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危机下企业的生存之道
- 格式:doc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9
3■文/彭澎面对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形势,房企究竟应该采取什么策略,的确考验企业家的智慧。
王石曾率先降价自救,结果万科落得业界的骂名,售楼部也被砸,但有关部门后来还是肯定了其做法,其风险是可能两头不讨好:已买楼者认为其导致物业贬值,观望者期待着进一步降价。
潘石屹则认为楼价可能挺住,绝对不降价,甚至还会提价。
最不合时宜的是任志强,不仅将楼价与大城市居民素质扯在一起,而且还指责政府在房地产政策上救市不坚决。
这三种态度也就表明了对当前楼市的三种策略:降价、挺住、积极影响政府及舆论以期主动扭转形势。
但仔细分析,似乎还可有多种灵活选择,而并非靠倔强行事。
降价以顺应形势启动楼市的直接一招就是降价带动销售,一般来说,目前成交情况较好的楼盘都有促销因素。
特别是相对于中心城区,郊区盘降价幅度大一些,成交情况也好一些。
但是,降价是双刃剑,可能吊起购楼者的胃口,这是开发商最担心的。
当然,也有的开发商能挺则挺,寄望于楼市很快回暖。
其实,单就降价来说,同一家房企可以选择不同的楼盘进行降价或优惠促销,比如位置差一些、开发时间早一些、成本低一些、人气本来就不算旺的、有可能出现市政建设潜在不利因素等。
即使同一个楼盘,也可选择不同的楼层、不同的户型、不同的朝向等,先带动成交量制造人气,或采取“低开高走”,将质素较逊色的房子先行卖出,为“靓货”让路。
硬挺观望等待变局硬挺观望等待变局,这可能是当前大多数房企的选择。
这里面既有无奈,毕竟前两年拿的地价格太高、建材成本也高,要降价则自己要消化成本;也有的是看到政府终于出手救市,虽然以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房为主要鼓励对象,但也可算是暖风频吹,给了房企渡过寒冬的信心。
结果采取了保守措施,即尽量减少开支甚至不惜裁员来收缩战线,也不敢在低位再拿地。
大批房企抱团过冬正是楼价降幅不如购楼者理想的原因。
这种策略成功的基础在于同政府、购楼者博弈的耐性、影响经济因素的变化、政府财政状况等因素。
如果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因不景气严重拖累了经济的复苏,可能政府耗不起,再引发更为激进的刺激措施出台,但各种经济指标的转好有可能降低政府采取这类措施的可能性。
经济低迷期间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经济低迷的时期,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问题接踵而至。
然而,危机往往也伴随着机遇,企业若能采取有效的策略,仍有可能在逆境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在经济低迷期间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方法。
一、优化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是企业在经济低迷时期的生存之道。
首先,对各项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明确哪些是必要的固定成本,哪些是可调节的变动成本。
对于不必要的开支,要坚决削减,比如精简冗余的部门和岗位,降低办公费用等。
在采购环节,可以通过与供应商重新谈判价格、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获取更优惠的条件,或者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替代供应商。
同时,加强库存管理,避免库存积压造成的资金占用和浪费。
此外,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例如,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减少人工成本;优化业务流程,消除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二、强化市场营销在经济低迷时,市场需求虽然减少,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放弃市场营销。
相反,更需要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利用数字化营销手段,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果。
比如,通过社交媒体、电子邮件、搜索引擎优化等渠道,进行精准的营销推广。
同时,注重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客户的重复购买和口碑传播。
可以适时推出一些促销活动和优惠政策,吸引客户购买。
但要注意,促销活动要有策略性,不能过度牺牲利润。
三、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是企业在任何经济环境下保持竞争力的核心。
在经济低迷期间,企业更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关注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设计和品质。
例如,在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的时期,推出功能实用、价格合理的产品;或者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此外,通过与其他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创新,整合资源,降低创新风险和成本。
企业的生存之道德鲁克曾指出:“企业也好,学校也好,医院也罢,只要是一个组织,如果不搞创新,就无法跟上社会的变化。
”作为企业的“旁观者”,德鲁克连人是怎样的存在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要想搞事业创新,首先必须改变经营者,所有的变革都始于自我否定。
作为迅销集团总帅、推动优衣库走向世界的天才经营者柳井正,用这样的评价创新在一个企业中的重要性:“即使将事业的不顺归于他人与环境,也不能成为不搞创新的理由。
”由此可见,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企业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对企业进行创新?首先,企业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
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其次,企业是以最终盈利为目的的,当一个企业管理出现闲置浪费和市场份额出现红线时,这时企业就需要审时度势,否定自我,进行企业管理和企业技术创新。
当然,否定自我并非全盘否定过去的所有成就,而是舍弃或改变束缚企业运行的部分,包括管理上的“多余”部分,技术上落后的部分以及企业战略无法适应当下环境时企业发展方向问题。
如果说前面两条是企业必须进行创新的前提,那么如何进行创新才是企业重中之重。
下面,就浅显的谈下怎样创新。
一,观念上的创新。
一个企业大到经营者,小到普通员工,都需要流淌着时刻要创新的理念。
如今,大多企业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成果,但实际上,或许至少一半人在做没有效果的工作,这就是现实。
这样的人不是在追求成果,只是在做眼前的“工作”而已。
而企业随着发展是会膨胀的,膨胀必然长“赘肉”,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愈演愈烈,企业需要随时进行全员检查,一发现不行就须阻止。
论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曾经是世界各国的头号新闻。
金融危机的波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超以往的金融危机。
对于企业来说,金融危机的冲击更是深刻和长久。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同时还会讨论一些企业的出路和应对措施。
1. 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1.1. 资金链断裂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银行的信贷政策会更加严格,对企业的贷款要求更加苛刻。
