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10篇试卷一:《古文观止》一、阅读理解1、用简洁准确的词语概括下面古文段落的主旨意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倡导个人应该常常反省自己,对于为人处世、友情、学习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2、阅读下面的古文段落,回答问题。
“善始者少,善终者多。
人各有所好,性格各异,但无论什么样的人,成功的关键都是要坚持到底。
”问题:请你简述这段古文的主要观点。
答案:这段古文强调了始终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无论个人的喜好和性格如何,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二、写作请你结合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写一篇文章,题目为《反省的重要性》。
答案:反省的重要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应该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人格和修养。
人们常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个人的反省和思考。
曾子的名言提醒着我们,每天都要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学业习惯,以此来不断改进自己。
其中,“为人谋而不忠乎”指的是我们面对人际关系时要真诚、信任和谦和。
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离道德底线,更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己的成功。
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则是提醒我们在朋友之间要保持诚信和信任。
朋友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真挚的感情基础上的,我们不能出尔反尔、言行不一,要始终保持对朋友的忠诚和信任。
最后,“传不习乎”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持之以恒。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我们不能停留在原地,更不能因为挫折就放弃。
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给予了我们反省和提高自己的指引。
只有通过经常的反省,才能够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功。
让我们从现在起,每天都对自己进行反省,努力做到诚实守信、真诚待人、持之以恒,从而让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2024北京朝阳初三(上)期末语文(选用)2024.1(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00 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你心中的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样的?自2018 年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着力推进“智慧国博”建设,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爱展览”社团想组织一次国博参观活动,几名先遣队员已经发来了展览资料,让我们先睹为快。
1.下面是同学们写的展览推介语料,请你帮助修改润色。
(共6分)A. 因为表达的是“相互交流、借鉴”的意思,所以“交流互鉴”中没有错字。
B. 因为表达的是“振作并展现新的活力”的意思,所以“焕发”中有错字。
C. 因为表达的是“探求、寻找”的意思,所以“探询”中没有错字。
D. 因为文中想表达的意思“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所以“流连忘返”中有错字。
⑵材料二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加以修改。
(2分)修改为:⑶材料三横线处选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仅……也……却B.虽然……但……也C.无论……还……都D.不仅……也……还2.有同学对材料三中展览标题的理解产生了争议。
请阅读材料,完成⑴-⑵题。
(共4分)“数说犀尊”是国博首次以一物一展的形式策划的展览。
展览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等技术,通过数字手段直观呈现文物高清细节和科学研究成果,让观众从视、听、触、互动思考等多维度深入感受犀尊所承载的价值。
展览最为特殊的一点是,犀尊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展厅中,它依旧安静地伫立于“古代中国”展厅,却通过数字技术与“数说犀尊”展厅实时联动。
⑴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承载zăi伫立zhùB.承载zài伫立zhùC.承载zài 伫立chùD.承载zăi伫立chù⑵请你依据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展览标题的含义。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毕业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共6页,共21题;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补写古代诗文名句。
(10分)(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2),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4)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5)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虽有嘉肴》)(7)望月思亲,苏轼抒发美好祝愿:“①,②”(《水调歌头》);思归难归,范仲淹喟叹:“③,④”。
(《渔家傲·秋思》)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嘉庚瓦、燕尾脊、红砖墙、坡屋顶”,巍①(é)俊秀、端庄典雅的嘉庚建筑是厦门的一张城市名片。
橙红鲜亮的嘉庚瓦是其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陈加俊祖祖辈辈都居住在龙海榜山镇,以烧瓦为生。
嘉庚瓦制作工艺,是他的家族几代人努力守护百年。
在创办集美小学前,陈嘉庚到龙海考察,()遇到陈加俊的爷爷陈元盛。
两人相谈甚欢,决定由陈元盛为陈嘉庚()一种美观、坚固、耐用的瓦片。
历经百年风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屋顶的那一②(mǒ)橙红,依旧鲜亮。
每一片嘉庚瓦,都体现了嘉庚先生③(ruì)意革新、精益求精的()。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偶然冶炼精神B.偶然烧制精神C.偶尔冶炼风骨D.偶尔烧制风骨(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分)3.名著阅读。
(6分)(1)鲁达一直走在救人的路上,可见其侠肝义胆。
请仿照以下示例,再简要概括一个鲁达救人的情节。
(2分)示例:救刘太公女儿,大闹桃花村。
(2)宋江在“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一回中评价李逵:“壮哉,真好汉也!”你认同宋江这一评价吗?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理由。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诊断初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3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2024.1一、古诗文(36分)(一)默写(13分)1.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3.月下飞天镜,。
(《渡荆门送别》)4.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应做到“,”(《岳阳楼记》),保持恒定淡然的心态。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5—11题(23分)【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醉翁亭记》)【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
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
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
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
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选自《书琴阮记后》)【注释】①夷陵:地名。
②舍人:官名。
③萧然:悠闲,潇洒。
5.甲诗是刘禹锡写给(人名)的酬答诗,乙、丙两文的作者是欧阳修,其中乙文是作者被贬到时所作。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0分)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漫步、倾听、底蕴、蜻蜓点水B. 潇洒、蔚蓝、璀璨、身临其境C. 蔷薇、蕴藏、幽静、蜻蜓点水D. 沉默、凛冽、静谧、蔚蓝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她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蹈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B. 由于他的努力,这次比赛我们队获得了第一名。
C.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D. 他不但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B. 雕梁画栋:指房屋装饰华丽。
