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活动会议记录表2017第一次集体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1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1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刘春菊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本周工作计划1、加强学生上课的具体要求,包括坐姿、作业、及上课的基本要求。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二、本周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小数乘法2、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4、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5、难点:会正确运用小数乘法的竖式来计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8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2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娄婷婷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课堂教学正常。
2、加强学生的上课纪律。
3、规范学生的作业。
二、本周工作计划1、本周的课堂教学继续加强。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三、本周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积的近似数。
知识目标: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22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4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对积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保留相应的位数。
2、对学生的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主讲人:谢娉时间:2017年9月21日参与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地点:二教学楼四楼办公室备课内容:古诗两首之《题西林壁》集体讨论记录:1、初步了解题壁诗,使学生轻松理解“题”的意思。
(解诗题)2、作者简介(知作者)3、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心境并浅谈感受(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4、欣赏、积累古诗名句5、体会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秀丽神奇。
在江西北部,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
今天,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走进这座山去感受感受(课件播放庐山图片)师:庐山景色如何?请大家谈谈观后感受(指名谈。
至少3名学生)是的,庐山太美了!这里山高水长、古木参天,这里流泉飞瀑、云遮雾绕,这里鸟语花香、景观奇异,真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流连于此,也留下了不少绮丽诗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便是宋朝大诗人苏轼在此题写的。
1、解诗题(课件出示:西林寺墙壁上的诗)请同学们说出这首诗的名字。
板书诗题。
指导学生朗读题目(学生跟老师一起朗读同时用笔画出节奏)并理解题目意思。
(提示:西林是庐山上的一座寺庙的名称)2、知作者(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简介)二、新授(读、解、悟)1、初读古诗。
提出要求:(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正确把握节奏,力争字正腔圆(2)指名读,评价(3)老师范读,生练读。
再指名读,齐读2、结合注释,反复朗读,想象画面(1)在音乐声中反复读,指名说画面。
(注意引导学生把画面说完整:山岭和山峰的样子)(2)把想象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相应的诗句)。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周次:1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少勤:无集体备课内容:1、上一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达成状况;电子教学设计打印下发状况;已达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别角三角函数值。
2、剖析电子教学设计的打印稿进行商讨的状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依据学生状况,分层部署作业。
(3)增补一些简单习题。
(4)达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5 个教学设计,下周一上交的 FTP 自己的教学设计文件夹中3、集体备课其余内容的记录。
(1)剖析本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议论解决的方法。
(2)展望下周讲课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商讨解决的方法。
(3)议论 8、9 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状况:主讲人及主要内容:尹士霞: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周次:3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少勤:无集体备课内容:1、上一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达成状况;电子教学设计打印下发状况;已达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5 个教学设计2、剖析电子教学设计的打印稿进行商讨的状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依据学生状况,分层部署作业。
(3)增补一些简单习题。
(4)达成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小结, 20.1 二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 1-2)教学设计,下周一上交的FTP 自己的教学设计文件夹中3、集体备课其余内容的记录。
(1)剖析本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议论解决的方法。
(2)展望下周讲课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商讨解决的方法。
(3)议论 8、9 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状况:主讲人及主要内容:王海涛:第三次集体活动备课纪录活动日期:周次:5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少勤:无集体备课内容:1、上一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达成状况;电子教学设计打印下发状况;已达成解直角三角形小结和二次函数及图象 4 个教学设计2、剖析电子教学设计的打印稿进行商讨的状况简单记录。
二月份集体备课时间:3月2日地点:六年级办公室主持人:金红彦主备人:潘丽丽、陶伟功记录人:金红彦内容:潘丽丽(19-31)、陶伟功(32-47)过程:一.潘丽丽梳理教材(一)《圆柱的体积》(1).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它以长方体体积公式为依托,不仅是学习圆锥体积的前奏,更是今后学习复杂的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下面我们来讨论确定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实现三个维度的统一。
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确定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的计算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4).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呢?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红旗群集体备课记录 <<假如>>梅落肩香 20:04:22各位同仁,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无边丝雨(524193799) 20:06:21大家好莞尔(382342532) 20:06:47晚上好!1梅落肩香(59112739) 20:07:26欢迎各位来到红旗教研参加备课研讨活动。
这次的主备是我,恳请大家多多指教。
活动之前,我想先做几点说明:梅落肩香(59112739) 20:07:431、该群今后有规定的备课日,初步定为周四。
假期期间因为大家都需要多休息,所以是两周一次,开学后每周一次(考试前的一段时间除外)。
2、每个备课日的主备人不做指定,哪位老师愿意自己备节课供大家研讨或者想用已有课例和老师们探讨的,均可报名占用一个备课日做主备人(地区不限,版本不限)。
3、8月10日的备课内容为三年级的《掌声》一课,敬请关注!今晚的备课别的群有转播(第一次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以后活动不再转播(群里老师要专心研讨)。
梅落肩香(59112739) 20:08:09各位老师、朋友们,今天晚上的备课我是这样想的梅落肩香(59112739) 20:08:25先由我介绍一下本课教材,并说说自己的教学思路。
然后大家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思路,互相研讨。
最后由我分步介绍我的教学环节,大家细致讨论。
梅落肩香(59112739) 20:08:46下面,我就先介绍一下本课教材。
梅落肩香(59112739) 20:09:00《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语文版二年级下册也出现了该课,内容稍有不同。
梅落肩香(59112739) 20:09:19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诗中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一个孩子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等发自内心的关爱。
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那博大而纯真的心。
梅落肩香(59112739) 20:10:05该诗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六组,本组教材的立意就是让学生在启蒙时期,学习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
小学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师:如果我们不用语言和动作,我们还是不知道哪些同学是参加跳绳比赛的,哪些同学是参加踢毽比赛的。
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把两组同学很好的表示出来吗?学生想办法。
请同学到前面来圈一圈。
师:你真有创意,只用简简单单的两个圈,就把两个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了。
这样的图我们把它叫做集合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数学广角——集合。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集合)这种图我们也叫它韦恩图或文氏图,因为它是十九世纪英国数学家韦恩最先开始使用的,所以就以“韦恩”来命名了。
3、投影出示集合图,让学生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
师:谁来当小老师,介绍一下集合图中各个圈表示的意思啊?4、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小组讨论,在答题纸上写算式,并进行汇报。
三、能力提升。
1、提出问题。
师:我们三(2)班也有8名同学参加了跳绳比赛,7名同学参加了踢毽比赛,想一想,我们班可能会有多少人参加了比赛?2、学生汇报。
3、课件展示过程。
学生观察,说一说。
生:都是用总人数减去重复的人数。
四、创设拓展情境,引领学生形成策略。
1、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上课开始时老师给大家出的脑筋争转弯吧: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海洋极地世界(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师: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共是几个人?真有这么多人吗?可能会有什么情况?2、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排在从前数第9个,从后数第7个,小明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3、小调查:本班喜欢吃苹果的有几人,喜欢吃香蕉的有几人?(1)既喜欢吃苹果又喜欢吃香蕉的有几人?(2)只喜欢吃苹果的有几人?(3)只喜欢吃香蕉的有几人?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借助重叠图来理解算法),然后全班反馈。
反馈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五、自我小结,共同提高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突出,谁愿意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