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7
《畜产品加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该课程包括畜产品的原料部分,即肉、乳、蛋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还有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所用辅助材料的基本性质与作用,产品的加工工序和原辅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肉、乳、蛋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熟悉各自的性质及其变化,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所用辅助材料的基本性质与作用,掌握各自的主要危害因子及控制方法,了解产品的加工工序和原辅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为畜产品安全控制及生产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肉、蛋、乳的成分及理化性质、质量标准及品质鉴定方法;
2.肉、蛋、乳制品的加工工艺原理,生产技术,贮藏保鲜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畜产品加工配方;
四、说明:
本课程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目的在于拓展学生对于畜产品开发利用的认识,教学中重点在于肉、乳、蛋的性质、常见变化和规贮藏方法,而对于加工方法和常见配方进行了解即可。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名称:畜产品加工学(Animal Products Technology)(二)修读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三)总学时与学分:60学时、2 学分(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是以日常考核、卷面考核、提交实验报告相结合,笔试实行闭卷考试,最后综合得到总成绩,构成为:总成绩=日常考核10%+笔试成绩80%+实验报告10%。
(五)相关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六)内容提要本课程是食品科与学工程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畜禽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现代畜产品的加工技术,主要讲解肉品科学与加工技术、蛋品科学与加工技术、乳品科学与加工技术,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将本课程学到的知识在生产上应用。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畜产品加工的现状和国内外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动态;了解畜产品加工用原料、辅助材料的品质特性以及对成品的质量的影响;掌握肉品、乳品、蛋品部分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具有分析、解决常见生产实际问题和从事技术改造、革新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采用系统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采用教师讲授、提问与学生反问相结合,采用板书教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绪论第一篇乳品加工学第一章乳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第二章原料乳的验收与预处理第三章常见乳制品加工第二篇肉品加工学第一章肉的概念和特性第二章畜禽的xx 及分割第三章肉品加工理论第三章常用辅料及其特性第四章中式肉制品加工第五章西式肉制品加工第二篇蛋品加工学第一章蛋的构造及特性第二章禽蛋的贮藏xx 与洁蛋的加工第三章常见蛋制品加工合计理论课讲授学时40 实验课学时88420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1. x x 和平主编.乳品工艺学.xx:XX轻工业出版社,20072. 马美湖主编.蛋与蛋制品加工学.北京:XX农业出版社,20063. 葛长荣主编.肉与肉制品工艺学.北京:xx轻工业出版社,2002主要教学参考书:1. XX 之等.肉制品加工手册.XX:xx轻工业出版社,19932. 张凤宽主编.农畜产品加工与贮藏.北京:xx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3. 陈伯祥主编.肉与肉制品工艺学.南京:xx科技出版社,19934. x x 主编.肉类食品工艺学.xx:XX商业出版社,19925. xx 主编.畜产品加工学.xx:XX农业出版社,20026. 南庆贤主编.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 19907.南庆贤主编.肉类工业生产手册.北京:xx轻工出版社,20038. XX 等.乳品工业手册.XX:轻工业出版社, 19879. 骆承庠主编.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北京:xx农业出版社,198810. 骆承庠主编.乳与乳制品工艺学.北京:xx农业出版社,199211. XX.现代畜产品加工学.XX:xx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五、理论教学内容绪论主要讲授内容:1、畜产品加工的概念、特点。
《畜产品加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畜产品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基本方法和工艺3. 了解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教学内容1. 畜产品的定义和分类1.1 畜产品的概念1.2 畜产品的分类2. 畜产品加工的基本方法2.1 屠宰分割2.2 肉品加工2.3 乳品加工2.4 蛋品加工3. 畜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3.1 屠宰分割工艺流程3.2 肉品加工工艺流程3.3 乳品加工工艺流程3.4 蛋品加工工艺流程4. 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4.1 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4.2 畜产品加工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畜产品的定义、分类、加工方法和发展趋势2. 演示法:展示畜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技巧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畜产品加工过程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畜产品加工的创新点和改进措施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畜产品加工》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践操作材料:肉类、乳品、蛋品等4. 屠宰分割工具:刀具、案板等5. 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资料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的积极性2. 操作技能:学生实践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3. 创新意识:学生对畜产品加工创新思路的提出和分析4.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畜产品加工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畜产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畜产品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畜产品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畜产品的概念,讲解畜产品的分类及各类畜产品的特点。
