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1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
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
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
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
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
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
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
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广东省化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2)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是诗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 ?”(2)秦观《鹊桥仙》中的“ 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出只要彼此情意相通,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无须黯然神伤。
(3)《静女》中,描写小伙子赴约时因见不到姑娘而痴情张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作品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对时代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文学是时代的镜子。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和时代风貌。
例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通过对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写,展现了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成为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让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其次,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反映时代,还能够引领时代精神的发展。
伟大的作家往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如鲁迅的作品,在黑暗的旧中国,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的种种弊病,唤起了人们的觉醒和抗争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文学是时代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文学作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丰富着时代文化。
从古至今,文学经典作品传承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当代,文学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展现出多元的文化风貌。
文学的创新不仅为时代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文学与时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鼓励优秀的文学创作,让文学更好地反映时代、引领时代、传承和创新时代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与时代毫无关系,不能反映时代精神。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二次月考模拟卷(A卷)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分级模拟测试(统编版必修上册)一、课内诗歌鉴赏(8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
江苏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一上册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总分160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6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亲力亲为。
②不管日方如何、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
③他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
A.处心积虑苦心孤诣殚精竭虑B.处心积虑殚精竭虑苦心孤诣 C.殚精竭虑处心积虑苦心孤诣D.苦心孤诣殚精竭虑处心积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
C.天气炎热,水果从南方运往北方,从种植户到批发商再到超市,中间经历了太多的环节,谁能保证不会不出一点问题?D.3月以来,全国楼市刮起新一轮调控“风暴”,新房降价空间打开,而与之对应的则是,购房者的观望情绪日益浓厚。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诗歌被称为“语言的经济”,就更应该▲,▲,▲,▲,▲,隐括最丰富的意义。
①使意到而言不到②以少量的语言③让微情妙旨④言尽而意不尽⑤寄之于笔墨蹊径之外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①③④C.③⑤①④②D.③④②⑤①4.下列对“不要去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不种地,再多的锄头,再精致的锄头,价值也寥寥。
”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工具是给人用的,不是用来看的。
B.工具不是目的,不能夸大其价值。
C.要有务实精神,要做好本位工作。
吴起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其次次月考高一语文实力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
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
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
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
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
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
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
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
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这些好像都告知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
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行能出现这种状况。
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
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
首先,古人很早就留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B. 鞠躬尽瘁蹉跎岁月C. 惟妙惟肖沉鱼落雁D. 鸿篇巨制沧海一粟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和果断。
D. 他不但成绩优异,而且热心公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 下列诗句中,用典恰当的一项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是一部以唐僧取经为题材的神魔小说,作者是吴承恩。
C. 《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D.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朝,至清朝废除。
C. “唐诗宋词”是指唐朝和宋朝的诗歌,其中唐诗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宋词以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为代表。
D. “四大名著”指的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揭示普通人生活历程的长篇小说。
它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讲述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故事,展现了我国农村社会在改革开放初期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刻画,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保密★启用前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八校其次次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23题,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晰,将条形码精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依据题号依次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运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整齐,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运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
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
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如同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
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
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大丁曾说:“我唱的恒久是程派。
”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持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对将来的。
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材往往比较松软,擅长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更而作出微调。
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有着自然的优势。
戏剧是现场的。
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当反复打磨的艺术。
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性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看法并斟酌接受供应了有利条件。
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温煦力气。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确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学常识题(共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窸窸窣窣..(cù)隐遁.(dùn)椋.鸟(liàng )囷囷.(qūn)B.隽.永(juàn)嫔.妃(pín)彳亍.(chù)窈.窕(yǎo)C.熨.帖(yùn)坍圮.(pǐ)冥.迷(míng)慰藉.(jiè)D.创.伤(chuāng)埋.怨(mái)狙.击(zǔ)饕餮(tiè)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书画家大多标榜清高,耻于言钱,而齐白石卖画卖印,则是详尽标价,锱珠必较。
B.没有噱头遍地的打斗和情感戏、没有明星“大腕”加盟,《恰同学少年》这部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亮点”的革命历史体材电视剧,恰恰点亮了近期的萤屏。
C.城市中,高昂的房价让房子变得遥不可及,然而,在世界各地一些角落,仍矗立着一些与世隔绝的房屋,宛若一方净土,遗世而独立。
D.上一交易日美元指数可谓"迭宕起伏",亚太时段先冲高触及89.04高位,之后自该水位附近大幅回撤,之后自低位再度有所反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历经训练的血雨腥风,变身强悍理智的翠丝,再一次跟着走上解密分歧者之路,完成向死而生....的蜕变。
B.赫鲁晓夫已经意识到,核武器的大规模使用,不仅会导致得失..,而且有可能毁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俱亡C.此举势将进一步收窄奥巴马的国内执政环境,在其首任就已闹得沸反盈天....的财政预算危机、政府关门危机、债务到期危机还将继续轮番上演。
D.改编自郭敬明小说并由他亲自执导的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近日已杀青..,影片汇集了杨幂、柯震东等群星加盟演出,引起了多方关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秘书已经成为一些领导的标配,无论官位大小,无论需不需要,都得配一个,它已经成了官威、官架子、官范儿的象征符号之一。
凤鸣中学高2020届第一期第二次语文月考试题本试卷共22题,总分150分,共8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各位考生考试成功!第Ⅰ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大题,50分)(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4题,17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迎着。
B.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罔:欺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这里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的是()(3分)A.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入前为寿D.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不如因.善遇之3. 下列句子与“使毕使于前”句式相同的一句是()(3分)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 群臣侍殿上者。
C.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 不然,籍何以至此?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4分)(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
(4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
”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
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
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
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
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
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
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
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
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
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
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
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
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
”遂入颍川。
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
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
师还。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
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
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选自《周书》,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B.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C.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D.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宇文贵字永贵”,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公侯指爵位。
爵位是古代皇帝专授予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于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魏废帝,谥号。
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
例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都是谥号。
D.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
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
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C.宇文贵有为政之能。
镇蜀期间,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D.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
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8.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
(4分)(2)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
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4分)(三)古诗词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谢逸豆蔻梢头春色浅。
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红日三竿帘幕卷。
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独倚阑干凝望远。
一川烟草平如剪。
9.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
B.第二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见少女楚楚动人的身姿。
第三句中“红日”侧重表现出天气晴朗的景致。
C.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在画楼影中比翼双飞,轻盈自在,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女的情怀。
D.下片开头写少女梳妆之精心和首饰之精美。
“叶叶蜂儿颤”则是比喻她的首饰精美如大自然的蜜蜂在花叶上起伏颤动,生动形象。
E.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面对春天的美丽景色,盛装打扮,倚栏眺远但却倾露出内心的怅惘之情。
10.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词结尾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论语》中表明自己见到贤德之人与不贤德之人后态度做法完全不同的两句是:,。
(2)《荆轲刺秦王》中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悲壮凄凉的氛围的一句是:。
(3)《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诗是:,。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2大题,2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题。
走正门王春迪①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
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
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骨瘦如柴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②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
因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了油行的门面。
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
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
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③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
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
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④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
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⑤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
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
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
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
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⑥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
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
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⑦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
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⑧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
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
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
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
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
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
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
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⑨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
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⑩一日,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⑪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
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⑫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
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
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
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
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⑬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⑭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⑮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12.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主要是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