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综合指标(作业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8.22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标志是说明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标志和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变量和变量。
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显示、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5.配第在他的代表作《》中,用数字来描述,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计量,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二、判断题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凯特勒,他把概率论正式引进统计学。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8.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9.数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大小有直接关系。
()10.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1.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A.产业分类B.劳动生产率C.所有制形式D.企业名称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B.全国的住宅C.各省市自治区D.某一居民户3.若要了解全国石油企业采油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国所有油田B.每一个油田C.每一台采油设备D.所有采油设备4.关于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C.数量指标用数字表示,质量指标用文字表示D.指标都是用文字表示的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英国人威廉·配第B.德国人康令C.德国人阿亨瓦尔D.比利时人凯特勒6.关于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中的单位数都是有限的B.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C.对于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D.对于无限总体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7.关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B.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C.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是总体单位D.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具有某种相同的性质8.关于标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三章综合指标(总量与相对指标)练习一、填空题1.绝对数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
2.按绝对数的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三类指标。
3.总体单位总数和标志值总数随着变化而可能转化。
4.相对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计算得到。
5.结构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都是在基础上计算的。
6.计划指标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和。
7.强度相对数的正指标数值越大,表示现象的强度和密度越8.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而计算的相对数。
9.实物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产品的量,价值指标反映产品的量。
10.我国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59%,则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为。
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商场数量B营业员人数C商品价格D商品销售量2.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
若每个分院为调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A分院数B学生数C教师数D专业数3.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A人口出生率B产值利润率C恩格尔系数D工农业产值比4.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5.属于不同总体的不同性质指标对比的相对数是( )A动态相对数 B 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例相对数6.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A绝对数B相对数C时点数 D 8寸期数7.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
该数字资料为( ) A绝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8,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检,不合格率分别为6%和10%,则饮料不合格品数量( )A甲>L B甲<乙C甲=乙D无法判断9.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A 66.7%B 95.1%C 105.1%D 99.0%10.2001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长达到1.9万公里,和1998年相比几乎翻了二番。
1. 什么是烃类热裂解?答:烃类的热裂解是将石油系烃类燃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答:烃类热裂制乙烯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原料烃的热裂解、裂解产物的分离两部分。
3. 在烃类热裂解系统内,什么是一次反应?什么是二次反应?答: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裂解(脱氢和断链),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是应促使其充分进行的反应;二次反应则是指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等)继续发生的后续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大的液体产物以至结焦生炭的反应,是尽可能抑制其进行的反应。
4. 用来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是什么?答: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如下:(1)族组成—PONA值,PONA值是一个表征各种液体原料裂解性能的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P—烷烃(Paraffin); O—烯烃(Olefin);N—环烷烃(Naphtene);A—芳烃(Aromatics)。
(2)氢含量,根据氢含量既可判断该原料可能达到的裂解深度,也可评价该原料裂解所得C4和C4以下轻烃的收率。
氢含量可以用裂解原料中所含氢的质量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裂解原料中C 与H的质量比(称为碳氢比)表示。
(3)特性因数—K,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
K值以烷烃最高,环烷烃次之,芳烃最低,它反映了烃的氢饱和程度。
(4)关联指数—BMCI值,BMCI值是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指数。
关联指数愈大,则表示油品的芳烃含量愈高。
5. 温度和停留时间如何影响裂解反应结果?答:(1)高温:从裂解反应的化学平衡角度,提高裂解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的反应,并相对减少乙烯消失的反应,因而有利于提高裂解的选择性;根据裂解反应的动力学,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相对速度,提高乙烯收率。
(2)短停留时间: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如使裂解反应进行到平衡,由于二次反应的发生,所得烯烃很少,最后生成大量的氢和碳。
第三章 综合指标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指标和 指标。
2. 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地区、国家)的同类指标之比。
3. 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4.某企业某年计划增加值达到500万元,实际为550万元,则增加值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5.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为40元,实际为45元,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6.某车间5名工人的日产量(件)为10 10 11 12 14,则日产量的中位数是 。
7.市场上某种蔬菜早、中、晚的价格(元)分别为、1、,早、中、晚各买1元,则平均价格为 。
8.在两个数列平均水平 时,可以用标准差衡量其变异程度。
9.∑=-)(x x 。
二、判断题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是一个时点指标。
(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期指标。
(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平均指标。
( )4.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是一个结构相对指标。
( )5.某企业某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4%,实际上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5%/4%。
( )6.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3%,实际上提高了%,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1+%/1+3%。
( )7.某车间7名工人的日产量(件)为22 23 24 24 24 25 26,则日产量的众数是24。
( )8.三个连续作业车间的废品率分别为% % %,则平均废品率为3%3.0%8.0%5.0⨯⨯。
( )9.当B A σσ>时,则说明A 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比B 数列强。
( )10.全距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 )11.某企业人均增加值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 )12.某企业月末库存额是一个时点指标。
( )13.平均指标反映现象的离散程度。
( )14.变异指标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 )15.总体中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之比得到比例相对指标。
( )16.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得到比较相对指标。
《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练习题之一
第5小题可先不做,讲完平均指标再做
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l/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试确定算术平均数将如何变化?变化多少?