3. 讲解畜产品加工的基本方法:介绍屠宰分割、肉品加工、乳品加工和蛋品加工等基本方法。
4. 讲解畜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详细讲解屠宰分割、肉品加工、乳品加工和蛋品加工的工艺流程。
5. 分析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分析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讲解畜产品加工的发展趋势。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畜产品加工流程的练习题。
陇东学院农学本科专业课程标准《畜产品加工学》说明:1、课程性质《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是根据陇东学院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教学目的《畜产品加工学》是一门理工农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是上述各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它不但是畜牧业的一个分支,而且是食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
畜产品加工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等各学科。
重点介绍畜产品加工学的基础理论、加工原理和技术。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熟悉畜产品加工原理和加工技术,为从事现代畜产品加工、管理及研究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绪论;(一)理解畜产品加工(学)的概念(二)熟悉畜产品加工学研究的内容(三)了解我国畜产品加工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四)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讲授内容:(一)学科概述:;;3.畜产品加工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二)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 畜产品加工业的历史(四)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篇:乳与乳制品工艺学;第二篇:肉及肉制品工艺学;第三篇:蛋与蛋制品工艺学。
4、总学时及学时分配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
理论部分:第一篇肉与肉制品考核内容:第一章畜禽产肉性能•第一节动物及其组织的生长发育•第二节畜禽品种第二章屠宰分割及卫生检验•第一节屠宰厂及其设施•第二节宰前检验•第三节屠宰工艺•第五节胴体分割•第六节胴体分级第三章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第一节肌肉的构造•第二节结缔组织•第三节脂肪与骨骼组织•第四节肉的化学组成第四章肌肉生物化学及宰后变化•第一节肌肉收缩机制•第二节肌肉宰后变化第五章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第一节肉色•第二节嫩度•第三节风味•第四节系水力•第五节多汁性第六章肉的储藏与保鲜•第一节肉中的微生物及肉的腐败•第二节控制体系•第三节肉品保鲜方法第七章肉制品加工原理•第一节辅料•第二节腌制•第三节粉碎、混合和乳化•第四节充填、成型和包装•第五节熏制•第六节干制•第七节煮制•第八节油炸第八章中式肉制品加工•第一节腌腊制品•第二节酱卤制品•第三节肉干制品第九章西式肉制品加工•第一节培根•第二节香肠制品•第三节西式火腿制品考核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肉的品种、组成、特性、储藏及各种肉制品的加工工艺等。
全国统编教材畜产食品工艺学配套教材1. 引言畜产食品工艺学是畜牧学、兽医学和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工艺及质量控制等。
全国统编教材畜产食品工艺学配套教材是为了满足高等学校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学生对于畜产食品工艺学的学习需求而编写的。
2. 教材内容全国统编教材畜产食品工艺学配套教材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基础知识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基础知识包括饲养管理、屠宰与初加工、加工工艺原理等内容。
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解畜产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2.2 畜禽产品的加工工艺畜禽产品的加工工艺包括肉类产品、乳制品、蛋制品等不同类型产品的加工工艺及技术控制要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了解和掌握不同产品的加工方法和技术要领。
2.3 畜禽产品的质量控制畜禽产品的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营养和口感等方面的要求。
教材中对于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质量检验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等。
2.4 畜禽产品的市场与消费畜禽产品的市场与消费是指畜产食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和消费情况。
教材中包含了市场需求分析、市场营销策略和消费者偏好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畜产食品行业的市场动态。
3. 教材特点全国统编教材畜产食品工艺学配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综合性:教材内容涵盖了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基础知识、加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市场消费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
•系统性:教材内容按照畜禽产品的生产加工流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组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实用性: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规范性:教材内容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 教学方法在教授全国统编教材畜产食品工艺学配套教材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具体生产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4计划学时:68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与应用1.前言1.1课程定位畜产品加工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它在本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为学生将来的从事食品加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畜产品原料、辅料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储运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畜产品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操作要领及产品的质量控制;使学生掌握典型畜产品的生产实际操作的技能和开发新产品的技能。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涉及到肉、奶、蛋三个加工贮藏特性不同的领域,其内容主要涉及加工贮藏特性和加工贮藏技术,包括70余种产品加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工业化生产技术。
