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技术课程报告(智能卡的安全机制)
- 格式:pdf
- 大小:181.58 KB
- 文档页数:7
如何利用智能卡技术提升安全性能智能卡技术是一种集智能化、加密化、安全化的电子卡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
智能卡内嵌有芯片,可进行加密运算、存储信息、身份认证、密钥管理等操作,具有高度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智能卡技术提升安全性能。
一、智能卡技术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智能卡在身份认证方面具有很高的优势。
与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相比,智能卡可以通过内部存储的证书进行快速认证,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智能卡的身份认证方式可以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认证。
单因素认证方式只集成密码,需要用户输入密码来进行身份认证。
而多因素认证方式则集成密码和生物特征等多种认证方式,保障用户的身份认证更加安全。
例如,智能卡应用于公交卡中,则可以集成刷卡、指纹和密码等认证方式,使得每次乘车时都需要进行完整的身份验证。
这样做能防止盗刷行为的发生,同时保障公共交通的运营秩序。
二、智能卡技术在加密传输方面的应用智能卡技术可以通过加密运算来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
智能卡内部嵌入了安全算法,可以实现加密的计算,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银行和金融业中,智能卡技术可以充分保障数据的加密传输。
同时,智能卡在进行支付和交易时,可以向用户发放一次性的数字证书,保障支付信息的安全传输。
在网络通信中,智能卡技术也经常应用于SSL加密传输。
智能卡内部嵌入安全协议,可以进行SSL加密通讯,保证数据的传输安全。
三、智能卡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智能卡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也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智能卡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终端的安全管理,保护设备终端不被未经授权的个人或机构访问。
智能卡还可以通过存储用户身份和权限信息,实现对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
这样做能为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减少数据泄露和攻击事件的发生。
例如,在企业内部,智能卡技术可以被用于密码管理和访问控制,可以防止恶意程序的攻击和用户ID的盗用,保护企业数据的安全性。
四、智能卡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应用智能卡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代码:10491 学生学号:2011100****中国地质大学智能卡技术报告金融智能卡的应用——以工商银行为例学生:*****学科专业:信息安全(192**2--10)指导教师:****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二○一三年十一月金融智能卡的应用——以工商银行为例学生:***** 指导老师:****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EMV迁移成为今年来的一个热门问题,尤其在金融IC卡的应用方面,因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私有财产也越来越多,财产的安全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古人一般都是将财产藏起来以防止被别人发现偷走,显然这种方式在现代是不好的,近年来大家用的基本都是银行普通磁条卡,但由于磁条暴露在外以及一些其他的问题存在,致使普通磁条卡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安全性相当差。
有弊端存在自然有改革的动力,EMV迁移应时而出,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金融IC卡的应用具备存储容量大、安全性好的特点,很好的为人们解决了该问题。
智能卡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涉及各行各业。
本文首先介绍了EMV迁移在我国的发展史和现状以及必要性和意义,其中EMV迁移的必要性是通过国外一些EMV迁移成功的国家的相关影响和全球EMV迁移的比例来说明的。
再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来逐一解析金融IC卡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说明:1.工商银行金融IC卡的发展历程,有探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2.工商银行的多模式业务、所处优势、丰硕成果、发卡量、未来计划等方面解析。
3.金融IC卡的普及程度,人们对金融IC卡的接受程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4.金融IC卡发展需要各方统筹协助和政策支持。
5.总结与展望。
EMV迁移是必然的,在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在国家和各行业积极作出响应行动的同时,我们作为个人也应该要积极谨慎应对,正确利用资源,紧随祖国的步伐。
关键词:EMV迁移,金融IC卡,工商银行,银行金融,行业应用,应用推广The 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IC card- to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as an examplestudents:******Supervisor:******ABSTRACTEMV migr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ome a hot question to this year, especially in terms of financial IC card application, because the life of peopl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more and more private property, the security of the property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problem, hide the property of the ancients is usually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stolen by