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小说阅读技巧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64.28 KB
- 文档页数:8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归纳小说阅读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四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主题)一、人物形象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细节描写: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描写对象的特点鲜明突出。
2、小说中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人物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主人公、次要人物。
这两类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有对比、衬托、揭示主题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常考的题型。
设问角度: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由面到点分点作答,性格特点+文中的依据(结合文本材料分析)。
如何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可从五面揣摩:第一,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第二,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第三,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第四,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如何快速有效读懂高考小说一、明确小说分类、文体特征与命题点(一)小说分类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3.微型小说的特点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充分认识其特征。
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3步骤”,切实把握好4大命题点,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小说所写内容1.把握小说情节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明确小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帮助考生找准、找全各选项的答题区间。
2.了解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等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以及其生活的具体环境,他(她)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她)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3.分析环境描写明确小说所写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特点,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发掘其深刻的思想意义。
第二步:紧抓“怎样写”——把握小说艺术特色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的叙事技巧主要指情节安排的技巧(如铺垫、悬念、倒叙、插叙、详略等)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方式的变化。
2.小说的描写艺术一是指环境描写技巧(如想象、联想、对比、衬托、抑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二是指人物描写技巧(如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
3.小说的语言艺术一是从语言修辞手法、词语锤炼、句式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效果;二是从语言风格方面赏析其特色。
第三步:思考“为什么写”——挖掘小说主题意图即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怎样服务于表达的中心(主旨)、文字的意蕴(情感倾向、思想内涵)等艺术效果。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引言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确定答题思路、缺乏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无法准确把握重点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的技巧和套路,帮助同学们提高答题水平。
二、确定答题思路的技巧在答题前,首先要明确文本的主题和角度,这可以通过审题和阅读题目的方式来实现。
审题是理解题目要求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找到答题的切入点。
在阅读题目时,同学们要特别注意题目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指导我们理解文本并确定答题思路。
另外,答题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文本信息的方式来确定答题思路。
有时一个问题可能需要我们综合运用文中的不同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同学们要善于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对比,找出共性和矛盾之处,从而确定答题思路。
三、深入理解文本的技巧深入理解文本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目的基础,它要求我们对文本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思考。
在深入理解文本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本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2.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要深入剖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理解隐含的意义和象征意味:有些文本中的意义和思想并不明显,需要我们通过推理和揣摩来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同学们要留意一些隐含的意义和象征意味,在答题时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
四、把握重点的技巧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有些问题涉及到文本中的重点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文本中的重点信息。
以下是一些把握重点的技巧:1. 注意段落的首句和末句:段落的首句往往能够准确表达段落的主题,而末句则总结了段落的主要论点。
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两个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段落的重点和思路。
2. 关注对比和转折信息:作者在文中常常使用对比和转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高考中的语文阅读素材中,小说的题材所占比例较大,著名的名家名篇,古代的经典名作或者是新时代的作家作品都有可能涉及到。
因此,高考中语文小说的阅读答题技巧对于我们的语文成绩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的进行小说阅读,给大家分享一些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了解题型,明确考点在进行小说阅读的时候,首先要了解题型和考点。
高考中比较常见的题型有理解判断、词语理解、文化内涵和阅读表达等,这些题型都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要求有所准备和判断。
因此,我们需要先理解其中的考点,分析出作者用何种手法表达情感,阅读注意事项、文中的明暗喻和比喻等等。
二、注重细节,深挖内涵进行小说阅读时,要注重细节,挖掘其中的内涵。
说白了,就是要学会看大局,不要漏掉每个细节。
例如,作家常常用比喻、象征、描写等手法来展现故事的深入,我们要根据文中的细节加以分析,领会文字和情感之间的深厚关系。
只有细读细品,充分理解小说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回答阅读问题。
三、注意人物形象,分析情感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是我们进行阅读中的核心部分。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人物形象,并深入研究其情感表达。
在阅读时,要注意对人物的性格、话语、动作、行为和心理状态等进行把握,进一步推想作者的情感和寓意,更好的帮助我们回答阅读题目。
四、练习判断,锻炼推理小说阅读要学会客观判断,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
在读完一篇小说之后,我们要对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字里行间的表述,要注意合理解读,理解作者真实的想法和意图。
