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21.13 KB
- 文档页数:6
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通用3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篇1近日有幸拜读了《弟子规》,感触良多。
《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
我从身边的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对弟子规的总述。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
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恭敬、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
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
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认识到这些圣贤人的教诲,就应该首先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子之道,好好的孝顺我们的父母。
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虽然不能呆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我们可以进自己的努力,多打电话回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天,每到过年时能按时回到家中与他们团圆就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孝道。
出则悌是圣贤教导我们,首先要友爱兄弟姐妹,兄弟团结,多照顾帮助兄弟姐妹,对长辈要尊敬,其次出外要友爱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相处的人。
出门在外,朋友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要多团结朋友,多关心身边的人。
就像现在我们酒店一样,大家聚在一起上班,这是一种缘分,大家都是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我们要互相帮助,相互团结。
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把工作做好。
同时作为下属,我们对我们的上司、领导要尊敬,见面要主动让行、打招呼,处处要谦虚礼让,要恭敬礼貌,见到长辈要恭敬问候。
这是我们能否在一个公司、集体站稳脚跟,有所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们必须要做到,而且要做到最好。
谨,我们要时时刻刻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
《弟子规》读后感(15篇)《弟子规》读后感1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
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内涵广傅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
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样定,起笔很重要。
在那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
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
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资料和文字的理解具有必须的难度。
可是“书读千遍,其意自见”经过教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我受益不浅。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
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们帮忙我,鼓励我的情景;教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动。
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此刻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比如每一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教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忙……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我的心境也就好多了。
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我,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教师,孝顺自我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我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蒸蒸日上的。
《弟子规》读后感2谈到珍爱生命的时候,我们总不会忘记强调,是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可贵的生命。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忘了赋予我们生命,无私哺育我们成长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爱与关心,是因为他们的悉心照顾,我们才能够在一个优异的环境下茁壮长大。
这些天不知怎么的我把书房里的《弟子规》拿来翻了翻。
当我看到“入则孝”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了阵阵好奇与疑惑。
“入则孝”说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顺父母吗?我好奇地查了查资料,果然就是这个意思。
在孔夫子那个年代就开始讲究孝道,对于受到父母的爱越来越浓的我们怎么能够不去做一些孝顺父母的事了。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0篇)《弟子规》读后感(通用10篇)《弟子规》读后感1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
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
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2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
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地听。
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
我想:做人不正要这样吗?想到这里,我就回忆起那件事。
在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很爱哭的孩子。
有一次,我想用舌头在冷冷的铁杆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错,爸爸看见我在弄,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会把舌头弄流血的。
我不听,趁爸爸妈妈午休的时候又那么做,我把舌头的前半部分舔在铁栏杆上,刹时觉得舌头万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刚想缩回舌头,可办不到了,舌头被冻在铁栏杆上了,这时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听见了,拿起一杯热水“噗”的一声,浇在我舌头附近的铁栏杆上,冒出了一股热气。
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百度篇一: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我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对此,我反省了自己,并总结出三点做人最重要的品格: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以上是于自身的规范,但是于父母,与家人的规范我认为可以很好的用“入则孝,出则弟”来解释。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4篇篇一:读《弟子规》有感《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同学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敬重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恳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4篇。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
"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尊敬之心,对长者的尊敬。
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
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信任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可以关心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考,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盼望我们能欢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专心,谆谆教导的话语,你们也经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日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
"孝'就是心怀感谢,用爱作出回报。
我们的父母大都担当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究,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
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苦,这应当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
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力量做到,但根据父母的意愿与盼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每天让父母快乐,这无疑是我们今日必需努力去做的。
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同学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弟子规》读后感 (15篇)《弟子规》读后感 1《弟子规》这本书想必大家一点也不生疏吧。
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标准,他是依据至圣先生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一部学问丰富的书。
这本书教育同学为人处事的标准,礼貌待人,孝顺父母等,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那么学之……”在学习这弟子规的同时,我们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别小瞧这三个字,其实这每三个字到含有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三字经》差不多。
假设明白了这两本书其中的道理,便能知天下。
“弟子规”中的“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的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都应当学习了。
《弟子规》中的道理不懂得,要想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才智。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慎重,要讲信誉。
和群众交往时要公平仁和,要想交伴侣,千万不要交没有道德的伴侣,要交有道德的伴侣。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行,假设做不了还有余暇,那就应当读读《弟子规》与《三字经》啦。
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弟子规》,还有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可同样是三个字,有什么不同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课本,古人说:“熟读三字经,方能知天下。