2.如果所有标志值都减少为原来的l/5,而频数仍然不变,试确定算术平均数将如何变化?变化多少?
3.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多少。
4.某企业7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多少?
5.现有一数列:3,9,27,8l,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应该用哪一种平均数?为什么?
6.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根据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推算表中空白处的数据。
试计算:
(1)各季度进货计划完成程度?
(2)上半年进货计划完成程度?
(3)上半年累计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8.某市某“五年”计划规定,计划期最末一年甲产品产量应达到70万吨,实际生产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吨
试计算该市甲产品产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9.某地区2009-2010年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
(1)计算2009年和201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
(2)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动态相对指标及增长百分数。
发展情况。
第三章统计综合指标一、名词解释1、总量指标2、时期指标3、相对指标4、强度相对指标5、算术平均数6-标致变异指标7、标准差系数二、填空1、总量指标是对总体和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数据,是从上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数据。
2、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
3、总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划分为和。
总量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和总量指标。
4、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特点、性质和作用,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般有三种,即、、。
实物单位是反映事物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它又可以分为、、双重单位和。
5、相对指标的基本公式为:6、相对指标数值有两种计量形式:一是相对指标,二是相对指标。
7、无名数相对指标是指相对指标值后边没有计量单位,或者没有实质性的具体计量单位而只有抽象的计量单位。
具体有、、、。
8、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任务和对比基础,相对指标可分为相对指标(与计划数对比)、相对指标、相对指标(与部分数额对比)、相对指标(与同类典型数额对比)、相对指标(与有联系的总体数额对比)、相对指标(与历史数额对比)。
9、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也称为均值)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反映分布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的代表值。
它是在总量指标基础上计算出来的。
10、算术平均数依据计算方法不同,又分为算术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
11、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的资料及总体单位数的情况下,如果只掌握各组的标志值和各组的标志总量及总体总量,则用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指标。
12、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综合指标,它表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和,又称。
13、按计算方法的不同,标志变异指标一般常用的有、、。
14、极差的计算公式:。
标准差的简单式计算公式:。
标准差的加权式计算公式:。
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公式:。
15、对于不同水平即平均指标不相同的总体,不宜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的大小,而需要利用进行比较。
16、标准差愈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愈,因而平均数的代表性就愈。
统计学A练习题教学班号:学号:姓名:第一章导论一、思考题1、简述(jiǎn shù)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2、简述(jiǎn shù)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什么(shén me)是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它有什么特点?4、统计(tǒngjì)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社会(shèhuì)经济统计的任务和职能是什么?6、统计活动过程阶段及各阶段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总体与总体单位?8、简述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9、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为什么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更重要?10、什么是变量和变量值?11、什么是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如何判断?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B、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C、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整理方法、调查方法、分析方法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C、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和 96分,则成绩是()。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4、要了解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的工资情况时,则总体是()。
A、20个工业企业B、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20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5、标志是说明()。
A、总体单位特征的B、总体特征的C、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D、单位值的特征的名称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为了了解某市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对该市所有高等学校进行调查,其中某一高等学校有学生(xué sheng)5285人,教师950人,该校最大系有师生780,其中教师120人,正、副教授36人,占教师总数的19.3%,上述数值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第三章综合指标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计划,产量同上年比较必须增长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了10%,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40%B、60%C、20%D、17%2、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平均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Me3、成数方差的取值范围为:A、0 ~ 1B、0 ~ 0.5C、0 ~ 0.25D、任意正数4、当总体分布对称时:A、sk等于0B、 k等于0C、s等于0D、var等于05、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现金回笼率B、货币流通速度C、货币流通量D、存款平均余额6、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货币流通量B、存款余额C、商品库存量D、货币投放总额7、某银行办事处9月份的存款余额为8月份的105%,这个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相对指标8、计划规定,产量应比上年增长2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试确定同上年比较,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10%B、30%C、8%D、12%9、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倍后再加上2,则方差:A、不变B、扩大2倍C、缩小至1/2D、扩大4倍10、市场上苹果价格早晚不同,早晚各买一斤的平均价格和早晚各买一元的平均价格:A、两者相等B、前者高于后者C、前者低于后者D、无法判断11、某企业工人平均月工资为1440元,月收入少于1 280元的占一半,估计多数人的工资为()元。
A、960B、1200C、1360D、160012、某企业工资总额比去年减少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人数减少:A、3%B、10%C、75%D、6.7%二、多项选择题1、某变量取值2、3、2、5、2、8、6,则下列数值中是该变量的平均指标的是:A、3B、5C、2D、6E、42、某社区有人口20万人,商场50个,该社区的商场密度是:A 、0.4个/万人 B、2.5个/万人 C、0.4万人/个D、2万人/个E、1.5个/万人3、已知某变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中的两个是42、50,根据pearson规则,另外一个指标的数值可能是:A、44.67B、66C、54D、38E、264、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量是:A、时期指标B、价值指标C、实物指标D、时点指标E、离散指标5、时点数列的指标值:A、由连续调查而得B、由一次性调查而得C、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成正比D、直接相加没有意义E、反应现象在某时刻上的总量6、实物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自然单位B、度量衡单位C、货币单位D、复合单位E、标准单位7、平均指标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8、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A、大专院校招生录取比率B、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C、人均国民收入D、本期平均工资与上期平均工资的对比的百分数E、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9、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B、人均口粮C、人均国民收入D、粮食亩产量E、人均住房面积10、下列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计划完成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结构相对数11、指出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指标:A、按人口分摊的国民收入B、按人口分摊的粮食产量C、产值增长率D、职工平均工资E、人口出生率三、判断题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第三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填空题1.综合指标的详细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相对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相对指标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计算方法。
