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原理--DNA的生物合成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三章 DNA生物合成(复制)【A型题】1.根据F.Crik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是A.蛋白质→ RNA→DNA B.RNA→DNA→蛋白质C.RNA→RNA→DNAD.DNA→RNA→蛋白质E.DNA→DNA→蛋白质2.F.Crik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包括A.DNA→rRNA B.DNA→DNA C.RNA→蛋白质 D.mRNA→DNA E.DNA→tRNA3.H.Temin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内容是A.mRNA→蛋白质 B.DNA→DNA C.RNA→DNA D.DNA→mRNA E.蛋白质→mRNA4.H.Temin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内容是A.转录B. 逆转录C.翻译D. DNA复制E. RNA复制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座是RNA→RNA B.转录是DNA→RNA C.复制是DNA→DNAD.逆转录是RNA→DNA E.翻译是RNA→蛋白质6.M.Meselson和F.W.Stahl用15NH4Cl证明的机制是A.DNA转录为mRNA B. DNA半保留复制 C. mRNA翻译为蛋白质D. DNA混合式复制E. DNA全保留复制7.以15N标记DNA双链为模板,当以NH4Cl作氮源复制DNA时,开始产生不含15N的子代DNA分子时在A.第 1代 B.第 2代 C.第 3代 D.第 4代E.第 5代8.真核DNA生物合成的特点不包括A. 半不连续复制 B.多复制子复制 C.半保留复制 D.双向复制 E.滚环复制9.如果以15N标记的DNA双链作模板,NH4Cl作氮源进行复制,对子一代DNA分子做密度梯度离心分析,其密度带应位于A.重DNA带下方 B.普通DNA带 C.普通DNA带上方D. 重DNA带 E.普通带与重DNA带之间10.证实DNA半保留复制的技术是A.Sanger法 B. 密度梯度离心 C. α互补 D.斑点杂交 E. 蛋白质印迹11.真核生物DNA复制的方式是A. 滚环复制B. D环复制C. 全保留复制D. 混合式复制E. 半保留复制12.DN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保留了亲代DNA的全部遗传信息,其表现形式是A. DNA互补双链碱基序列的一致性B.代与代之间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C. 偶数链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D. 有规律间隔的碱基序列一致性E.对应链DNA碱基序列的一致性13.关于双向复制,错误的是A. 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复制B.原核生物只有一个复制起点C.原核生物是双复制子复制D. DNA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E.每个起始点产生两个复制叉14.有关DNA复制,错误的是A.领头链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同 B.领头链连续复制C.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是随从链D.子链延伸方向是5'→3'E.不连续片段称为岡崎片段15.关于复制的化学反应,错误的是A.新链延长只能是5'→3'方向B.形成3', 5'磷酸二酯键C.dNTP的β、γ-P以PPi形式释放D.DNA复制的底物是dNMPE.α-P与子链末端核糖3'-OH连接16.DNA-pol Ⅲ具有的特点是A.α亚基是复制保真性所必需的B.α、β、θ亚基组成核心酶C.比活性低于DNA-pol I D.催化3',5'磷酸二酯键生成E. 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17.关于DNA-pol Ⅲ,不正确的是A.β亚基起夹稳模板链的作用B.3'→5'外切核酸酶作用C.5'→3'聚合酶活性作用 D.线粒体DNA合成的酶E. 核心酶以外的亚基称γ-复合物18.关于DNA-pol Ⅲ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5'外切酶活性 B.细胞中的分子数最少C.DNA复制延长的酶D.有5'→3'外切酶活性E.有5'→3'聚合酶活性19.DNA-pol Ⅲ亚基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基形成异源多聚体B.α、ε、θ组成核心酶C. 10种亚基构成全酶D.ε亚基与复制保真性有关E.10种亚基又称γ-复合物20.关于DNA-polⅠ,不正确的是A.5'→3'核酸外切酶活性B.3'→5'聚合酶活性 C.5'→3'聚合酶活性D.3'→5'核酸外切酶活性 E.Klenow 片段有3'→5'外切酶活性21.DNA-polⅠ的作用不包括A.DNA修复时填补空隙 B.DNA复制时填补空隙 C.合成RNA引物D.校读复制中的错误E.能催化延长20个核苷酸左右22.关于DNA-polⅠ的叙述,错误的是A.3'→5'酶活性水解错配碱基 B.填补复制中出现的空隙 C.5'→3'酶活性切除突变片段D.填补修复中出现的空隙E.内切酶活性切除引物23.关于DNA-pol Ⅰ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即时校读功能 B.细胞中的分子数最多C.能填补DNA修复中的空隙D.可被水解为大、小片段E.是大肠杆菌主要的复制酶24.关于DNA-pol的叙述,正确的是A.polⅡ能校读复制中的错误 B.pol Ⅲ参与SOS修复C.pol Ⅲ是催化复制延长的酶D.polⅡ对模板的特异性最高E.polⅠ的比活性最高25.关于真核生物DNA-p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已发现polα、β、γ、δ、εB.polβ还有拓扑酶的作用C.polε有校读、修复作用D.polα具有引物酶活性E.polγ催化线粒体DNA合成26.