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产业经济学》第七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二、单项选择题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B )A产业结构B产业关联C产业布局 D产业政策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 C家庭 D产业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B )A定性分析B投入产出分析 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三、多项选择题1、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A B C D )A张伯伦 B梅森 C贝恩 D谢勒2、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向看包括(A BC )A产业政策制定 B产业布局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 D产业政策效果分析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A BCD)基本理论的应用经济学A经济学 B管理学C文化学 D论理学4、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的经济活动分为(ABC )A农业B工业 C服务业 D信息业5、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ABCD )A同类产品或服务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四、辨析题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2、产业经技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3、重点产业属于支柱产业4、根据产业本身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五、简答题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3、简述产业的分类方法4、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1、马歇尔冲突;2、配第—克拉克定理;3、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二、单项选择:1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B 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2____A____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A费歇尔B瓦尔拉斯C马歇尔D霍夫曼3 SCP理论指的是BA 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三、多项选择: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是指B DA 产品市场均衡B整个市场上所有的价格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同时达到均衡的。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造,该构造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构造: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构造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构造的变化主要由需求构造、生产构造、就业构造和贸易构造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表达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构造联系,是产业构造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开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开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本钱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开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展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开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开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展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三章产业主体――企业〔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2.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3.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产业经济学期末产业经济学复习一、基本概念1、产业:产业是指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进行同类生产(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单位)的集合体。
它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3、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4、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P325、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6、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7、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
8、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9、行业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10、产品差异化:所谓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11、进入壁垒:进入壁垒的两种定义:一是贝恩提出的,进入壁垒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
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
二是施蒂格勒提出的,他认为进入壁垒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
12、市场协调行为:是指同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
《产业经济学》题库一、名词解释产业、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规制、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淘汰产业、新兴产业、生产要素分类法、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掠夺性定价、管制、有效竞争、马歇尔冲突、配第—克拉克定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竞争机制、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HHI指数、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勒纳指数、贝恩指数、规模经济、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进入壁垒、混合并购、策略性行为、地区产业结构、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区性产业布局、产业组织政策、战略产业、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政府规制、法律规制、行政规制、卡特尔、资产专用性二、单选题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B、战略关联分类法C、原料关联分类法D、方向关联分类法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A、农本思想B、工商业思想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D、农工商思想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A、费歇尔B、瓦尔拉斯C、马歇尔D、霍夫曼7、SCP理论指的是(B)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8、产业组织是指(A)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A、SCP理论B、市场绩效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D、退出壁垒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B 、计算量不大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D 、便于收集资料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A、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C、垄断产生规模经济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15、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