”你说这三字经厉害吧。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行能十全十美的,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确实实确是一本十全十美的书,当然,读过他,并会背,而且要懂得其中的道理的人,那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读过它的人,当然是受益匪浅了,但令人可悲的是,现代人都很少读它了,甚至连看一眼都不情愿。
大家可千万不要这样啊,你莫非不想做一位十全十美的人吗?你确定答复,想。
那你为何不去读《三字经》和《弟子规》呢?是太难了吧,没关系的,不经受风雨,哪能见彩虹啊。
《三字经》、《弟子规》这两本书都是差不多的,三个字一句话,三个字一句话,但在这“三个字“里面,却蕴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它们可以让你变的十全十美,快来读吧,它们正等着你呢!《弟子规》读后感 2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弟子规》1000字读后感(4篇)《弟子规》1000字读后感(精选4篇)《弟子规》1000字读后感篇1当一缕阳光射进我的小屋,微风拉开窗帘,我捧起那本被我束之高阁已久的《弟子规》,心中感慨万千。
儿时,当我光着脚丫跑过书柜时,就被这本《弟子规》可爱的封面吸引,曾伸出脏兮兮的手摸着可爱的封面问妈妈:“这是什么书啊?”妈妈说:“这是《弟子规》,宝宝长大了也可以读的。
”这是我初遇《弟子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对《弟子规》有了更多的了解,它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学者李毓秀所著,《弟子规》跨越时空的障碍,引导着不计其数的年轻人,让我不得不叹服这学者的厉害。
《弟子规》以孝开篇,“父母呼行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颇有感触——我家经常上演这一幕:母亲做好了饭菜,连声呼叫我的名字:“萌萌,吃饭了!”可我还沉浸在我的动漫世界中,对母亲的呼唤充耳不闻,直到母亲怒不可遏,我才遵命。
自从我读了《弟子规》后,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多么的不孝,就是在古代也是令人不耻的,此后,我改掉了自己这个坏毛病,妈妈再喊我吃饭,我会马上关掉电视到餐厅,爸爸妈妈呼唤我时,我会第一时间应声并跑到爸爸妈妈跟前,爸爸妈妈对我的这种改变也赞赏有加。
我感谢《弟子规》为我带来的改变。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我默默地读着。
我觉得这是教我们有“礼”。
礼貌是我们最基本的教养,没有礼貌就更谈不上孝道了,恭敬长辈也是孝道的一种。
有一次,我刚刚被班主任批评了一顿,结果回家的路上就与班主任撞个正着,我尴尬地想要绕路,不想与老师打招呼,可忽然《弟子规》里的句子在脑海蹦了出来,古人都懂得“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难道我还不如古人?文明在我这里就退化了吗?想了想,我大方地站好,给老师敬了个礼,恭恭敬敬地问了声:“老师好!”老师和蔼地摸摸我的头,直夸我有礼貌,我心里轻松了很多,也为当时想绕路的想法羞愧不已。
现如今,《弟子规》仍然广泛流传,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都读过这本书,它通俗易懂,能教育你守孝道懂礼让、教育你遵守社会公德。
《弟子规》的读后感1000字《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的读后感1000字1最近父母让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
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弟子规读书心得1000字篇1《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
《弟子规》只有一千多字,却在现在这样受欢迎,值得这么多人去刻苦学习;《弟子规》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个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动就是教书,但他终生研究《大学》、《中庸》,他创办了一个学校,叫"敦复斋",当时非常受欢迎,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
因为他经常和孩子接触,所以写成了一部书,叫《训蒙文》,后来又经过贾有仁的修订,才流传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书,却引起这么大的影响,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主题也是中国的道理,中国的规范,主要就是说明:仁、孝、悌、爱。
它三字一句,既押韵,又精湛。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人民群众,如果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就会非常和谐,而要保持社会的和谐,就要学好行为规范,每个人都要从小教育,而《弟子规》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这几句话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现在的独生儿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而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这是因为《弟子规》能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诉我们应该在:言行、习惯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现在就应该背《弟子规》、学习《弟子规》,每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难事,到周末在把前几天背的复习一遍,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吧!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我们一起:学弟子规,做文明人!弟子规读书心得1000字篇2《弟子规》是一门国学,已经开课一个学期了,学了它后我也有了很多的体会,然而,在众多的体会中最大的就是我变了。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30篇)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1在这个愉快的暑假之前,印老师让我们背《弟子规》,这样可以懂得各种场合的礼貌。
背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了《弟子规》主要讲的是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之间要有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做人要有信用等……其中我最有印象的两句话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爸爸妈妈呼唤我们的时候要马上答应,然后去做。
还有爸爸妈妈教导我们的时候要恭敬地听,爸爸妈妈说我们不好的地方的时候要赶紧接受。
以前妈妈爸爸批评我的时候我经常说:“真是的,这么不耐烦,哼!”然后跑到我的卧室里面生气。
读完《弟子规》这本书以后,当爸爸妈妈再批评我时,我虽然也会说气话,可是不会跑到房间里去生气了。
即使跑到房间里去生气,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气的那么久。
爸爸妈妈都称赞了我。
我开心极了!我一定要遵守《弟子规》里面的各种教导和礼仪。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篇2最近,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
课余,我通阅了。
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
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
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
《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
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篇一今天我又一次品读清代文学家李毓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
《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
《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
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弟子规》通篇讲述了做人、做事的规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大规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人、做事讲规则、讲原则,人可树,事可成,但前提是一定要熟知、清楚规则,所以我们应学习《弟子规》,更应谨记、传承这一国学经曲,但是,传承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是书本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是指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
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意。
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
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时老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
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
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不高。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一定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人圣训,流传百年,让我们谨记精髓、传承国学吧!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
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
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
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
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
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随着年代的发展,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或许会永远是个泡影。
我觉得“中国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它需要我们亿万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努力,也需要规矩方圆。
《弟子规》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字,但却概括出了我们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学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应有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要求。
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规,共圆中国梦,任何好的习惯都
要从小做起,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
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
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
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
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
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
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
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
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
“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
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1.弟子规的读后感1000字2.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左右3篇3.读国学经典《弟子规》的体会1000字作文4.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2000字5.国学经典《弟子规》读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