真核生物DNA-pol作用,正确的是A.pol-α有切除修复的功能B.pol-β是线粒体DNA复制的酶C.pol-γ有引物酶活性D.pol-ε作用与polⅡ相似 E.pol-δ相当于原核生物pol Ⅲ27.原核和真核DNA-pol都不能A.辨认复制起始点 B.以dNTP作底物C.5'→3'方向延长DNA子链D.生成冈崎片段 E. 需RNA引物28.DNA复制的保真性作用不包括A.真核生物DNA-polδ即时校读功能B.引物酶的即时校读功能C.DNA-pol对碱基的选择功能D.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E. 3'→5'外切酶活性切除错配碱基29.关于DNA解螺旋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 B 蛋白是解螺旋酶B.rep蛋白是解螺旋酶 C.rep蛋白作用时需ATP供能D.DnaC 蛋白辅助Dna B发挥作用E.Dna B 蛋白能辨认起始点30.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G蛋白催化游离NTP聚合B.DnaB蛋白就是rep蛋白C.DnaG蛋白是引物酶D.rep蛋白解链不须ATP供能 E. rep蛋白又称解螺旋酶31.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是A.辨认复制起始点 B.复制时理顺DNA链C.稳定DNA分子拓扑构象D.解开DNA双螺旋间氢键 E.使DNA分子成为正超螺旋32.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不包括A.拓扑酶共有5种 B.连接磷酸二酯键C.酶Ⅰ切断DNA双链的一股D.酶Ⅱ作用时需要ATP E. 水解磷酸二酯键33.关于拓扑酶的作用是,错误的是A.切断DNA单链或双链 B.使DNA适度盘绕C.已发现3种拓扑酶D.只存在于原核生物中 E. 参与复制全过程34.不参与原核DNA复制的物质是A.dNTP B.Uvr B C.Dna G D.SSB E.NTP35.不参与DNA复制的酶是A.核酶 B.引物酶 C.连接酶 D.解螺旋酶 E.拓扑酶36.复制中维持DNA单链状态的蛋白质是A.Dna B B.SSB C.UvrB D.Rec A E.Lex A37.关于单链DNA结合蛋白,不正确的是A.作用时有协同效应 B.是异源四聚体C.结合单链的跨度约32个核苷酸D.不断地结合、脱离 E. 保护单链DNA完整38.DNA连接酶的作用是A.填补去除引物后的空隙B.复制时切断、理顺DNA链C.RNA引物去除后连接DNA D.解开DNA双螺旋 E.连接相邻DNA链3'-OH和5'-P39.不需要DNA连接酶参与的过程是A.DNA复制 B.DNA重组 C.SOS修复 D.DNA切除修复 E.DNA复性40.为DNA连接酶供能的物质是A.FAD B.NADPH C.CTP D.ATP E.GTP41.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错误的是A.引物酶催化合成短链RNA B.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 C.解螺旋酶又称DnaB D.连接酶能切断和连接磷酸二酯键E.拓扑酶能连接磷酸二酯键42.关于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负超螺旋有更好的模板作用 B.引发体形成后引物开始合成C.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的复制D.DnaG 蛋白辨认复制起始点E. 参入子链的是脱氧单核磷酸核苷43.引发体成分不包括A.Dna A B.Dna B C.Dna C D.Dna G E.DNA起始复制区域44.关于复制起始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 A不是引发体成分B.oriC是复制起始点C.引发体在DNA链上移动需要ATPD.oriC有富含GC区E.引物酶最后加入引发体45.辨认复制起始点的蛋白质是A.DnaA 蛋白 B.DnaG蛋白 C.DnaC蛋白 D.引物酶 E.DnaB蛋白46.原核生物复制起始的叙述,错误的是A.复制起始的识别区为串联重复序列B.识别区下游为富含AT区C.初步形成复制叉D.RNA引物提供3'-OH末端E.引物合成依据聚合酶的碱基序列47.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物酶的底物是NTP B.DNA聚合酶的底物是dNTP C.解螺旋酶能切断DNA再连接D.拓扑酶切断一股或两股DNA链E.连接酶仅连接双链DNA的单链缺口48.DNA复制时, 合成5'-TAGATCC-3'的互补序列是A.5'-GGAUAGA-3' B.5'-GGAUCUA-3' C.5'-CCTAGAT-3' D.5'-GGATCTA-3' E.5'-ATCTAGG-3'49.模板链DNA序列5'-ACGCATTA-3'对应的mRNA序列是A.5'-ACGCAUUA-3' B.5'-UAATGCGT-3' C.5'-UAAUGCGU-3'D.5'-TAATGCGT-3' E.5'-UGCGUAAU-3'50.mRNA序列5'-ACGCAUUA-3'对应的cDNA序列是A.5'-TAATGCGT-3' B.5'-TAAUGCGU-3'C.5'-UAAUGCGT-3'D.5'-ACGCATTA-3'E.5'-TGCGTAAT-3'51.不催化3', 5'磷酸二酯键生成的酶是A.聚合酶 B.拓扑酶C.解螺旋酶 D.引物酶E.连接酶52.DNA-pol催化的反应,不包括A.双链DNA中单链缺口的连接 B.DNA复制延长中3'-OH与5'-P反应C.引物3'-OH与dNTP5'-P反应D.切除错配的核苷酸E.切除引物和突变的DNA片段53.关于复制中的RNA引物,不正确的是A.DnaG 催化生成B.保留为DNA新链的一部分C.被RNA酶水解D.以模板的碱基序列合成E.是短链RNA分子54.复制中,RNA引物的作用是A.活化SSB B.使冈崎片段延长C.参与构成引发体D.提供3'-OH末端供dNTP加入 E.协助解螺旋酶作用55.复制时①DNA-pol Ⅲ;②解螺旋酶;③引物酶;④DNA连接酶;⑤SSB作用的顺序是A.②、⑤、④、①、③ B.②、④、⑤、③、① C.④、⑤、③、①、②D.①、②、③、④、⑤ E.②、⑤、③、①、④56.