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2021)
- 格式:docx
- 大小:227.91 KB
- 文档页数:5
2021加油站安全生产考试题及答案1.(A2.AC3.A警示牌 B四定牌 C设备牌 D安全牌4.灭火器材的“四定”管理是指( )。
A.定人员、定设备、定目标、定责任B.定期检查、定点摆放、定人养护、定期换药C.定点摆放、定人管理、定责任、定目标D.定期检查、定期换药、定期养护、定责任5.油品发生初期火灾,首先应( )。
A. 停止作业B.用灭火器进行扑救C.用灭火毯进行扑救D.报119火警二、判断题1.燃烧具备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氧气三者同时具备并相互作用。
( )2.闪点是油品火灾危险出现的最高温度。
( )3.灭火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采取一切灭火措施,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火熄灭或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损失。
( ) 4.石油产品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因流动、晃动、冲击,或与其它物体的相互接触,在迅速分离时,都会产生静电,静电荷可高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
( )5.加油站卸油作业时,罐车到站后应接地,同时静置10分钟以上。
( )三、多项选择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A、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B、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C、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D、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2、油品的危险特性有:()A、易燃性;B、易爆性;C、易积聚静电荷性;D、易受热膨胀性;E、易蒸发、易扩散和易流淌;F、毒性。
3、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A、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B、虽然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却为了快点干完而省略了一些必要的步骤;C、按自己的习惯操作。
加油站防静电措施加油站产生静电的主要因素有:汽车油罐车在运油过程中产生静电;接卸过程中储油罐产生静电;油品在输油管线中流动产生静电;油品流经过滤器、泵和计量器时产生静电;作业人员人体产生静电。
加油站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卸油前连接好静电接地线输油管线与储油罐都安装有静电接地装置,卸油前必须连接好静电接地线,正常应卡在车体与油槽连接的裸漏金属部位,做到先接地后卸油,否则视为违章作业。
2、检测接地电阻值加油站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每年至少在雷雨季节前检测一次其有效性。
油罐、站房和罩棚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欧姆;所有加油机和油枪必须确保良好的等电位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配电箱要有良好的防雷接地线,金属屏蔽两端要良好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欧姆;输油管线的电阻值不超过30欧姆,卸油时静电接地夹电阻值不超过4欧姆。
3、经常检查加油枪胶管上的金属屏蔽线和机体之间的静电连接加油机胶管上的屏蔽线和机体之间的静电连接由于经常移动,有可能发生断裂,从而造成静电事故。
某加油站曾经发生过在加油过程中汽车油箱爆燃事故,经检查是加油枪上的静电接地导线断裂造成的。
所以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加油枪胶管上的静电接地导线的完整性。
4、严禁向塑料桶直接加注汽油向绝缘的塑料桶直接加注汽油时,由于塑料的绝缘会使桶内的油品静电荷大量积聚,静电电压很快升高,当静电电压升高到静电放电电压时,发生静电放电引燃油蒸汽,发生火灾事故。
正确的操作是将油品加入铁桶内,再将铁桶提到安全区域,通过漏斗将油品注入塑料桶内。
在向铁桶内加注油品是必须保证枪口触到桶底,不能喷溅式加注,而且流速要控制在不大于1米/秒。
5、严禁向摩托车油箱或汽车汽化器直接加注汽油不能向摩托车油箱直接加油因为:大部分摩托车油箱是塑料制造的,相当于向塑料桶加注油品;而且摩托车发动机在油箱下方,刚刚熄火后温度较高,万一撒落油滴就有燃火的危险。
直接向汽车汽化器加注汽油易发生回火引燃发动机外的油品。
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范本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防静电安全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作业场所的防静电要求1.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作业场所必须具备防静电设施,包括接地设施、静电导电设备等。
2.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作业场所必须具备完善的防爆设备,确保作业期间不会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3.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作业场所必须定期进行防静电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静电积聚。
三、作业人员的防静电要求1.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防静电培训,并拥有相应的培训证书。
2.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防静电安全要求的工作服、防静电鞋,确保静电的迅速导向地面。
3. 所有作业人员在进行易燃、可燃液体作业前,必须进行静电防护检查,确保身体不带静电。
4. 所有作业人员在进行易燃、可燃液体作业期间,必须严禁使用易燃材料,如火种、明火、易燃物品等。
四、液体存储和搬运的防静电要求1.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存储和搬运容器必须具备防静电功能,并配备静电地线。
