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发射接收器应用示意图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3
激光接收装置的原理大都相同,激光经过光学透镜校准, 被光敏器件(光电二极管)接收, 光电二极管接收光照后, 随光强不同会产生相应强度的光生电流, 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输出电信号.
常见的激光接收装置比如光功率计的原理就是前面提到的,我们小组最先考虑为选择光功率计,可以利用其中的电流的改变,进一步的将脉冲信号直接输入进单片机里,直接进行判断,但经过小组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在我们所做的装置中,只有一束激光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在大范围内拥有相同频率的激光束,但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激光发射器是相当困难的,我们请教物理院老师之后,老师给出指导,可以在激光发射器之前加一扩束仪,激光通过扩束仪之后,会大面积形成相同频率的激光区域,这有利于简单我们的装置的单片机的程序。
同时对光功率计进行改造,连接一块面积相当的硅光电池,硅光电池是一种直接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
它的结构很简单,核心部分是一个大面积的PN 结,把一只透明玻璃外壳的点接触型二极管与一块微安表接成
闭合回路,当二极管的管芯(PN结)受到光照时,你就会看到微安表的表针发生偏转,显示出回路里有电流,这个现象称为光生伏特效应。
硅光电池的PN结面积要比二极管的PN结大得多,所以受到光照时产生的电动势和电流也大得多。
这样我们就装置好我们所需要的激光接受装置。
激光无线通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1. 前言激光无线通信作为一种高速、高带宽的通信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激光无线通信系统中,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激光无线通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原理、要求以及设计流程,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详细、完整的指南。
2. 设计原理激光无线通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激光器和光接收器的工作原理。
激光器通过激发激光介质产生激光,而光接收器则接收并解析激光信号。
因此,设计一个有效的光发射与接收电路需要深入理解激光器和光接收器的特性。
2.1 激光器的特性激光器是产生激光的关键组件,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性:1.高单色性:激光器发出的光具有很高的单色性,能够有效避免光信号的色散和干扰。
2.高方向性:激光器发出的光具有很高的方向性,能够将光信号有效地聚焦和传输。
3.高功率输出:激光器能够输出相对较高的功率,以提供足够的信号强度和传输距离。
2.2 光接收器的特性光接收器是接收激光信号的关键组件,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性:1.高灵敏度:光接收器能够对弱光信号进行高效的接收和解析,以提供足够的信噪比。
2.快速响应:光接收器能够迅速响应光信号的变化,以满足高速通信的要求。
3.低噪声:光接收器具有低噪声特性,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质量。
3. 设计要求激光无线通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高效传输:设计的光发射与接收电路应能够实现高效的光信号传输,并保持较低的传输损耗。
2.适应不同距离:光发射与接收电路应能够适应不同的传输距离,从近距离到远距离的通信需求。
3.抗干扰能力:光发射与接收电路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外界环境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低功耗设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应具备较低的功耗,以延长激光器和光接收器的使用寿命。
4. 设计流程激光无线通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4.1 系统需求分析首先,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明确激光无线通信的具体应用场景、距离要求、传输速率等。
激光器原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典型激光器的原理与应用激光之源--典型激光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一前言自从1960年,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的科学家博士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以来,人类对激光器件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激光器的诞生,为人类开发利用整个光频电磁波段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也为传统光学领域注入了生机,并由此产生了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等现代光学领域分支。
图1 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激光器由工作物质、泵浦源和光学谐振腔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其中,工作物质是激光器的核心,是激光器产生光的受激辐射、放大的源泉之所在;泵浦源为在工作物质中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提供所需能源,工作物质类型不同,采用的泵浦方式亦不同;光学谐振腔为激光提供正反馈,同时具有选模的作用,光学谐振腔的参数影响输出激光器的质量。