复制起始时最早发挥作用的一组物质是A.DnaA 、SSB、连接酶 B.冈崎片段、引物酶、DNA-pol ⅢC.外切酶、DanB、SSB D.解螺旋酶、Dan A、Dna G、E.引物、拓扑酶、DNA-polⅠ57.参与原核生物复制延长的酶,不包括A.DNA-pol Ⅰ B.限制性内切酶C.引物酶 D.连接酶 E. DNA-pol Ⅲ58.DNA复制过程中不能出现的是A.冈崎片段的连接 B.合成RNA引物C.生成冈崎片段D.RNA引物被水解E.全不连续复制A.真核生物能生成冈崎片段B.子链延长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C.只有随从链生成冈崎片段D.由于引物太小所致E.领头链不生成冈崎片段60.关于冈崎片段的生成,不正确的是A.领头链复制先于随从链B.DNA半不连续合成所致C.仅发生于随从链D.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所致E.有自由的5'-OH61.产生冈崎片段的原因是A.复制速度过快B.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C.多个复制起始点D.拓扑酶作用生成 E.RNA引物过短62.关于原核生物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随从链复制方向是3'→5' B.领头链复制与解链方向一致C.DNA-polⅠ填补引物水解后的缺口D.半不连续复制E.RNA酶水解引物63.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polα合成引物B.DNA-pol δ是复制酶C.冈崎片段较长D.多个复制起始点E.双向复制,生成复制叉64.关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正确的是A.卫星DNA在S期后期复制B.复制的起始点很多C.有上千个复制子D.复制有时序性E.端粒是在S期中期复制65.有关真核生物DNA复制,不正确的是A.polα有解螺旋酶活性B.酵母复制起始点有自主复制序列C.PCNA在复制起始起关键作用D.起始点比E. coli的oriC短 E.需要复制因子和拓扑酶66.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不正确的是A. 自主复制序列可克隆到质粒上B. 典型的细胞周期分为4期C.中心体是在S期后期复制D.P21蛋白和锚蛋白又称检查点蛋白E.P21蛋白激活多种CDKA.随从链的延长是连续的B.滚环复制需A蛋白参与C.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点D.不连续复制与引物酶性质有关E.线粒体DNA是滚环复制68.参与真核生物复制的物质,错误的是A.cyclin是蛋白激酶的调节亚基B.CDK是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基C.复制因子有CDK和cyclin两类D.复制因子不参与原核DNA复制E.PCNA就是增殖细胞核抗原69.只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物质是A.hTR、hTP1、hTRTB.CDK、cyclinC.polα、β、γ、δ、εD.Dn aA、DnaB、DnaC、DnaGE.PCNA70.关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A. 只需核酸外切酶切去引物B. 岡崎片段长度达135bp或其几倍长C.polδ置换 polα,延长DNA子链D.随从链的引物包含有DNA片段E.polδ需要PCNA的协同作用71.关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A.大部分原有组蛋白组装至新DNA链 B.端粒与DNA复制的完整性有关C.DNA复制与核小体装配同步进行 D.核内RNA酶和核酸外切酶切去引物E.领头链连续复制一个复制子72.参与DNA复制的物质不包括A.核酶 B.拓扑酶 C.连接酶 D.引物酶 E.DNA聚合酶7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DNA-pol Ⅲ催化复制延长 B.DNA-polδ催化复制延长C.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始点D.原核生物有一个复制起始点E.真核生物冈崎片段比原核长74.用作DNA合成的模板不包括A.tRNA B.载体DNA C.病毒RNA D.cDNA E.线粒体DNA75.关于真核生物端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染色体DNA末端B. 染色体两端都有C. 是富含T、G短序列的多次重复D. 染色体中膨大的部分E. 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76.关于端粒酶及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逆转录酶活性B.是RNA-蛋白质复合物C.催化端粒DNA生成D.催化生成的母链可以反折E.以染色体DNA为模板77.关于端粒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hTP1是端粒酶协同蛋白B.爬行模型机制合成端粒C.催化逆转录D.提供DNA模板E.hTR辨认及结合母链DNA78.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殖细胞端粒长于体细胞B.老化与端粒酶活性下降有关C.肿瘤细胞可有端粒缺失D.胚胎细胞端粒最短E. 肿瘤细胞可有端粒酶活性增高79.关于逆转录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解杂化双链中的RNA B.促使新合成DNA转入宿主细胞C.以单链RNA为模板D.以单链cDNA为模板E.能催化生成cDNA双链80.关于逆转录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逆转录酶有RNase活性B.逆转录酶有DNA 聚合酶活性C.第二步反应生成RNA/DNA双链D.生成的双链DNA称前病毒E.DNA病毒基因组不需逆转录81.逆转录现象的生物学意义不包括A.RNA也能携带遗传信息B.可用逆转录酶获取目的基因C.