4.总量指标是说明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标。
5.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指标。
6.构造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都是在________根底上计算的。
7.系数和倍数是将比照的基数抽象为______而计算的相对数。
8.实物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总体的________总量,价值指标反映总体的________总量。
二、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计算构造相对数时,总体各局部数值与总体数值比照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3. 分子与分母属于不同总体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构造相对指标4.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2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效劳500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比拟相对指标5. 2002年上海市GDP的年增长率为10.9%,该指标是〔〕。
A.绝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拟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6.2005年上海市GDP是北京市的134.18%,该指标是〔〕。
A.强度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拟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7. 劳动消费率属于〔〕指标。
第二章综合指标一、判断题部分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2.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 )3.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4.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5.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B)。
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2.总量指标是用( A)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B、相对数形式C、平均数形式D、百分比形式3.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B )。
A、5.5%B、5%C、115.5%D、15.5%4.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相比(A )。
A、都具有平均意义B、都可用复名数表示C、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体对比D、都具有正逆指标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7.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C)。
A、中位数B、众数C、算术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8.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 )。
A、权数不等B、权数相等C、变量值相同D、变量值不同9.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
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B )。
第三章、综合指标六、计算题1、某地区抽样调查职工月奖金资料如下:人均月奖金职工人数100-2006200-30010300-40020400-50030500-60040600-700240700-80060800-90020试计算平均月奖金.2、某企业三个车间生产不同的产品资料如下车间废品率%产量〔件〕产品制造总工时甲2203000乙3701500丙490500试计算平均废品率,假设三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还可以怎样算?为什么?3、某企业工人工资水平分组资料如下:工资水平〔元〕工人数比重〔%〕600以下4600-70012700-80036800-90022900-1000141000以上12合计100试计算该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
4、设有甲、乙班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甲班组乙班组日产量〔件〕工人数日产量〔件〕工人数5681171012149121414108156134165试判断甲、乙哪个班组的平均日产量代表性大。
5、两种不同水稻种资料如下:甲品种乙品种面积〔亩〕总产量〔斤〕面积〔亩〕总产量〔斤〕0.88400.96300.98101.012081.011001.311701.110451.313001.212001.51680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品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6、甲、乙两乡农业收获量资料如下:甲乡乙乡按地形分组播种面积〔亩〕总产量〔千斤〕播种面积〔亩〕总产量〔千斤〕旱地700315400172水田300180600348合计10004951000520试比拟说明哪个乡的生产情况好?为什么?7、某企业资料如下:按方案完成百分比分组%实际产值〔万元〕80-9068090-100570100-1101260110-1201840试计算该企业平均方案完成百分比。
8、在过去5年中,某国家因受严重通货膨胀的困扰,银行为吸收存款而提高利息率。
5年的年利息率分别是25%、40%、60%、100%、120%,问:1〕假设存入100美元,按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利率,第五年末的实际存款额是多少?2〕假设存入100美元。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数值大小A.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B.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减少C.随总体范围的减少而增加D.与总体范围的大小无关2.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值B.劳动生产率C.计划完成程度D.单位产品成本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在校学生数B.毕业生人数C.人口总数D.黄金储备量7.某工业企业的全年产品产量为100万台,年末库存量为5 万台,则它们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8.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不能直接加总的总量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时期指标9.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的统计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综合指标10.如果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时,则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A.都是标志总量B.前者是标志总量,后者是总体总量C.都是总体总量D.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1.以10为对比基础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2.两个数值相比,如果分母的数值比分子的数值大很多时,常用的相对数形式是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3.既采用有名数,又采用无名数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4.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部分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5.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6.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状态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7.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8.反映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是A.平均指标B.总量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9.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可加性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0.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平均性质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1.若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则总体单位总量是A.职工人数B.工资总额C.工业企业数D.平均工资2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积累消费比例B.产品合格率C.人均国民收入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3.下列指标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A.成本利润率B.劳动生产率C.轻重工业比例 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4.