激光器种类繁多,习惯上主要以以下两种方式划分:一种是按照激光工作物质,一种是按激光工作方式分,而本文主要是介绍按照激光工作物质划分来介绍典型的激光器。
二典型激光器1,气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利用气体或蒸汽作为工作物质产生激光的器件。
它由放电管内的激活气体、一对反射镜构成的谐振腔和激励源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主要激励方式有电激励、气动激励、光激励和化学激励等。
其中电激励方式最常用。
在适当放电条件下,利用电子碰撞激发和能量转移激发等,气体粒子有选择性地被激发到某高能级上,从而形成与某低能级间的粒子数反转,产生受激发射跃迁。
下面是典型激光器的示意图:图2 气体激光器示意图根据气体工作物质为气体原子、气体分子或气体离子,又可将气体激光器分为原子激光器、分子激光器和离子激光器。
原子激光器中产生激光作用的是未电离的气体原子,激光跃迁发生在气体原子的不同激发态之间。
采用的气体主要是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和铜、锌、锰、铅等金属原子蒸汽。
原子激光器的典型代表是He-Ne激光器。
He-Ne激光器是最早出现也是最为常见的气体激光器之一。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利用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来测量距离、速度和方向等信息的远距离感知技术。
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环境监测和三维建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和应用。
一、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激光雷达利用激光器发射一束高强度激光束,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来进行测量。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步骤: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
1. 发射:激光雷达通过激光器发射一束脉冲激光光束。
这个激光光束通常是红外线激光,因为红外线光在大气中传播损耗小。
2. 接收:激光光束照射到目标物体上,并被目标物体表面反射。
激光雷达的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
3. 信号处理:接收到的激光信号通过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或光纤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
然后,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数字化等处理,得到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二、激光雷达的组成结构激光雷达通常由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等组成。
1. 发射器:激光雷达的发射器是用来发射激光脉冲的关键部件。
发射器通常由激光二极管或固体激光器等构成。
激光发射的功率和频率会影响到测量距离和精度。
2. 接收器:激光雷达的接收器是用来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的部件。
接收器通常包括光电二极管或光纤传感器等。
接收器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会影响到激光雷达的性能。
3. 信号处理器:激光雷达的信号处理器负责接收、放大和数字化等处理激光信号。
信号处理器通常包括模拟信号处理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电路。
通过信号处理,可以提取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三、激光雷达的应用激光雷达具有高精度、远距离、快速测量和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系统中的重要传感器之一。
它可以实时获取道路和障碍物的信息,帮助车辆进行精确的定位和避障。
2. 机器人导航:激光雷达在机器人导航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激光雷达发射系统工作原理
1.激光发射器:激光雷达的发射器通常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或固体激光器。
这些激光器通过输送电能来激发激光晶体,从而产生激光。
2. 激光束控制:激光束的控制主要包括发射角度和功率控制。
通过调整发射角度,可以控制激光束的方向,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探测。
功率控制可以影响激光束的强度,进而影响探测距离和精度。
3. 激光束输出:当激光束经过控制器之后,会输出到激光雷达
的发射窗口,在窗口上形成一束激光束。
4. 激光束的反射:当激光束照射到目标物体上时,会受到反射。
激光雷达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来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
5. 接收器:在激光雷达中,会设置接收器来接收反射回来的激
光信号。
接收器通过转换光信号为电信号来处理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
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激光雷达发射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高精度探测和定位,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感知设备。
- 1 -。