逆转录病毒中有癌基因D.HIV是致人类艾滋病的RNA病毒E.逆转录合成的cDNA是单链DNA82.有关试管内合成cDNA,不正确的是A.酶或碱除去杂化双链的RNA B.逆转录的原料是NTP C.Klenow片段催化合成DNAD.cDNA是双链的DNA E.cDNA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83.不属于滚环复制的叙述是A.内外环同时复制B.M13噬菌体在E.coli的复制形式C.滚环复制不需要引物D.A蛋白有核酸内切酶活性E.一边滚动一边连续复制84.不属于D环复制的叙述是A.复制时需要引物B.线粒体DNA的复制形式C.内外环起始点不在同一位点D.内外环复制有时序差别E.DNA-polε催化反应85.关于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型改变无表型改变B.必然导致生物功能受损C.多态性是个体间基因型差别D.是某些遗传病的发病基础E.突变可使生物进化86.紫外线照射最常引起的碱基二聚体是A.T-T B.C-T C.T-U D.C-C E.U-C87.对嘧啶二聚体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相邻两个嘧啶碱基共价结合形成 B.由紫外线照射引起C.光修复酶修复D.是一种插入突变 E.500nm波长可活化光修复酶88.一定能引起框移突变的是A.嘌呤取代嘧啶 B.错配C.插入3个核苷酸 D.点突变E.缺失5 个核苷酸89.关于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碱基错配又称点突变 B.插入不一定引起框移突变C.缺失一定引起框移突变D.插入可改变密码子阅读方式E.亚硝酸盐可使C置换为U90.亚硝酸盐引起DNA分子的突变是A.形成嘧啶二聚体 B.一段DNA分子重排C.C→U D.A→G E.G碱基N-7甲基化91.机体对DNA损伤的修复方式不包括A.光修复 B.热修复C.重组修复 D.切除修复E.SOS修复92.切除修复时①DNA-polⅠ;②DNA连接酶;③Uvr A、Uvr B;④Uvr C作用的顺序是A.②、③、①、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D.③、②、④、① E.①、②、③、④93.参加切除修复的酶是A.引物酶 B.解螺旋酶C.拓扑酶 D.DNA-polⅠ E. RNase H94.着色性干皮病的分子基础是A.Uvr类蛋白缺乏 B.RAD基因缺陷C.Dna类蛋白突变D.XP基因缺陷E.rec基因突变95.关于DNA损伤修复的叙述,正确的是A.SOS修复就是重组修复B.切除修复是最重要的修复方式C.重组修复能切去损伤链D.<300nm波长活化光修复酶 E. 切除修复使DNA保留的错误较多96.关于重组修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适于DNA损伤面太大不能及时修复B.修复线粒体DNA损伤C.修复后损伤链并没有切去D.以健康母链填补损伤处 E. Rec A有核酸酶活性97.不属于基因改变造成的遗传病是A.地中海贫血 B.膀胱癌C.着色性干皮病D.血友病 E.镰形红细胞贫血98.镰状红细胞贫血基因和基因表达时,不会出现异常的是A.α肽链 B.hnRNA C.mRNA D.β肽链E.DNA【B型题】A.复制B.转录C.逆转录D.翻译99.从DNA→DNA称100.从mRNA→DNA称101.从DNA→mRNA称102.从mRNA→蛋白质称A.从N端→C端B.从C端→N端C.以5'→3'方向D.以3'→5'方向103.遗传密码阅读104.多肽链的合成105.反密码子阅读A. 参与重组修复B. 参与切除修复C. 参与光修复106.光修复酶107.DNA pol I108.RecAA.多肽链B.模板链C.领头链D.随从链E.编码链109.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同的是110.需多次生成引发体的是111.能指引转录生成RNA的是A.缺失B.重排C.转换D.点突变112.烷化剂导致核苷酸脱落113.移位的DNA颠倒方向114.碱基错配又称为A.自然突变B.只有基因型改变的突变C.致死性突变D.基因型突变115.不改变蛋白质编码序列的是116.可使物种进化和分化的是117.没有可觉察的表型改变A.采用滚环复制B.仅一个复制起点C.多个复制起点D.单链反折为双链118.原核生物DNA合成119.端粒合成过程可有120.一些低等生物DNA合成121.真核生物DNA合成【C型题】A. 5'→3'延长聚合活性B. 有即时校读功能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否122.RNA 聚合酶123.DNA连接酶124.DNA-pol ⅠA. 催化磷酸二酯键生成B. 复制中理顺DNA链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否125. DanB126. SSB127. DanGA. 胚胎干细胞DNA复制B. E. coliDNA复制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否128. 双向复制129. 1个复制起始点130. 端粒酶参与A. 基因重排B. 基因缺陷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否131. 白化病的病因132. 地中海贫血病因133. 镰形红细胞贫血病因A. 需要RNA模板B. 需要DNA模板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否134. 端粒酶135. 逆转录酶136. 引物酶【X型题】137.DNA复制时有A. 半保留复制B. 半不连续复制C. 正或负超螺旋D. 即时校读138. DNA分子序列信息转变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包括A.翻译B. 转录C. 逆转录D. 复制139.关于DNA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电镜看到的眼睛状代表双向复制B. 引发体包括DNA的起始复制区C. 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复制D. 正超螺旋有更好的模板作用140.参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有A.