由于我系合作食品企业以肉品与乳品为主,因此,教学重点放在肉制品和乳制品的理论教学,坚持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行业一线需要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时,兼顾学科已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生产要求的实用性。
2.课程目标1.1总体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一批既懂得理论知识,又可以实践操作的人才,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即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掌握常见畜产品、尤其肉品的加工的原理、方法和产品的贮藏与质量控制;理解肉、乳和蛋等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基本性质;了解畜禽的基本品种和生产性能等。
在此基础上,利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畜产品的传统与现代加工技术,能够解决生产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了解畜禽的基本品种和生产性能等;理解乳、肉和蛋等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基本性质;掌握常见畜产品加工的原理、方法和产品的贮藏与质量控制。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畜产品的传统与现代加工技术,能够解决生产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畜产品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Animal products Processing Technology〕课程编号:学分:3.5学时:61 〔其中:讲课学时:51 试验或实践学时:1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食品工程原理C 食品加工与保藏学食品微生物学后续课程:发酵工程原理食品感官鉴定与评价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开课部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涉及乳、肉等方面加工内容为一体的教学课程。
其主要内容是概述乳、肉产品加工原料的标准及理化性质,加工工艺及工艺要点,产品的质量标准,产品的质量把握因素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生疏产品原料的性质,把握主要产品的加工工艺与技术,了解产品的质量标准、产品的质量缺陷产生的缘由及把握方法等。
通过所开设的试验,使学生把握局部乳制品加工及肉制品加工的根本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学生畜产品加工业原料的根底理论学问和生产方法,扩展本专业学问,适应时期食品工业进展的需要。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根本要求第一局部肉制品加工工艺第一章肉制品加工概述〔1 学时〕[知识点]1.肉制品加工业的进展历史、现状与趋势;2.肉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3.肉制品的种类;4.肉制品加工目的。
[重点]肉制品加工的目的。
[难点]肉制品进展的趋势。
[根本要求]1.了解肉制品加工业的进展历史、现状与趋势;2.了解肉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3.把握肉制品的种类;4.生疏肉制品加工目的。
[实践与练习]肉制品加工业的进展趋势。
其次章畜禽屠宰及分割〔3 学时〕[知识点]1.畜禽的宰前处理;2.屠宰加工过程;3.宰后检验及处理;4.胴体的分割方法。
[重点]屠宰加工过程。
[难点]胴体的分割分级标准。
[根本要求]1.了解畜禽宰前及宰后的检验处理方法;2.把握畜禽屠宰加工过程;3.把握胴体的分割分级标准。
《畜产品加工》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畜产品加工学是研究畜禽产品加工的科学理论和工艺技术以及新产品开发的学问,是一门应用型科学。
它是动物科学专业发展类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了解和掌握获得畜产品优质原料、充分合理利用畜产品资源、加工生产畜产品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初步掌握获得畜产品优质原料的过程。
熟悉主要中式肉品加工的基本原理、种类和工艺特点。
了解肉、乳、蛋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现状,了解新产品开发的趋势和畜产品加工的发展前景。
了解HACCP管理系统在畜产品加工生产中的作用。
掌握畜产品贮存保鲜的原理、方法。
了解西式肉制品加工的原理、种类和工艺特点。
了解畜禽屠宰检验程序,尤其是宰后检验点的设置与卫生处理。
2、能力、技能方面掌握肉用畜禽的屠宰加工的工艺流程。
掌握禽蛋的贮藏保鲜方法。
能进行鲜乳的验收检验和质量评定。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教学内容一、畜产品加工学概念与发展史二、课程的任务和作用三、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要求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课程授课内容与学习要求,掌握学科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难点畜产品加工学作用与内容。
教学安排 1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第一篇肉与肉制品第一章畜禽产肉性能(自学)第二章屠宰分割及卫生检验教学内容第一节屠宰厂及其设施一、屠宰厂设计原则二、屠宰厂设施及其卫生要求。
第二节宰前检验宰后检验一、检验部骤和方法二、病畜处理三、宰前管理第三节屠宰工艺一、家畜屠宰工艺二家禽屠宰工艺第四节宰后检验一、检验方法二、程序与要点三、检后处理第五节胴体分割一、猪胴体分割二、牛羊胴体分割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屠宰厂及其设施和畜禽屠宰前的准备,了解畜禽的宰前宰后检验,熟悉屠宰工艺、胴体分割的主要工艺环节。
教学安排 2学时教学重点1、猪、牛、禽屠宰工艺2、胴体分割教学难点畜禽屠宰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和观看录像第三章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自学)第四章肌肉生物化学及宰后变化教学内容第一节肌肉收缩机制(自学)第二节肌肉宰后变化一、物理变化二、化学变化三、宰后僵直四、解僵与成熟教学基本要求熟悉畜禽屠宰后肌肉变化,掌握屠宰后肌肉僵直与成熟的机理及实际意义。