一、定义1.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或者说是资本有机构成水平较高,在总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较多,在其生产的产品中物化劳动即投入资本量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
2.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的产业,或者说是在总资本中用于技术方面的资本较多,在其生产的产品或劳务中技术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
3.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4.产业关联(又称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5.产业集聚(又称产业集群):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及相关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而形成的具有关联性、互补性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聚具有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规模效益。
6.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及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具有可区别性和不完全的替代性。
7.产业调整:是指对产业实行鼓励、引导、保护、支持、扶植和收缩、转移、改造、限制、淘汰的经济活动。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组织调整、产业发展调整。
8.产业转移:是指把本国或本地区已经没有优势的产业向外国或别的地区转出、把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优势的产业转入的经济活动。
产业转移有两种类型:国内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9.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演进。
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总体的各个方面不断由不合理走向合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
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A.克拉克B.爱德华. H.张伯伦C.乔安.罗宾逊夫人D.霍夫曼2、(B)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A.哈佛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新制度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3、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B.产品差别化 C.必要资本量 D.规模经济4、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5、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B.规模经济壁垒C.法律制度壁垒D.产品差异化壁垒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A.完全竞争B.完全垄断C.寡头垄断D.垄断竞争7、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A.横向兼并B.水平兼并C.垂直兼并D.混合兼并8、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hit-run-out”的策略(B):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可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D.垄断竞争市场9、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B.规模经济壁垒C.法律制度壁垒D.产品差异化壁垒10、科斯认为当(B)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A.P>ACB.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C.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D.P<AC11、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12、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A.产业素质不协调B.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C.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D.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13、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A.信任品B.后验品C.经验品D.搜寻品14、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A.渔业 B.钢铁业 C.林业 D.石油化工15、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A.5 B.3 C.6 D.416、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A.5 B.1 C.3 D.217、 (A)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A.库兹涅茨 B.克拉克 C.配第 D.罗斯托18、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A.短期内,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B.短期看,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C.长期看,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D.长期内,市场绩效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19、最早提出“组织”是第四生产要素的是(C)A.萨伊 B.贝恩 C.马歇尔 D.斯蒂格勒20、下面的例子中,(C)反映了古诺模型所描述的情形A.两商店的距离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B.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价格竞争C.偏远农产品市场上两大西瓜种植商的产量竞争D.消费者对彩电的尺寸差异偏好21、下面(C)不是劝说性广告的作用A.提高进入壁垒 B.形成产品差异化 C.降低了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 D.提高广告产品的市场价格22、造船业属于下列(C)A.中间产品型产业 B.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C.最终需求型产业 D.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23、政府对产业技术开发提供补助金、税制优惠等是属于(A)A.产业技术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布局政策二、多项选择题1、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BCE)A.部分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D.产业活动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E.产业活动专指具有经济性质的各项活动,不包括政治、社会等活动2、、退出壁垒的成因包括(ABC)A.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B.解雇费用C.政策法律的限制 D.必要资本量3、日本学者越后和典认为,小企业长期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仍能生存的原因是(CD) A.政府扶持 B.竞争不充分 C.产品差异化 D.廉价劳动力 E. 技术进步4、波特认为,影响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力量的相关因素包括(ABCD)A.供应商 B.购买者 C.潜在进入者 D.替代品生产者 E. 政府5、导致企业的规模发生变化的因素有(ABC)A.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B.技术进步为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C.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也会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 D.社会舆论 E. 消费者喜爱6、以下情况中(ACD)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