others found obviously in the modern is not good, this way everyone is using the basic bank in recent years, ordinary magnetic stripe CARDS, but due to the magnetic stripe exposed and some other problems, cause the defects of ordinary magnetic stripe CARD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security is rather poor. Have disadvantages exist naturally have the impetus for reform, EMV migration should sometimes, very good solve the problem, the financial IC card application with large storage capacity, security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smart card, involved in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EMV migr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which is the necessity of EMV migration through foreign some successful country EMV migration related influence and global the proportion of EMV migration to illustrate. And then one by one by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financial IC card application,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points:1.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financial IC card, ha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rapid development phase.2.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multimodal business, advantage and substantial results, our analysis, future plans, etc.3.Financial IC card's popularity in the financial IC card acceptanc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4.All parties need to plan as a whole to assist financial IC card development and policy support.5.Summary and outlook.EMV migration is inevitable, in an era of inform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ndustry actively respond action in the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we as individuals should also be cautious response to actively, correct use of resources, followed the pace of the country.Key Words: EMV migration, financial IC card,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banking and finance, industry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promotion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 我国EMV迁移发展史及其现状 (1)1.1.1 EMV迁移在我国的发展史 (1)1.1.2 EMV迁移在我国的现状 (1)§1.2 EMV迁移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1.2.1 EMV迁移的必要性 (2)1.2.2 EMV迁移的意义 (6)第二章工行应用IC卡的发展历程 (8)§2.1 阶段一 (8)2.1.1 1995年至2006年——探索准备阶段 (8)§2.2 阶段二 (8)2.2.1 2007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8)第三章工行应用IC卡的成果 (9)§3.1 多业务模式巩固领先地位 (9)§3.2 行业应用已呈竞争态势 (9)§3.3 业务与技术整合的重要意义 (10)§3.4 应用推广问题影响使用 (11)3.4.1 金融IC卡的普及程度 (11)3.4.2 人们对金融IC卡的接受程度 (11)3.4.3 不足以及改进 (12)§3.5 丰硕成果源自坚持不懈 (12)3.5.1 丰硕成果四步走 (12)3.5.1.1 清晰的发展战略 (12)3.5.1.2 加大研发投入,丰富芯片卡产品线 (13)3.5.1.3 完善金融IC卡受理环境 (13)3.5.1.4 加快与行业融合 (13)3.5.1.5 强化风险管理 (13)§3.6 IC卡发展需各方统筹协调 (13)3.6.1 政策支持 (13)3.6.1.1 出台银行卡风险转移政策 (13)3.6.1.2 建立健全的芯片卡的各种风险防控机制 (13)3.6.1.3 协调出台芯片卡补贴激励机制 (14)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15)§4.1 工作总结 (15)§4.2 工作展望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第一章引言§1.1 我国EMV发展史及其现状1.1.1 EMV迁移在我国的发展史EMV 是Europay、MasterCard、VISA三大国际银行卡组织共同制定的芯片卡规范,是芯片卡与芯片终端之间的交互对话机制。
智能卡技术实验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四 Java卡对称加密解密程序一、实验目的:建立Java卡3DES算法的加密解密程序,并进行Java卡程序的编译和调测。
二、实验设备:PC机,智能卡读卡器,Java卡。