C.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或仪表在人群里很突出。
D. 满载而归:形容收获很大。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向人们问好。
B. 晨曦中,那座山宛如一位威武的将军。
C. 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D. 月光洒在湖面上,如同银色的薄纱。
5. 下列各句中,用词恰当的一项是()A.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这次活动。
B.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C.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精美。
D. 这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标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2.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3.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说明。
(4分)4. 请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关雎》)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词不属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A. 虽B. 师说C. 知D. 知己2.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的?()A. 阿长B. 蟋蟀C. 三味书屋D. 百草园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学而不厌B. 知无不言C. 言多必失D. 诲人不倦4. 下列哪个句子出自《背影》?()A. 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走的。
B. 他走了,他走了,他走了!C. 我希望是一次看见你!D. 你快走,我没事。
5. 下列哪个句子出自《我的叔叔于勒》?()A. 他是个有身份的人,有地位的人。
B. 我希望是一次看见你!C. 你快走,我没事。
D. 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走的。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讲述了作者与父亲分别时的感人场景。
()2.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小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3.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描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5.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散文,讲述了作者与阿长的故事,以及阿长对《山海经》的热爱。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背影》中,作者在车站与父亲分别时,父亲买橘子时有一个动作是______。
2.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给家人写信时,自称是______。
3.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是指______。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里的美女蛇的传说,是阿长告诉作者的。
()5.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作者买来了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的感人场景。
2. 简述《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给家人写信时,自称是“福贵”的原因。
3. 简述《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初三语文中考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狡黠(xiá)慰藉(jí)一抔黄土(póu)B. 拮据(jū)栈桥(zhàn)义愤填膺(yīng)C. 恣睢(suī)勾当(gōu)孜孜不倦(zī)D. 谮害(zèn)惩罚(chěng)锲而不舍(qiè)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亵渎红妆素裹重蹈覆辙。
B. 殒落断章取义自知之明。
C. 嬉闹恼羞成怒恃才放旷。
D. 萧索与日俱增一代天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D. 他的家乡是广西桂林。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二)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三)综合性学习(5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走进古诗词”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 在“古诗词创作”环节,要求同学们以“思念”为主题创作一首绝句。
请你写出自己创作的绝句(4句)。
(3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古诗词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24年部编版语文初三上学期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混沌(hùn dùn)悲怆(bēi chuàng)振奋(zhèn fèn)B. 毒蛇(dú shé)振奋(zhèn fèn)毒瘤(dú liú)C. 招摇(zhāo yáo)振奋(zhèn fèn)招揽(zhāo lǎn)D. 悲愤(bēi fèn)振奋(zhèn fèn)招摇(zhāo yáo)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日益缩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B.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减少污染,节约能源,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3、根据下列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shū lún()(2)yíng xiáng()(3)wéi lǚ()(1)俗伦(2)翱翔(3)帷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
在书写时,要注意区分形似字、音近字,同时要依据语境来选择合适的字。
例如,shū lún中的“伦”字,要注意与“论”字的区分,伦为双人旁,论为言字旁。
4、根据下列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他的作品风格独特, ________ 令人拍案叫绝。
(2)他一直保持着 ________ ,勤奋好学。
A. 独具匠心B. 独出心裁C. 独具慧眼D. 独来独往(1)B(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单项选择题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正确答案为C,因为“瑰丽”的“瑰”字读音为guī,与选项A、B、D的读音不符。
2. 补全句子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答案为:“他的笑容如同阳光一样温暖,让人感到温馨。
”这句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的笑容。
3. 修改病句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识别和修改能力。
正确答案为:“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原句中“不断提高”和“日益提高”重复,修改后去掉了重复的部分。
二、现代文阅读1. 短文阅读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正确答案为:“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经历,传递了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
2. 阅读理解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正确答案为:“文章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
”文章通过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对比,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三、古诗文阅读1. 古诗鉴赏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正确答案为:“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古文翻译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正确答案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是万物所归依的地方,光阴是百代人的过客。
四、作文1. 写作指导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正确答案为:“以‘奋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描述自己的奋斗经历,二是表达对奋斗的理解,三是强调奋斗的意义。
2. 写作示例示例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而奋斗则是青春的底色。