1-3章第一章导论(教材)▲产业的含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第二章分工、产业分类和产业发展第二节产业分类(只限教材中的,在PPT中有);▲工业包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行业。
▲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第三节产业发展(PPT)产业发展的含义: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演进。
▲产业发展周期(内容比较多,见PPT中的蓝色字体部分):形成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第三章产业结构第一节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含义:指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次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雁行发展模式:技术和资金限制(工业后发国家)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发展(教材或PPT):▲全球化的含义:是指人类从以往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彼此分离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变迁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使得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变动日益相互影响和制约。
▲全球化的动因: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科技革命的大发展、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PPT或教材P43):(1)带来新机遇:第一,提供了更多引进技术及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加速推进国内现代化进程。
第二,广泛参加全球经济合作、争取到一些规则上的优惠待遇,为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整理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单选题 1’ * 10 = 10’名词解释 2’ * 5 = 10简答题 6’ * 5 = 30 (3行)论述题 10’ * 2 = 20 (5-6行)案例分析 15’ * 2 = 30 (8行)名词解释产业的含义: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或劳务上的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总和。
价格歧视:企业向不同的消费者出售不同的产品时,收取不同的价格。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及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可竞争市场理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歧视。
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两部收费。
厂商对某特定消费者,按其购买数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得较大收益。
三级价格歧视: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而所售出的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相同。
搭配销售:要求顾客在购买某件产品时,必须同时购买另一件产品。
产业结构: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霍夫曼定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简答题&论述题1、促成合谋的因素(大题)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有利于合谋形成。
一、单项选择1.企业替代市场的原因是(A)A.节省交易成本B.便于管理C.密切人际关系D.提高生产力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A.国民经济总量B.企业C.家庭D.产业3.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4.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A.SCP理论B.市场绩效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D.退出壁垒5.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有(C)A. 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B.产品无差别C. 产业集中度较高D.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竞争6.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A.克拉克B.爱德华.H.张伯伦C.乔安.罗宾逊夫人D.霍夫曼7.假设双寡头面临如下一条线性需求曲线:P=30-Q ,Q为两厂商的总产量,假设边际成本为零,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一项是(A)A.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高,利润最低B.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低,利润为零C.竞争性均衡时,Q1=Q2=10,产量最低,利润最高D.串谋均衡时,Q1=Q2=7.5,产量最高,利润为零8.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A)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B.实现供给结构的优化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9.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通过(C)实现的A.产业政策的调整B.主导产业的选择C.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D.产业的转换和发展10.重工业化是指(B)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A.工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基础工业11.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A)A.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B.国民经济高速发展C.生态平衡目标D.国家安全目标12.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是(D)A.谢费尔B.费特尔C.帕兰德D.韦伯13.下列关于产品差别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A.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大,垄断因素越小B.产品差别化程度越小,竞争因素越大C.在物理性上的差异是产品差别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D.广告密度越小,产品差别化越大14.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C)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15.下面哪种市场结构具有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有差别,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的特征(B)A.完全竞争市场结构B.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C.寡头垄断市场结构D.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16.下面哪个行业中企业的广告行为最有影响(C)A.耐用消费品行业B.工业品行业C.非耐用消费品行业D.中间品行业1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C)A.定价是为了扩大需求量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C.价格一般订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18.在需求结构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的因素是:(B)A.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变化B.个人消费结构C.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D.消费和投资的比例19.某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应该采取(D)A.前向兼并B.后向兼并C.混合兼并D.横向兼并20.交易成本的概念是由下面的哪一位经济学家最先提出的(A)A.科斯B.张五常C.威廉姆森D.阿尔钦21.(D)书的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正式形成A.