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与存储技术第三章 摄影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36
摄影摄像技术完整全套教学课件摄影摄像技术作为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巧的广泛内容。
本教学课件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且易于理解的摄影摄像知识体系,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这一领域的核心技能。
一、摄影摄像基础知识(一)摄影摄像的定义与区别摄影是通过相机捕捉瞬间的静态画面,强调构图、光线和色彩的瞬间定格;而摄像则是连续记录动态影像,注重画面的连贯性和叙事性。
(二)相机与摄像机的基本构造1、镜头:介绍不同类型的镜头,如广角、标准、长焦等,以及它们对画面的影响。
2、感光元件:解释感光元件的作用和常见类型,如 CCD 和CMOS。
3、快门:阐述快门速度对曝光和动态效果的控制。
(三)拍摄模式与参数设置1、自动模式与手动模式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2、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ISO)的相互关系及调整方法。
二、构图与取景(一)常见的构图法则1、三分法构图:将画面分为九宫格,把主体放在交叉点或线上。
2、对称构图:使画面具有平衡和稳定感。
3、引导线构图:利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到主体上。
(二)取景的技巧1、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包括俯拍、仰拍和平拍。
2、考虑前景、中景和背景的搭配,营造层次感。
三、光线与色彩(一)光线的类型1、自然光:如阳光、月光,了解不同时间段光线的特点。
2、人工光:如闪光灯、灯光设备,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光线的方向1、顺光:使主体清晰明亮,但可能缺乏立体感。
2、逆光:营造出轮廓光和神秘氛围。
3、侧光: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三)色彩的原理与运用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饱和度、明度。
2、色彩搭配的原则,如对比色、互补色的运用。
四、拍摄技巧与实践(一)静态摄影技巧1、风景摄影:如何拍摄壮丽的自然风光。
2、人像摄影:捕捉人物的表情和情感。
3、微距摄影:展现微小物体的细节之美。
(二)动态摄像技巧1、稳定器的使用:保持画面平稳。
2、镜头运动:推、拉、摇、移、跟等的运用。
3、拍摄脚本的撰写:为有计划的拍摄提供指导。
电影行业数字化拍摄与制作方案第一章数字化拍摄概述 (3)1.1 数字化拍摄的定义 (3)1.2 数字化拍摄的优势 (3)1.3 数字化拍摄的发展历程 (3)第二章数字化拍摄设备 (4)2.1 数字化摄影机 (4)2.1.1 摄影机类型 (4)2.1.2 摄影机功能 (4)2.2 数字化镜头 (4)2.2.1 焦距 (4)2.2.2 光圈 (4)2.2.3 最大光圈 (4)2.2.4 解像力 (5)2.3 辅助设备 (5)2.3.1 稳定器 (5)2.3.2 轨道 (5)2.3.3 滤镜 (5)2.3.4 灯光设备 (5)第三章数字化拍摄技术 (5)3.1 摄影技术 (5)3.1.1 数字摄影机 (5)3.1.2 摄影参数设置 (5)3.1.3 摄影构图 (6)3.2 录音技术 (6)3.2.1 数字录音设备 (6)3.2.2 声音处理 (6)3.2.3 声音设计 (6)3.3 影像稳定技术 (6)3.3.1 防抖技术 (6)3.3.2 摄影器材稳定器 (6)3.3.3 后期调色与修复 (7)第四章数字化制作概述 (7)4.1 数字化制作的概念 (7)4.2 数字化制作的优势 (7)4.2.1 提高制作效率 (7)4.2.2 降低制作成本 (7)4.2.3 提高画面质量 (7)4.2.4 丰富表现手段 (7)4.2.5 促进产业升级 (7)4.3 数字化制作的发展趋势 (7)4.3.1 技术创新 (8)4.3.2 产业链整合 (8)4.3.3 跨界融合 (8)4.3.4 网络化发展 (8)4.3.5 绿色环保 (8)第五章数字化剪辑 (8)5.1 剪辑软件 (8)5.2 剪辑技巧 (8)5.3 剪辑流程 (9)第六章数字化特效制作 (9)6.1 视觉特效 (9)6.1.1 特效软件 (9)6.1.2 特效制作流程 (9)6.2 动画制作 (10)6.2.1 动画软件 (10)6.2.2 动画制作流程 (10)6.3 特效合成 (10)6.3.1 合成软件 (10)6.3.2 特效合成流程 (10)第七章数字化音频制作 (11)7.1 音频编辑 (11)7.1.1 声音素材整理 (11)7.1.2 声音剪辑 (11)7.1.3 声音修复与处理 (11)7.2 音效制作 (11)7.2.1 音效素材搜集 (11)7.2.2 音效设计 (11)7.2.3 音效合成与混音 (11)7.3 音乐制作 (12)7.3.1 音乐创作 (12)7.3.2 音乐制作与编曲 (12)7.3.3 音乐混音与母带处理 (12)第八章数字化色彩调整 (12)8.1 色彩校正 (12)8.2 色彩分级 (12)8.3 色彩调整技巧 (13)第九章数字化后期制作 (13)9.1 后期制作流程 (13)9.2 后期制作技巧 (14)9.3 后期制作管理 (14)第十章数字化拍摄与制作的应用 (14)10.1 电影制作 (15)10.2 广告制作 (15)10.3 网络影视制作 (15)第一章数字化拍摄概述1.1 数字化拍摄的定义数字化拍摄,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的电影拍摄过程。
