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3例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2-08-01T03:28:31.38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期作者:熊莲娟[导读]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的6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肥胖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30例患者组成,熊莲娟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 408500摘要:目的:研究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的6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肥胖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3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分别为:(74.16±8.32)kg、(25.95±3.08)kg/m2,对照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分别为:(78.56±3.49)kg、(28.19±3.12)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肥胖症患者通过穴位埋线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控制体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埋线;肥胖症;临床疗效;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肥胖是指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过多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
单纯性肥胖是由于营养过度或能量消耗过少致全身性脂肪过量积聚而成,而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
单纯通过针刺,临床疗效一般,有研究表示[1]:通过穴位埋线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单纯性肥胖症30例采用脐周八穴与背俞穴相结合交替进行埋线治疗,每2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结果: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例(占16.67%),显效12例(占40.00%),有效10例(占33.33%),无效3例(占10.00%),总有效率90.00%。
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良好,疗效持久稳定。
关键词:穴位埋线;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单纯性肥胖症是指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以脂肪形式贮存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而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伴有代谢方面异常表现,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减肥已成为国内外医疗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针灸减肥作为疗效确切而无毒副作用的一种医疗手段,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成果[1]。
目前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报道很多,祖国医学对于治疗此症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毫针、耳针、、电针、腹针、穴位埋线等。
笔者于2014年至2018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期间,观察采用脐周八穴与背俞穴相结合的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及临床体会加以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我院风湿骨病科门诊女性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肥胖病程3~15年;体重60~85.5kg。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减肥治疗方法。
1.2 诊断标准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中所确立的肥胖症诊断标准。
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疾病引起肥胖。
成人标准体质量(kg)=[身高(cm)-100]×0.9,实测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20%者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以上者属重度肥胖。
体重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平方(m);18.5≤BMI≤22.9为正常;23≤BMI≤24.9为肥胖症前期;25≤BMI≤29.9为I级肥胖症;BMI≥30者为Ⅱ级肥胖症。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1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足阳明、足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采用羊肠线穴位埋线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肥胖度与体重指数,并比较分析疗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肥胖度与体重指数出现显著性差异,31例患者1个疗程的总有效率为80.65%,治疗延长至2个疗程时总有效率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有明显的减肥作用,治疗方便,作用持久。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穴位埋线天枢穴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31例,经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均来自门诊病例。
共治疗31例,其中女性26例,男性5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41岁。
依据1999年WHO发布的亚太地区成年人的MBI分级标准,MBI≥25者[1]。
符合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标准,无异体蛋白过敏者,可纳入实验病例。
排除标准为: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妇女,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正在用饮食疗法或运动疗法等减肥者,不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者。
2 治疗方法采用穴位埋线方法治疗。
取穴:天枢、丰隆、足三里、水分、三阴交,以足阳明、手阳明、足太阴为主。
埋线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2cm长已消毒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
14d 1次,2次为1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测量身高、体重等。
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学术会议疗效标准制定,显效为体重下降5kg以上,有效为体重下降3kg,无效为体重无变化或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肪含量及生化代谢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肪含量及生化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科就诊患者65例分为穴位埋线组33例和药物组32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脂肪含量、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等。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腰围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药物组改善程度均不及穴位埋线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患者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等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药物组的空腹血糖也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具有刺激时间长、疗效稳定、省时方便等优势,值得在针灸临床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药物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肥胖是指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其中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者,称之为单纯性肥胖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肥胖症患者极容易并发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2],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针灸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最安全、健康、有效的方法之一。
笔者自2014 -2016 年间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65 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65例患者均为2014年以来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按照纳入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和药物组共2组,其中穴位埋线组为33例,其中女21例,男1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36.8 士5.3 岁;药物组为32例,其中女23例,男9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为35.3 士4.8 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目的通过穴位埋线的一组穴位,观察其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观察单纯性肥胖症患者91例,按照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脾虚痰湿组(30例)、脾胃湿热组(30例)、肝郁气滞组(31例)三个组,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两两比较的方法,分别观察三个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穴位埋线方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有较好疗效,两个疗程后体重、体重指数、腰、髋围前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
