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4
《航空航天概论》(一)基本信息中文课程名称:航空航天概论英文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to Aerospace课程编号:学分:2学时:24课程性质:必修课程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学生先修课程:无开课学部:文理学部执笔:魏宏伟审核:课程简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通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航空教育的必修课程。
在我校打造“立足航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在培育校园航空文化和学生国防航空意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航空航天技术的社会价值、航空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和航空文化的专题讲解,让学生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有一个全面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航空航天的兴趣爱好和国防意识。
同时,本课程对强化和凸显学院办学的航空特色,培育学院航空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1. 通过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及其发展成就的讲授,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航空航天的兴趣爱好和国防意识;2. 培养大学生热爱航空航天事业,立志认真学习、服务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增强为国为民服务奉献的本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习题要求航空航天概论在大一上学期教学,总学时为2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0学时,实践学时4学时。
教师根据所讲授专题,设计、解析出若干个问题,要求学生查询各种资料,到课堂上参与讨论学习。
教师要通过理论授课、小组讨论、观看影视资料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学习航空航天精神文化,了解航空航天技术的社会应有价值,组织学生开展校内校外课程教学实践,最终达到掌握课程要求的目标。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写小论文成绩评定: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计算,(六)推荐教材或讲义及主要参考书1.建议教材自编专题教学讲稿。
《航空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航空服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民航服务概论》作为航空乘务的核心专业课,以培养航空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的服务综合素质。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用航空的基本概念、研究民用航空的目的和方法、民用航空和中国民航的历史及发展概况;系统学习航空器的装备情况;航空器活动的环境及导航;空中交通管理;航空运输;民用航空器的适航和维修;及通用航空等基础知识的全面了解。
系统掌握航空服务工作所应具有的文化知识,以及这些相应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业务能力与素质,为从事乘务员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配合,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更加专注与课堂学习,减少枯燥的理论教学,增加课堂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民用航空发展概述1、知识点民用航空基本概念,民用航空的历史及发展。
2、教学要求(1)掌握民用航空的定义与分类;(2)了解航空史,特别是民用航空的发展历史。
(二)民用航空器级及环境设施1、知识点民用航空器的分类和发展,飞行基本原理,飞机基本结构2、教学要求(1)了解民用航空器的基本结构(2)了解民用航空器的分类;(3)掌握飞机的平衡、稳定和操纵原理;(4)了解飞机的飞行过程;(5)机场的概念、功能区及机场的分类(三)民航服务基本内容1、知识点了解民航服务的含义,掌握客票服务、客舱服务、机场服务的相关规定和内容2、教学要求(1)了解订座、客票种类、电子客票、客票变更服务、行李票及退票服务的内容。
(2)掌握机场服务的内容:值机服务、特殊旅客服务、不正常运输服务、机场问询服务及安检服务。
(3)掌握客舱服务的主要内容。
(4)了解航空物流服务的内容、分类及航空物流服务的一般程序(四)国际民航组织及相关公约法规1、知识点了解国际民航组织的基本情况,明确国际民航相关公约,掌握民航运输的相关规则。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2F050110课程中文名称: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开课学期:秋/春季学分/学时:2.0/24+10°先修课程:建议后续课程:适用专业/开课对象:所有专业/全校1年级本科生团队负责人:杨超贾玉红责任教授:执笔人:贾玉红核准院长: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航空航天概论》是各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航空航天技术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概况。
本课以飞行器(航空器和航天器)为中心,分别介绍了飞行原理、动力系统、机载设备、构造以及地面设备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原理和技术,并尽量反映上述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动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航空航天技术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爱航空航天、学航空航天、投身于航空航天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航空航天工程意识,提升国际视野,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1.1掌握飞行器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1.2飞行器设计的基本能力1.3熟悉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1.4熟悉航空航天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备创新意识1.5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能力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6学时)1.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掌握)2. 飞行器的分类、组成与功用(掌握)3.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掌握)4. 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掌握)5. 航空航天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了解)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3,1.4,1.5第二章飞行环境和飞行原理(8学时)1. 飞行环境(了解)2.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掌握)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掌握)4. 高速飞行的特点(掌握)5. 飞机的飞行性能,操纵性和稳定性(掌握)6.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掌握)7. 航天器的飞行原理(了解)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第三章飞行器动力系统(3学时)1. 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了解)2.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掌握)3. 空气喷气发动机(掌握)4. 火箭发动机(掌握)5. 组合发动机(了解)6. 非常规推进系统(了解)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第四章飞行器机载设备(3学时)1. 