五、多练习,熟悉题型许多同学在阅读小说题型时,对于应对的题目都感到比较困难。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多练习题,不断加强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
在练习阅读题时,要注意总结题目的知识点和规律,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六、把握重点,强调技巧在进行小说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化繁为简、把握重点,利用一些技巧。
例如,一篇小说往往有着某些特征不同寻常的词语或者句子,这些内容往往就是答题重点,可以多加注意答案的选手。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知识链接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2.小说的情节结构3.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社会环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命题角度(一)故事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前文。
5、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8、起线索作用。
9、埋下伏笔。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专题02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小说拟题技巧】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阿Q正传》
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
4、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
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
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题目的考点】
在练习题或考题中,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
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7、寄托作者情感。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11、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标题含意答题思路指津】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 1 -。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及技巧有哪些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及技巧有哪些语文是高考的第一科,所以我们在答高考语文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让我们在语文上有不错的发挥,这样有利于考试时的发挥。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及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及技巧1. 环境(景物)题小说中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又指社会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于整个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展现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如下方面:(1)背景: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包括社会背景)。
(2)形象:暗示或交代人物心情、身份、处境、命运;(3)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或人物出场做铺垫;(4)主题:帮助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5)气氛、基调:渲染或烘托某种气氛。
定下全文的基调(悲伤、愉悦、明快、暗淡、平和)。
(6)照应:如果开头与结尾都有景物描写,思考是否照应开头(结尾)2. 情节题情节是小说最基本的构成部分。
备考时要关注与情节有关的小说的结构、线索、情节的叙述角度(人称)、叙述方式等等。
(1)结构: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故事情节完整,表现人物性格命运,卒章显志。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中间来说,可以插叙;可以过渡,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⑤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2)线索:小说的线索是贯穿全篇的中心事物或事件,整理小说情节脉络时,要以小说的线索为关键词去寻找。
专题01 语言艺术考点分析一、品味小说语言艺术的突破口1.体会、分析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
语言风格是讽刺还是幽默,是诙谐还是庄重等,要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对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以从遣词造句(如用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典雅与朴实,简约与细腻,沉稳与奔放,轻松活泼与严肃凝重,诗意化与口语化;抒情意味很浓;善用民间俗语,生活气息浓;白描,工笔细描;等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方面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手法及其功能,在鉴赏时能灵活运用。
二、常见设问方式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表达”“手法”“技巧”等关键词。
以XXX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三、常用答题模板:鉴赏作者的语言=语言特点+例句分析。
四、品味小说语言知识点1.词语的锤炼。
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综合运用等。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采用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等。
解题的时候是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
如果是比喻句,就要从分析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出比喻的本体; 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
4.表达方式的运用。
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专题05 小说情节考点分析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梳理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一、梳理概括情节“情节梳理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考试题型明考型: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比如说“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暗考型: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例如“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XX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方法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
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相关答题方法经验高考语文中,小说阅读是重要的考试内容之一。
而为了在小说阅读中取得好成绩,正确的答题方法是关键,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
首先,针对小说的阅读考察,我们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能力:1. 快速捕捉重点信息。
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快速识别出故事的核心内容及重点,这样才能在答题中抓住重点,更好的回答出问题。
比如,重点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的主要转折点,等等。
这些能力的训练需要长期积累,所以平时可以多读小说,提高阅读效率。
2. 理解文学语言,领会作品艺术特色。
小说作为文学作品,语言往往比较艺术性,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很少。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理解其中文学术语、情感色彩等,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行为特征等,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艺术美,也更容易察觉到文学魅力。
那么,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注意的答题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精读全文,理解小说背景、人物、情节等。