EASY-LASER激光对中使用说明书D505加强型激光对中仪D525可扩展型激光对中系统第一部分:系统配置1.每一套系统都包含以下配置:1)1个工具箱2)1套EASY-LINK软件+计算机通讯电缆3)1把卷尺4)1个显示单元用皮套5)1本操作手册2.D505加强型激光对中仪1)1个D279显示单元(包含14个测量程序)2)2根带快速接头电缆(2m)3)2个激光测量单元(18×18mm)4)2套延长杆5)2个V型安装支架6)2套安装链条7)2个磁吸座8)2个偏移块3.D525专家型激光对中系统1)1个D279显示单元(包含27个测量程序)2)2根带快速接头电缆(2m)3)2个激光测量单元(18×18mm)4)2套延长杆5)2个V型安装支架6)2套安装链条7)2个磁吸座8)2个偏移块第二部分:激光原理1.激光发射器采用半导体He-Ne激光器,激光波长为635-670nm,处于可见光的边缘,颜色为红色,具体光波位置见图1:激光波段μm 100μm 1mm图1:激光波段图2为激光发射器示意图。
阴极管内充满氦气和氖气,通过高电压激发出相应波长的光波,通过两端透镜和反射镜的反复作用,只有平行于中心线的光束被发射出去,形成激光。
阴极阳极100% 反射镜半反射镜图2:激光发射器原理示意图2.激光接收器采用先进的PSD定位技术,PSD即POSITION SENSITIVE DEVICE的缩写。
传统的激光接收器是CCD技术,即将激光感应平面分为m×n个等份,接收到激光后计算出激光的位置。
其分辨率由等分的密度来决定,因此有上限约束。
而PSD技术是在感应面的两端加适当电压,激光打到感应面的不同位置则会在两端产生不同的电流,其分析的是模拟量,理论上讲模拟量的精度是无穷高因此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仪器最终的精度不受感应面的限制,只决定于A/D转换器的位数。
3.关于激光束的中心位置的确定。
激光束并不是绝对圆形的,激光的能量分布也不是均匀的。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激光监听的基本原理和原理图;2. 掌握激光监听仪器的使用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激光监听技术在窃听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激光监听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照射目标物体,通过声压引起的物体振动信号调制,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实现对目标监听的技术。
其原理图如下:[原理图]三、实验仪器1. 激光监听仪;2. 光电传感器;3. 信号放大器;4. 滤波器;5. 音频处理软件;6. 玻璃板;7. 激光发射器;8. 激光接收器;9. 测量仪器(如尺子、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激光发射器照射玻璃板,反射回来的激光束被光电传感器接收;2. 光电传感器将接收到的激光束转化为电信号;3. 信号放大器对电信号进行放大;4. 滤波器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滤波,去除噪声;5. 将滤波后的信号输入音频处理软件,优化还原信号;6. 通过测量仪器(如尺子、计时器等)测量声波在玻璃板上的传播速度;7. 根据声波传播速度和信号频率,计算出声波在玻璃板上的波长;8. 根据声波波长和激光频率,计算出声波在玻璃板上的传播时间;9. 根据声波传播时间和信号幅度,计算出声波在玻璃板上的振动幅度;10. 通过振动幅度和声波频率,还原出声波信号。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成功接收到了反射回来的激光束,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2. 经过放大、滤波和优化还原后,成功还原出了声波信号;3. 通过测量仪器,成功测量出了声波在玻璃板上的传播速度;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声波在玻璃板上的波长和传播时间;5. 通过振动幅度和声波频率,成功还原出了声波信号。
六、实验结论1. 激光监听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目标的监听,具有隐蔽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2. 激光监听技术在窃听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激光监听仪器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相关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避免外界噪声干扰;2. 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应保持垂直于玻璃板,以确保激光束能够垂直照射到玻璃板上;3. 在调整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位置时,注意观察信号变化,以确定最佳位置;4. 在进行信号放大、滤波和优化还原时,注意调整参数,以确保信号质量;5.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激光束直接照射到人眼。
上海磐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发射接收器
(激光发射接受器)
应用示意图
产品名称:激光发射接收器(激光发射接受器)
激光发射接收器应用示意图:
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
∙气体液体化学激光检测(包括浓度等);化学气相测试;
∙工业生产机械设备激光安全防护;
∙仪器设备中加入智能自动化控制;
∙安全防盗报警;
∙生产线上产品尺寸精确感应,在线物体检测测量,在线产品计数;
∙智能机器人激光智能导引
∙激光测距;
∙激光空间近距离通讯;
∙激光自动控制系统;
∙军事应用邻域:远距离移动目标激光跟踪/激光瞄准等;。
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概述激光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光电传感器,利用激光束进行测量和探测。
它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非接触等特点,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安防监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工作原理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激光束的测距原理。