传感器、飞行器仪表与显示系统(掌握)2. 飞行器导航系统(掌握)3. 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掌握)4. 其他机载设备(了解)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第五章飞行器的构造(4学时)1. 对飞行器结构的一般要求和常用的结构材料(了解)2. 航空器的构造(掌握)3. 航天器的构造(掌握)4. 火箭和导弹的构造(了解)5. 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了解)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主要讲授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大比例现场教学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航空航天工程课程设计》等12篇教学大纲(doc 73页)《管理信息系统(A)》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AM3012、课程名称(中文):管理信息系统(A类)课程名称(英文):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数据库基础5、面向对象:工业工程、管理工程、机械工程6、开课院(系)、教研室:机械与动力学院7、推荐教学参考书:1.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第二版,李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教学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薛华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学科交叉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
可作为工业工程与管理、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应的工程硕士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结构、技术、系统分析、规划与设计、系统实施及评价、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和最新发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规划方法,了解不同应用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当今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内容:系统、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组成和结构。
了解系统和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形式、信息的基本性质及如何获取企业中的信息资源;了解信息社会中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类型。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技术基础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和Internet基本技术。
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及Internet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并能应用信息系统中基本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开发方法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方法及相应工具。
航空学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航空学是一门涉及航空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学科,涵盖飞行原理、飞行器结构、航空航天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航空领域的全面了解,并培养学生的航空技能和创新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飞行原理和飞行器结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在航空领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航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为未来的航空事业做好准备。
3. 课程内容- 飞行原理:包括大气力学、飞行动力学、飞行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 飞行器结构:包括飞机和直升机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性能分析等内容。
- 航空航天技术:包括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技术、航空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将通过讲授、实验、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航空学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学生将参与项目设计、模拟飞行、飞行器实操等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5.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包括课堂考试、实验报告、设计项目等形式。
学生需通过考试展示对航空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交实验和设计报告展示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参与设计项目,展示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6. 参考教材- 《航空学基础》- 《飞行器结构设计》- 《航空航天概论》7. 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团队由航空领域资深专家和从业人员组成,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师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航空学知识。
8. 结业证书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并合格考核后,将获得航空学教学大纲结业证书。
该证书是学生学习和实践航空学知识的有效证明,也是学生未来从事航空事业的资格认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航空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未来从事航空领域相关工作做好准备,实现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
愿每一位学习本课程的学生都能在航空学领域取得成功,为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航空航天概论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航空航天概论是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航空航天概论的相关知识,加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优秀的航空航天工程师打下基础。
二、设计内容1.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学生针对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相关的课题,撰写一篇完整、规范、严谨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要求从问题分析、研究方法、结果表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论述。
2.航空模型制作: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要求,进行航空模型制作,包括模型的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外观设计、电路设计等方面,要求模型能够实现基本飞行功能。
3.航空飞行信号采集与处理:要求学生利用单片机等硬件工具,进行航空飞行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包括实现精度控制和数据采集等方面。
4.航空无人机设计与制作:要求学生按照无人机设计标准,进行无人机的设计和制作,要能够实现飞行稳定、稳定传送图像等功能。