拓扑酶Ⅰ和Ⅱ B引物酶和端粒酶 C. DNA-pol α和PCNA D. DNA连接酶和Dna B 141.与DNA复制保真性有关的是A. 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B. PCNA和野生型P53的作用C. 聚合酶对碱基的选择D. 即时校读功能142.有关DNA解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B能解开DNA双链B. DnaA和DnaC也参与解链作用C. SSB维持模板单链D.拓扑酶参与解链作用143.DNA模板可直接用于A.复制B. 翻译C.转录D. 逆转录144.真核生物DNA-pol具有的作用是A.polδ有解螺旋酶活性B.polα有引物酶活性C.polε能填补引物空隙D.polδ延长子链145. DNApol ⅢA. 线粒体DNA合成的酶B. 在真核生物细胞中C. 有聚合酶作用D. 有5'→3'外切核酸酶作用146.DNA-polⅠ具有的酶活性是A. 5'→3'外切B. 5'→3'聚合C. 3'→5'外切D.3'→5'聚合147.DNA-pol Ⅲ的特点是A. ε亚基是复制保真性所必需的B. α、ε、θ组成核心酶C. 填补引物空隙和即时校读功能D. 5'→3'延长脱氧核苷酸链聚合活性148. DNA连接酶参与的反应有A.切除修复 B. 逆转录 C.DNA重组 D. DNA复制149.原核和真核DNA-pol都具有的作用是A.需要dNTP和NTP参与B. 一小段RNA作为引物C. 复制时生成复制叉D. 半不连续复制150.能用作DNA合成的模板是A.载体DNAB. 病毒DNAC. 病毒RNAD. cDNA151.哺乳动物DNA复制的特点是A.引物较短 B. 单复制子复制 C. 复制延长的速度慢 D. 冈崎片段较短152. 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有A. 水解和连接磷酸二酯键B. 使复制中的DNA连环或解连环C. 复制中理顺DNA链D. 在复制起始时发挥作用153.在DNA复制延长中出现的有A. 水解RNA引物B. 合成RNA引物C. 生成冈崎片段D. 冈崎片段的连接154.冈崎片段A. 不需要引物B. DNA半不连续复制所致C. 发生于两条模板链D. 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所致155.DNA复制中的RNA引物A. 被RNA酶水解B. 保留为新链的一部分C. DnaG或DNA-pol α催化生成D. 以RNA酶内的模板合成156.DNA连接酶催化的反应A. 相邻DNA链3'-OH和5'-PB. 需要消耗ATPC. 连接RNA引物和冈崎片段D. 连接碱基互补双链中的单链缺口157.关于DNA损伤修复的叙述,正确的是A. 300nm的波长能活化光修复酶B. 切除修复是最重要的修复方式C. 重组修复能去除损伤链D. 调节子参与E.coli的SOS修复158. 参加切除修复的蛋白质有A.UvrA、Uvr BB. Dna A、Dna BC.DNA-polⅠD. DNA连接酶159. 可以产生框移突变的是A.插入B. 点突变C.重排D. 缺失160. 关于SOS修复正确的是A. 相关修复基因组成调节子B. 修复后DNA保留较多错误C. 修复后细胞可以存活D. 包括了切除、重组修复系统161.机体对DNA损伤后的修复方式有A.切除修复B. 重组修复C. 热修复D. 光修复162.烷化剂使 G碱基N-7位甲基化所致的突变作用是A. 形成嘧啶二聚体B. 引起框移突变C. 嘌呤替换嘧啶D. 嘧啶替换嘧啶163.检测镰状红细胞贫血基因和基因表达时,哪些分子会有异常?A. hnRNAB. DNAC. mRNAD. β肽链164. 着色性干皮病的特点有A. 抗紫外线损伤能力差B. 是隐性遗传病C. SOS修复系统缺陷D. XP基因缺陷165.逆转录酶所具有的酶活性是A.引物酶B. RNase HC. DNA聚合酶D. 反转录酶166.试管内合成cDNA的步骤包括A.碱水解B. DNA聚合C. 逆转录D. 核酸酶水解答案1.D 2.D 3.C 4.B 5.A 6.B 7.B 8.E 9.E 10.B 11.E 12.B 13.C 14.C 15.D 16.D 17.D 18.D 19.E 20.B 21.C 22.E 23.E 24.C 25.B 26.E 27.A 28.B 29.E 30.D 31.B 32.A 33.D 34.B 35.A 36.B 37.B 38.E 39.E 40.D 41.D 42.D 43.A 44.D 45.A 46.E 47.C 48.D 49.C 50.A 51.C 52.A 53.B 54.D 55.E 56.D 57.B 58.E 59.D 60.E 61.B 62.A 63.C 64.E 65.A 66.E 67.B 68.C 69.D 70.A 71.E 72.A 73.E 74.A 75.D 76.E 77.D 78.D 79.B 80.C 81.E 82.B 83.A 84.E 85.B 86.A 87.D 88.E 89.C 90.C 91.B 92.C 93.D 94.D 95.B 96.B 97.B 98.A 99. A 100.C 101.B 102.D 103.C 104.A 105.C 106.C 107.B 108.A 109.C 110.D 111.B 112.A 113.B 114.D 115.B116.A 117.B 118.B 119.D 120.A 121.C 122.A 123.D 124.C 125.D 126.D 127.A 128.C 129.B 130.A 131.B 132.A 133.D 134.A 135.C 136. B 137.ABCD 138. AB 139. ABC 140.AD 141.ACD 142.ABCD 143. AC 144. ABCD 145. C 146. ABC 147.ABD 148. ACD 149. ABCD 150. ABCD 151. ACD 152.ABC 153. ABCD 154. BD 155. AC 156. ABD 157.ABD 158. ABCD 159. AD 160.ABCD 161. ABD 162.B 163. ABCD 164. ABD 165. BCD 166. ABCD。
目前,一般DNA合成都采用固相亚磷酰胺三酯法合成DNA片段,此方法具有高效、快速偶联等优点,已在DNA化学合成中广泛使用。
DNA化学合成不同于酶促的DNA合成过程从5'→3'方向延伸,而是由3'端开始。