在考试中,作品的篇幅往往比较长,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读全文,对小说的基本信息有充分的了解。
此外,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同时,需要注意小说的背景、人物关系及心理状况、事件反转等细节,为后续答题做准备。
2. 设置问题框架,明确答题思路。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小说内容设置问题框架,考虑好答题思路。
这个过程可以根据题目的问法来进行,把所有相关问题放到问题框架中,让自己思维更加清晰明了。
此外,为了避免过多关注细节而忽略大局,我们还可以尝试根据题目提供的选项来对问题框架做进一步的优化。
3. 分析问题,突出重点,落实答案。
得到问题框架之后,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了。
对于具体问题的回答,我们需要突出重点,通过举例、分析等形式,更加直接、明确地回答问题。
此外,在表述答案时,应该注意语言简洁明了,让阅卷老师更容易理解和评分。
最后,提高阅读的效率和答题质量,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熟记小说中的重要牵扯点。
平时读小说时,我们要抓住小说中的重点,提取并记忆下来,这样在考试中,就可以快速抓住重点,把时间用在更有效的地方。
小说的情节结构一.高考大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理解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鉴赏评价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探究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小说三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三. 小说常见类型.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
2019高考复习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第一部分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查内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
2、环境描写的特点。
3、环境描写的手法。
4、环境描写的寓意。
5、环境描写的赏析。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例:【周测12《拾穗者》】2.文章为什么要用大篇幅描写乡村的美丽画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
参考答案:主题方面,表达对乡村坚守者的歌颂和对乡村美好未来的希冀。
情节方面,引出老妇人的故事,为下文高书记深情的发言做铺垫。
艺术效果方面,让读者身临其境,增添了小说的诗意之美。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第二部分情节类题型】一、情节梳理题(一)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二)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例1.【2010年广东卷《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例2.【周测9《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2. 从全文看,父亲为了把鲁尼培养成为出色的猎手做了哪些事情?参考答案:①在鲁尼八九岁时,就带他在营地附近狩猎。
②在带“我”和弟弟打猎路上,讲解上佳乌后的禁忌。
③告诫鲁尼好猎手不能在出猎时胡乱说话。
④狩猎过程中向“我们”分析怎样根据猎物的踪迹判断猎物的种属及特征。
⑤潜伏时,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
⑥给鲁尼做出了怎样选择最佳时机打猎的示范。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这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四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答题格式: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注:“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二、情节作用题(一)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二)答题思路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答题格式:作用点+体现点。
(注:“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例1:【周测11《私塾先生》】3. 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第一次是真土匪,洗劫了村子,骂骂咧咧;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秋毫无犯,待人礼貌。
(2)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
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
(3)两次事件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例2:【周测12《拾穗者》】 3.秦风“没有如愿获得金奖”,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6分)参考答案:前后呼应,照应开头“秦风还在力争蝉联。
”使情节内容完整。
使故事情节增添了波澜,引发读者思考。
和高书记的评价形成反差,突出照片的意义。
更能彰显高书记对母亲的爱和对乡村的关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情节探究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探究分析能力,探究角度主要有情节安排的合理与否、情节安排的作用、情节安排的艺术等,重点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问题。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3、有人说,文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不尽合理,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4、有人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5、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技巧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
具体来说,可以从环境描写、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题表达、读者感受、时代背景、艺术技巧与特色等方面入手。
答题格式: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②阐述理由,如“理由:A、……;B、……;C、……”;③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
【注: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
】例:【蓝本P34《珠子的舞蹈》】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多余,删去也不会影响故事情节的完整。
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看法。
你的答案:【第三部分人物类题型】一、人物形象概括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心理、情感的概括归纳能力,解题思路: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格。
5、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一)概括、分析人物特征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或: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某某的形象。
)对于这种提问形式的回答,要先从总体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定性概括,即用一个长单句的形式表述该形象的个性特征(肖像、性格、精神、品质、思想等)和身份地位特征等;再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题格式:某某是一个个性特征(A、B、C……)+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
①分析个性特征A;②分析个性特征B;③分析个性特征C……。
例:小说《老人和鹰》,结合小说内容,请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老人代表了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迫改变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的普通人。
(2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他们原有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1分)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苦闷和失落,他们深深眷恋着乡村的生活,努力在城市中寻找、追求着他们所习惯的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