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设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4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基础设施,用于支持信息技术网络和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为了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师和安装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下面是一份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的简要说明。
1. 项目需求:在开始设计之前,需要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包括系统容量、性能需求、功能需求等。
这些需求将决定综合布线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
2. 网络拓扑:根据项目需求,确定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和环型等。
设计师需要考虑适当的拓扑结构来满足系统的需求。
3. 电缆选择: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电缆类型。
常见的电缆类型包括双绞线、光纤和同轴电缆等。
根据项目的带宽和距离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和规格。
4. 导管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需要使用导管系统来保护和整理电缆。
设计师需要确定合适的导管类型和规格,并合理布置导管系统,以便于日后维护和扩展。
5. 物理层布局:设计师需要合理布置机房或设备间的物理层布局。
这包括安装机架、设备支架、路径配线架等,确保空间利用率高且易于维护。
6. 连接器和插座:选择高质量的连接器和插座,确保良好的连接质量和机械强度。
插座应合理布置,方便使用者插拔设备。
7. 标识和标注:对各个设备和连接进行标识和标注,以便于维护人员识别和定位故障。
标识应清晰可靠,避免混淆和错误。
8. 接地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以确保设备和用户的安全。
设计师需要合理规划接地系统,保证接地电阻符合相关标准。
9. 安全和保护:综合布线系统应有合适的安全和保护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物理损害。
设计师需要考虑物理层安全和逻辑层安全等方面。
10. 测试和验收:在设计和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收工作。
这包括对电缆和连接的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设计师和安装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以提供符合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精要辽宁立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2008年2月目录1总则 (2)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与缩略词 (3)3系统设计 (4)3.1系统构成 (4)3.2系统分级与组成 (6)3.3缆线长度划分 (7)3.4系统应用 (9)3.5屏蔽布线系统 (11)3.6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12)3.7工业级布线系统 (13)4系统配置设计 (14)4.1工作区 (15)4.2配线子系统 (16)4.3干线子系统 (18)4.4建筑群子系统 (18)4.5设备间 (18)4.6进线间 (19)4.7管理 (19)5系统指标 (20)6安装工艺要求 (27)6.1工作区 (27)6.2电信间 (27)6.3设备间 (28)6.4进线间 (28)6.5缆线布放 (29)7电气防护及接地 (30)8防火 (32)1总则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经过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布线cabling能够支持信息电子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系统。
2.1.2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subsystem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或光缆、设备缆线、跳线等组成的系统。
2.1.3电信间telecommunications room放置电信设备、电缆和光缆终端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专用空间。
2.1.4工作区work area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2.1.5信道channel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
信道包括设备电缆、设备光缆和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
2.1.6链路link一个CP链路或是一个永久链路。
2.1.7永久链路permanent link信息点与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的传输线路。
它不包括工作区缆线和连接楼层配线设备的设备缆线、跳线,但可以包括一个CP链路。
2.1.8集合点(CP)consolidation point楼层配线设备与工作区信息点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的连接点。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指标设计规范一、综合布线系统产品技术指标在工程的安装设计中应考虑机械性能指标(如缆线结构、直径、材料、承受拉力、弯曲半径等)。
综合布线系统的机械性能指标以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资料为依据,它将对布线工程的安装设计,尤其是管线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本规范列出布线系统信道和链路的指标参数,但6A、7类布线系统在应用时,工程中除了已列出的各项指标参数以外,还应考虑信道电缆(6根对1根4对对绞电缆)的外部串音功率和(PSANEXT)和2根相邻4对对绞电缆间的外部串音(ANEXT)。
目前只在TIA/EIA 568 B.2—10标准中列出了6A类布线从1~500MHz带宽的范围内信道的插入损耗、NEXT、PS NEXT、FEXT、ELFEXT、PS ELFEXT、回波损耗、ANEXT、PS ANEXT、PS AELFEXT等指标参数值。
在工程设计时,可以参照使用。
布线系统各项指标值均在环境温度为20℃时的数据。
根据TIA/EIA 568.B.2—1中列表分析,当温度从20~60。
C的变化范围内,温度每上升5℃,90m的永久链路长度将减短1~2m,在89~75m(非屏蔽链路)及89.5~83m(屏蔽链路)的范围之内变化。
二、相应等级的布线系统信道及永久链路、CP链路的具体指标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1、3类、5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衰减、近端串音(NEXT)。
2、5e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插入损耗(IL)、近端串音、衰减串音比(ACR)、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衰减串音比功率和(PS ACR)、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 ELEFXT)、回波损耗(RL)、时延、时延偏差等。