具体的反应步骤如下:一、脱保护基(Deblocking) 用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脱去连结在CPG(Controlled Pore Glass)上的核苷酸的保护基团DMT(二甲氧基三苯甲基),获得游离的5'-羟基端,以供下一步缩合反应。
二、活化(Activation) 将亚磷酰胺保护的核苷酸单体与四氮唑活化剂混合并进入合成柱,形成亚磷酰胺四唑活性中间体(其3'-端已被活化,但5'-端仍受DMT保护),此中间体将与GPG 上的已脱保护基的核苷酸发生缩合反应。
三、连接(Coupling) 亚磷酰胺四唑活性中间体遇到CPG上已脱保护基的核苷酸时,将与其5'-羟基发生亲合反应,缩合并脱去四唑,此时合成的寡核苷酸链向前延长一个碱基。
四、封闭(Capping) 缩合反应后为了防止连在CPG上的未参与反应的5'-羟基在随后的循环反应中被延伸,常通过乙酰化来封闭此端羟基,一般乙酰化试剂是用乙酸酐和N-甲基咪唑等混合形成的。
五、氧化(Oxidation) 缩合反应时核苷酸单体是通过亚磷酯键与连在CPG上的寡核苷酸连接,而亚磷酯键不稳定,易被酸、碱水解,此时常用碘的四氢呋喃溶液将亚磷酰转化为磷酸三酯,得到稳定的寡核苷酸。
经过以上五个步骤后,一个脱氧核苷酸就被连到CPG的核苷酸上,同样再用三氯乙酸脱去新连上的脱氧核苷酸5'-羟基上的保护基团DMT后,重复以上的活化、连接、封闭、氧化过程即可得到一DNA片段粗品。
最后对其进行切割、脱保护基(一般对A、C碱基采用苯甲酰基保护;G碱基用异丁酰基保护;T碱基不必保护;亚磷酸用腈乙基保护)、纯化(常用的有HAP,PAGE,HPLC,C18,OPC等方法)、定量等合成后处理即可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寡核苷酸片段。
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一、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和反中心法则: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但在少数RNA病毒中,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因此,在这些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R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反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DNA,再由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给蛋白质,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称为反中心法则。
二、DNA复制的特点: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
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
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
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
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
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
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的生命现象和机制的学科。
它深入研究细胞内部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揭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
分子生物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和疾病治疗的发展。
基本原理之一是DNA的结构和功能。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中保存遗传信息的分子。
它由两条螺旋状的链组成,这两条链通过碱基配对(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间的双氢键,鸟嘌呤和胞嘧啶之间的三氢键)相互连接。
DNA的碱基序列决定了生物体的基因信息,它们通过DNA复制过程在细胞分裂时被复制和传递到下一代。
基本原理之二是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分子构造和功能执行者。
蛋白质的合成是基于DNA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而实现。
转录将DNA上的信息转录成RNA(核糖核酸),而翻译则根据RNA的信息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多个调控机制的控制,包括转录因子和信号分子的作用。
蛋白质可以通过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参与到细胞的代谢、信号传导、运输和组织结构等生命活动过程中。
基本原理之三是基因调控。
基因调控是维持细胞功能和分化的重要机制。
通过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细胞可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并执行特定的功能。
基因调控机制包括转录因子和核酸酶的作用,通过与DNA结合和调控启动子区域上的转录活性来控制基因的转录水平。
此外,还存在着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它们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可及性来影响基因的表达。
基本原理之四是细胞信号传导。
细胞相互之间和细胞内部的信号传导是细胞功能调节的关键。
细胞可以通过膜受体的激活和细胞内信号分子的转导来接受外界环境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反应。
