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bis医学名词解释
BIS在医学上是脑电双频指数的意思,主要应用于双频谱脑电图。
脑电双频指数一般是测定脑电图线性成分,可以分析成分波之间非线性关系,能够把各种不同镇静水平的脑电信号挑选出来,然后进行标准化以及数字化处理,转化为简单的量化指标得出的参数。
通常值为100代表清醒状态,0代表完全无脑电活动状态,脑电双频指数值正常状态为85到100,镇静状态是65到85,麻醉状态是40到65,低于40有可能呈现爆发抑制。
脑电双频指数可以应用于麻醉深度监测,还有意识状态的评价,患者在ICU 的镇静用药,还有镇静评分以及控制镇静深度,可以判断脑死亡,达到评价神经系统疾病等。
在使用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
BIS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单位姓名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是将脑电图的功率和频率经双频分析出的混合信息拟合成一个最佳数字,用0—100 分度表示,100代表正常的皮质电活动(即清醒状态),0代表完全无脑电活动状态,数字减少时表示大脑皮层抑制加深。
BIS 综和了脑电图中频率、功率、位相及谐波等特性,包含了更多的原始脑电图信息,能迅速反应大脑皮层功能状况。
这样BIS将EEG数量化,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加客观地坪价患者的镇静深度和意识状态。
近年来,BIS监测已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进行应用并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
就BIS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 Bis监测指导护士对镇静深度的判断危重症患者达到和维持足够的镇静深度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疾病治疗的基础,镇静不足或者镇静过度都可能增加患者安全风险,增加其病死率。
镇静不足的患者往往焦虑、烦躁不安,进而引起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骤升,导致患者通气不足而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镇静过度则可能导致患者昏迷、心血管系统衰竭、低血压、呼吸衰竭。
两种情况均可以引起患者死亡。
危重症患者的镇静深度因缺乏金标准而导致镇静深度难以控制,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镇静评估方法有Ramsay 评分、镇静-躁动评分(SAS),警觉镇静观察评分(OAA/S)、运动活力评分(MAAS)等,这些主观评分系统通过唤醒、拍肩等外界刺激来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但其本身亦对患者是一种不良刺激,不利患者恢复。
并且,这些评分系统不能连续监测,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不同观察者之间存在差异。
而维持和控制一定的镇静深度, 防止过度或过浅, 正确评估镇静深度是关键[1]。
顾勤等[2]证实,BIS监测与Ramsay镇静分级,具有良好的相笑性,能实时、客观地监测ICU 患者的镇静状态,指导镇静治疗。
Quraishi等[3]认为,BIS可以作为一个低成本且可靠的方法用于调节闭锁综合症患者的镇静水平。
第五部分用户需求书一、需求说明1. 依据招标文件规定,招标文件的技术规格中指出的工艺、材料和设备的标准以及参照的品牌或型号仅起说明作用,并没有任何限制性。
投标人在投标中可以选用替代标准、品牌或型号,但这些替代要实质上满足或超过招标文件的要求。
项目评审时,由评标委员会负责对投标人提供的替代标准、品牌或型号的响应性进行审查。
2. 用户需求书部分一般包括项目背景、技术要求、商务要求等内容。
其中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采购项目名称、数量、技术规格、质量保证等;商务要求主要包括交货期(完工期)、付款方式、货物安装调试、检验验收、保险、产品配送地点、服务响应、质保期、售后服务等。
1.投标人应充分结合本招标文件上下文了解项目招标需求。
二、技术要求(一)货物清单(二)具体技术要求1、系统组成:原装单机。
主机,数据转换器,患者联线,输液架固定器,电源线;2、供电及散热:常规交流电源,具备风扇散热功能;3、麻醉深度监测:实时监测BIS指数范围100~0(从完全清醒~无脑电信号)显示实时患者镇静、催眠程度;4、信号质量指数(SQI):范围0~100,实时监测记录信号质量;5、肌电信号:肌电70~110HZ,实时监测,提供参考依据;6、同屏脑电波显示功能:支持双导脑电图同屏显示,实时原始脑电波形及波形趋势描记;7、爆发性抑制比率(SR):范围0~100%,实时监测记录,为过深麻醉和镇静提供定量参考数据,保证麻醉安全;8、实时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变化趋势,显示整个麻醉过程中患者镇静、催眠程度的动态变化;9、报警限制功能:可调设高、低限报警数值;10、趋势平滑率:提供三种平滑率选择:10,15和30秒,满足不同科室,不同患者状态的监测要求;11、系统自检功能:主机、数据转换器、传感器顺序自检;12、数据导出接口:一个RS232端口,两个USB端口(A型和B型);13、显示窗口尺寸和类型:彩色触摸屏 6.6英寸;14、额肌电(EMG)及趋势图;15、BIS波形显示;16、自动监测阻抗功能;17、事件标记功能;18、肌松监测柱状图显示;19、快速反应时间2-6秒(直接针对每一个个体);20、意识恢复的临床反映水平----麻醉深度监护仪系统的BIS指数能反映皮层和皮层下电活动,能较好的预测到意识的恢复,与临床情况一致。