- 1 -3、屏蔽的布线系统还应考虑非平衡衰减、传输阻抗、耦合衰减及屏蔽衰减。
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系统信道的各项指标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回波损耗(RL)只在布线系统中的C、D、E、F级采用,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回波损耗值的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综合布线规范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络环境中,综合布线的规范必不可少。
本文将重点介绍综合布线规范的基本要求、常见问题以及一些实施建议。
一、综合布线规范的基本要求1. 合理设计:在进行综合布线的时候,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不同的网络需求和空间结构,划定电缆走向和布线路径。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布线的可扩展性,确保未来网络升级的便利性。
2. 测量标准:在进行综合布线前,需要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能够提供给设计师参考,确保布线的质量和可靠性。
测量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制定,但是一般都会包括电缆长度、信号强度等指标。
3. 电缆选择:选择合适的电缆是综合布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根据网络需求和传输距离来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如双绞线、光纤等。
同时,在选择电缆时需要考虑到其保护性能、抗干扰性能等因素。
4. 安全性保障:综合布线过程中需要确保电缆的安全性。
电缆需要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火性能,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对于布线区域的安全环境也需要进行评估和保障。
5. 标识和管理:为了方便布线的管理和维护,需要对每一段电缆进行标识。
标识可以包括所属部门、电缆类型、安装日期等信息。
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方便对布线进行跟踪和维护。
二、综合布线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电缆长度超过规定距离:如果一段电缆的长度超过了规定距离,可能会导致信号衰减或者延迟。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增加信号放大器、使用中继装置或者重新设计布线路径等途径。
2. 电缆过多导致混乱:如果布线区域电缆过多,可能会造成混乱和隐患。
此时可以重新规划布线路径,进行分类和整理,并确保每一段电缆都有清晰的标识。
3. 技术标准不符合要求:在综合布线过程中,有时可能会遇到技术标准与实际要求不符的情况。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重新评估需求并进行调整,或者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数据中心、企业、机构、商场、学校等大型建筑都急需稳定、高效、灵活的通信网络。
在布线系统的设计与规划中,综合布线工程是建立这一种网络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一、综合布线工程简介综合布线是一种协调各种电信、监控、音视频、计算机网络的布线,以适应不同的信息化环境。
综合布线的设计旨在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由于综合布线在网络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在综合布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技术、规范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1、范围和概述综合布线工程涉及到各种电信、监控、音视频、计算机网络的布线,包括配线区、机房、数据中心、商场、学校、医院等各类建筑。
工程设计应当协调各系统的布线,大幅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2、技术要求综合布线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当依据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用户实际需求等进行,确保设计规范合理、可行。
3、系统划分将网络通信系统划分为电子设备、传输介质和外部接口3个部分。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中继器、服务器、传真、打印机等;传输介质包括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外部接口包括电话、电视、安防系统等。
4、接线系统接线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核心,要满足以下要求:(1)线缆的选择要符合要求,并保证必要的支架和保护件;(2)接线系统应当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和灵活性;(3)连接器及其配套配件应当选用合适材料和结构。
5、管道系统为了保护线缆和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管道系统必须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合适的安装方法。
安装位置应考虑到物理隔离、异物排除和安全要求,并应该利用安装空间的物理特性合理设计引上结构。
6、标识系统标识系统是维护和管理综合布线系统的关键。
它应该包括设备标识、线缆标识、端口标识、机房标识、楼层标识等,并与主安装计划相匹配。
这有助于提高维护效率和系统可靠性。
7、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分类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分类,可以将系统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种。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指为建筑物或建筑群中的各种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安防设备等提供合理、有效、安全的布线系统的设计规范。
下面将从设计原则、设计要求、设备选用、布线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说明。
一、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任何布线系统设计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
2.可维护性原则:布线系统设计应符合维护操作的要求,便于维护人员进行巡检、维修和更换。
3.灵活性原则:布线系统设计应考虑到未来增删设备的可能性,并提供适当的接口和扩展空间,以便后续系统升级和扩展。
4.效益原则:布线系统设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整体效益。
二、设计要求1.安全要求:布线系统设计要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确保电气设备和线路运行稳定,防止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