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基础包括蛋白质激酶、腺苷酸环化酶和细胞内钙离子等。
细胞信号传导网络可以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细胞内生物学效应,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应激反应等。
第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一、选择题1.F.Crik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包括A.RNA→蛋白质B.DNA→rRNAC.DNA→DNAD.RNA→DNAE.DNA→mRNA2.M.Meselson和F.W.Stahl用15NH4Cl 证明的机制是A. DNA混合式复制B. DNA转录为mRNAC. mRNA翻译为蛋白质D. DNA半保留复制E. DNA全保留复制3.不参与原核DNA复制的物质是A.dNTPB.Dna GC.Uvr BD.SSBE.NTP4.复制中维持DNA单链状态的蛋白质是A.Dna BB.UvrBC.SSBD.Rec AE.Lex A5.DNA复制时, 合成5'-TAGATCC-3'的互补序列是A.5'-GGATCTA-3'B.5'-CCTAGAT-3'C.5'-GGAUCUA-3'D.5'-GGAUAGA-3'E.5'-ATCTAGG-3'6.关于DNA-pol Ⅲ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3'→5'外切酶活性B.有5'→3'外切酶活性C.复制延长中催化核苷酸聚合D.细胞中含量最少比活性最高E.有5'→3'聚合酶活性7.DNA复制保真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polⅠ的即时校读功能B.DNA-pol 对碱基的选择性C.DNA-pol 对模板的依赖性D.DNA-pol对模板的高亲和性E.严格的碱基配对原则8.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是A.解开DNA双螺旋间氢键B.复制时理顺DNA链C.使DNA异构为核小体D.辨认复制起始点E.稳定和保护单链DNA9.复制中,RNA引物的作用是A.活化SSBB.使冈崎片段延长<P%2@`���<NTEXT style="LINE-HEIGHT: 18pt; TEXT-INDENT:7.9pt">C.参与构成引发体D.协助解螺旋酶作用E.提供3'-OH末端供dNTP加入10.紫外线照射最常引起的碱基二聚体是A.C-CB.C-TC.T-TD.T-UE.U-C11.DNA切除修复时①DNA-polⅠ;②DNA连接酶;③Uvr A;④Uvr C、Uvr B 作用顺序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E.①、③、④、②12. 着色性干皮病的分子基础是A.Uvr类蛋白缺乏B.DNA-pol δ基因缺陷C.DNA-pol ε基因突变D.Lex A类蛋白缺乏E.XP类基因缺陷13. 关于逆转录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单链RNA为模板B.以单链DNA为模板C.水解杂化双链中的RNAD.促使新合成DNA转入宿主细胞E.能生成cDNA双链14. 能直接以DNA为模板合成的物质是A.阻遏物B.hnRNAC.引物酶D.诱导剂E.辅阻遏物15. 参与DNA复制的物质不包括A.引物酶B.拓扑酶C.连接酶D.核酶E.SSB16. 关于端粒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染色体DNA为模板B.是RNA-蛋白质复合物C.催化端粒DNA生成D.含有RNA模板E.有逆转录酶活性17.产生冈崎片段的原因是A.复制速度过快B.拓扑酶作用生成C.多个复制起始点D.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E.RNA引物过短18. 关于突变的叙述, 错误的是A.点突变导致错配B.缺失一定引起框移突变C.插入不一定引起框移突变D.插入可改变密码子阅读方式E.A取代G是突变19. 为真核生物DNA连接酶供能的物质是A.GTPB.ATPC.NAD+D.NADPHE.FAD20. 不需要DNA连接酶参与的过程是A.DNA复制B.切除修复C.SOS修复D.DNA复性E.DNA重组二、名词解释1. 中心法则(the central dogma)2. 基因和基因表达(gene and gene expression)3.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4. 端粒和端粒酶(telomere and telomerase)5.逆转录和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三、问答题1.DNA复制时是如何保证其保真性的?2.论述参与DNA复制的主要物质及各自的功能。
医学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DNA的生物合成
1、半保留复制:复制时,母链双链DNA解开成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合成新的互补链。
子代细
胞的DNA双链,其中一股链从亲代完整的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重新合成。
由于碱基互补,两个子细胞的DNA双链,都和亲代母链DNA碱基序列一致。
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2、半不连续复制:领头链连续复制,随从链不连续复制,这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3、双向复制:复制时,DNA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两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称为双向复制。
4、冈崎片段:DNA复制时,随从链形成的不连续片段。
5、复制子:是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从一个DNA 复制起点起始的DNA复制区域称为复制子。