第三章CR、DR成像技术第一节CR成像技术一、CR系统的结构CR系统主要由X线机、影像板(imaging plate,IP)、打号台、激光扫描器、影像工作站、影像存储系统和胶片打印机等组成(图3-1)。
图3-1图3-1CR系统结构示意图(一)影像板影像板是记录人体内影像信息、实现模拟信息到数字信息转换和代替传统屏-片系统的载体。
当X线照射人体后,部分X线被人体吸收,剩余X线被影像板接收并以潜影的形式储存于影像板中,经激光扫描器阅读,使影像板内所储存的能量以荧光的形式被读出,再转变为数字信号,便可在影像工作站上显示所摄部位的X线图像。
当影像板中的潜影被激光扫描器阅读后,影像板上的潜影信息可被消除掉,因此,影像板可重复使用。
从理论上讲,影像板的使用次数可达一万次,但是由于光化学作用、机械性损伤及时间等因素,多数都不能够达到预期的使用次数。
影像板由保护层、光激励荧光物质层、基板层(支持层)、背面保护层(背衬层)等构成(图3-2)。
图3-2图3-2影像板结构示意图影像板的核心是用来记录影像的荧光物质层。
荧光物质层的氟卤化钡(BaFBr)晶体中含有微量的二价铕离子(Eu2+),作为活化剂形成发光中心。
影像板可与普通X线机、乳腺X线机、口腔全景X线机及移动式床边X线机等配合使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影像板按能否弯曲分为直板型和柔性板型;按摄影技术分标准型、高分辨率型、减影型及体层射影型等。
影像板的厚度一般为1mm,尺寸有35cm×43cm(14英寸×17英寸)、35cm ×35cm(14英寸×14英寸)、25cm×30cm(10英寸×12英寸)、20cm×25cm(8英寸×10英寸)及15cm×30cm(6英寸×12英寸)等几种规格。
影像板一般放于专用暗盒内,暗盒的外形类似于传统X线摄影用暗盒,暗盒尺寸同影像板尺寸相匹配,暗盒上设有一无线电频率记忆体,可存入受检者的资料信息(图3-3)。
数字摄影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影像:物体通过光学装置、电⼦装置等呈现出来的形象。
数字影像:在采集和加⼯过程中经过0、1数字编码后得到的影像。
曝光量:影像传感器得到光线的多少。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通光孔径的装置。
快门:控制拍摄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感光度:是度量影像传感器得到⾼质量影像对光线需求程度的指标。
曝光模式:指控制和确定曝光的⽅式。
程序式⾃动曝光:指数字照相机按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动选择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的⾃动曝光模式。
光圈先决式⾃动曝光:是由拍摄者选择拍摄时的光圈系数,由数字照相机根据感光度、选定的光圈系数和测得的景物亮度等信息⾃动确定准确曝光的快门速度的⾃动曝光模式。
速度先决式⾃动曝光:是由拍摄者选择拍摄时的快门速度,由数字照相机根据感光度、选定的快门速度和测得的景物亮度等信息⾃动确定准确曝光的光圈系数的⾃动曝光模式。
⼿动曝光: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都由拍摄者选择,设定的曝光模式。
⾃动包围式曝光:连拍时⾃动增减曝光量进⾏拍摄模式。
第⼀章1、数字摄影与传统摄影相⽐具有哪些优势?与传统摄影相⽐,数字摄影具有环境好、质量优、效率⾼、形式多,有助于发挥⼈们影响创造⼒等优势。
数字摄影加⼯技巧多,数字摄影作品表现形式多,数字照⽚的获取途径多。
2、数字摄影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数字摄影是⾏业;摄影是专业;摄影是艺术形式;摄影是⼯作的⼿段;摄影是⽂化;摄影是多职业的基础。
4、怎样才能很好的掌握数字影像技术?⼤学⽣学习摄影,要坚持“⼀厚、三⾼、四⽤”;打好扎实的基础;坚持⾼投⼊、⾼吸收、⾼⽔准;坚持眼⼝脑⼿并⽤。
第⼆章数字照相机1、数字照相机各基本组成部分的作⽤如何?镜头:单⼀透镜的成像作⽤。
影像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模数转换器:将模拟电信号转换为数字电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调节模数转换得到的数字影像的反差、⾊饱和度及亮度等,以得到⾼质量的影像,以及压缩、显⽰、存储数字影像。
取景器:供拍摄者选择拍摄对象、取舍拍摄范围、确定画⾯构图的装置;指⽰聚焦情况、呈现拍摄参数和反射拍摄状态。