其核心部件是激光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
1.激光发射器:激光传感器通过激光发射器产生并发射激光束。
激光束一般可以分为连续型和脉冲型两种。
连续型激光束是持续发射的,适用于距离较远的测量;脉冲型激光束则以脉冲的形式发射,适用于测量更近的距离。
2.接收器:激光传感器的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
接收器通常包括光学透镜和光电探测器。
光学透镜用于聚焦激光束,而光电探测器则用于将激光转换为电信号。
3.信号处理器:激光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测量结果。
处理器可以根据接收信号的幅值、时序等信息计算出物体与激光传感器的距离、位置等参数。
应用领域激光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工业自动化•测距和测量:激光传感器可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高度、宽度等参数,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机械加工、流水线控制等领域。
•检测和定位:激光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物体的位置、形状等特征,常用于自动控制、目标定位等系统。
•物体识别:激光传感器可以识别、辨别不同材料的物体,广泛应用于质量检测、物料分拣等场景。
安防监控•周界安防:激光传感器可以通过监测激光束是否被遮挡来实现周界安防,常用于仓库、园区等场所。
•运动检测:激光传感器可通过检测物体的运动来实现安防监控,常用于智能门禁、入侵报警等系统。
•人体检测:激光传感器可以识别和跟踪人体,用于人体计数、行为分析等应用场景。
环境监测•污染检测:激光传感器可以检测大气中的颗粒物,用于空气污染监测、工业排放监控等。
•温度测量:激光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来实现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常用于物体表面温度检测。
11—超动态应变仪 12—波形存贮器 13—数据处理系统霍普金森压杆 (SHPB) 试验报告一、 SHPB 试验目的及用途1、了解霍普金森压杆 (SHPB) 测试的试验原理, 掌握试验的 基本操作步骤;2、霍普金森压杆 (SHPB) 测试技术主要用来测试材料在高应 变率下的力学性能。
此试验主要通过霍普金森压杆 (SHPB) 测试 技术,来测试泡沫铝 (37mm ×21mm) 的力学性能, 获取应力 -应变 曲线。
二、 SHPB 试验装置及其示意图1 —发射气枪 2—撞击杆 3 —激光发射器 4—激光接收器 5 —电阻应变片 6—入射杆7—试件8—透射杆9—吸收杆10—缓冲装置三、试验原理1、三种波形的获取过程通过发射气枪作用,赋予撞击杆一定的初速度,此初速度可以由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测出间隔时间,然后计算得出。
撞击杆以此速度撞击入射杆,输入入射波脉冲,随着入射波的传播,在试件表面产生反射和穿透。
入射、反射、透射脉冲均可以通过电阻应变片测出,进而通过超动态应变仪传递到波形存贮器进行保存三种波形,从而利用入射、反射和透射脉冲来推导出试件中的应力、应变和应变率。
2、应力应变曲线获取的原理利用这些脉冲信号来获得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原理如下:1 2上图是SHPB 系统加载过程的示意图,I、R、T分别表示的是应变片测量到的入射、反射和透射信号。
1、2 分别是试件的两个端面,A S是试件的横截面积,L是试件的长度,A和E 分别是压杆的横截面积和弹性模量。
根据一维应力波理论,试件的两个端面的位移u1和u2可分别表示为(7)(8)tu 1 0C 0 1d t(1) tu 2 0C 0 2d t(2)式中, 1、 2分别是试件两个端面的应变, C 0是压杆的弹性 波速。
由于入射波到达杆与试样接触端是立刻会有反射波产生, 因此入射杆与试件接触面上的应变 1既包括了向右传播的应变脉冲 I,又包括向左传播的反射应变脉冲即:(3)因此界面 1 上的位移 u 1就可以表示为:而界面 2 处的位移 u 2只与透射脉冲 T有关,故有:5)这里的应变均是压应变。
激光发射接收系统(一)系统技术指标1、在环境温度-20︒C~+60︒C下,激光器输出功率可以稳定在±0.1mw内;2、可以检测激光器输出功率,输出发射端的输出功率及温控信息;3、输出激光的调制频率和占空比由外触发信号决定;4、接收器整体密封,可以防止杂散光进入探测器,造成测量误差;5、发射和接收系统放置在防雨护罩内,保证野外使用得安全性;6、对发射机、接收机元器件长期使用带来的时漂及温漂要有校正技术或相应的校正周期至少保证在半年以上;7、接收到的激光信号以0~9V电压的形式提供(二)系统结构及参数1、激光发射系统激光发射装置结构如下图。
有效出光口径:25mm,倍率为5×,出准直的均匀分布的圆形光斑;光束发散角3mrad。
接线说明:电源为2芯屏蔽线,外接220V交流电;脉冲输入与监控信号输出为6芯屏蔽线:黑线为脉冲输入信号“+”,白线为脉冲输入信号“—”;红线为监控电流(激光功率)信号“+”,黄线为监控电流(激光功率)信号“—”;蓝线为温度监控信号“+”,紫线为温度监控信号“—”。
激光光源激光器峰值波长:输出功率:0 - 80mw可调(此实时发射功率检测信号能送给AD卡采集,精度为0.1mw,采集形式为电压信号),具体指标如下:功率变化对应电压变化见下表输出激光的调制频率:TTL电平外触发 0–100K,占空比1:1;激光器双向温控(设置值为25±0.5℃,此温度为激光器最佳工作温度,此温度信号可以送给AD卡采集,采集形式为电压,温度电压变化关系见下表);2、激光接收系统 激光接收系统机构如图电源为2芯屏蔽线,外接220V 交流电;信号输出为4芯插头:红线为输出信号“+”,白线为输出信号“—”。
接收物镜结构如下图:Φ= 76.2mm ,有效通光口径90%Φ; f ˊ=175.0mm ,f b =165.8mm , T c =14.0mm ,T e =5.6mm ,Weight=115 g图3 物镜结构干涉滤光片:850±5nm ,峰值透光率为54.5%,其透过率曲线如下图:探测器:PIN硅光二极管,光敏面直径 2mm,实测结果见下表:探测器结构如图4.放大器相关资料见附件5;附件列表:附件1 激光发射驱动电路原理图附件2 激光接收放大电路原理图附件3 放大器相关资料3管壳背面图器件使用简图图4 探测器附件1 激光发射驱动电路原理图附件2 激光接收放大电路原理图附件3 放大器相关资料。