2.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存储和搬运容器必须放置在防爆柜中或易燃物品专用储存区域内,避免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3.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存储和搬运容器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防止静电积聚。
五、作业现场的防静电要求1.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作业现场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防止静电聚集。
2.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作业现场必须设立明确的警示标识,提醒作业人员注意防静电措施。
3.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作业现场必须定期进行静电监测,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4.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作业现场必须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和防静电应急预案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六、事故应急措施1. 一旦发生易燃、可燃液体事故,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
2. 在事故发生期间,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撤离,并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油品储运工复习题一、填空题1.油品旳爆炸极限旳下限越低,, 火灾危险越大。
2.罐区(即易燃易爆区域)不准使用铁器工具。
3.进罐检修时, 必须持有合格旳进罐作业票才能进罐。
4.管线旳静电接地电阻不不小于10 Ω。
5.为了保持罐内浮盘稳定升降, 油罐旳进油速度不得不小于1米/秒。
6.油品旳蒸发面积越大, 油品旳蒸发损耗越大。
7.同一油品旳燃点不不小于其自燃点。
8.油品密度变化是判断油品与否发生混油事故旳重要手段。
9.油罐切水时, 操作人员应站在脱水口旳上风口位置进行操作。
10.油品计量操作程序是:先检测液位, 再测温度, 最终取样。
11.原则旳消防水带两端接口尺寸为65 mm。
12.离心泵长时间抽空, 会导致泵体温度升高, 泵内液体汽化。
13.离心泵启动力时, 必须灌泵, 才能启动电源。
14.进入压力容器内检查或检修时, 检测容器内氧含量应在18%以上。
15.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16.电机功率一定比机泵旳轴功率大。
17.离心泵串联使用时, 可以使扬程提高。
18.离心泵并联使用时, 可以使流量提高。
19.油罐旳运用系数是指油罐旳设计容量和实际容量之比。
20.压力容器设计必须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耐久性、密封性规定。
21.压力容器常见旳安全附件是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
22.安全阀根据阀芯提高高度旳不一样, 安全阀分为微启式和全启式安全阀两种23.压力容器上旳压力表, 其最大量程不能不小于工作压力旳 3 倍。
24.高压压力容器所选用旳压力表精度不低于 2.5 级。
25.压力容器上旳压力表每半年校验一次。
26.馏程可以用来判断油品产品中轻重馏份构成旳多少。
27.中间罐区防火堤旳实高不应高于 2.2 米。
28.液化烃泄漏后, 可燃气体旳扩散范围是10—30米左右。
29.钢油罐旳防雷接地电阻应不不小于10欧姆。
30.在罐区火灾事故中, 拱顶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比浮顶罐多。
31.根据爆炸发生原因旳不一样,可分为物理、化学、核爆炸三类。
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1. 静电防护措施:应对易燃、可燃液体进行操控、存储和运输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静电防护措施,如使用静电导电设备和材料,确保发生静电火花的风险最小化。
2. 防静电设备和设施:易燃、可燃液体储存和操控区域应配备防静电设备和设施,例如静电导电地板、地线、静电导电容器等。
3.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静电装备,例如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
4. 静电耗散设备:对于易燃、可燃液体的操作设备或设施,必须安装静电耗散设备,确保电荷得以迅速消散,防止静电积聚。
5. 操作程序和标识:制定明确的操作程序,包括易燃、可燃液体的操控、储存和运输等环节。
在易燃、可燃液体的操控区域内,应有清晰的标识,提醒人员注意防静电措施。
6. 安全培训和意识:对从事易燃、可燃液体操作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防静电安全的意识,掌握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涉及到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防静电安全规定,具体执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定进行。
由于不同地区、
单位或行业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规定应当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标准和业界要求。
加油站静电灾害的控制和防护随着汽车的普及,加油站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在日常操作中,人们可能会忽略掉加油站的一些潜在危险,比如静电灾害。
静电灾害可以引发火灾和爆炸,对加油站的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对静电灾害的控制和防护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控制和防护静电灾害的措施。
1. 接地静电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静电电荷的积累,因此各种操作中都要求加油站设备和管道必须是接地状态。
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接地检查并确保设备和管道能够接地。