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无须局部麻醉,更易于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2 w治疗1次,具有省时、经济安全、疗效可靠、效果持久、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标签:穴位埋线;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临床观察单纯性肥胖症是各类肥胖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
单纯性肥胖症以肥胖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态和器质性变化,但可伴有糖、脂肪代谢调节过程障碍[1]。
针对目前肥胖的成因,治疗的目的是将患者由”肥胖功能状态”转变为”正常功能状态”,并长期维持。
综合比较各种减肥方法,针灸减肥优势明显、疗效显著、无任何副作用,且能综合调节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既减肥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目的。
本人筛选单纯性肥胖症患者91例,按照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脾虚痰湿组、脾胃湿热组、肝郁气滞组三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4年2月诊治的91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其中38例为男性,53例为女性;年龄22~56岁,平均(35.6±6.1)岁;患者的患病时间在3~8年。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脾虚痰湿组(30例);脾胃湿热组(30例);肝郁气滞组(31例)。
将所选的患者分为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性别、治疗前体重、体重指数、三围比较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分析目的利用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对于2008年1月~2011年7月来本院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患者,抽出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利用穴位埋线,穴取:上脘,水分,天枢,大横,关元,带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
以及耳穴贴压穴取:神门,内分泌,脾,胃,食道,贲门,大肠,三焦,饥点。
每周1次,6次为1个疗程。
治疗前后进行体质指标的测试比较,并以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临床痊愈28例,显效18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2%。
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可以持久的刺激穴位,调节免疫功能,协调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抑制迷走神经,下丘脑的饥饿信息被阻断饮食得到控制,达到了减肥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穴位埋线,耳穴贴压,单纯性肥胖,疗效分析现代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的增加,户外活动以及体力劳动日渐减少,每日高摄入低消耗,超出正常需求,过剩的热量就作为脂肪在体内积聚下来,形成了如今肥胖患者日益增加的局面。
肥胖还会伴随着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的产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肥胖的防治意义十分重大,笔者经过长期观察与临床治疗,运用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资料50例,来源于山东者邹城兖矿集团总医院中医康复科,病例收集于2008年1月~2011年7月。
实测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体质指标(BMI)超过28%以上者可诊为肥胖病,排除减肥药长期服用没有效果者,近3个月内应用其他方法减肥者,未按规定治疗影响疗效者。
其中,男23例,年龄为20~56岁,平均40岁;Ⅰ度肥胖者13例,Ⅱ度肥胖者10例。
女27例,年龄18~45,平均33.4岁;Ⅰ度肥胖者20例,Ⅱ度肥胖者7例。
病程3~14年,体重62~120 kg。
1.2 治疗方法1.2.1 取穴1.2.1.1 主穴:体穴取上脘,水分,天枢,大横,关元,带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
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二陈汤加味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予穴位埋线联合二陈汤加味治疗,埋线组30例予穴位埋线治疗,针灸组30例予普通针刺治疗。
3组均配合适当饮食控制,比较3组治疗后的效果。
对治疗前后腰臀比、bmi 指数比较。
结果:3组的临床减肥疗效均显著,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
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who制订的亚洲成年人肥胖指征:排除继发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在18.5~22.9为适宜范围,23.0~24.9为肥胖前期,bmi 25.0~29.9为ⅰ°肥胖,bmi≥30.0为ⅱ°肥胖。
腰臀比(whr):腰臀围比值(whr)男>1,女>0.85。
bmi=体重(kg) /身高(m2)。
1.3 疗效标准:参照1987年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学术研讨会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标准。
显效:体重下降5kg以上,腰围减少6cm以上或bmi下降3个指数以上;有效:体重下降2~5kg,腰围减少2~6cm或bmi下降0.5~3个指数;无效:体重无变化或体重下降不足2kg,腰围未见减少或小于2cm者或bmi下降小于0.5个指数。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所有计量数值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 等级资料疗效分析用 ridit检验。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方法联合二陈汤加味治疗。
(1)给予中药二陈汤加味治疗。
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各15g,佩兰、白术、苍术各10g,草决明20g,葛根、黄芪各30g,炙甘草、香附、大黄(后下)各6g。
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早晚空腹服用,30天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1星期,2个疗程之后评定疗效;(2)穴位埋线:取穴: 足三里、天枢、丰隆、梁丘、阴陵泉、三阴交、关元、水分、中脘、曲池、带脉、滑肉门等。
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5-17T15:24:23.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谷霁萍姚金明[导读] 穴位埋线疗法选用的刺激点是经络输穴,手段为针刺,结合传统针刺的留针术、埋针术。
谷霁萍姚金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新疆阜康 831500)【中图分类号】R22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1-0399-02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
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腰围、体质量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 90.0%,对照组有效率为 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疗效显著,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好、无副作用的疗法,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针刺单纯性肥胖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质量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是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直接因素,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因其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受到越来越多肥胖患者的青睐。
我科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排除标准:经同一专家根据中、西医标准临床确诊[2];①有针刺及埋线禁忌症;②极端畏惧或不能耐受针刺疗法;③伴有肥胖症相关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列入研究中。
共入选6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平均39.3±6.8岁);病程(平均7.3±2.4年)。
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民族、病程、病情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
靳静;周永军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1(013)016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30例和针刺组30例,穴位埋线组采用穴位植入3-0号羊肠线治疗,2周1次;针刺组单纯针刺治疗,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观测患者体重指数(BM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3个月治疗后体重指数及人体血清中的TC、TG、HDL-C、LDL-C的含量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效果良好,疗效持久稳定.