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围术期脑保护背景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高龄手术增加,如何减少浅麻醉造成高度应激反应,睡眠不当的麻醉造成术中知晓,过深麻醉造成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早期死亡率增高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来自美国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与以前澳大利亚、瑞典所报道的知晓发生率相似, 研究一致的结果表明知晓在手术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每1000例中就有1到2例发生术中知晓. 产科和心脏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
Phillips等报道,7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中,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1.1%。
英格兰一项近期研究报道,常规外科手术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2%。
而麻醉药物应用不当造成另一结果是麻醉药的毒性反应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增加Aβ的生成,影响神经细胞的增值分化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因此临床中尽可能简化麻醉方案,根据病人个体需求,采用最低的合理有效的麻醉剂量和麻醉浓度。
为避免临床麻醉过深过浅、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监测设备,在临床上将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1996年10月,由 Aspect Medical Systems 公司发明的一种 EEG参数,双频谱指数(BIS)被FDA批准应用于临床,BIS能够测定麻醉药对大脑的作用,特别是麻醉的催眠部分。
围术期脑保护麻醉管理措施1.调控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加重脑缺血组织损伤,影响神经功能。
2 合理液体管理,控制血压。
术中补液以晶体为主,胶体扩容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依赖内源性压力反射调节机制稳定血液动力学以及正确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3.维持正常碳酸浓度或中度低碳酸血症,避免碱血症引起脑缺血。
4.力求做到精确麻醉,术中实施麻醉深度监测,并能根据手术需要准确把握和调整麻醉深浅,能在术后能让患者及时苏醒。
通过对病人脑电信号的监控来实施,并配以测算病人的睡眠深度,肌松程度,镇痛效果。
优于血压,心率等间接指标监控,创造稳定的病人条件, 提供安全舒适感受。
实施精确麻醉带来的益处通过术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实施精确麻醉能够确保手术安全,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减少麻醉死亡率,减少麻醉药品消耗,减少医患纠纷,减少术后转归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医院整体麻醉操作质量。
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中的应用张江超(综述);续飞;郭向阳;李天佐(审校)【摘要】[Summary] Anesthesia depth monitoring is helpful to control the narcotic dosage , obtaining the least amount of anesthetic drug for best effects .It not only can prevent dangers posed by anesthetic drug overdose and shorten the awakening process , but also avoid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Bispectral index (BIS), as a tool of monitoring the anesthesia depth , can monitor the state and change of cerebral cortex functions .It is sensitive in predicting body motion ,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 as well as consciousness loss and recovery.At the same time, BIS can reduce the use of anesthetic drugs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anesthetic depth monitoring.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BIS in dinical anesthesia .%麻醉深度的监测有利于调控麻醉药的用量,实现用最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好的麻醉效果,不仅可以防止麻醉药物过量所造成的危险,缩短苏醒过程,还可以避免术中知晓。
麻醉/脑电意识深度检测系统技术参数及规格要求一:设备名称及用途:脑电双频指数测量仪BIS 壹台用于患者镇静、催眠,避免术中麻醉药物过量,降低术中知晓,预防麻醉过浅,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二.交货日期:合同签订后30天三、交货期:一个月四.投标时要求:1、提供制造商投标机型彩页2、所投机型必须为原装进口机型3、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4、投标文件如有虚假,将直接导致废标,并没收投标保证金。
五、主要技术规格1、主要规格及系统概述1.1脑电双频谱指数麻醉深度监护仪(BIS)单机。
1.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能实时显示患者镇静、催眠程度,范围100 ~ 0(从完全清醒~无脑电信号)。