在使用过程中,也要经常检查接地装置的连通性。
对于空气中的静电电荷,可以使用气体放电管等装置将其释放。
保证设备和管道的接地状态可以大幅度降低静电灾害的概率。
2. 消除静电电荷在操作过程中,汽车和人身上的静电电荷可能会通过管道传递到加油站设备上,从而引起静电灾害。
因此,要进行静电电荷的消除。
可以使用静态消除装置或将导电服装装在员工身上。
此外,在充电过程中,要确保油嘴铜垫片状态完好,以免造成电荷积累,引起静电火花。
3. 安全距离在加油站内,各种设备之间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这是为了避免电荷积累在几个设备之间,从而引发火灾和爆炸。
设计加油站时,必须考虑到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并在操作时严格遵守安全距离的要求。
此外,员工和车辆也需要遵循安全距离,以避免静电灾害的发生。
4. 火警和防护装置为了避免静电灾害引发火灾和爆炸,加油站内必须安装火警和防护装置。
火警装置可以及时发现火灾,避免火灾扩散,从而减少损失。
防护装置可以在静电灾害发生时,将火花或火焰置于安全位置,从而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5. 员工培训员工是加油站安全的中坚力量。
因此,在控制和防护静电灾害方面,员工的培训非常重要。
要培训员工科学地操作设备、使用工具和防范静电灾害。
员工要了解静电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掌握必要的应急措施和技能。
员工要牢记,安全第一。
以上是控制和防护加油站静电灾害的几个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静电灾害的概率,保障加油站的安全。
人们应该认识到,静电灾害是一种隐蔽的危险,但只要我们采取措施,就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
预防加油站静电火灾的对策与措施正式版静电是在加油站可能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静电火灾是由于静电的积累和释放导致燃气或挥发性液体产生火花而引发的火灾。
为了预防加油站静电火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来确保安全。
首先,加油站应该建立合理的静电管理制度。
制定清晰的操作规程,明确员工在加油站工作时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如何正确使用防静电设备和工具。
同时,加油站应该定期进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正确的静电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
其次,加油站应该安装有效的静电防护设施。
在加油站周围安装导电地板和导电墙壁,以及接地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积累和释放。
此外,加油机、油罐和输油管等设备也应该具备良好的防静电设计,以降低火灾发生的风险。
另外,加油站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防静电性能。
确保各个设备的接地系统正常运行,防止静电积累。
同时,使用防静电润滑剂和清洁剂,保持设备的表面清洁,并减少静电的产生。
此外,加油站应该定期检查油箱和输油管道是否漏油,尽量减少可燃物质的蒸发和泄漏。
及时修理设备的漏油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持加油站的通风良好,以防止可燃气体积累。
加油站的消防设施也是预防静电火灾的重要一环。
加油站应该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和自动喷水系统。
同时,加油站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确保其正常工作。
最后,加油站应该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
加油机旁的油罐和油桶应该标有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人们注意火灾的风险。
油罐和油桶应该远离火源,并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以减少火灾的危险。
综上所述,预防加油站静电火灾的对策与措施包括建立静电管理制度、安装静电防护设施、定期检查设备的防静电性能、减少漏油和泄漏、配备消防设施以及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
这些对策和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静电火灾的发生概率,保证加油站的安全运营。
加油站怎么除去静电危害加油站除去静电危害的措施油品作业过程中防静电措施重要有四个方面:削减静电产生;促进静电流散;避开火花放电;加强安全管理。
1、削减静电产生(1)掌控流速。
油品流速愈高,则产生的静电量也愈大,因此掌控流速是削减静电产生的有效措施。
一般要求灌装油初速度限制在1m/min左右,待油管出口被浸没以后,可适当提高流速。
(2)掌控油罐车卸油方式。
假如油罐是从顶部喷溅卸油,油品必定冲击罐壁,搅动罐内油品,同时加速油品蒸发、雾化,使容器内油品的静电量急剧加添。
采纳潜流式灌装油代替喷溅式灌装油,可以削减冲击、喷溅。
加油站要求必需密闭卸油,即进油管应距离油罐罐底不大于0.2m,以削减静电量的产生。
(3)削减油品与高起电材质猛烈摩擦。
电导率很低的高分子聚合物、丝绸、水、杂质、空气等都是高起电材质。
禁止在加油管口、加油枪口加装绸套进行过滤。
输油前,注意排放输油系统的水分和杂质,吸入口系统的连接和填料应密封,不让空气吸入。
不要用高起电材质制作轻油容器和输油管,不能用非导电的塑料桶装汽油。
(4)人体静电防护。
操作人员在不安全场所频繁作业和接触设备,可能由于带电会造成事故。
人体穿着的内外衣,由于材料不同,在穿、脱情况所产生的静电也有差异。
人体穿着的内外衣为化纤织品或毛织品产生的静电最高,放电可能引燃引爆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机遇较多。
因此,在不安全场所应避开穿化纤衣裳,应穿着防静电服,或棉织品的衣裳;在加油站勿用化纤和丝绸类纱布去擦试加油机、油罐口、量油口等;在爆炸不安全场所设置座椅,也勿选用人造革或化纤类作靠垫的座椅;在爆炸不安全场所,工作人员严禁穿脱衣裳,不得梳头、拍打衣裳。
2、促进静电流散(1)静电接地与跨接。
金属储罐、泵房工艺设备、输油管线、鹤管等均应牢靠地接地。
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和输气管道的始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卸车场地,应设用于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为卸油设施跨接的静电接地装置。