2.可靠性要求:布线系统设计要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
3.灵活性要求:布线系统设计要灵活可调,能适应未来系统扩展和改造的需求。
三、设备选用1.电缆选用:根据布线系统所需传输的信号类型和距离,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如光纤、双绞线等。
2.电线选用:根据电力设备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线规格,确保电能传输的安全和可靠。
3.配电设备选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配电设备,包括开关、插座、熔断器等,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4.通信设备选用:根据通信设备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无线AP等设备,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和高效。
四、布线方式1.传统布线方式:将电缆或电线按照所需信号类型和设备位置布设,保持线缆的整洁和有序。
2.层次式布线方式:根据不同设备的信号需求和通讯量的大小,将线路分为不同层次,以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3.集中式布线方式:将所有线缆集中到配线架或柜中,方便管理和维护。
4.模块化布线方式:将线缆和设备按照模块化原则进行布设,方便后续设备的更换和扩展。
综上所述,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安全、可靠、灵活和高效地满足建筑物或建筑群中各种设备的需求而制定的。
工程综合布线方案设计规范一、概述为了保障工程综合布线方案设计的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和节能性,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厂区、办公楼、商业中心等建筑综合布线的设计,保障电力、通信、安防、自控等系统的合理布设和良好运行。
二、设计目标1. 可靠性:工程综合布线方案设计应保障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减少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
2. 安全性:工程综合布线方案设计应符合国家安全规范,建立可靠的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接地保护机制。
3. 高效性:工程综合布线方案设计应保障设备运行的高效性,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4. 节能性:工程综合布线方案设计应合理布置用电设备,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设计步骤1. 确定需求:根据建筑类型和功能需求,确定工程综合布线的需求。
包括电力、通信、安防、自控等系统。
2. 布线规划:根据需求确定不同系统的布线方案,包括主干线路、分支线路的布置方式。
3. 设备选型:根据需求确定不同系统所需的设备,包括配电柜、通信设备、安防设备、自控设备等。
4. 立体规划:对建筑结构和空间进行立体规划,确定各系统设备的布设位置和布线路径。
5. 确定材料:根据需求和规划确定不同系统所需的材料,包括电缆、管道、配电箱、插座等。
6. 综合设计:对各系统进行综合设计,保障各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四、电力系统布线设计1. 电缆选型:根据电力系统负荷和传输距离确定电缆的截面和材质。
2. 线路布置:根据建筑结构和空间进行电力线路的布置,合理规划主干线路和分支线路。
3. 接地设计:进行接地设计,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4. 配电箱设置:确定合理的配电箱的位置和布置方式,保障供电的稳定和安全。
五、通信系统布线设计1. 光纤布线:根据通信系统传输距离和带宽需求确定光纤的类型和数量。
2. 网线布线:根据网络系统负荷和传输距离确定网线的类型和数量。
3. 通信设备布设:确定通信设备的布设位置和布线路径,保障通信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构成设计规范一、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
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按下列七个部分进行设计:1工作区: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
2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
3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4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5设备间: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
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
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起。
6进线间: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
7管理: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1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应符合图3.1.3-1要求。
- 1 -注:配线子系统中可以设置集合点(CP点),也可不设置集合点。
2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应符合图3.1.3—2要求。
- 2 -注:1图中的虚线表示BD与BD之间,FD与FD之间可以设置主于缆线。
2建筑物FD可以经过主干缆线直接连至CD,TO也可以经过水平缆线直接连至BD。
3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构成应符合图3.1.3-3的要求。
注:对设置了设备间的建筑物,设备间所在楼层的FD可以和设备中的BD/CD及人口设施安装在同一场地。
- 3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一、引言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内部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基础设施,对于现代化办公环境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规范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可以保障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旨在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确保系统运行正常,提高工作效率。
二、设计原则1.兼顾灵活性和扩展性: 设计应考虑未来需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快速应对不同的布线需求。
2.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 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布线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3.合理布局、布线简洁: 布线系统应按照合理的布局设计,布线走向简洁清晰,降低维护成本。
