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及应用实践(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80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开展示范学校建设工程【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目录一、课程简介 (3)二、课程设计思路 (3)三、课程目标 (4)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五、课程实施建议 (7)六、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12)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学时:90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根底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局部,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根底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根底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根底。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后续课程:电子CAD二、课程设计思路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为表达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到达:熟悉模拟电路的根本元器件、掌握根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
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通过一些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调试,使学生了解根本电子电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掌握电子技术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和分析电子电路的方法,掌握根本的电子电路的测试、制作与调试等根本技能,为从事实际工作准备必要的电子技术根底知识与技能。
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等。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如放大器、滤波器等。
3. 帮助学生理解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其科技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元件和仪器进行电路搭建、调试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电子电路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电子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经验。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1. 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电源等。
2.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基本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等。
第二部分:常见电子电路及应用1. 放大器:放大器原理、类型及性能参数。
2. 滤波器:滤波器原理、类型及设计方法。
3. 传感器:传感器原理、应用及接口技术。
第三部分:电子技术应用实践1. 电路搭建与调试:利用电子元件搭建实际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
2. 电子制作:制作简单的电子设备,如收音机、音响等。
3. 创新设计:开展电子技术创新设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一部分:2课时,讲解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进行基础实验。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我国的电子技术教学也有了很大进展。
现阶段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并且现在国家教育部已将精品课程作为一项“改革工程”纳入各高校的教育改革之中。
同时因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电子技术引入高校教育培养计划之中,这也促进了高校对电子技术应用精品课程的建设,既可以提高教育建设发展,也可以实现培养电子技术人才需求的目标。
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技术”课程性质及课改优势,其次探讨了课程现状,最后就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现状;课程设置引言校企合作可以完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得到了政策的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承担社会教育责任已达成广泛共识。
随着教育业的不断发展,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要想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专业指导,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1“电子技术”课程性质及课改优势“电子技术”课程作为工科非电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学习专业课程的敲门砖。
因此,对于工科类学生而言,“电子技术”课程十分重要。
将这门课程打造为“金课”,并结合当代、当地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同时,“电子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工程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效率逐渐下降,并且学习时间和自觉性的差异,导致了“电子技术”课程最终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有很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逐渐尝试利用各种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灵活多变地完成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课程现状在教学模式上,大多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电子技术应用》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电子技术知识。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探索了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主要措施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 规划课程模块:我们将课程内容按照不同的模块进行规划,并且在蓝墨云班课上建立了相应的课程模块,包括基础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2. 整合教学资源:我们整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PPT讲义、实验指导书等,通过蓝墨云班课的资源上传功能,将这些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模块中,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3. 开展实践教学:我们通过蓝墨云班课的直播功能和线上实验功能,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提供个性化指导:我们通过蓝墨云班课的在线答疑功能,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5. 进行课程评价:我们通过蓝墨云班课的在线作业功能和课程测验功能,进行课程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启示通过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显著提高,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极大地方便了学习和教学。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他们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电子技术应用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可以通过蓝墨云班课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导,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灵活性。
党史教育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以《EDA技术与应用》为例发布时间:2021-12-27T06:09:58.38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月第20期作者:曾霞余晓锣林贺邦[导读] 党的历史是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学习党史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曾霞余晓锣林贺邦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系,广东省广州市 511370摘要:党的历史是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学习党史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学习党史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与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党的方针和路线,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和落实党的政策。
在课堂教学中,以党史为指导,把思政教育融合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党史,EDA技术与应用,思政教育,融合引言党的历史是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学习党史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学习党史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和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党的路线和方针,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和落实党的政策。
在课堂教学中,以党史为指导,把思政教育融合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课程的教与学中增加思政教学,从不同的哲学角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全过程,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相关知识点中,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发掘在课堂中的育人功能,利用课堂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
《EDA技术与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课堂教授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传授+学生思考相结合。
以多媒体教学工具,EDA中Quartus II 的软件平台、实验箱、电脑等作为辅助信息技术手段。
采用实际生活常用的电路以项目训练作为导向,联系理工科专业荣誉感,职业理想,科技创新强国,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热情,进而导入教学内容。
101 教育PPT 互动教学的应用与实践随着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功能日益强大,可以与个人电脑相媲美,把智能手机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开始进行摸索和尝试的工作。
特别是无线通讯技术的推广运用,利用无线技术高速传输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变成现实。
一、问题的提出在“班班通”薄改项目工程中,学校每间教室都已装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机、音响、电脑等,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由于已安装使用 6 年多,白板的红外和 USB 接口模块已坏,配件已停产,至使交互式电子白板无法进行触控,成了投影的白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进行触控、书写、批注等信息,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由于资金有限,不能及时更换,教师的课堂教学又停留在播放 PPT,不能进行书写、批注等交互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从有线网络时代迈向了无线网络世界。
智能手机已广泛应用和普及,其功能也日益强大,其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教师自带的现有的智能手机来实现与电子白板同屏同步的教学交互功能,是实践探究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的条件1、建立校园 Wifi 无线网络并接入互联网或手持移动终端开通移动数据,为智能手持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保证。
2、教室应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一体机、PC电脑、音响等多媒体设备,并连入internet;3、手持移动终端屏幕手写触控正常。
三、操作应用平台101 教育 PPT 是一款用手机操控 PPT,可以进行 PPT 演示,调用课堂互动工具、学科工具等,实现手机端与电脑客户端之间互联互动的移动教学应用软件。
通过使用便捷的图片/ 视频快传、拍照对比等功能,实现高效互动的智慧课堂。
(一)安装与互连1、登录 101 教育 PPT 官网下载安装电脑版软件;2、启动 101 教育PPT→文件传输,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3、启动 101 教育 PPT 手机端→选择“扫描二维码”→扫描电脑端二维码,即手机与电脑连接成功;(二)课堂互动操作手机与电脑互连成功后手机端就可以看到电脑端打开的 PPT 课件界面,即可进行移动教学操控,手机端常用工具介绍:开始放映:与 PPT 幻灯片放映功能一样,单击“开始放映”按钮即播放电脑端的 PPT课件;结束放映:单击“结束放映”按钮即结束放映的 PPT;上下翻页:可以使用屏幕左右方向键进行 PPT 上下翻页;常用工具:有放大镜、聚光灯、画笔、图片快传等工具,其中,画笔可以用来讲解批注,图片快传可以对学生习作、课堂活动等进行拍照上传进行批注讲解;学科工具:有画图工具、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课时工具等共有 70 多个教学工具和图形;互动工具:有鼓励、黑屏、黑板、视频快传等工具,其中常用的是电子黑板,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手写功能在电子黑板上书写教学内容。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原则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目录一、课程简介 (3)二、课程设计思绪 (3)三、课程目旳 (4)四.课程内容和规定 (5)五、课程实行提议 (7)六、岗位职业能力原则 (13)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课时:90讲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旳专业基础课,内容波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旳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规定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旳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旳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旳能力。
深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旳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后续课程:电子CAD二、课程设计思绪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旳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旳措施,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旳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渐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旳专业教师讲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长学生旳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爱好。
学生通过本课程旳学习到达:熟悉模拟电路旳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旳构成及分析措施、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旳特点及应用等等。
教学中着重于多种电路旳应用。
课堂上学到旳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旳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三、课程目旳通过某些小型电子产品旳制作、调试,使学生理解基本电子电路在电子产品中旳应用,掌握电子技术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电子电路旳措施,掌握基本旳电子电路旳测试、制作与调试等基本技能,为从事实际工作准备必要旳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