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B.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C.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D.贝恩的《产业组织》22.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B)A.行业集中度B.市场容量C.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D.熵指数23. 下面哪项不属于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A)A.价格卡特尔B.定价行为C.广告行为D.兼并行为24.古诺模型中两寡头的产量水平之和比两寡头勾结确定的产量水平之和(A),而利润()A.更高,更低B.更低,更高C.相等,相等D.不确定,不确定25.许多学院和大学对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这种政策可以被认为是(A)A.价格歧视B.掠夺性定价C.限制性定价D.垄断26.沉没成本是(D)A.可以回收的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边际成本D.无法回收的固定成本27.伯特兰德模型中的寡头是以(B)作为决策变量A.产量B.价格C.成本D.利润28.劝说性广告与产品差异的关系是(B)A.劝说性广告降低了产品的差异性B.劝说性广告提高了产品的差异性C.二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联系D.劝说性广告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29.主导产业选择的收入弹性基准是指(A)A.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B.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增长率C.该产业产出的人均需求/人均国民收入D.该产业的销售收入/人均国民收入30. 厂商根据消费者群体的不同需求弹性为同一商品或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属于(B)A.非线形定价B.三级价格歧视C.欺行霸市D.不正当竞争31.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的是(B)。
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等于对角线和洛伦茨曲线所围面积(限定性定价:(3)非价格竞争行为:并购行为、促销行为、广告行为3)市场协调行为,是指同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
(1)冷酷策略、(2)胡萝卜加大棒策略、(3)卡特尔与串谋行为、(4)价格领导,是指在某产业市场中,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则跟随这个企业采取相应的行动。
晴雨表式价格领导:某一厂商领先对价格的变动,可能不是该行业规模最大或生产效率最高的,但可能在某方面特别是管理或掌握市场供求变动趋势和成本条件变动幅度方面有较好的判断力,进行价格调整。
低成本的价格领导:5、市场绩效理论)市场绩效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衡量指标(1)利润率指标: R=(π - T)/ E(π:税率利润 T:税收总额 E:自有资本)产业间是否形成了平均利润率是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是否达到最优的一个最基本的定量指标。
(2)勒纳指数:衡量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
6、产业结构演变(1)产业结构广义概念:产业结构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
狭义概念:产业结构是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④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是因为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扩大又产生了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作用,即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⑥产品循环发展模式a理论的提出:(美)弗农提出,把经济发展周期分为导入期、标准期和成熟期b理论内容:工业先行国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要与国际市场的发展紧密结合,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国际一体化,这种产品循环顺序是: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7、产业结构调整1)产业结构优化:是企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
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
主导产业:指那些能够迅速和有效地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着广泛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由此而获得较高和持续发展速度的产业。
朝阳产业: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产业叫做朝阳产业。
衰退产业:是指由于技术逐渐老化,需求逐渐萎缩,平均成本不断上升引起,规模收益逐渐下降,产业规模逐渐缩小的产业。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资产专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性质的资产,若改作他用则价值会降低,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的资产。
网络组织:特指有一群地位平等的“节点”依靠共同目标或兴趣自发聚合起来的组织。
这里的网络不仅指“互联网”,也指这种相互关联而没有中心的特定形态。
梯度转移: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
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规划,以专供工业设施设臵、使用的地区。
工业园区的设臵,通常是为了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而设立。
赫希曼基准: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主张主导部门的选择应依照后向联系系数的大小顺序排列。
即主导产业应以最终产品的制造部门为主。
这样,当市场需求扩大时,主导产业增长,进而带动中间投入部门和整个经济的增长。
产品差异化: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的目的。
1.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 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 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2.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分类理论、产业结构离了你、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规制和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从理论前提到基本理论,再到理论应用;从产业的质的联系到量的关系;从产业的各层次、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到产业的发展. 狭义的产业结构专指产业在质上的构成及其经济技术联系;产业关联式指产业之间在量上的比例关系;产业布局则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构. 产业经济学的特点:一是研究的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耽搁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量,产业经济学则研究产业。
而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较晚。
三是产业经济学作为比较年轻的经济学分支,理论体系还不十分成熟、完善,需要研究的问题更多,发展的空间更大。
3.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人为世界时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等多方面的联系。
二、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工具:一、数学和统计学工具。
二、投入产出分析.三、社会调查和案例研究。
四、系统论。
五、博弈论.4.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从理论上看,产业经济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一门新的理论经济学科,填补了中观经济学研究的空缺,完善了理论经济学的体系,并且为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基础。
1 2020-2021《产业经济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A说明:1.适用班级: 2.闭卷,满分100分,共120分钟。