加油站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加油站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主要有两条。
一是防止并控制静电产生,二是静电产生后予以中和或导走,限制其积聚。
在油品储运系统通常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防止人体产生静电油品储运系统大多都是易爆易爆作业区域,因此严禁穿用由化纤材料制成的衣服、围巾和手套到危险区操作,而且禁止在危险区场所脱掉衣服。
禁止用化纤抹布擦试机泵或油罐容器。
所有登上油罐和从事燃料油灌装作业的人员均不得穿着化纤服装(经鉴定的放静电工作服除外)。
上罐人员登罐前要手扶无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导除人体静电。
(2)石油产品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在石油产品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可增加油品的导电性能和增强吸湿性能,加速静电泄漏,减少静电聚集,消除静电危害。
(3)做好设备接地,消除导体上的静电设备可靠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一切用于储存、输转油品的油罐、管线、装卸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把静电导入地下,并应经常检查静电接地装置技术状况和测试接地电阻。
油库中油罐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包括静电及安全接地)。
立式油罐的接地极按油罐圆周长计,每18m一组,卧式油罐接地极应不少于二组。
(4)安装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又叫静电中和器,它是消除或减少带电体电荷的装置。
第 2 页共 4 页(5)减少静电的产生A向油罐、油罐汽车、铁路槽车装油时,输油管必须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减少油品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
B在空气特别干燥、温度较高的季节,尤应注意检查接地设备,适当放慢速度,必要时可在作业场地和导静电接地极周围浇水。
C在输油、装油开始和装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结束时,容易发生静电放电事故,这时应控制流速在1m/s以内。
D船舶装油时,要使加油管出油口与油船的进油口保持金属接触状态。
E油库内严禁向塑料桶里灌轻质燃料油,禁止在影响油库安全的区域内用塑料容器倒装轻质燃料油。
燃气站防雷、防静电制度
包括了一系列措施和规定,旨在确保燃气站的安全运行,预防雷击和静电引起的火灾或爆炸事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雷、防静电制度:
1. 雷击防护措施:
- 安装避雷针或金属避雷网,将雷电场分散或引接至地下。
- 安装避雷器,用于限制和引导雷电流入地。
- 对易受雷击的设备进行避雷保护,如燃气罐、管道等。
2. 静电防护措施:
- 安装防静电设备,如静电接地装置、静电防护垫、静电导电地板等。
- 装置静电消除器,用于消除静电积聚。
- 制定静电防护操作规程,如穿戴防静电服、鞋、手套等。
3. 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
- 对燃气站操作人员进行防雷、防静电的培训,提高其对雷电和静电的认识和了解。
-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防雷、防静电安全操作规程。
4. 定期检查和维护:
- 定期检查防雷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其完好有效。
- 定期对静电防护设施进行检查,修复或更换损坏部件。
5. 应急处理:
-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雷电和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处理措施。
- 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总之,燃气站防雷、防静电制度通过多种措施和规定综合防范,确保燃气站在雷电和静电环境中的安全运营。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欧阳光明(2021.03.07)前言本标准是对GB 12158—199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的修订。
本标准的第5、6、7、8章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PD CLC/TR 50404:2003《机械安全避免静电危害的指南和推荐规范》、ANSI/ESD-S20.20一1999《建立一个静电放电控制大纲》、IEC 79-20 1996-10《爆炸性气体的静电点燃危险性》。
本标准主要进行了以下修订:——增加了相对湿度较低时静电危害容易发生,控制湿度可以防止静电危害发生的描述;——增加了防止静电危害管理措施的要求;——调整和增加了对静电消除器的使用规定;——增加了对暴露表面、分层结构、金属网、防静电绳索或软管、金属链、恶劣天气、合成材料等因素的对应要求;——修改了对管道施工中跨接的要求;——增加了非金属材料制造罐、管道的表面电阻和体电阻率的界限要求;——增加了人体静电的防护措施的内容;——删除了附录中最小点燃能量数据,增加了质量浓度上下限;——增加了多种物质的引爆、引燃的界限。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留根、肖义庆、臧兰兰、罗伶、陈倬为。
1 范围本标准描述了静电放电与引燃,规定了静电防护措施、静电危害的安全界限及静电事故的分析和确定。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静电引燃(爆)等静电危害场所的设计和管理。
其他的静电危害(如静电干扰、静电损坏电子元件)可以参考本标准的有本标准不适用于火炸药、电火工品的静电危害防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油田分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以下是对油田分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的一些建议和规定:
1. 安装和维护防雷设备:在油田分公司的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关键区域安装专业的防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网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防护。
