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川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2.10“祖国宝岛”—台湾省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3.51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3、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学习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台湾省的自然特征1.地理概况:读教材P50-51内容,并读图2-28,完成以下问题:(1)位置和组成:台湾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主体是,周围还有岛、岛、赤尾屿等200多个岛屿,它北临海,东临洋,南临海,西隔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民族:台湾的居民以族为主,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族。
(3)台湾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鱼类资源丰富,海底金属矿和石油丰富。
2、“寻宝”“展宝”-------丰富的自然资源(1)结合教材,着重阅读课本P52相关内容,你能说出台湾有哪些宝贝吗?(提示:自然资源、物产等)(2)请列举一下台湾有哪些美称?3、探成因——台湾自然地理环境读课本P51-52地形和气候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地形:以为主,岛内1/3为,多分布在,2/3为,多分布在,台湾的山脉多走向,台湾的最高山峰是,地势特点。
(读台湾地形图)(2)台湾最长的河流为,最大的湖泊。
河流特征:。
(3)气候:大部分属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气候。
北回归线横穿。
(4)在台湾岛的西南有我国著名的盐场“布袋盐场”,试分析台湾西部海盐较多的原因。
【跟踪练习1】1、下列岛屿中不属于台湾省的是()A 舟山群岛B 澎湖列岛C 钓鱼岛D 绿岛2、关于台湾省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我国东北海域B 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C 东面濒临世界最大洋D 北临黄海、南临南海3、台湾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4、台湾岛地形以为主,占全岛面积的比例为。
()A 山地 2/3B 平原 2/3C 高原 1/3D 丘陵 1/2知识点二:如何用宝——台湾经济读课本P52-53,完成以下问题:1.农业:农产品主要有、、;水果中以、、为主体。
2.10“祖国宝岛”一一台湾教案27(湘教版八年级下)课前反思: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推进,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己在我们教学中体现出来。
通过对本节教材整合,制定出学习目标,设计出以问题为线索的自学提纲,由学生自主完成,对于不懂的问题,先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教师点拨解决,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三讲三不讲的新的教学理念。
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变苦学为乐学,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1.记住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气候等自然特征。
2.了解台湾省丰富的物产、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
3.牢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学习重点:1.台湾省的自然特征。
2.台湾省的经济特征。
学习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过程:导入: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是我国的宝岛,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台湾的资料,你知道有关台湾的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说一下(指名回答)。
新授:一、展示学习目标(指一生读)学习目标:1.记住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气候等自然特征。
2.了解台湾省丰富的物产、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
3.牢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学习重点:1.台湾省的自然特征。
2.台湾省的经济特征。
学习难点: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二、利用版图,点明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为学生自学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打下基础。
(版图要画出经纬线)三、学生自学,教师随时点拨。
1.学生通过读课文、讨论完成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填空题:在你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准确填出下列空白的内容哟。
1.台湾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主体是,周围还有岛、岛、赤尾屿等200多个岛屿,它北临海,东临洋,南临海,西隔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台湾的居民以族为主,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族。
3.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岛内约为平原,为山地,因此其地形以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此岛内最长的河流是,此河流程,落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急流险川,水利资源丰富。
“祖国宝岛”——台湾省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设计理念和想法: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中,找回自我。
2、教学设计的想法,展示地图、照片、地理图表等资料,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使用地理图表和资料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自主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通过阅读材料,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进行分析并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在看图中回答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经济发展特色,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阅读地图和设计问题,概括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通过风光照片,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1、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台湾的经济发展特点;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合作探究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用图片导入(一)、出示台湾地图;让同学们观看地图。
设问:1、说说台湾的位置?2、台湾岛与台湾省,有什么区别?------点拨----钓鱼岛。
3、通过这幅图,你认为台湾岛(省)以哪种地形为主?4、台湾山脉是什么走向?你是怎么知道吗?(二)、出示沿北回归线台湾地形剖面图1、平原的主要分布区2、东西坡的陡缓和海洋的坡度大小------板块的挤压。
3、台湾岛的河流短小而湍急,对吗?为什么?4、你认为台湾的水能资源丰富吗?说说你的理由?(三)、出示大陆与台湾的有关资料,学生思考回答。
材料a 大约几百万年以前,由于亚欧大陆部分地区下沉,海水倒灌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地区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材料b 台湾,在我国史书上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历史上多次遭受外来侵略,____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10一.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八年级下册的《地理》课程,主要介绍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材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地图,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课程,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作为祖国的一个省份,学生对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台湾,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查找与台湾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台湾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地图教学:利用地图,直观地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地理》课本。