《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代码:067009课程类型:职业核心课程学分:2计划学时:34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二、课程定位畜产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有关肉品和蛋品保鲜、肉制品和蛋制品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为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了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原理与技术、食品保藏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及后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课程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适宜的加工工艺及创新加工的方法。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畜产品加工的科研、开发及产品质量控制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①肉、蛋品质鉴定与检验能力②肉、蛋保鲜的处理能力③典型畜产品的生产能力(腌腊制品、干肉制品、酱卤制品、熏烤制品、香肠、发酵制品、油炸制品、肉类罐头等)④畜产资源利用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2、知识目标①了解畜禽肉、蛋的商品特点;②熟悉和掌握畜产品加工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③掌握肉品和蛋品保鲜技术要求和操作要点;④熟悉和掌握肉制品和蛋制品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流程和加工关键技术。
3、职业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畜产品加工行业相关工作,自觉执行相关食品法律法规的意识和素质,以及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②培养学生具备畜产的商品意识、贮藏加工的产业化意识;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四、课程学习设计理念和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畜产品加工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畜产品加工教案》章节一:畜产品加工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畜产品加工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分类和基本工艺。
3. 理解畜产品加工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畜产品加工的定义和意义。
2. 畜产品加工的分类:乳制品、肉类制品、蛋制品等。
3. 畜产品加工的基本工艺:屠宰、分割、腌制、烹饪等。
4. 畜产品加工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畜产品的加工过程和意义。
2. 讲解畜产品加工的定义和意义。
3. 引导学生了解畜产品加工的分类和基本工艺。
4. 分析畜产品加工的发展趋势。
5.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及其产品。
章节二:乳制品加工教学目标:1. 了解乳制品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乳制品加工的基本工艺。
3. 了解乳制品加工的卫生安全要求。
教学内容:1. 乳制品的分类:液体奶、奶酪、酸奶等。
2. 乳制品的特点: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等。
3. 乳制品加工的基本工艺:原料处理、均质、发酵、灭菌等。
4. 乳制品加工的卫生安全要求:原料检验、工艺控制、包装储存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乳制品的种类和特点。
2. 讲解乳制品的分类和特点。
3. 引导学生了解乳制品加工的基本工艺。
4. 分析乳制品加工的卫生安全要求。
5.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著名的乳制品品牌及其产品。
章节三:肉类制品加工教学目标:1. 了解肉类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肉类制品加工的基本工艺。
3. 了解肉类制品加工的卫生安全要求。
教学内容:1. 肉类的分类:猪肉、牛肉、羊肉等。
2. 肉类的特点: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易于储存等。
3. 肉类制品加工的基本工艺:屠宰、分割、腌制、熟制等。
4. 肉类制品加工的卫生安全要求:原料检验、工艺控制、包装储存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肉类的种类和特点。
2. 讲解肉类的分类和特点。
3. 引导学生了解肉类制品加工的基本工艺。
4. 分析肉类制品加工的卫生安全要求。
GDOU-B-11-213《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畜产品加工学》是研究肉、乳、蛋的生理与生物化学变化、贮藏及加工原理,畜禽宰后生物化学变化与肉类贮藏保鲜,中式与西式肉制品加工原理,乳的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变化及乳的贮藏保鲜原理,消毒乳和发酵乳等乳制品的工艺学原理,蛋制品的加工原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畜产品加工学》是动物科学、动物营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家畜为对象研究肉、乳、蛋等加工的科学理论和工艺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介绍乳、肉、蛋三大类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好从事畜产新品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乳、肉、蛋三大类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各类产品加工的工艺原理、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充分了解产品质量与加工条件和加工方法的关系,为开发新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整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课讲授的重点是关于肉、乳、蛋的生理与生物化学变化、贮藏及加工原理,实验课主要训练学生在畜产品加工学方面的实验室基本操作能力。
学完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
2.掌握原料的贮藏加工及质量检测方法。
3.掌握各类产品的加工工艺、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类制品中的名特产品。
4.了解畜产品研究、生产的新成果、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
三、面向专业:动物科学、动物营养、食品加工专业四、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家畜生理学》、《畜牧微生物学》、《畜牧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畜产品加工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畜牧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研究解决畜产资源利用、贮藏保鲜、生产加工和包装贮运中的各种问题,实现生产的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生产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肉制品的学科。