1.3信号质量指数(SQI):范围0~100,能实时监测记录信号质量。
1.4肌电信号:能实时监测范围在70~110HZ肌电强度,提供肌电活动和干扰的参考依据,同屏脑电波显示功能:支持双通道脑电图同屏显示,实时原始脑电波形及波形趋势描记。
*1.5爆发性抑制比率(SR):范围0~100%,实时监测记录,为过深麻醉和镇静提供定量参考数据,保证麻醉安全。
1.6趋势图:实时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变化趋势,显示整个麻醉过程中患者镇静、催眠程度的动态变化。
*1.7抗干扰能力强,超强滤波功能:有效肌电、电刀干扰等过滤,保证数据来源的正确和准确,同时具备除颤保护功能,保证使用安全。
1.8数据存储、导出功能:可存储1200小时的数据和72小时趋势图形;具备所有数据USB端口输出、下载功能。
1.9日志显示功能:显示全过程的BIS数值和图形,并持续更新。
1.10图表数据时间间隔可选:1、5、10、15、30和60分钟间隔可选。
1.11打印功能:可通过移动存储器打印快照和分析数据。
*1.12快照功能:可记录存储趋势显示上的重要事件。
1.13报警功能:可调设高、低限报警数值。
*1.14有手术室模式、术后恢复室模式、ICU模式。
BIS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新进展BIS是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的缩写,是一种用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的指标。
它基于对患者脑电活动的监测,通过分析脑电的频率和相位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麻醉深度。
在临床上,BIS监测被广泛应用于麻醉手术和重症监护等领域。
1.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BIS监测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避免麻醉过深或太浅的情况发生。
麻醉过深可能导致术后意识障碍和延长清醒时间,而麻醉过浅则可能引发术中意识和疼痛。
BIS监测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进行个性化的麻醉管理,提高麻醉质量和术后恢复。
2.预测术后镇痛效果:BIS监测对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研究表明,术中BIS值与术后镇痛需求之间存在相关性,BIS值越高,术后镇痛需求越小。
因此,对于BIS值较高的患者,可以调整镇痛药物的用量和方案,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3.监测镇静状态:BIS监测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镇静状态,尤其适用于重症监护患者。
传统上,评估重症患者的镇静状态主要依靠临床观察和刺激反应。
而BIS监测可以提供客观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镇静深度,有助于合理调整镇静药物的使用和剂量,降低镇静过深或过浅的风险。
除了上述临床意义,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进展和应用方向:1.BIS监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一些研究探讨了BIS监测在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中的潜在应用。
例如,BIS监测可以帮助分析患者的脑电活动特征,进一步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此外,还有研究尝试将BIS监测与其他神经影像学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2.BIS监测在麻醉药物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麻醉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是麻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BIS监测可以为个体化用药提供一种客观的指导。
通过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可以实时评估麻醉药物在个体患者中的效应,从而调整用药剂量、种类和方案,提高麻醉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BIS监测在意识恢复过程中的应用: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质量也日益受到重视。
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
BIS VISTA不仅为您提供BIS已被公认的意识状态的监测和评估,同时增加了更多、更强的功能满足临床需求。
全新的、友好的用户界面及操作功能:
·完美诠释,卓越的一体化监护单机
·触摸导航屏幕
·用户任意配置的显示方式
·10-,15-,或30秒可调的平滑率选择
·DocuBISTM 全面
·扩容的病例存储
·可调音量的报警
·增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延长的后备电池使用寿命
BIS VISTA 监护仪规格
产品描述:BIS (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系统,同时显示计算的数据和实时的EEG波形。
监护仪重量:4.5ib(2kg)
监护仪尺寸:7.5英寸宽/8英寸高/5英寸厚(19cm/20.3cm/12.7cm)
显示屏尺寸:4英寸高/5.25英寸宽(10cm/13cm)
数据输出:USB A和B输出口,RS232串行端口
电源要求:100-240VAC,50-60Hz,最大0.7安培。
用电安全:符合:UL60601-1,IEC60601-2-26,CAN/CSA-C22.2#60.11
后备电池:45分钟
充电时间:6小时
报警:用户可调的视听报警
电缆长度:2.7mBIS和传感器的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