2.资料:台湾的图片、地图、相关新闻报道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祖国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祖国的宝岛台湾。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台湾。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台湾——祖国的宝岛》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
2、认识台湾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3、掌握台湾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4、明确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台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2)台湾的历史与文化。
2、难点(1)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和紧密联系。
(2)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对台湾问题的正确认知和爱国情怀。
三、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组成。
(二)地形地貌台湾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岛总面积的 2/3。
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自东向西有台东山脉、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和阿里山脉等。
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是台湾人口、城市和农业的主要分布区。
台湾岛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三)气候特征台湾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台湾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和区域差异。
北部地区冬季较冷,南部地区终年温暖。
(四)自然资源1、森林资源台湾森林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树种繁多,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2、矿产资源台湾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金、铜、铁等。
3、水产资源台湾四周海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各种鱼类、贝类和藻类。
(五)生态环境台湾拥有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保护着众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如台湾黑熊、台湾猕猴、台湾杉等。
(六)历史发展1、古代时期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曾派将军卫温到达台湾。
元朝时,中央政府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2、近代时期1895 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祖国宝岛”-------台湾省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分布。
2、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台湾省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及职能。
学习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特征【二、点拨自学】台湾省美丽富饶,民风淳朴,是“祖国宝岛”。
现在就让我们踏上台湾之旅去寻“宝”吧!(一)自主探究一------明路线阅读教材P.50图文,自学完成:台湾省地处中国海域,西隔与省相望,东临,北面是,南面是。
台湾省的主体是,还包括、、等200多个岛屿。
(二)自主探究二------知民情阅读教材P.51图文,自学完成:台湾省的居民中以族为主,主要是、两省的移民后代;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
通过阅读材料“大陆与台湾”可让学生了解台湾省与祖国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请完成下列连线:血缘·台湾岛曾与大陆相连,后因台湾海峡地块沉陷而分隔成岛。
文化渊缘·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87年清政府正式设置台湾省。
甲午战争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归还中国。
地缘·台湾居民大多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
商缘·改革开放后台湾同胞涌跃到大陆投资,两岸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历史渊缘·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共同尊奉妈祖;讲闽南话。
(三)自主探究三------熟地形阅读“台湾地形图”、“沿北回归线台湾岛地形剖面图”,结合教材P.51课文,自学分完成:台湾省的地形以为主,东部是山脉,走向是,西部以为主。
因此台湾岛的地势特点是。
归纳出有关的“台湾省之最”:(四)自主探究四------寻宝藏阅读教材P.52图文,自学完成: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的部,台湾省大部分位于带,大部分属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属于气候。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以及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台湾省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的地理位置。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台湾的了解。
2.探究活动一: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探究活动二: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1)展示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
(2)分组讨论:分析台湾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结合地图,描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2.简述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分析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思考: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台湾的地理位置:通过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同学们,你们能指出台湾在我国的哪个位置吗?”引导学生指出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学科地理年级八年级课题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时间地点集体备课室3主备人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参加人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材分析依据《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本节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本节教材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中国的神圣领土”,主要介绍台湾的位置、范围,从地理学科角度说明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第二部分讲述“美丽富饶的宝岛”,主要介绍台湾的自然条件及丰富的物产。
第三部分讲述“经济的发展”。
学情分析了解一个地区首先应该明确其位置,而明确位置前必须先清楚其范围。
现在,许多学生都知道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都认识台湾岛的形状,但容易错误的认为台湾岛的范围就是整个台湾省的范围,因此在导入新课后,需要首先明确台湾的范围,然后再分析台湾的位置,以及尝试评价其位置的重要性。