三、实验内容:1.建立一个JavaCard工程2.编写3DES算法的加解密应用代码3.使用智能卡模拟器对应用代码进行调试4.使用Java卡对应用代码进行编译测试四、实验报告:1.画出一个3DES算法的加密解密小应用程序2.画出系统结构图和各部分程序流程图3.完成程序的开发,然后再在Java卡上进行验证系统结构图:内部加密流程:五、部分代码private void encryption(byte[]buffer){//deskey = (DESKey)KeyBuilder.buildKey(KeyBuilder.TYPE_DES, KeyBuilder.LENGTH_DES3_2KEY,false);//设置DES密钥deskey.setKey(keyData, (short)0);//生成加密对象CipherObj = Cipher.getInstance(Cipher.ALG_DES_ECB_ISO9797_M1, false);//初始化密钥及加密模式CipherObj.init(deskey, Cipher.MODE_ENCRYPT);//加密CipherObj.doFinal(Random, (short)0, (short)8, buffer,(short)13);//比较数据域与加密结果if(Util.arrayCompare(buffer, (short)5, buffer, (short)13, (short)8)!=0)ISOException.throwIt(ISO7816.SW_SECURITY_STATUS_NOT_SATISFIED);}六、验证本次调试仅采用模拟器,设置AID为“|my.des.1”(1)模拟器验证。
智能卡的工作原理
智能卡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小型芯片卡,也称为智能存储卡或智能IC卡。
它可以储存、处理和传输数据,并
且具备密码和安全验证功能。
智能卡的工作原理基于微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相互配合。
当智能卡与读卡器接触时,读卡器通过电触点与智能卡上的芯片建立通信。
通信过程中,读卡器可以向智能卡发送一系列指令,例如读取数据、写入数据或执行特定的算法。
智能卡内部的微处理器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例如加密解密、算法运算等。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根据智能卡的类型和应用场景,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
器(RAM)和可编程存储器(EEPROM)等。
智能卡还可以
通过外部接口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例如与计算机或移动设备进行通信。
智能卡的工作原理基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设计。
智能卡的芯片内部通常集成了多层安全机制,例如硬件密钥存储、数据加密和运算时的隔离保护等。
这些安全机制可以保护智能卡存储的数据不被非法读取或篡改,同时也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程序访问芯片内部。
智能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金融、电信、交通、身份识别等。
它可以用于存储和管理个人身份信息、金融交易记录、通信密码等敏感数据。
通过智能卡的应用,数据可以安全地传输和处理,实现了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智能卡的边频攻击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doc 6页)智能卡的边频攻击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在智能卡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智能卡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通常认为智能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但随着一些专用攻击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智能卡也呈现出其安全漏洞,导致整个应用系统安全性降低。
分析智能卡面临的安全攻击,研究相应的防御措施,对于保证整个智能卡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有重大意义。
下面分析目前主要的智能卡攻击技术之一——边频攻击技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安全设计策略。
1 智能卡简述智能卡是将具有存储、加密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上制成的卡片。
智能卡的硬件主要包括微处理器和存储器两部分,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击者利用这些缺陷诱骗卡泄露机密数据或允许非期望的数据修改。
②物理攻击——分析或更改智能卡硬件。
用于实现物理攻击的手段和工具包括化学溶剂、蚀刻与着色材料、显微镜、亚微米探针台以及粒子束FIB等。
③边频攻击——利用物理量来分析和更改智能卡的行为。
通过观察电路中的某些物理量,如能量消耗、电磁辐射、时间等的变化规律,来分析智能卡的加密数据;或通过干扰电路中的某些物理量,如电压、电磁辐射、温度、光和X射线、频率等,来操纵智能卡的行为。
智能卡攻击方法的有效性以攻击者所获得的效益高于其耗费的时间、精力、经费等作为标准。
表1给出了上述三种攻击类型的情况对比。
由表1可见,物理攻击成本过高,耗时费力,较少被采用;逻辑攻击虽然投入较少,容易实施,但也容易防范,成功率较低。
近年来,新兴的边频攻击技术因其较高的收益成本比而被广泛使用。
尽管智能卡业界对于边频攻击的解决方案已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然而许多智能卡对于这类攻击仍毫无免疫力。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边频分析和边频操纵技术包括:差分能量分析技术DPA(DifferentialPower Analysis)与能量短脉冲波形干扰(Power Glitching)技术。
下面重点就这两种边频攻击的方法加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安全策略。
智能卡的安全机制及其防范策略冯清枝 王志群(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辽宁沈阳,110035)摘 要 本文在简要地介绍智能卡的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从安全防范的角度出发,深入地讨论了智能卡的安全机制、加密算法以及防范策略等。
关键词 智能卡 加密算法 非法攻击 防范策略中图分类号 T N91515收稿日期 2003201226作者简介 冯清枝(1969年—),男,辽宁人,讲师。
0 引言伴随信息识别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信息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存储媒体,智能卡应运而生。
智能卡的研制和应用涉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学科,其广泛应用于行业管理、网络通讯、医疗卫生、社会保险、公用事业、金融证券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智能卡是将具有存储、加密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上制成的卡片,具有暂时或永久的数据存储能力,数据内容可供内部处理、判断或外部读取;具有逻辑和数学运算处理能力,用于芯片本身的处理需求以及识别、响应外部提供的信息,其外形与普通磁卡制成的信用卡十分相似,只是略厚一些。