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A.只能是绝对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均可25.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150%B.5%C.4.56%D.104.55%26.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8%,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96.84%B.3%C.3.16%D.160%27.凡长期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应按A.直接法B.推算法C.累计法D.水平法28.在五年计划中,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计划任务是A.按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规定B.按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规定C.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规定D.按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规定29.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数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变异指标30.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A.总体部分总量与部分总量之比B.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C.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31.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而权数较小时,则算术平均数为A.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B.不受权数影响C.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D.仅受标志值影响32.在下列哪一情况下,算术平均数只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与次数无关A.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小B.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大C.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小D.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相同33.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众数和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34.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次数都增加10个单位,而组中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5.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组中值都增加10个单位,而各组次数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A.权数本身数值大小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权数数值之和的大小D.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大小37.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8.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9.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说是A.简单调和平均数的特例B.几何平均数的特例C.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D.加权调和平均数的特例40.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母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1.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子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2.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3.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4.众数是由变量数列中的A.标志值大小决定的B.极端数值决定的C.标志值平均水平决定的D.标志值出现次数多少决定的4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众数和中位数B.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4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A.大量性B.同质性C.变异性D.社会性4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只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的影响C.与各组标志值和次数无关D.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共同影响48.假如组距数列各组的标志值不变,而每组的次数都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A.增加20%B.减少20%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49.如果将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为原来的1/10,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扩大1/10倍C.缩小1/10倍D.无法判断50.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增加10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增加10个单位C.减少10个单位D.无法判断51.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扩大5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扩大5倍C.缩小5倍D.无法判断52.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G)和调和平均数(H)之间的关系为A.G≤H≤EB.H≥E≥GC.E≥G≥HD.H≥G≥E53.设有六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5、6、7、8、9、10,则这个数列中A.7是众数B.8是众数C.7.5是众数D.没有众数54.如果单项数列各项变量值所对应的权数相等时,则A.众数就是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众数不存在C.众数就是最小的那个变量值D.众数就是最大的那个变量值55.设有八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4、6、6、8、9、12、14、15,则这个数列的中位数是A.4.5B.8和9C.8.5D.没有中位数56.在变量分配数列中,中位数是A.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B.处于中间位置的频数C.最大频数的标志值D.与众数同值57.由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众数为零58.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组中值能取整数C.各组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59.调查某地区1010户农民家庭,按儿童数分配的资料如下:则其中位数为:A.380B.2C.2.5D.50560.当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时其总体内部的次数分布表现为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正态分布D.J型分布61.当变量分布呈右偏时,有A.众数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D.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62.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3.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或变动范围的统计指标称为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4.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着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互余关系D.倒数关系65.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变异指标是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66.由组距数列计算全距指标的近似方法是A.全距=最高组下限-最低组上限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C.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D.全距=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67.平均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平均离差B.离差的平均数C.离差绝对数D.离差平方的平均数68.标准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方的平均数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69.计算标准差一般所依据的中心指标是A.众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70.平均差和标准差就其实质而言属于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计划指标7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说明意义不同B.计算前提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72.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小C.无法进行判断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等73.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如果甲数列的标准差大于乙数列,则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数列C.