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是( )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C.爱德华·H ·张伯伦D.乔安·罗宾逊夫人2. 下列哪一个分析范畴不属于实证分析( )A.“是什么”B.“为什么”C.“该怎么办”D.“怎么样”3. 下列各项指标中哪一项不是用来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 ) A.行业集中度 B.市场容量 C.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D.熵指数4. 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时,应采取下面哪种定价策略( ) A.限制性定价 B.成本加成定价法 C.掠夺性定价 D.价格领导制5. 下面哪种市场结构具有产业集中度较低,产品有差别,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的特征( ) A.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B.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C.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D.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6. 卡特尔制定统一价格的原则是( )A.使整个卡特尔的产量最大B.使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最大C.使整个卡特尔的成本最小D.使整个卡特尔中各厂商的利润最大7. HHI 指数的优势在于(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B.计算量不大C.HHI 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感D.便于收集资料8. 在寡头垄断的价格领导模型中( ) A.成本最低的厂商将决定市场价格B.单个厂商对他们将一致索取的价格明确表示同意C.由一个厂商领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则追随其后D.所有厂商索取相同的价格,获取相等的利润9. 以下哪种价格歧视在经济生活中最难做到( )A.一级价格歧视B.二级价格歧视C.非线形定价D.三级价格歧视10.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 )A.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C.垄断产生规模经济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11.下列哪种价格行为有不正当价格行为嫌疑的( )A.因清偿债务而降低商品价格B.企业转产而出售商品C.以低于产品成本价格而出售商品以扩大市场份额D.厂商歇业而进行的降价行为12. 伯川德悖论的解决办法有( )A.产品同质B.静态竞争C.生产能力的约束D.以上都不正确二、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一产业的有( ) A.农业 B.采矿业 C.畜牧业 D.林业 E.渔业2. 贝恩指出的构成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包括( )A.由规模经济所导致的进入壁垒B.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C.产品差别化因素D.政策法规等特有资源3. 影响卡特尔不稳定性的因素有( )A.经济人理性假说B.卡特尔成员具有违反卡特尔协议的诱因C.卡特尔成员之间具有协调问题D.存在市场进入问题4. 下列行为属于正常降价的商业行为有( )A.某一时期的鲜活商品的降价B.特定季节性商品的降价C.某一企业因对市场需求估计错误而积压大量商品的降价行为D.某厂商通过规模经济提高产量而造成的降价5. 价格歧视就是( )A.对不同的消费量收取不同的价格B.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考试地点:装 订 线2 C.在不同的时间段收取不同价格 D.根据消费者的职业收取不同价格6.企业的价格行为分析主要有( )A.定价行为B.广告行为C.价格竞争行为D.价格协调行为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市场绩效2. 产业政策3. 规模经济4. 限制性定价5..完全可竞争市场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1:与通过一体化增加垄断利润相反,厂商可以通过一体化来消除其他厂商的市场垄断势力。
也即,下游企业可以兼并上游垄断企业来消除上游企业的垄断势力。
正确错误2:产业波及是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当某一产业部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沿着不同的产业关联方式,引起与其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变化,并且这些相关产业部门的变化又会导致与其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部门的变化,依次传递,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一过程就是波及。
正确错误3:市场集中度就是反映买卖双方市场集中程度的指标,所描述的是:某一市场上卖方和买方所有的数目及其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简称为集中度。
正确错误4:厂商缔约成为卡特尔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高价,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正确错误5:国际贸易是通过外国产品出口刺激本国需求增长和外国产品的进口以增加国内供给来影响本国的产业结构的。
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使产业结构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了重新的整合,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国内的产业结构必然要发生重要的变化。
正确错误6:产业组织政策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实现有效的垄断竞争,即政府通过协调竞争与经济规模的矛盾,维持健全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正确错误7:产业组织政策的一般目标就是产业组织政策最终要达到的市场状态,即促进市场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提高产业外部的资源配置效率。
正确错误8:市场集中度是反映某一产业市场买者或卖者的规模结构。
可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通常是指前者。
正确错误9:单向联系是指A、B、C、D等一系列产业部门间,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生产时直接消耗。
正确错误10:市场供应不足时,往往价格是唯一的调节机制,因此,厂商愿意一体化来保证自己的投入品供应,维护生产的稳定正确错误1: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企业中,代理人不占股份或占有很少的股份,因此,责任风险是对称的。
正确错误2: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密封 线 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 长春大学《产业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院(系)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题号 一二 总分 得分批阅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3、利兹鱼生活在距今约1.65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是恐龙时代一种体型巨大的鱼类。
利兹鱼在出生后20年内可长到9米长,平均寿命40年左右的利兹鱼,最大的体长甚至可达到16.5米。
这个体型与现代最大的鱼类鲸鲨相当,而鲸鲨的平均寿命约为70年,因此利兹鱼的生长速度很可能超过鲸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论证?A.利兹鱼和鲸鲨都以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小型动物为食,生长速度不可能有大的差异。
B.利兹鱼和鲸鲨尽管寿命相差很大,但是它们均在20岁左右达到成年,体型基本定型。
C.鱼类尽管寿命长短不同,但其生长阶段基本上与其幼年、成年、中老年相应。
D.侏罗纪时期的鱼类和现代鱼类其生长周期没有明显变化。
E.远古时期的海洋环境和今天的海洋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
4、A.0.B.1.C.-1.D.2.ArrayE.-2.5、男士不都爱看足球赛,女士都不爱看足球赛。
如果已知上述第一个断定真,第二个断定假,则以下哪项据此不能确定真假?Ⅰ.男士都爱看足球赛,有的女士也爱看足球赛。
Ⅱ.有的男士爱看足球赛,有的女士不爱看足球赛。
Ⅲ.有的男士不爱看足球赛,女士都爱看足球赛。
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Ⅰ和ⅡE.只有Ⅱ和Ⅲ6、下列函数中,有()个是周期函数.(1)y=cos(x-2);(2)y=cos4x;(3)y=1+sinπx;(4)y=xcosx;(5)y=sin2x.A.1B.2C.3D.4E.57、希望自己撰写的书评获得著名的“宝言教育学评论奖”提名的教育学家,他们所投稿件不应评论超过三本著作。
第七章企业行为理论
一、影响组织成本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所涉及的厂商数目。
2、产品的同质性
3、行业协会。
二、广告的作用有哪些?