畜产品加工技术教学大纲绪论教学要求了解畜产品加工的概念和内容,畜产品加工的重要意义,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畜产品加工的概念和内容,畜产品加工的重要意义,我国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畜产品加工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肉与肉品加工第一节肉的基础知识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肉的物理性状。
掌握肉的概念,各种畜禽肉的特征,肉的成熟与变质。
了解肉的主要化学成分。
教学内容肉的形态结构,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特征,肉的物理性状,肉的成熟与变质。
第二节畜禽的屠宰与分割肉加工教学要求掌握畜禽屠宰工艺,冷却肉的概念,分割肉加工。
了解畜禽屠宰前的选择及准备,冷却肉的加工过程。
教学内容畜禽屠宰前的选择及准备,畜禽屠宰工艺,冷却肉的概念及加工过程,分割肉加工。
第三节肉的贮藏与保鲜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肉的低温保藏方法。
了解肉的其他保鲜方法。
教学内容肉的低温保藏,肉的其他保鲜方法。
第四节肉制品加工辅助材料教学要求了解各种肉制品加工辅助材料的特点及使用。
教学内容调味料,香辛料,品质改良剂,肠衣及其它包装材料。
第五节腌腊制品加工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腌制的基本原理和腌制方法。
掌握各种腌腊制品(金华火腿、中式香肠、香肚、广式腊肉、南京板鸭)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腌制的基本原理,腌腊制品加工方法。
第五节熏烤制品加工教学要求掌握熏制的原理,以及生熏腿、北京烤鸭、培根、烤鸡、脆皮乳猪等熏烤制品的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熏制的原理,熏烤制品加工方法。
第六节酱卤制品加工教学要求掌握酱卤制品的分类和酱卤制品加工过程。
了解镇江肴肉、道口烧鸡、五香酱肉等酱卤制品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调味和煮制,酱卤制品加工方法。
第七节干制品加工教学要求掌握干制的基本原理、影响食品干制的因素以及干制方法。
了解肉干、肉松和肉脯的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干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干制品加工方法。
第八节西式肉制品加工教学要求掌握西式肉制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了解盐水火腿、西式灌肠的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西式肉制品加工的基本方法,盐水火腿、西式灌肠的加工方法。
《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名称:畜产品加工学(Animal Products Technology)(二)修读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三)总学时与学分:60学时、2学分(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是以日常考核、卷面考核、提交实验报告相结合,笔试实行闭卷考试,最后综合得到总成绩,构成为:总成绩=日常考核10%+笔试成绩80%+实验报告10%。
(五)相关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六)内容提要本课程是食品科与学工程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畜禽产品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现代畜产品的加工技术,主要讲解肉品科学与加工技术、蛋品科学与加工技术、乳品科学与加工技术,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将本课程学到的知识在生产上应用。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畜产品加工的现状和国内外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动态;了解畜产品加工用原料、辅助材料的品质特性以及对成品的质量的影响;掌握肉品、乳品、蛋品部分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具有分析、解决常见生产实际问题和从事技术改造、革新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采用系统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采用教师讲授、提问与学生反问相结合,采用板书教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1.张和平主编. 乳品工艺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2.马美湖主编. 蛋与蛋制品加工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3.葛长荣主编.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主要教学参考书:1.天野庆之等. 肉制品加工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32.张凤宽主编. 农畜产品加工与贮藏.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3.陈伯祥主编. 肉与肉制品工艺学.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34.闵连吉主编. 肉类食品工艺学.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25.周光宏主编. 畜产品加工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6.南庆贤主编.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 19907.南庆贤主编. 肉类工业生产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38.金世琳等. 乳品工业手册.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879.骆承庠主编.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810.骆承庠主编. 乳与乳制品工艺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211.马美湖. 现代畜产品加工学.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五、理论教学内容绪论主要讲授内容:1、畜产品加工的概念、特点。
畜产品加工实验课程设计一、实验设计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畜产品的加工过程和技术,并了解畜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了解畜产品的特点和质量标准,提高其综合加工技能。
二、实验内容1. 鲜肉加工实验1.准备材料:新鲜肉(猪肉、牛肉或羊肉)、调味品、食用植物油2.实验步骤:1.对不同种类的肉进行区分,了解其营养成分和特点;2.制作不同种类的肉制品,如肉松、肉馅、肉饼等;3.熟悉肉制品的处理过程和技术;4.了解肉制品的质量标准,掌握产品检验方法。
2. 火腿加工实验1.准备材料:猪腿、食盐、糖、药品、调味品等;2.实验步骤:1.了解火腿的制作过程和分类;2.对火腿进行腌制和发酵;3.了解火腿的质量特点及其检验方法;4.参观火腿生产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