数字摄影技术资料整理《数字摄影技术》选修课复习资料第一章数字摄影基础知识第一节什么是数字摄影数字摄影是使用专用的数字图像输入设备(如:数字照相机和扫描仪等),将生活中的各种光影信号转变成能为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这些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再通过图像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和数字彩扩机等)显示或打印成可视的照片。
数字摄影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不用胶卷,无需暗室数字摄影不用胶卷,记录影像的方式是用数字照相机中的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感光。
(2)无需化学冲洗,不污染环境(3)处理快捷、多样、精确、无耗无耗是指:计算机对数字图像的任何处理都无需耗费任何材料,处理中有任何不理想,都可方便地返回前面任意操作步骤,再重新开始处理,直至满意为止。
(4)复制的无限性和保存的永久性(5)方便地将图文有机结合在计算机处理数字图像时,能很方便地在图片任何位置加上任意大小.任意形状和颜色的文字。
(6)多种呈现方式可以打印成普通照片、计算机屏幕、投影仪和电视机屏幕等方式观看,上传互联网。
第二节数字摄影发展概况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首次推出模拟式(非数字式)电子照相机——玛维卡(Mavica)1986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块对光敏感的CCD(电荷耦合器件)。
1991年,柯达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影技术走向我们的生活。
1997年10月,由Adobe、佳能、柯达、富士、惠普、IBM、英特尔、Live Picture和微软等9家公司成立了数字成像集团.加强开发数字照相技术,制定数字成像标准。
目前,家用数字照相机的像素已高达800万甚至于1000万,应影像质量已超过传统照片。
第三节数字摄影的硬件系统构成数字摄影硬件系统的构建也继承了传统摄影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由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硬件设备构成。
录入设备主要有:扫描仪、数字照相机等;加工设备主要有:计算机和图像处理软件等:打印设备主要有:各式打印机、数字彩扩机、胶片记录仪等。
第一章相机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金属机身的相机以来,至今已有160多年了。
一个半世纪以来,相机已由最初的光学和机械相结合的产品,逐步发展成了集现代光学技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微电脑技术、传输感应技术、电机驱动技术及人机工程于一体的,综合当今多项现代高科技成果的产品。
一、相机的主要结构相机一般由机身、镜头、快门和光圈等几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实际使用时,还需要在相机中装入用以记录景物影像的胶片。
银盐胶片成像相机的工作过程,就是相机通过光化学的作用把被摄物影像记录下来的过程;数码相机的工作过程,就是相机通过光电的作用把被摄物影像记录下来的过程。
当然,实际上相机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在一架现代化的相机上,自动控制部件更是五花八门。
例如,为了帮助摄影者获得对被摄物的适度曝光,好多年前人们就在相机上安装了测光装置,经过以后许多年的改进,相机的测光功能已达到了电脑控制的、智能化的“三维”立体式测光或16区域蜂窝状测光阶段;相机装备测光装置后不久,便成功地使相机实现了自动控制曝光的功能,经过数十年几个阶段的更新换代,当前最新型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APS单镜头反光相机和数码式单镜头反光相机,几乎无一例外地把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和快门速度优先自动曝光三种自动曝光方式作为最基本的自动曝光方式装备在相机上,并在模拟人类判断力精确控制恒定光与闪光的混合光源曝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为了达到使不同距离的被摄物在胶片或CCD位置结成清晰的像,除镜头本身需要校正好像差外,还应使物距、像距保持共轭关系。
因此,镜头应该能前后移动进行调焦,这就需要有调焦机构。
早期的相机采用的是手动调焦装置和供人类肉眼辨别的焦点验证装置,后来相机实现了自动调焦功能。
而目前相机已进入了自动调焦的全盛时期,相机的自动调焦性能不断完善,高级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自动调焦全面实现电脑控制,眼控选择焦点、多导向焦点预测等各种自动调焦方式在现代摄影中大显身手;多功能的现代相机仍然是一种由人类控制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