4.考虑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性: 各部分组成的综合布线系统应具备协同工作的能力,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三、设计流程1. 需求调研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项目需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包括用户需求、预算、布线范围等方面。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制定合适的综合布线系统方案,包括布线结构、布线材料、布线设备等方面。
3. 布线设计设计合理的布线走向、布线点位,考虑电缆敷设方式、布线通道布置等因素,保证布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设备选型选择符合项目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设备,包括配线架、连接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
5.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实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验收和调试对已经搭建完成的综合布线系统进行验收和调试,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7. 文档整理整理设计文档、施工图纸、验收报告等相关文档,形成完整的系统文档。
四、设计要点1.布线结构设计–分析布线需求,设计合理的布线结构,包括主干线、水平布线等。
2.布线材料选用–选用质量可靠的布线材料,如纯铜网络电缆、合格的配线架等。
3.配线间距与保持–避免电磁干扰,保证配线间距合理,保持电缆的整齐、整洁。
4.标签管理–对每个布线点位、设备进行标签管理,方便管理和维护。
5.系统调试–确保系统设备之间连接正确、通信畅通,进行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
综合布线是建筑物内部的通信线路系统,它是建筑物内部通信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线缆系统。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是我国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范,它的实施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通信质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工作,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该标准包括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要求、安装要求、验收规范、运行维护等内容,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各项工作。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阶段,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通信需求,合理设计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线缆路径,确保布线系统的稳定可靠。
在安装阶段,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线缆的敷设和连接,确保线缆的质量和连接的可靠性。
在验收阶段,应按照标准规定的验收规范进行验收工作,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在运行维护阶段,应按照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的实施,对于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规范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工作,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同时,它还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了通信质量,促进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总之,综合布线标准 GB50311是我国对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范,它的实施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通信质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综合布线第二次作业
网络三班孙博川 27号
1.提前将综合布线系统纳入到建筑物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之中,力求显露简介,距离最短,极可能降低成本,是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2.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建筑物功能、当地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极可能将更多的的信息系统纳入到综合布线系统
3.立柱长远规划,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4.在建筑中的设计,必须依赖与建筑物的用户、建筑物设计单位的各个专业的密切配合,才可能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及完美实现;
5.标准化。
6.扩展性;
7.灵活的管理方式;
一、工作区子系统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的区域,即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应由配线(水平)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
二、配线(水平)子系统
配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三、干线(垂直)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四、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五、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
管理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管理子系统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
六、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CD),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七、光缆传输系统
当综合布线系统需要在一个建筑群之间敷设较长距离的线路,或者在建筑物内信息系统要求组成高速率网络,或者与外界其它网络特别与电力电缆网络一起敷设有抗电磁干扰要求时,应采用光缆作为传输媒体。
光缆传输系统应能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环境对电话、数据、计算机、电视等综合传输要求,当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络时,宜采用多模光缆;
作为远距离电信网的一部分时应采用单模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