2. 防雷地线的布置:在油田分公司的建筑物、设备设施等重要区域,应进行合理的防雷地线布置,可以将雷击通过接地网络迅速释放到大地中去。
3. 静电消散:油田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静电消散系统,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管道、容器等进行静电消散处理,降低静电积聚引发的安全风险。
4. 静电防护装备:对于需要操作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和作业场所,必须配备符合相关标准的防静电鞋、防静电衣等防护装备,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5. 定期进行防雷检查和防静电培训:油田分公司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防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防静电培训,提高其对防静电安全的认识和技能。
6. 加强雷击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雷击事故,油田分公司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应对措施,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
以上是对油田分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的一些建议和规定,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
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是为了预防和控制易燃、可燃液体引起的火灾、爆炸等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进行而制定的。
以下是常见的防静电安全规定:
1. 严禁在易燃、可燃液体存储、操作区域进行吸烟、使用明火,禁止使用易燃物品。
2. 在易燃、可燃液体存储、操作区域内应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禁止明火的警示标志,并进行定期检查。
3. 确保易燃、可燃液体存储、操作区域通风良好,防止液体蒸汽积聚和扩散。
4. 应当采取防静电装置和措施,如接地、静电消散器、避雷器等,有效地排除、消散静电。
5. 在易燃、可燃液体存储、操作区域内必须配备防爆电气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6. 操作人员应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了解易燃、可燃液体的性质、危害和防护措施,遵守操作规程。
7. 易燃、可燃液体的存储容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保持完好无损,定期检查和维护。
8. 在易燃、可燃液体存储、操作区域进行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9. 易燃、可燃液体应妥善储存,严禁使用破损或泄漏的容器,禁止堆放过多液体,以防止火灾蔓延。
10. 所有易燃、可燃液体的存储、操作区域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规范,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培训操作人员应对突发情况进行应急处置,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采油现场静电接地的重要性问题分析概述近年来,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企业对于静电接地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
静电接地是指在设备和工作场所进行静电放电或静电防护时,将达到一定电势的载体通过一定方法引到地面或其他大块金属上。
在采油现场,由于作业环境的特殊性,静电产生的可能性增加,因此静电接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本文将从采油现场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带来的危害以及静电接地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一、采油现场静电产生的原因在采油现场,静电的产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液体和气体运输过程中的摩擦:在石油运输管道、储罐和搅拌设备中,由于流体的摩擦和流动,会导致静电的产生。
2. 油气分离过程中的静电:在油气分离器和沉降槽中,油气分离的过程中,由于油气中含有水、沉积物等杂质,会导致静电的产生。
3. 石油设备作业中的静电:在泵站、压缩站等设备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摩擦和工件的移动,同样会导致静电的产生。
4. 人员作业中的静电: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工作服、鞋底和地面的摩擦,也会产生静电。
以上种种情况,在采油现场都有可能导致静电的产生,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静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二、静电带来的危害静电在采油现场可能引发的危害主要包括:1. 火灾爆炸:静电在高度易燃易爆的采油现场,可能引发火灾爆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对设备的损害:静电会对设备和管道产生电腐蚀,加速设备的老化和损坏。
3. 人身安全隐患:静电会对人员造成伤害,特别是在易燃易爆的作业环境中,可能对人员造成电击伤害。
4. 环境保护:静电可能引发油气泄漏和环境污染,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损害。
由于静电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必须在采油现场采取有效的静电防护措施,其中静电接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三、静电接地的作用静电接地作为静电防护的一种关键措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排除静电:通过静电接地,将设备和作业场所积累的静电引到地面或其他大块金属上,排除掉静电累积,避免静电引发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
