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史》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章绪论

1.学前教育史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答:《学前教育史》是学前专业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包括幼儿教育的启蒙、初步发展、成熟等阶段,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最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史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什么?可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一谈。

答:学前教育史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空的研究对象是中外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惧及教育思想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教育是一门理论课,内容涵盖广阔,首先要进行广泛的阅读。这是远程教育的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去看看古今中外的各个教育家的重要的教育论著。如:柏拉图、蒙台梭利、杜威、陈鹤琴、张雪门等等教育名家。其次,要理论联合实际。要把从教育史学中学到的理论联系到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中建构起基本桥梁,用这些理论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以及方法。如:蒙氏教学法,在这百年多时间里依然流行。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获得好的方法。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

(一)名词解释 1..颜氏家训答: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书,用以,“整齐门内,捉撕子孙”。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影响最大的一般家教著作,全书分7卷20篇,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普、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2.邸舍答: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东汉。据《后汉书·邓皇后纪》记载,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和帝之妻邓太后在宫廷开设邸舍,将宫室子女5岁以上者40余人、邓太后近亲子弟30余人集中起来,教学经书,并亲家督试。对其中年龄较小的孩子,为他们设置专门的师保,早晚经常去看望,给予爱抚与教导,恩爱有加。 3.孺子室答“中国最早的专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当时西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都设有婴幼儿养育机构——孺子室,是专为周王的太子、王子及各诸侯的儿子们设立的。孺子室的保育人员分为教孩子为善的子师、了解孩子个性爱好恶而加以引导的慈母、管理孩子饮食起居的保姆和奶妈,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有一定的组织形式。4.外象内感答: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来的胎教理论。他指出三月胎儿虽已成胎,但其禀质并未固定下来,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变化。这一理论强调外界环境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是颇有道理的,为我国古代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思考题

1.试述中国古代胎教的主要经验。答:胎教是指孩子未出生历史的源远流长,胎教的内容包括:注重精神状态的调试;注重饮食的调摄;注重对外界环境的选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胎教的方法有:监督法、小劳以前的教育,是生命还处于胚胎时期,是通过母体的影响实现的。中国古代胎教法、瘦身法。

2.试评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答:(一)及早施教,颜之推认为婴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家长应抓紧时机,及早的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并且越早越好,甚至要早到胎教。(二)慈严结合。在儿童家庭教育中,如何解决对子女的严教与慈爱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三)均爱勿偏。在家庭教育中,要切记偏宠,对所以子女应一视同仁。(四)风化陶染。非常重视父母对孩子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的陶治,重视父母及其他成人对幼童的模范作用。(五)德艺同行。颜之推提出为“报效国家”,应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德艺同厚”,既要培养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

3.比较斯巴达与雅典学前教育的不同之处。答:不同点:(1)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2)在培养目标上斯巴达是培养英勇善战的战士,雅典则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3)在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冶,雅典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这些不同点的产生,是由于斯巴达是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制度的农业城邦,而雅典是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工商业城邦。

4.分析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的特点。

答:古希伯来人的学前教育发展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586年犹太亡于巴比伦,以家庭教育为主;第二时期为公元前586年至公元70年灭于罗马帝国,以堂会教育为主。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也伴有一定的读写等文化知识教育,教育方法比较严格。希伯来人的儿童观虽有矛盾之处,但总体来看,在家庭中儿童还是受到较多的重视。

第三章近代学前教育

(一)名词解释

1.癸卯学制答: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这个学制规定了从蒙养院至通儒院共有三段七级学堂。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

2.蒙养院清末教育体制中最初级的学校。其宗旨在于辅助家庭教育。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入学年龄为三至七岁,每日授课不超过四小时。以女子师范毕业生为教师。

3.恩物答:答: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供幼儿游戏时使用。之所以叫“恩物”,按照福禄贝尔的理解,这些玩具都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的,是上帝的恩赐物。福禄贝尔力图以恩物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训练它们手的活动技能。

4.儿童之家

(二)思考题

1.分析近代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答:学前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纵观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诸如幼儿学校(1816年欧文所办)、幼儿园(1837年福禄培尔所办)之类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才产生的。我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封建教育思想和制度在我国根深蒂固,它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体现是以封建式的家庭教育为基本形式。直到20世纪初期,才出现了学前教育机构。19世纪中期以来,帝国主义为掠夺我国资源,在我国领土上大办工业,开发矿山,清政府的洋务官僚也兴办工业企业,使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开始出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发展,据统计,1900年完全由民族资本家举办的工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已有122家,资本总数为2277万元。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又进一步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一些妇女为生活所迫,开始走出家门、走进工厂、走向社会。这样,就使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震惊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声浪遍及全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士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企图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的教育制度便成了他们重要的学习对象,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效法西洋、倡办西学很快地成为风行一时的潮流。当时,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在学习、介绍西方教育制度时,都曾注意到了学前教育的问题。如康有为在其所著《大同书》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其中就包括了学前教育阶段。梁启超在《教育政策私议》中介绍日本学制时,也提倡设立两年制的幼稚园,招收5岁以下的幼童。由于先进思想家们的积极宣传,便为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作了舆论和思想准备。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发展学前教育的愿望还不可能实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更为严重,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腐败的满清政府为了维护其行将灭亡的封建统治,一方面向帝国主义屈膝求和,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德宗实录》,第477卷,第15页。转引自李桂林主编《中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34页。)。一方面为了欺骗人民不得不附合潮流宣布实行“新政”,进行改革,以便缓和矛盾。他们所提出的“新政”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教育方面废八股、停科举、兴学校、厘定教育宗旨。为此,1902年张百熙奉命草拟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但此学制虽经颁布,并未实施。1904年初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在癸卯学制中确定了更为详备的近代学制系统,其中包括了蒙养院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近代学前教育才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2.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答:蒙台梭利对卢梭的教育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她接受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旧式学校和家庭教育压抑儿童个性的做法给予猛烈的抨击。她认为在儿童身上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天赋的内在潜力,它规定和制约着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而儿童的生命力则是通过自发冲动表现出来的,这种自发冲动的外在形式就是自由活动。因此,在儿童的发展和对儿童的教育中,自由活动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蒙台梭利主张,教育者应当为儿童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环境,使儿童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从事各种活动,选择各项作业。自由在自由的活动中,儿童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从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她提倡新教育应让儿童过一种自然、自由的生活,成人尽量少去干扰儿童,让儿童充分地自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