6、引发体:复制起始时,原核生物由解链酶、DnaC、DnaG、结合到DNA复制起始区域形成的复合结构,叫
引发体。
7、领头链:DNA复制时,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叫做领头链。
8、随从链:DNA复制时,不能顺解链方向连续复制,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的子链叫做随从链。
9、端粒: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由末端DNA序列和蛋白质构成。
10、框移突变:指由于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突变引起的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
列顺序发生改变,其后果是翻译出的蛋白质可能完全不同。
11、引物:是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
12、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的过程。
第四章DNA的生物合成一、选择单选:1、中心法则的内容不包括A.DNA→DNAB.DNA→RNAC.RNA→DNAD.RNA→蛋白质E.蛋白质→RNA2、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不包括A. 催化引物的3'-羟基与dNTP的5'-磷酸基反应B. 催化引物的生成C. 切除引物或突变的DNA片段D. 切除复制中错配的核苷酸E. 催化DNA延长中3'-羟基与dNTP的5'-磷酸基反应3、DNA连接酶A. 使DNA形成超螺旋结构B. 使双螺旋DNA链缺口的两个末端连接C. 合成RNA引物D. 将双螺旋解链E. 去除引物,填补空缺4、DNA连接酶在下列哪一个过程中是不需要的?A. DNA修复B. DNA复制C. DNA断裂和修饰D. 基因工程制备重组DNAE. DNA天然重组5、DNA连接酶作用需要A. GTP供能B. ATP供能C. NAD+供能D. NADP供能E. cAMP供能6、DNA复制起始过程,下列酶和蛋白质的作用次序是:1.DNA-pol Ⅲ;2.SSB;3.引物酶;4.解螺旋酶A.l,2,3,4B. 4,2,3,1C. 3,l,2,4D. 1,4,3,2E. 2,3,4,l7、复制中的RNA引物A. 使DNA-pol Ⅲ活化B. 解开 DNA双链C. 提供5’-P合成DNA链D. 提供3’-OH合成DNA链E. 提供5’-P合成RNA链8、复制起始,还未进人延长时,哪组物质已经出现A. 冈崎片段,复制叉,DNA-pol IB. DNA外切酶、DNA内切酶、连接酶C. RNA酶、解螺旋酶、DNA-pol ⅢD. Dna蛋白,RNA聚合酶,SSBE. DNA拓扑异构酶,DNA-pol Ⅱ,连接酶9、冈崎片段产生的原因是A. DNA复制速度太快B. 双向复制C. 有RNA引物就有冈崎片段D. 复制与解连方向不同E. 复制中DNA有缠绕打结现象10、关于突变,错误的说法是A. 颠换是点突变的一种形式B. 插入1个碱基对可引起框移突变C. 重排属于链内重组D. 缺失5个碱基对可引起框移突变E. 转换属于重排的一种形式11、点突变引起的后果是A. DNA降解B. DNA复制停顿C. 转录终止D. 氨基酸读码可改变E. 氨基酸缺失12、嘧啶二聚体的解聚方式靠A. S.O.S修复B. 原核生物的切除修复C. 重组修复D. 真核生物的切除修复E. 光修复酶的作用13、点突变不会导致A.错义突变B.无义突变C.移码突变D.致死突变E.癌基因激活14、损伤的类型不包括A.错配B.插入和缺失C.DNA重排D.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E.DNA变性多选:1、中心法则的内容包括A.DNA半保留复制B.DNA逆转录合成C.DNA修复D.RNA复制E.蛋白质合成2、DNA的复制过程需要A.DNA模板B.dNTPC.NTPD.DNA聚合酶E.引物和Mg2+3、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需要30多种酶和蛋白质参加,其中主要有A.解旋酶DnaBB.Ⅰ型拓扑异构酶C.引物酶DnaGD.DNA聚合酶ⅡE.DNA连接酶4、真核生物DNA半保留复制需要A. DNA聚合酶αB. 逆转录酶C. 转肽酶D. 端粒酶E. DNA聚合酶γ5、可能造成框移突变的是A. 转换B. 缺失C. 点突变D. 颠换E. 插入6、DNA复制的特点是A.要合成RNA引物B.是NTP聚合C.形成复制叉D.完全不连续E.半保留复制7、关于原核生物DNA聚合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dNTP按5'→3'方向合成DNAB.其引物可以是DNAC.DNA聚合酶Ⅱ没有5'→3'外切酶活性D.DNA聚合酶Ⅲ延伸能力最强E.切口平移依赖DNA聚合酶的5'→3'外切酶活性和5'→3'聚合酶活性8、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在以下哪些方面与原核生物不同?A.复制速度比原核生物慢B.有许多复制起点C.形成多复制子结构D.复制周期长E.存在端粒合成机制9、关于真核生物DNA 端粒的合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端粒DNA含短串联重复序列B.所有端粒末端均为3'端突出结构C.端粒酶本质上是一种逆转录酶D.端粒DNA合成过程还需要引物E.端粒DNA合成过程是一个连续过程10、哪些因素可以造成DNA损伤?A.复制错误B.自发性损伤C.物理因素D.化学因素E.病毒11、那些成分可以导致DNA损伤?A.碱基类似物B.亚硝酸盐C.烷化剂D.染料E.尼古丁12、DNA损伤修复系统包括:A.错配修复B.直接修复C.切除修复D.重组修复E.易错修复13、逆转录酶具有哪些催化活性A.DNA逆转录合成B.DNA复制合成C.水解双链DNAD.水解双链RNAE.水解RNA-DNA杂交体14、逆转录病毒在合成其双链cDNA之前,需先后经过哪两步反应A. 病毒蛋白质的合成B. 转录C. 逆转录D. RNA链的水解E. DNA大量复制二、填空1.DNA的复制过程需要以下物质:dNTP底物、、DNA聚合酶、和M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