三、设计方法1.学术论文写作:通过老师授课并进行现场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基础学术论文写作,加深对问题分析和研究方法的理解。
2.航空模型制作:通过老师演示制作流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制作模型,夯实模型制作基础。
3.航空飞行信号采集与处理:通过项目实战指导,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号采集和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4.航空无人机设计与制作:通过讲解无人机设计原则和实际制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无人机设计和制作过程。
四、设计评估1.学术论文写作:评估学生论文质量、研究深度、契合度、规范性、创新性等方面。
2.航空模型制作:评估学生模型制作难度、外观效果、飞行稳定度、基本功能实现等方面。
3.航空飞行信号采集与处理:评估学生信号采集能力、精度控制能力、单片机程序实现能力等方面。
4.航空无人机设计与制作:评估学生无人机制作难度、飞行稳定度、稳定图像传输能力等方面。
五、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即开展科研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深化对航空航天概论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将来的航空航天工程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航空航天概论》第一阶段导学材料(对应教材第一章)第一章叩启航空航天门1、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了解世界航空发展史2)了解世界航天发展史2、教学内容1)航空航天发展历程✧气球飞艇✧飞机的研制●定翼思想的建立●动力飞行的尝试●滑翔飞行的实践✧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布雷里奥完成飞机的第一次国际飞行✧飞机的首次战场是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意-土战争中✧喷气发动飞机发明●世界第一架喷气战斗机——德国梅塞施密特Me262,是二战期间世界第一架达到实用状态的喷气战斗机●首次突破声障的美国贝尔X-1火箭试验机✧航天理论的建立✧液体火箭的实用化✧苏美人造卫星的诞生✧其他各国的航天发展计划2)飞行原理介绍✧空气基本特性:空气的密度、温度和压力是确定空气状态的三个主要参数。
飞行中,飞机空气动力的大小和飞行性能的好坏,都与这些参数有关。
✧飞机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飞行相对运动原理:终于空气的飞机是靠飞机与空气相对运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而升空的,没有飞行速度在飞机上就不会产生空气动力;连续性定理;伯努利方程。
✧升力的产生和增升装置: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包括升力和阻力,升力主要靠机翼来产生。
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有:记忆面积的影响,相对速度的影响,空气密度的影响,机翼剖面形状和迎角的影响。
飞机的增升装置通常安装在机翼的前缘和后缘部位。
✧飞行的阻力及减阻措施:阻力是与飞机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动力,起着阻碍飞机前进的作用。
对于飞机减阻分为低速飞机和高速飞机两种情况。
✧飞机的稳定操纵:飞机是否稳定需考虑飞机的俯仰运动(纵向稳定)、偏航运动(方向稳定)和滚转运动(横向稳定)。
3)飞机动力装置发动机的分类:✧按发动机是否需要空气参加工作,可分为吸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喷气式发动机;按产生推进动力的原理不同,可分为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和间接反作用力发动机✧航空活塞发动机活塞式发动机的主要组成: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门机构、螺旋桨减速器和机匣等。
航空航天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和内容航空航天概论是航空航天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飞行器装配与维修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程。
该主要讲述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内的最基础知识,包括飞行器的分类及发展史,基本飞行原理,飞行性能、稳定性和操纵性,以及飞行器结构、动力系统、机载设备的组成、分类和基本工作原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最新成果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了解,初步建立航空航天工程的基础概念,了解航空航天设计、制造、装配、维修过程与相关技术,形成初步的工程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任务和要求使学习者了解各类飞行器的飞行原理、飞行器分类、组成、工作原理、设计制造过程,建立投身航空航天领域所必需的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
激发学习者对航空航天的兴趣,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坚实的基础。
1.了解航空器和航天器的分类,航天、航空技术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方向。
2.掌握航空航天的基础概念,了解各类飞行器、动力系统、机载设备和地面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
3.了解飞机设计、制造总体流程。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做”的三明治式教学方式。
2.理论教学与教学互动交叉进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3.采用案例辅助教学,至少每一单元有一至两个案例。
4.教材结构为一本主体教材和多本辅助教材,随课程要求及时更新和补充。
5.表中所列为内容和学时为对口专业标准内容和课时量,在具体授课时,可根据教授对象适当调整。
二、学时分配表课题号课题名称总课时机动1 绪论2 02 飞行器飞行原理8 23 飞行器动力装置 6 04 飞行器机载设备 6 05 飞行器机体机构6 06 机场与地面保障系统 2 07 习题课 2 08 复习考试 6 0合计40 2三、课题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首先介绍了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航空器和航天器的分类以及航空航天在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作用,然后对世界和我国的航空航天的发展概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描述航空航天概论是一门介绍航空航天领域基础知识的课程。
本课程将全面介绍航空航天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技术应用和未来趋势。
学生将了解飞行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探索太空探索的挑战与机遇,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和突破。
第一章:航空航天简介1.1 航空与航天的定义•航空:指人类驾驶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飞行。
•航天:指人类进入宇宙,并在太空中进行活动。
1.2 航空历史•热气球时代:蒸汽机和轻型材料的发明促进了热气球的出现。
•动力飞机时代:莱特兄弟成功实现了有人驾驶动力飞行器。
•喷气时代:喷气发动机使得飞机速度大幅提升。
•高超声速时代:超音速和高超声速技术的突破。
1.3 航天历史•人造卫星时代: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登月时代:阿波罗计划成功将人类送上月球。
•太空站时代:国际空间站的建立和运营。
第二章:飞行器基础知识2.1 飞行器分类•飞机:包括民用飞机、军用飞机、直升机等。
•火箭:用于航天探索和卫星发射。
•导弹:军事用途的飞行器。
2.2 飞行器构造•机翼:提供升力,使飞行器能够在大气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发动机:提供动力以推动飞行器前进。
•起落架:用于起飞和降落时支撑飞行器的装置。