初三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0×2=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阴霾.(mái)虬须.(qiú)奄奄.(yǎn)一息通霄达旦B.侧.(cè)隐荫.庇(yìn) 吹毛求疵.(chī) 遍稽群籍C.瘠薄.(bó) 魁梧.(wǔ) 不屑.(xiè)置辩周道如抵D.倒坍.(tān)翘首(qiáo) 怙.(hù)恶不悛鳞次栉比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孙小龙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让大家不时地捧腹大笑。
②经过长期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了。
③这部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A、惟妙惟肖不攻自破得天独厚B、栩栩如生不攻自破匠心独运C、栩栩如生迎刃而解得天独厚D、惟妙惟肖迎刃而解匠心独运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B、《标准汉语》的主要对象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资料。
C、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时候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4、填人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5、下列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A、诗歌这种文学样式,侧重于抒情言志。
艾青《我爱着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句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
B、小说最主要的要素是人物。
苏联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人物形象,变色龙也成了世界典型。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冰心的《人生》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D、戏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许多类。
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按表现形式属于话剧,按内容性质属于喜剧,按篇幅属于多幕剧。
6、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非常注重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如鲁智深和武松,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武松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B、《简·爱》是法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旅行”和“求索”是贯穿小说的两个比喻。
C、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著名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马国等地的经历,尖锐而深刻地讽刺了英国社会。
D、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作品《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诗人米开朗琪罗和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7、下列古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B、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C、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8、下列对古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歌从滩头水畔一对雎鸠鸟的叫声写起,这是见物起兴,引出后文写自己的一片情思。
B、“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词句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前一句既写景,又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一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该句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投笔从戎,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9、下列对古诗词句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诗句从视听两方面直接写战斗,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以“旗”“鼓”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
B、“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前句从时间开拓视野,“来”烘托出锦江春色的浩大气势,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想,“变”,浮云变幻,世事变化,一字双关,让人浮现联翩。
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诗句借景抒情,流露出对家国的眷恋和对前途的惆怅心情。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三座九秋蓬”:诗句以“雁”“蓬”作比,揭示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千里雁”重在表现思乡之情,“九秋蓬”重在表现孤独之感。
10、下列对古诗文句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6年,胡锦涛在访美期间,在“波音未来飞行中心”做了精彩的演讲,未来表达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他引用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
B、陈水扁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走“一中一台”之路,结果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反对,真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中国终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向世界强国迈进。
D、3月5日是“学雷锋”日,同学们响应学校号召,纷纷走上街头参加学习活动。
一时间,文明之花开遍校园,开满大街。
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阅读与鉴赏。
(40分)一)古文阅读。
(10分)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①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④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⑤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⑥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缒用绳子放。
②敢以烦执事:请求您来做这件事。
③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
④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⑤阙:侵损。
⑥图:考虑。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师.必退()②何厌.之有()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亦去.之()12、下列加点的虚词“以”用法与“以.其无礼于晋”的“以”相同一项是()(2分)A、皆以.美于徐公。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将以.攻宋D、扶苏以.数谏故13、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4、试比较烛之武劝说秦伯和邹忌劝说齐威王的角度的不同点。
(2分)二)社科类作品阅读。
(10分)绿色塑料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
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
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
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不会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
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
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作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
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
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
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含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
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
(2分)16、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17、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