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数列D.无法确定哪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好74.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75.比较两个不同平均水平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应用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76.若把现象分为具有某种标志或不具有某种标志,则所采用的标志是A.不变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标志D.是非标志77.设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300吨,其中合格产品270吨,不合格品30吨,则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A.90B.0.3C.0.09D.0.978.是非标志的方差的最大值是A.0.5B.0.25C.1D.没有最大值79.是非标志标准差取值最大的条件是A.成数最大B.成数最小C.成数等于1D.成数等于0.580.交替标志的平均数是A.pB.qC.p+qD.1-p81.交替标志的标准差是A. B. C.D.82.P 的取值范围是A.P=0B.P ≤0C.P ≥0D.0≤P ≤183.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百分点”是指A.两个百分数相加的结果B.两个百分数相减的结果C.两个百分数相乘的结果D.两个百分数相除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综合指标的有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E.样本指标2.常用的总量指标的推算方法有A.插值估算法B.比例关系推算法C.抽样推算法D.平衡关系推算法E.因素关系推算法3.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属于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E.时点指标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A.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B.可以是总体单位总量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 pq q p +p -1qC.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也会变化D.可以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E.只能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5.时期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可以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期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额B.人均收入C.工资总额D.人口总数E.商品库存量7.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商品销售量B.商品库存量C.在校学生数D.毕业生人数E.外汇储备额9.逐年扩大的耕地面积与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E.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0.计算总量指标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现象必须具有同质性B.计量单位必须统一C.指标必须有明确的统计含义D.指标必须有科学的计算方法E.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11.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A.绝对数B.有名数C.系数和倍数D.百分数E.千分数12.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3.分子和分母可以属于不同总体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14.分子和分母属于同类现象的相对指标有B.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5.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6.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于A.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B.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的比较C.不同时期的比较D.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17.强度相对指标应用广泛,它可以反映A.经济实力B.现象的密度和强度C.经济效益D.普遍程度E.服务状况18.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A.资金利税率B.商品流通费用率C.人口密度D.人口自然增长率E.全员劳动生产率19.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对比基础从形式上说可以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质量指标E.样本指标20.检查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有A.水平法B.方程式法C.累计法D.几何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21.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原则是A.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数B.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C.把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应用D.把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结合应用E.把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应用22.平均指标的作用表现为A.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B.反映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C.反映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D.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E.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23.平均指标的种类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4.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数值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5.下列平均指标中哪些属于位置平均数?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6.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7.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包含着A.分子分母同属于一个总体B.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C.分母是分子的承担者D.分子附属于分母E.分子分母都是数量标志值28.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因为A.各组标志值不同B.各组次数相等C.各组标志值相同D.各组次数不相等E.各组次数等于12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权数应该具备的条件是A.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B.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承担者C.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D.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E.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30.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已知资料的情况而定A.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B.如果掌握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C.如果掌握公式的分母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D.如果掌握公式的分子资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E.如果缺乏公式的分子分母资料则无法计算31.应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C.掌握变量为绝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总体总量32.应用调和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数所具备的条件是A.掌握总体标志总量和相应的标志总量B.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C.缺少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分母资料D.掌握变量为相对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E.掌握变量为平均数和其相应的标志总量33.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计算A.具有等差关系的数列B.具有等比关系的数列C.变量的代数和等于总速度的现象D.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现象E.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现象34.中位数是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根据各个变量值计算的C.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D.不受极端变量值位置的影响E.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35.根据经验,在偏斜适度时A.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存在一定关系B.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之间不存在一定关系C.算术平均数与众数、中位数三者合而为一D.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1/3E.中位数与众数的距离约等于众数与算术平均数距离的2/336.