激光发射接收系统使用说明1.系统结构2.使用步骤(1)连接设备:将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设备连接。
确保连接的稳固性和正确性。
(2)设置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参数。
包括激光功率、传输距离、波长等。
确保参数的设置符合实际要求。
(3)调试系统:启动系统,进行调试。
确保发射器发送出的激光信号能够被接收器成功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
(4)测试性能:通过发送端设备发送数据,在接收端设备上进行接收,测试系统的性能。
包括传输速率、误码率等。
确保系统的性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3.注意事项(1)安全使用:激光器属于高能设备,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避免直接接触激光束,以免对眼睛造成损伤。
在使用时应穿戴防护眼镜,并确保使用环境的安全性。
(2)维护保养:定期对激光发射接收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激光器、检查连接线路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延长使用寿命。
(3)环境适应:激光发射接收系统适应范围较广,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环境条件。
避免设备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激光传输介质如光纤,需要保持干燥、无尘等环境条件。
(4)信号干扰:激光发射接收系统可能受到其他电磁信号的干扰,因此需要避免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使用。
如果发现信号质量受到干扰,可尝试调整设备位置或者增加信号衰减器等措施。
总结:激光发射接收系统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维护保养、环境适应和信号干扰等因素。
只有正确操作和合理使用,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性能。
激光无线通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激光无线通信是一种高速、高带宽、高安全性的通信方式,其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对于通信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激光无线通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内容:一、光发射电路设计1. 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设计激光二极管是激光无线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光源,其驱动电路需要满足高速、高稳定性、低噪声等要求。
驱动电路通常采用直流偏置电路和交流调制电路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直流偏置电路用于维持激光二极管的工作状态,交流调制电路用于调制激光二极管的输出功率。
2. 光纤耦合电路设计激光二极管的输出光束需要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因此需要设计光纤耦合电路。
光纤耦合电路包括光纤接口、光纤调制器、光纤放大器等部分,其目的是将激光二极管的输出光束耦合到光纤中,并通过光纤进行传输。
3. 光学系统设计光学系统是激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光束的聚焦、衍射、散射等问题。
光学系统包括透镜、反射镜、光学滤波器等部分,其目的是将激光二极管的输出光束聚焦到接收器上。
二、光接收电路设计1. 光电探测器设计光电探测器是激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灵敏度、响应速度、噪声等问题。
光电探测器通常采用光电二极管、PIN光电二极管、APD 光电二极管等类型,其目的是将接收到的激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 前置放大器设计由于光电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较小,需要通过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
前置放大器需要满足高增益、低噪声、高线性等要求,通常采用低噪声放大器、宽带放大器等类型。
3.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滤波器、放大器、比较器等部分,其目的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信号处理电路需要根据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例如需要进行频率选择、幅度调整、时序恢复等操作。
以上是激光无线通信光发射与接收电路的设计内容,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性能要求和实际应用环境,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上海磐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发射接收器
(激光发射接受器)
应用示意图
产品名称:激光发射接收器(激光发射接受器)
激光发射接收器应用示意图:
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
∙气体液体化学激光检测(包括浓度等);化学气相测试;
∙工业生产机械设备激光安全防护;
∙仪器设备中加入智能自动化控制;
∙安全防盗报警;
∙生产线上产品尺寸精确感应,在线物体检测测量,在线产品计数;
∙智能机器人激光智能导引
∙激光测距;
∙激光空间近距离通讯;
∙激光自动控制系统;
∙军事应用邻域:远距离移动目标激光跟踪/激光瞄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