性的水溶性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盐、某些氨基酸等,在酶的作用下,以酯、酰胺或苷的方式结合。

14、药物代谢在新药研发中有何作用?

①利用药物的活性代谢物得到新药;

②利用代谢活化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③利用药物代谢避免药物的积蓄副作用;

④难于代谢,增加药物的稳定行。

15、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①种属差异性;

②个体差异性;

③年龄差异性;

④代谢性药物的相互作用。

16、Procaine 是如何发现的?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860年Niemann从古柯树叶中提取到可卡因;

1884年Koller发现可卡因的局麻作用,并首先将其应用于临床,后因其成瘾性和毒副反应受到限制,人们对可卡因水解研究表明苯甲酸酯是可卡因具有局麻作用的主要原因;

1890年首先证实对氨基苯甲酸酯具有局麻作用,之后又发现含有羟基的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具有较强的局麻作用,但溶解度较小,不能注射使用,若制成盐酸盐则酸性太强而不能使用。考虑到可卡因分子中托哌环含有氨基醇的结构,人们在对氨基苯甲酸酯中引入氨基醇结构合成一系列化合物,终于在1904年开发出了普鲁卡因。

启示:从天然药物的结构简化中寻找新药。

17、1,4-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是如何发现的?

1,4-苯二氮卓类药物是偶然发现的新型镇静催眠药物。20世纪50年代Stembach在合成苯并庚氧二嗪时,合成路线没有打通,仅得到了六元环的并和物喹唑啉N-氧化物,经药理活性测定,不具有预想的安定作用。后来在清洗仪器时发现瓶中还析出一些结晶,经检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