如果仅从数量关系上考虑,用同一资料计算出来的三种平均数的结果是A.几何平均数大于调和平均数B.几何平均数小于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大于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小于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大于调和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37.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有A.各组变量值水平的高低B.各组变量值次数的多少C.各组次数之和D.各组变量值之和E.各组变量值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大小38.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有A.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B.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C.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D.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E.把平均数与典型事例相结合39.计算几何平均数应满足的条件是A.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和B.总比率等于若干个比率之积C.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积D.总速度等于若干个速度之和E.被平均的变量值不得为负数40.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B.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性C.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均衡性D.说明变量分布的离散趋势E.说明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41.测定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变动程度的指标有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42.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作用不同B.计算公式的依据不同C.说明同质总体的变异程度不同D.受极端值的影响程度不同E.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不同43.平均差与标准差的相同点是A.不受极端值的影响B.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相同C.把所有变量值都考虑在内D.以平均数为标准来测定各测定变量值的离散程度E.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结果相同44.利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适用条件是A.两个平均数不等B.两个平均数相等C.两个平均数反映的现象不同D.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不同E.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相同45.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的区别是A.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B.作用不同C.计算方法不同D.适用条件不同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46.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为A.pB.pqC.p(1-p)D.E.4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A.平均数代表性越大B.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越小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越大D.平均数代表性越小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配对称与适中48.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关系表现为A.二者都是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分布特征的B.平均指标反映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共性C.平均指标反映分配数列中变量的集中趋势D.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性E.标志变异指标反映分配数列中变量的离散趋势49.用标志变异指标来补充说明平均指标的原因是A.二者都是综合指标B.二者都可以说明同质总体的共同特征C.二者都可以说明同质总体两个不同方面的特征D.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 pq )1(p pE.标志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是一对相互对应的指标50.与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致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E.平均差系数三、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它是计算的基础。
统计学习题第一章总论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B、工人性别C、工人月工资D、工人体重2.统计指标有如下特点()。
A、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B、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C、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D、科学性、客观性、社会性3.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职工人数B机器台数C工业总产值D车间数4.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求平均数A变量B标志C变量值D指标一、填空题1、标志是说明_____特征的,指标是说明_____特征。
2、标志可以分为_____标志和_____标志。
3、变量按变量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___变量和_____变量。
4、统计学是研究如何_____、_____、显示、_____统计资料的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二、判断题1、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是连续型变量。
2、学生年龄是离散型变量。
3、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
4、某班平均成绩是质量指标。
5、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的。
6、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总体单位是该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7、总体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而变化。
三、多项选择题1、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1)国内生产总值(2)企业数(3)身高(4)体重(5)人数2、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1)增加值(2)学校数(3)机器台数(4)销售额(5)粮食产量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1)总体和总体单位不可以相互转化(2)学习成绩是数量标志(3)连续生产的产品产量是无限总体(4)性别是品质标志(5)水塘中所养鱼的总数是无限总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总体是由多个单位构成的(2)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转化(3)总体中单位在各个方面都相同(4)总体具有同质性(5)总体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3.全国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C全部女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每个人是总体单位E人的年龄是变量4.若每个工厂是总体单位,以下那些是数量标志()A经济类型B资产负债率C产品合格率D职工人数E年上缴利税额四、简答题1、说明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之间的相互关系2、说明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3、举例说明什么是变量和变量值?什么是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A这些单位在全局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统计学原理多项选择题第三章统计指标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第三章综合指标1、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货物周转量B、社会商品零售额C、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D、年末人口数E、年平均人口数2、下列指标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A、1981年到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1.48%B、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80年的236.3%C、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D、1990年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E、1990年国民收入使用额中积累和消费分别占34.1%和65.9%3、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A、总产出B、职工人数C、存款余额D、存款利息E、出生人数4、下列各项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
A、金融系统职工人数B、金融系统职工工资总额C、金融系统职工平均工资D、银行存<贷)款期末<初)余额E、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职工占全系统职工的比重5、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人口密度C、人均钢产量D、商品流通费E、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额6、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有< )。