燃气站防雷、防静电制度一、引言由于燃气站在运营过程中存在雷击和静电危险,为了保障燃气站的安全运营,必须建立完善的防雷、防静电制度。
本文档旨在规范燃气站的防雷、防静电措施,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防雷措施2.1 预防措施•安装防雷装置:燃气站内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等防雷装置,以降低雷击的风险。
•保持设备、桩体的绝缘性能:定期检查维护设备与桩体的绝缘性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保持设备的接地性能:定期检查设备的接地装置,确保其接地电阻符合标准要求。
•避免在雷雨天气操作:雷雨天气时,应暂停燃气站的运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2 应急处理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燃气站应制定防雷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应急措施,以应对雷击事故的发生。
•员工培训与演练:定期对燃气站员工进行防雷知识培训,组织防雷演练,提高应对雷击事故的能力。
三、防静电措施3.1 防静电装置•安装静电接地装置:燃气站内的各种设备、管道都应安装静电接地装置,确保静电能够迅速消散。
•使用导电地板:燃气站的操作区域、仓库等场所应使用导电地板,以降低静电的积聚和危险。
3.2 静电消除措施•控制湿度: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使用导电材料:在设备和管道的选择上,优先考虑使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以减少静电的积聚和危险。
•定期除尘:及时清除设备、管道、地板等表面的积尘,减少静电的积聚。
四、安全管理措施4.1 设备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设备: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记录维护情况: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和维护人员,以便追溯和查阅。
4.2 人员培训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培训:定期对燃气站的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防雷、防静电措施的认识和理解。
•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责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五、风险评估与改进5.1 风险评估•定期风险评估:定期对燃气站的雷击和静电风险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加油站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
(2021)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31
加油站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2021)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主要有两条。
一是防止并控制静电产生,二是静电产生后予以中和或导走,限制其积聚。
在油品储运系统通常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防止人体产生静电
油品储运系统大多都是易爆易爆作业区域,因此严禁穿用由化纤材料制成的衣服、围巾和手套到危险区操作,而且禁止在危险区场所脱掉衣服。
禁止用化纤抹布擦试机泵或油罐容器。
所有登上油罐和从事燃料油灌装作业的人员均不得穿着化纤服装(经鉴定的放静电工作服除外)。
上罐人员登罐前要手扶无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导除人体静电。
(2)石油产品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
在石油产品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可增加油品的导电性能和增
强吸湿性能,加速静电泄漏,减少静电聚集,消除静电危害。
(3)做好设备接地,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设备可靠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一切用于储存、输转油品的油罐、管线、装卸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把静电导入地下,并应经常检查静电接地装置技术状况和测试接地电阻。
油库中油罐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包括静电及安全接地)。
立式油罐的接地极按油罐圆周长计,每18m一组,卧式油罐接地极应不少于二组。
(4)安装静电消除器
静电消除器又叫静电中和器,它是消除或减少带电体电荷的装置。
(5)减少静电的产生
A向油罐、油罐汽车、铁路槽车装油时,输油管必须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减少油品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
B在空气特别干燥、温度较高的季节,尤应注意检查接地设备,适当放慢速度,必要时可在作业场地和导静电接地极周围浇水。
C在输油、装油开始和装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结束时,容易发生静电放电事故,这时应控制流速在1m/s以内。
D船舶装油时,要使加油管出油口与油船的进油口保持金属接触状态。
E油库内严禁向塑料桶里灌轻质燃料油,禁止在影响油库安全的区域内用塑料容器倒装轻质燃料油。
接地装置的设置
①接地线
接地线必须有良好的导电性能、适当的截面积和足够的强度。
油罐、管线、装卸设备的接地线,常使用厚度不小于4mm、截面积不小于48mm2的扁钢;油罐汽车和油轮可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铜线或铝线;橡胶管一般用直径3-4mm的多股铜线。
②接地极
接地极应使用直径50mm、长2.5m、管壁厚度不小于3mm的钢管,清除管子表面的铁锈和污物(不要作防腐处理),挖一个深约0.5m
的坑,将接地极垂直打入坑底土中。
接地极应尽量埋在湿度大、地
下水位高的地方。
接地极与接地线间的所有接点均应栓接或卡接,确保接触良好。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