其次,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及丰富的物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经济发展变化,进而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可行性。
最后利用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并引用胡锦涛主席的话表明中国对台立场。
课前准备预习新课,初步了解台湾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
总体教学构思新课导人: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第十节“祖国宝岛”——某某省教学目标:(一)掌握某某省的位置、X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二)了解某某海峡的位置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三)掌握某某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四)了解某某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五)了解某某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六)了解某某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七)了解某某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某某的自然环境、某某的经济特征教学难点:某某的地形特征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教具及设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备课时间: 2008/03/14 授课时间:2008/03/ 教研组长签字;新课导人:老师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同学说出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我国哪个省?属于什么民族?由此引人到某某省的教学中。
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某某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宝岛——某某岛有哪些美称,了解它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让同学们在“某某地形”图上找到某某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太平洋、某某海峡、某某省、北回归线,并完成教材P.51活动题1。
从而了解某某省特定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以及X围。
讲述:某某省地处中国东南海域,北临东海,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隔某某海峡与某某省相望,南越巴士海峡即达菲律宾。
总面积3石万平方千米,人口(含某某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2 228万人。
有汉、高山、满。
回等民族,人数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同学们可通过阅读“高山族”这则材料来了解该民族的基本概况。
思考题:(1)根据高程表,你能大致说出某某海峡的水深是多少?说明海峡底部属什么海底地形?某某海峡属大陆架的地形特征,它有着丰富的海底资源,可见某某岛原是与大陆相连的。
通过阅读材料“大陆与某某”可让学生了解某某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相关标准陈述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进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那个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学习目标 1.通过绘制台湾略图,把握台湾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进展特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重难点)2.运用地图和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评判活动方案 1.知识性问题采纳口头提问方式和板演形式。
2.技能性问题采纳纸、笔形式。
教学活动方案随记【创设情境】(2分钟)1.观赏诗人余光中作品《乡愁》;2.同学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3.老师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小姐》,让同学说出阿里山的小姐生活在我国哪个省?属于什么民族?由此引人到台湾省的教学中。
【确立目标】(3分钟)学生熟悉学习目标并做适当的修改【自主学习】(8分钟)探究一、台湾概况1.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海域,______纬线横穿中南部,东临____洋,西隔_____海峡与______省相望,北临____海,南临____海。
2.范畴:主体是______岛,还有____、____、等_____多个岛屿。
3.居民:___族最多,要紧少数民族是_______族,80%的人口祖籍是_____省。
4.台湾海峡:全部位于______(海底地势)上,属于___海。
探究二、地势与河流1.地势:岛内约____为平原,____为山地,台湾山脉集中在___部和___部,骨干是______山脉;平原多分布在___部沿海,其中___平原最大。
多___、___地质灾难,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势与河流:台湾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地势最高地区在________,海拔为____米,在这种地势条件下,台湾河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长河流是_________。
探究三、气候与自然资源1.气候:________纬线横穿台湾中南部,大部分灾难性天气。
“祖国宝岛”—台湾省
学习目标
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以及丰富的海
洋资源。
2、掌握台湾的地形特征和主要的地形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并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
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
3、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台湾省的人口万人,人数最多的民族是族,占台湾总人数的91%。
其中约80%的人口祖籍为祖福建。
所以在台湾省通用普通话与闽南语、在少数民族中以族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内)。
4、台湾岛的面积平方米,平原约占山地约占。
在台湾面积最大的平原,第二大平原,最长的河流,全长千米,台湾河流虽短但水流急,所以资源蕴藏比较大。
台湾岛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5、根据P20图完成下表,台湾地形分布。
主要地形地形区名称分布山脉
平原
盆地
6、由于线横穿台湾中南部,使台湾省年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 2430毫米,大部分地区是气候,而且植物茂盛森林覆盖率 %,并盛产、、等
树种, 此外还有一些丰富的矿产、、、、等。
课堂点拨
1.阅读教材52页“气候与自然资源”思考:台湾处于什么温度带?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又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自然资源?
2.阅读教材52页——53页“台湾的经济”,找出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主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说出台湾的经济特点和主要的经济部门。
完成下题:
自主测试(10分钟内完成,然后合计得分,共5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我国第一大岛是()
A、台湾岛
B、海南岛
C、崇明岛
D、舟山岛
2、台湾最高峰()
A、雪山
B、玉山
C、卑南主山
D、北大武山
3、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
A、珊瑚潭
B、神秘湖
C、日月潭
D、七彩湖
4、下列关于台湾地形说法正确的是()
A、岛内1/3为山地,2/3为平原
B、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中西部
C、台湾平原广阔集中在东部地区
D、台湾岛上山多河短流急
5、台湾省年降水最多的地方( )
A、台北
B、高雄
C、基隆
D、火烧寮
6、我国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中“海峡”是指
A.琼州海峡B.朝鲜海峡 C.台湾海峡 D.渤海海峡
7、台湾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和台风 B.洪涝和干旱 C.台风和地震 D.沙尘暴和泥石流
8、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 B.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C.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D.“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