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说明< )。
A、分配数列中变量的离中趋势B、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C、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D、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E、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8、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A、百分数B、千分数C、系数或倍数D、成数E、复名数9、平均数的种类有< )。
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1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的大小的影响11、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第二章综合指标
一、判断题部分
1. 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
反比。
(X)
2•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 1 : 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X )
3.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 ,实际降低了3%,
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X )
4. 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X )
5. 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X )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B)。
A、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2. 总量指标是用(A )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3. 某厂1996 年完成产值2000 万元,1997 年计划增长10% ,实际完成2310 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B )。
A、5.5%
B、5%
C、115.5%
D、15.5%
4. 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相比(A )。
A、都具有平均意义
B、都可用复名数表示
C、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体对比
D、都具有正逆指标
5. 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7•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C)。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8•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0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9•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
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
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B )o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10.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o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11. 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 ,,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
高程度为(C )
A、13% —11% B^ C、…I 一 : D、. .1.1 :
111% 111^ 1H%
12. 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06 : 100,这是(A )o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13. 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B )o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 、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4. 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 ,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贝V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 、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三、多项选择题部分
1. 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2. 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CE)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进出口
总额
3. 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CDE )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4. 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 )
A、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
E、某年人均消费额
5. 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DE)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
6. 下列指标中强度相对指标是(ABCD )
A、人口密度
B、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均每国内生产总值
E、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四、填空题
1.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可以派生出(性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两种。
3.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 相对指标的数值有(又名数)和(无名数)两种表现形式。
5. 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分析方法有(累积法)和(水平法)两种。
6. 属于同一总体中不同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有(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
7. 销售利润率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成本利润率属于(比例)相对指标。
8. 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强度相对指标则用(复名数)表示。
10.人均粮食生产量属于(强度相对)指标,人均粮食消费量属于(平均)指标。
五、简答题(不需写,思考)
1. 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1 )指标的含义不同。
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2)计算方法不同。
强度相对指标与平
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上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2. 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
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在于:(1)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连续性,而时点指标的指标 值不具有连续性;
(2 )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能累计
相加;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指标指标值的大 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六、计算题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1 ) 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2 )一季度三个车间平
均单位产品成本。
试计算该公司1999年甲种自行车的平均单位成本
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
36件,标准差为9.6
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10-£0
39 可编辑
31
12
单位成本分组资料如下:
2.某自行车公司
下属20个企业, 1999年甲种车的
1B
20-30 30- 40 40-S0
计算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要求:计算该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1、解:
2、解:
甲种车单位成本
(元/辆)组中值(X)企业数(个)
各组产量占总产量
的比重(%)f
200 —220
210540
合格率g宴际产量(样)7D——SO1034 000
8C__902570 000 90——100153& 000合汁5C140 0004.某公司50个企业,生产资料如下:
(1)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 101.31% 720
(2)平均单位成本15x193+10x315 + 3x220
193 + 315 + 220 _
(元/ 件)
日产量(件) 组中值(x ) 工人数(人)f
xf
-2
x x f
10 — 20 15 18 270 3378.4 20 -
-30 25 39 975 533.9 30 -
-40 35 31 1085 1230.4 40 -
-50
45 12 540 3188.3 合计
一
100
2870
8331
xf 2870
乙小组的平均日产量x
而287(件)
因为0.318〉0.267,甲小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具有代表性
4、解:
合格率(%)组中值 企业数(个)实际产量(件)f xf
220 —
-240 230 12 45 240 —
-260
250
3
15
心丈詁沁闻+ 23閒™ 快22$
平均单位成本 (元/
辆)
3、解:
乙小组的标准差
豐9-13
(件)
— =0.267 36 9.13
2^7
0,318
a
T
该产品的平均合格率X —xf 11920085.14%
f 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