【总页数】1页(P198)
【作者】靳静;周永军
【作者单位】835100,新疆省伊宁县中医院;835100,新疆省伊宁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胃肠经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40例疗效观察
2.不同治疗周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
3.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84例临床疗效观察
4.穴位埋线联合药杖华佗夹脊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
5.穴位埋线联合健康教育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3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方法对于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作用。
方法对33例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以体重指数(BMI)的改变作为疗效标准,BMI≥2.5为显效,1≤BMI<2.5为有效,BMI<1为无效。
结果显效6例,占18%;有效21例,占64%;无效6例,占18%,总有效率82%。
结论穴位埋线对于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标签:穴位埋线;肥胖;体重指数
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导致脂肪组织量超过平均水平而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病理状态。
肥胖症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越来越壮大,因此,为公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是当今义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笔者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33例,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3例患者均为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0.7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5.5年;体重56~98 Kg,平均70.9 Kg;BMI(即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值23.05~35.14,平均26.69。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BMI测量肥胖的亚太标准为BMI正常范围为18.5~2
2.9;<18.5为体重过低,18.5~23为超重;2
3.0~2
4.9为肥胖前期;2
5.0~29.9为I度肥胖;≥30为II度肥胖[1]。
根据该标准,纳入患者中II度肥胖6例,占总数的18%,I度肥胖15例,占总数的4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体重指数≥23,②有减肥的欲望并能配合治疗最少一个疗程。
排除标准:①有慢性内分泌疾病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②BMI<23和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③有精神疾患及生活不能自理者,④年龄<18周岁及体质虚弱的老人,⑤专业运动员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3方法
1.3.1取穴基本穴位处方:中脘,天枢,外陵,大横,带脉,气海,梁丘,三阴交,丰隆,胃脘下俞。
辨证取穴:脾虚加脾俞;脾胃实热加内庭;肝郁气滞加肝俞;脾肾阳虚加肾俞。
1.3.2操作方法穴位用安爾典常规消毒,用自制的一次性埋线针迅速刺入皮下,推动针芯,将可吸收线(全名:多股编织结构聚乙醇酸PGA缝线。
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
)送入体内,拔出针体,用干棉球压迫1min即可,如有出血须适当延长压迫时间至血止。
埋线针的进针深度根据不同的穴位部位和患者
皮肉厚薄的不同有所差异,皮肉较薄处进针大概1cm即可,皮肉较厚处如腹部进针深度可达2~3 cm,背俞穴向下斜刺。
治疗结束后嘱患者6 h之内禁止沐浴,当日避免剧烈运动,适当休息。
10 d治疗1次,避开经期,3次(约1个1.3.3治疗期间饮食生活要求3餐清淡饮食,七八分饱,可加少量水果,零食饮料禁食,适量运动。
2治疗效果
2.1疗效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BMI≥2.5为显效,1≤BMI<2.5,BMI<1为无效。
2.2治疗结果显效6例,占18%;有效21例,占64%;无效6例,占18%,总有效率82%。
治疗后II度肥胖2例,占总数的6%,I度肥胖11例,占总数的33%。
治疗前后各项值比较,
3讨论
治疗肥胖的药物不多,且副反应大,价格昂贵,影响了临床使用[2]。
针灸在我国已运用了上千年,被广泛用于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3-4]。
由于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安全性高、副反应少、经济等优点而被人们采用。
许多研究表明针灸不仅可以防治肥胖,还可以改善肥胖引发的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并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5]。
针灸减肥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针刺、埋线、电针、耳针、拔罐等多种治疗方法,根据临床报道,均有较好的疗效。
笔者主要应用针刺和埋线两种方法治疗该病,均取得满意疗效,由于埋线疗法10 d治疗一次即可,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更受患者的青睐。
此外,埋线疗法对于伴有慢性内分泌疾病的肥胖患者也有较好的疗效,经笔者实践证实对于改善高血脂、脂肪肝及高胰岛素血症都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该类患者病情较复杂,不好统计疗效,临床选穴也不同于单纯性肥胖的患者,更注重辩证取穴,治病为主,减肥次之。
对于单纯性肥胖的患者,我们在治疗期间都要求患者3餐正常饮食,但不能过饱,清淡为主,切忌肥甘厚味,要有30 min~1 h/d的有氧运动。
饮食和运动配合的好不好对于减肥疗效有很大的影响,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减肥快而过度节食,我们了解到有些女性减肥心切,甚至不吃主食,只吃少量水果蔬菜,最后导致闭经,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所以,我们提倡减肥要以健康为前提和目标,不能盲目。
参考文献:
[1]倪国华,张璟,郑风田.中国肥胖流行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10):70-74.
[2]杜宏银,张玉彬.针灸治疗肥胖的作用与分子机制[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8):691-694.
[3]Shi Y,Zhao C,Zuo XY.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simple obesity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by acupuncture-moxibust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2008,6(6):352-355.
[4]Zhang YH.Treatment of 35 case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J]. J Acupunct Tuina Sci,2010,8(5):300-301.
[5]Chang SL,Lin KJ,Lin RT,et al.Enhanced insulin sensitivity using electroacupuncture on bilateral Zusanli acupoints (ST36)in rats[J].Life Sci,2006,79(10):967-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