智能卡的硬件主要包括微处理器和存储器两部分,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智能卡内部的微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字长的中央处理器,当然更高位的微处理器也正在开始应用。
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外部设备发送的命令,对其进行分析后,根据需要控制对存储器的访问。
访问时,微处理器向存储器提供要访问的数据单元地址和必要的参数,存储器则根据地址将对应的数据传输给微处理器,最后由微处理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操作。
此外,智能卡进行的各种运算(如加密运算)也是由微处理器完成的。
而控制和实现上述过程的是智能卡的操作系统C OS 。
卡内的存储器容图1 智能卡的硬件结构量一般都不是很大,存储器通常是由只读存储器ROM 、随机存储器RAM 和电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EPROM 组成。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1.3 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1)1.3.1 本论文的目的 (1)1.3.2 本论文的内容 (1)1.3.3 作者主要贡献 (2)1.4 国内外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2)1.5 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5.1 需求分析问题 (2)1.5.2 数据库设计问题 (2)1.5.3 三层结构设计问题 (3)1.5.4 代码实现问题 (3)1.5.5 页面设计问题 (3)1.6 本课题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3)1.6.1 实现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3)1.6.2 实现用户信息的管理 (3)1.6.3 实现学生成果信息的发布与管理 (4)1.6.4 实现对学生信息及成果信息的查询 (4)1.6.5实现用户间学习交流的留言、评论功能 (4)第二章系统分析 (5)2.1 系统需求分析 (5)2.2 采用的关键技术介绍 (6)2.2.1 简介 (6)2.2.2 SQL Server 2000简介 (6)2.3 可行性分析 (7)2.2.1 技术可行性 (7)2.2.2 操作可行性 (7)第三章系统概要设计 (8)智能卡技术课程设计报告3.1 系统总体设计 (8)3.1.1 运行环境 (8)3.1.2 系统流程 (8)3.1.3 系统结构 (10)3.2 系统接口的概要设计 (10)3.2.1 用户接口 (10)3.2.2 外部接口 (12)3.3 数据库概要设计 (12)3.3.1 逻辑结构设计 (12)3.3.2 物理结构设计 (13)3.4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14)3.4.1 出错信息 (14)3.4.2 补救措施 (14)3.4.3 系统维护设计 (14)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 (15)4.1 表示层即系统界面的详细设计 (15)4.1.1 母版页的详细设计 (15)4.1.2 客户首页的详细设计 (16)4.1.3 成果发布界面的详细设计 (17)4.1.4 学生留言信息管理界面的详细设计 (18)4.1.5 页面权限设置的详细设计 (19)4.2 业务层的详细设计 (19)4.3 数据库详细设计 (20)4.3.1 表的详细设计 (21)4.3.2 表间关系图 (23)第五章系统实现 (24)5.1 系统开发环境 (24)5.2 系统实现 (24)5.2.1 客户端系统实现 (24)5.2.2 后台管理系统实现 (26)5.3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27)5.3.1 服务器端要求 (27)5.3.2 客户端要求 (27)5.4 系统部署 (27)5.4.1数据库设置 (27)5.4.2 服务器端运行设置步骤 (27)第六章性能测试与分析 (28)6.1 测试实例(测试集)的研究与选择 (28)6.2 性能分析 (29)第七章课程设计总结 (31)7.1 系统总结 (31)7.1.1 系统特点介绍 (31)7.1.2 系统存在的问题 (31)7.2 系统改进建议或设想 (32)7.3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 32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智能卡一、实验目的1.熟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应用环境和应用方式。
2.掌握智能卡的基本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3.了解智能卡的应用编程。
4.了解智能卡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编程。
二、实验设备与准备1.标准接触式智能卡读写器设备和射频卡读写器设备各一套及相关驱动。
2.带九针RS232串行接口及USB串行接口计算机一台。
3.带支持ISO-7816-4的命令的操作系统的CPU卡、射频M1型卡、存储器卡各一张。
4.VC编程环境。
三、预备知识1. 智能卡简介智能卡的名称来源于英文名词“Smartcard”,又称集成电路卡,即IC卡(Integrated Circuitcard)。
它将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其外形与覆盖磁条的磁卡相似。
它一出现,就以其超小的体积、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技术以及特殊的保密措施和无法被译及仿造的特点受到普遍欢迎。
IC卡的概念是7O年代初提出来的,法国布尔(BULL)公司于1976年首先创造出IC卡产品,并将这项技术应用到金融、交通、医疗、身份证明等多个行业,它将徽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IC卡芯片具有写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IC卡存储器中的内容根据需要可以有条件地供外部读取和供内部信息处理和判定之用。
根据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三类:存储器卡:卡中的集成电路为EEPROM(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逻辑加密卡:卡中的集成电路具有加密逻辑和ZEPROM。
CPU卡:卡中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EEPROM、随机存储器RAM以及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片内操作系统COS(ChiPOperatingSystem)。
严格地讲,只有CPU卡才是真正的智能卡。
按卡与外界数据传送的形式来分,有接触型IC卡和非接触型IC卡两种。
当前使用广泛的是接触型IC卡,在这种卡片上,IC芯片有8个触点可与外界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