2.3 飞行原理•升力与重力平衡原理•推力与阻力平衡原理•操纵与控制原理第三章:航空技术应用3.1 航空工程技术•飞机设计与制造•航空材料与结构•航空电子与自动控制3.2 航空运输与管理•航空公司与机场管理•航班调度与运输规划•航空安全与监管3.3 军事航空技术•军用飞机设计与制造•隐形战斗机技术•空中加油与导弹防御第四章:航天技术应用4.1 卫星技术•卫星的种类和功能•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遥感卫星和地球观测4.2 太空探索•火箭发射和轨道注入技术•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计划•深空探索和外太空飞行器4.3 天体物理学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理论•星系形成和黑洞研究•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研究第五章:航空航天未来趋势5.1 新一代飞行器发展方向•环保节能型飞机设计•垂直起降和超音速飞行•无人机和自动驾驶飞行器5.2 太空探索与殖民•太空旅游和商业化利用•火星殖民计划和外星资源开发•深空探索与外太空居住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航空航天概论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描述
航空航天概论是一门介绍航空航天领域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课程。
这门课程通常作为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等专业的入门课程,也可以作为其他工程、科学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课程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航空航天历史: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历史,包括航空和航天技术的起源、演变和里程碑事件。
2.航空航天基础知识:讲解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原理,包括飞行器的结构、动力、控制等基本要素。
3.大气与航空:介绍大气层的组成和特性,以及航空器在不同大气层的飞行特点。
4.航空器设计与性能:探讨航空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过程,以及性能指标如升力、阻力、载荷等。
5.航空航天动力系统:讨论不同类型航空器的动力系统,包括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
6.航天器发射与轨道:介绍航天器的发射原理和技术,以及航天器在轨道运行的相关知识。
7.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讲解航空航天领域常用的材料和结构,以及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8.航空航天导航与控制:介绍航空航天导航与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9.航空航天安全与管理:探讨航空航天领域的安全问题和管理规范。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旨在让学生对航空航天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
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是探索宇宙奥秘和掌握飞行原理的重要起点。
本科《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探索随着科技的发展,航空航天技术日益成熟,航空航天工程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航空航天概论作为一门重要的本科课程,被越来越多的大学引入课程体系中。
本文将从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一、教学目标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航空航天科技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的了解,掌握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学目标需要通过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实现。
二、教学内容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主要包括航空航天的发展历程、航空航天的基本原理、航空器的设计与制造、航空航天系统的应用等。
在现场教学中,可以通过参观航空航天企业、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航空航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航模制作、飞行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航空器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航空航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中重要的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可以通过参观航空航天企业、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航空航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实践教学可以通过航模制作、飞行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航空器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航空航天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包括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评价。
现场教学的评价可以从学生参观的企业、博物馆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参观的内容是否与课程相关、参观的效果如何等。
实践教学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制作、模拟飞行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制作水平、模拟飞行的成功率等。
总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的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科技素养的重要手段。
《航空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航空概论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64计划学分:4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航空概论》,夏爽、宋吉主编,202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航空运输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也可作为民航从业人员的参考课程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航空概论》旨在对学生进行航空知识的基础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航空发展史、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飞机的组成及航空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树立“维护守则”意识,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和步入航空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1”。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扫描教材二维码,观看相关知识点的微课,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资源,进行多元化的学习。
2.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岗位技能职业标准,通过案例展开学习,理论与实际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课外阅读弁考资料《航空概论》,夏爽、宋吉主编,202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本课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采用模块化的编写方式,有利于各院校根据课时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在传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今日航空和航空安全两章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