1、积极作用:
(1)提供产品的价格信息、降低市场价格。
真实的广告可以告诉消费者到哪里可以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这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
(2)有助于解决次品问题。
如果消费者无法区别产品质量的高低,厂商就无法销售高质量的产品而获得更高利润。
所以,厂商有积极性通过广告来宣传他的产品,使消费者增加购买欲望。
2、消极作用
(1)广告量过多,导致了福利的减少。
许多人批评,厂商发现有利可图,就会增加广告投入,就会增加广告,所以往往存在广告过多的情况。
(2)可能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广告使消费者容易把质量相同的商品而品牌不同的商品看成是不同质量的商品,增加了产品间的差异程度,使竞争更大程度的偏离了完全竞争的均衡。
广告也是一种进入壁垒。
三、什么是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的原因有哪些?
1、纵向一体化: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分销过程中,一个厂商如果参与了其中两个以上的相继阶段,就可以称之为纵向一体化。
2、纵向一体化的原因
(1)降低交易费用
厂商完全通过市场交易来保证同期上下游生产过程的联系时,通常会面临较高的交易费用,如谈判、签约、保证金等。
实行一体化后,厂商之间的买卖关系成了企业内部之间的协作关系,管理可以直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生产过程的联结和相互配合。
一般来说,利用市场过程的交易成本越高,纵向一体化的意愿就越高。
特别是,当存在专用性资产、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时,交易成本也就更高!所以,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2)纵向一体化可以避免政府干预
政府税收政策刺激企业纵向一体化。
不同地区或国家,其税率会不同,厂商实现一体化后可以在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内部转移价格方式转移利润。
政府管制刺激企业纵向一体化。
政府可能会限制某些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利润税品,一体化可以转移受限制产品的利润到不受限制的产品上。
保护主义政策刺激企业纵向一体化。
受保护主义政策限制时,一体化可以避开壁垒。
(3)一体化可以增加垄断利润
当垄断某种上游产品时,厂商可以兼并下游企业,实现垄断产业链来增加利润。
一体化可以增加价格歧视的程度,获得垄断利润。
两家企业使用铝材,生产电线企业和飞机生产商。
通过收购生产电线企业来实行对飞机生产商的价格歧视。
(4)可以消除市场垄断力量
与通过一体化增加垄断利润相反,厂商可以通过一体化来消除其他厂商的市场垄断势力。
也即,下游企业可以兼并上游垄断企业来消除上游企业的垄断势力。
(5)保证投入品的供应,维护生产稳定
这是比较常见的原因。
市场供应不足时,往往价格不是唯一的调节机制,往往企业间关系成为能否获得足够货源的保证。
因此,厂商愿意一体化来保证自己的投入品供应,维护生产的稳定。
(6)一体化可以消除外部性
当一家上游企业有良好的品牌效益时,一体化可以增加下游产品的销量!所以,一体化可以获得这种正外部性的收益。
四、多样化经营的原因有哪些?
1、转移技术,通过多样化经营,厂商可以把成熟的技术扩散到新的生产领域或新的地区。
2、分散风险。
3、资源配置,因为企业的高层管理更熟悉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情况,因此,他们直接在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资本配置高于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