3. 肠衣加工实验1.准备材料:猪肠衣、猪瘦肉、猪肚、调味品等;2.实验步骤:1.制作各种类型的肠衣制品;2.熟悉肠衣的处理过程和技术;3.了解肠衣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4.参观肠衣制品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
三、实验原理1. 鲜肉加工实验原理肉类加工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掌握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同种类的肉在加工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猪肉脂肪含量高、牛肉肉质紧实等。
加工过程中应根据肉品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火腿加工实验原理火腿是一种利用猪腿进行的非常有特色的熟食品,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
火腿的制作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严格的控制。
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匀化、腌制、冷却等各个环节,以确保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3. 肠衣加工实验原理肠衣制品是肉类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
不同种类的肠衣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和设备的卫生和消毒等问题,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实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验检验的能力培养。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学习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前期准备,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饲料的营养成分在畜禽营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转化的过程及能量对畜禽生产的重要作用;掌握不同生产性能畜禽的营养需要及畜禽饲养标准,能够灵活运用畜禽生产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的相关知识,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科学依据;掌握饲料的分类及常见饲料的种类、营养特性及加工调制;了解配合饲料的特点和种类,掌握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保证所设计配方的营养科学性和安全环保性的控制手段、实现配方经济实用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各工序的设备及配置,理解配合饲料生产各工序的加工工艺流程;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达到饲料检验化验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判断动物典型的营养缺乏症。
2.会运用所学知识,在生产中科学合理地选用各类饲料。
3.会青贮饲料的制作及粗饲料的化学调制。
4.会设计配合饲料配方,具备使用电脑配方软件选择畜禽最低成本日粮配方的能力。
5.会应用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
6.会配合饲料生产各工艺的操作。
7.会判断配合饲料产品品质的优劣。
8.会使用常用分析仪器,进行饲料概略养分的常规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模块一畜禽营养基础项目一畜禽营养概述任务一动植物组成与饲料养分能简单分析出饲料中六大成分,会比较动植物饲料组成的不同点。
任务二畜禽对饲料的消化掌握饲料消化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项目二水与畜禽营养任务一水的作用、来源与排出掌握水的功能和缺水后果,理解水的排泄方式。
《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Animal Product Processing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动物科学(畜牧方向)开课单位动物科学系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是否为双语否学分数 2.5学分学时数总学时40,其中:实验(实训)8学时;课外0学时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生理学后续课程猪生产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毕业实习二、课程简述畜产品加工学是一门理工农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
它的研究范围很广,凡是以畜禽产品为原料的加工生产都属于其研究范畴,主要有肉品、乳品和蛋品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视和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知识,了解获得畜产品是畜牧生产的主要目的,掌握获得畜产品优质原料、合理利用畜产资源以及生产物美价廉的畜产品的各种技术,为发展我国畜牧业服务。
三、本课程所支撑的培养规格要求序号培养规格要求课程内容对应的培养规格要求指标点1要求3:问题分析:针对动物生产问题,能够应用相关动物科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探究问题发生的本质原因及影响因素。
指标点3-3:能够针对动物生产中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探究导致问题的因素。
2要求4:系统解决问题能力:针对畜牧生产特定问题,设计方案,选择适当技术、解决相关问题。
指标点4-3:能够针对动物生产、管理、经营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
3要求7:职业规范能力:熟悉国家畜牧、饲料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履行相应社会责任。
指标点7-3:遵守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畜产品加工的现状和国内外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动态;了解畜产品加工所用原料、辅料的品质特性以及加工工艺对成品的质量影响;掌握肉品、蛋品以及乳品部分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了解动物性食品的质量检测要求;具备分析、解决常见生产实际问题和从事技术改良、创新的能力。
《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畜产品加工技术
课程代码:067009
课程类型:职业核心课程
学分:2
计划学时:34
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
二、课程定位