很多企业没有办法顺利地获得贷款,资金链被迫中断。
对于依赖银行信贷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灾难。
1.2. 供求关系变化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停滞,人们的消费意愿减弱,企业的销售额减少,存货积压。
然而,企业的产能并没有因此减少,这就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因此,企业不得不减少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价格等手段来寻找市场出路。
1.3. 汇率波动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货币的汇率发生剧烈波动,企业的财务成本因此而增加。
由于很多企业在海外有分支机构,跨国经营,这些企业的财务成本更是因此增加。
1.4. 风险管理困难金融危机之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风险也更加复杂。
企业难以正确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无法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
因此,很多企业在金融危机后面临了巨大的风险挑战。
2. 企业的出路2.1. 开展多元化经营金融危机之后,企业在寻求生存之道上需要尝试多种不同的业务模式。
探索新的业务领域,拓展新的市场,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还可以增加公司的综合实力。
2.2. 建立全球化经营战略金融危机之后,企业需要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
通过跨国并购、建立跨国生产基地、云端经营等方式,企业可以扩大其业务覆盖面,降低其经营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3. 强化内部管理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企业运营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以保证企业的规模扩张持续稳定,且发展趋势具有可持续性。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日本“经营之圣”谈危机下企业的生存之道
萧条中企业的思想读本
知名企业家马云、闻名学者季羡林、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治理大师彼得·圣吉最为推崇的日本“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先生为本书亲自作序
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企业经营与治理︱
书名: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书号:978-7-300-10701-1
着译者:【日】稻盛和夫着曹岫云译
陈忠审校
责任编辑:董寰
出版时刻:2009.06 定价:28.00元
开本:16开页数:148页
◎名人推举
依照我七八十年来的观看,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闻名学者季羡林
我对稻盛先生一直专门仰慕。
专门多情况是我最近一两年才想清晰,然而稻盛先生多年前差不多想清晰了。
——阿里巴巴CEO马云京瓷公司的进展规模如此之大,它之因此没有丧失企业家的精神,是因为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渗透到了组织内部。
——全球治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
稻盛先生是我平素特不尊敬的一位优秀的经营者,他将自己丰富经验中切身感悟的人生观、经营观归纳了下来。
——已故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
应用化学专业。
●与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本田
宗一郎(本田公司)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也是“四
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
●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创办
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是日本仅次
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
强企业。
●率领“京瓷”冲破了两次石油危机、日元升值危机和日本
泡沫经济危机,缔造了“京瓷”50年从未亏损的奇迹。
◎内容简介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创业50年来,先后经历过两次石油危机、日元升值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危机。
而每次危机后,他的企业都得到了快速进展。
稻盛和夫具有应对和克服经济危机的丰富经验。
把危机看做成长的机会,把萧条当做再进展的飞跃台,差不多上他的经验之谈。
本书将从应对策略和经营思想等多个层面展现这位“经营之圣”应对经济危机的大智慧,对当今面临困
境的中国企业具有专门强的指导意义,是萧条中企业的思想读本。
◎中文版序
序言
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最近几年中我作的六次讲演构成了这本书,其内容是有关我的经营理念和具体的经营方法,是分不对日本和中国的有进取心的年轻企业家们所讲的。
这本书并不全是针对当前的经济危机而言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湛庐文化希望出版这本讲演集,并取名为《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为此我重读了原稿的全文。
我想不管哪一篇,对当前尚未见底的经济危机都能够起到有益的作用,因为所谓经营要诀应该是普遍适用的。
从1959年至今的半个世纪中,我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个企业集团,并使这两者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两个企业的合计销售额达到了46 000亿日元,利润达到了5 000亿日元。
然而,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
这期间我们遭遇过多次经济衰退: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石油冲击”导致了经济危机, 80
年代出现了日元升值危机, 90年代发生了泡沫经济危机,2000年以来又出现了IT泡沫危机。
然而我把每次危机都当做机会紧紧抓住,为企业新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一切只是是我们贯彻经营的原理原则的结果而已。
这些原理原则记载在这本书中,靠这些原理原则能够切实有效地引导企业成长进展。
所谓的“经营要诀”原本就可不能受“时刻”因素的阻碍,也确实是可不能因时代环境、景气动向的变化而变化,其差不多精神应当是确定不变的。
同时,这些“经营要诀”看似朴实无华,但讲的却是应该如何样做人的道理,因此它们又可不能受“空间”因素的阻碍,也确实是可不能随地区、国界的不同而变化,它们是具有普遍性的。
假如真是如此的话,从我粗浅的经营体验中概括出来的这本书,关于在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中寻求新的成长机会的中国经营者来讲,或许会有所启发。
而且正如书名一样,我衷心希望本书成为大伙儿“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
无锡市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会长、无锡中幸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做出了不同平常的努力,并为每一章撰写了精彩的导读文章。
值此书出版之际,我谨向曹先生致以敬意并表示衷心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