畜产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有关肉品和蛋品保鲜、肉制品和蛋制品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为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了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原理与技术、食品保藏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及后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课程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畜产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适宜的加工工艺及创新加工的方法。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畜产品加工的科研、开发及产品质量控制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
①肉、蛋品质鉴定与检验能力
②肉、蛋保鲜的处理能力
③典型畜产品的生产能力(腌腊制品、干肉制品、酱卤制品、熏烤制品、香肠、发酵制品、油炸制品、肉类罐头等)
④畜产资源利用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2、知识目标
①了解畜禽肉、蛋的商品特点;
②熟悉和掌握畜产品加工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③掌握肉品和蛋品保鲜技术要求和操作要点;
④熟悉和掌握肉制品和蛋制品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流程和加工关
键技术。
3、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畜产品加工行业相关工作,自觉执行相关食品法律法规的意识和素质,以及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
②培养学生具备畜产的商品意识、贮藏加工的产业化意识;
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四、课程学习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课程设计理念
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畜产品加工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1、以“典型产品生产”为载体,依据食品企业的“畜产品加工岗位要求”,确定“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从教学内容上体现“学”和“做”的紧密结合。
围绕学生毕业后在畜产品加工行业从事肉品贮藏、肉品加工、蛋品加工等岗位工作,选择若干种典型畜产品的生产过程,以“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为核心重组课程内容,涵盖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腌腊制品、干肉制品、酱卤制品、熏烤制品、香肠、发酵制品、油炸制品、肉类罐头、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使学生具备从事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34学时。
课时数以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容量来确定。
2、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实现课堂案例教学和课后任务导向教学相结合,将企业中生产实际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以真实产品为对象进行课后任务导向组织教学,从教学过程和形式上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结合。
课程模拟完成企业“项目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课程内容置于企业实际生产中。
通过产品设计、项目导入→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授课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学生在“参与项目”中学习起草该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标准,从案例中了解并掌握肉、蛋贮藏保鲜、畜产品加工的一般要求等;掌握怎样进行产品设计,工艺管理;从案例中判断是否符合产品良好操作规范的要求,掌握产品制作、品质检验等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经验。
使学生能将课堂教学内容应用于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工
学结合。
3、教学组织上以学生、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切入点,实现真实“工作”和“学习”的紧密结合。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还要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因此,本课程要稳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企业工作者”,负责完成具体任务,使学生在模拟企业工作情景中得到锻炼;教师要成为教学策划和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4、效果评价
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
表1 课程内容
(二)课程要求
表2 课程要求
六、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
(一)过程性考核(60%)
1、平时成绩(10%):学习态度及考勤(5%)、课堂提问(5%),以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
2、报告及课后作业(25%),以培养学生自我展示能力和课程理解能力。
3、技能训练及考核(25%),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
(二)终结性考核的内容与要求(40%)
终结性考核内容为课程综合理论与知识,采取闭卷笔试,于期末课程结束时进行。
具体考核内容分配见表3:
表3 考核评价表
七、教材选用
(一)教材
《畜产品加工技术》,罗红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二)参考书目
[1]《畜产品加工技术及实训教程》,马兆瑞,李慧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畜产品加工学》,周光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月版
[3]《食品工艺学》,天津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合编,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4]《畜产品加工学》,东北农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87年版
[5]《肉类食品工艺学》,闵连吉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年版
[6] 《肉制品加工手册》,天野庆之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7] 《中国肉食制品加工大全》,马风琴、徐广泽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食品伙伴网 /
[9]中国食品信息网 /
八、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是依据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工作过程与任务,紧扣职业岗位要求,由食品工艺教研室与苏州众诚鸭业有限公司、扬州邮星食品有限公司、苏州太仓肉松食品有限公司
联合编制。
执笔:
审核:
审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二Ο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