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中发泡剂的作用(图文).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钢结构防火涂料在现代建筑领域,钢结构以其高强度、大跨度、施工便捷等优点,成为了众多大型建筑和工业设施的首选结构形式。
然而,钢材虽具有诸多优良性能,但其耐火性能却相对较差。
在高温环境下,钢材的强度会迅速下降,从而导致结构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性能,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钢结构防火涂料应运而生。
钢结构防火涂料是一种特殊的涂料,它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有效地延缓钢结构的升温速度,延长钢结构达到临界温度的时间,从而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这种涂料通常由基料、阻燃剂、膨胀剂、助剂等成分组成,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来实现防火功能。
从防火原理上来看,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分为膨胀型和非膨胀型两大类。
膨胀型防火涂料在遇火时会迅速膨胀,形成一层厚厚的泡沫状隔热层,有效地阻隔热量向钢结构内部传递。
这层隔热层不仅能够阻止火焰直接接触钢结构,还能通过自身的低导热性能减缓热量的传导,从而大大降低钢结构的升温速度。
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则主要通过自身的高导热性能和良好的隔热性能来延缓热量的传递,其防火效果相对较为稳定,但隔热效果一般不如膨胀型防火涂料。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钢结构防火涂料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火灾危险等级。
例如,对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易燃易爆的工业厂房等场所,应选择防火性能更为优异的涂料。
其次,还需要考虑钢结构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腐蚀等因素,以确保涂料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保持良好的防火性能。
此外,涂料的施工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包括涂料的涂刷性、干燥时间、附着力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工质量对于其防火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施工前,必须对钢结构表面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处理,去除油污、锈迹、灰尘等杂质,以确保涂料能够与钢结构表面良好地附着。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涂料的施工工艺和要求进行操作,控制好涂料的厚度和均匀度。
一般来说,防火涂料的厚度越厚,防火效果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
一、防火涂料简介1、防火涂料的定义:防火涂料是指涂装在物体表面,在火灾发生时,可阻止火势传播或隔离火源,延长基材着火时间或增加绝热性能以推迟结构破坏时间的一类涂料。
2、防火涂料的分类:用途和使用对象:钢结构、饰面型、电缆等防火机理:隔热型、膨胀型和非膨胀型等材料形态:水性、溶剂型和粉末型涂层厚度:厚型、薄型和超薄型应用环境:室内和室外。
3、防火涂料的发展情况:A、20世纪20年代,以硅酸盐水玻璃为黏结剂的无机防火涂料。
B、40年代末期,有机膨胀型防火涂料。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C、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出现以硅酸盐水玻璃为黏结剂的无机防火涂料,70年代初期,出现过氯乙烯、氯化橡胶防火漆。
D、70年代后期,有机膨胀型防火涂料,最早出现的是B60—1丙烯酸膨胀防火涂料和A60—1改性氨基膨胀防火涂料。
E、87年推出第一代钢结构防火涂料——厚涂型LG隔热防火涂料和薄涂型LB膨胀防火涂料,九十年代初,第二代钢结构防火涂料,SWB室外薄型膨胀防火涂料和SWH室外厚型隔热防火涂料。
F、九十年代中期,新品种——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
钢结构防火涂料及其应用定义:涂覆在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钢结构表面,能形成耐火隔热保护层以提高钢结构耐火极限的一类防火涂料。
分类:使用场所:A、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用于建筑物室内或隐蔽工程的钢结构表面;B、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用于建筑物室外或露天工程的钢结构表面。
使用厚度:A、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小于或等于3mm;B、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大于3mm且小于或等于7mm;C、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大于7mm且小于或等于45mm. 命名:以汉语拼音字母的缩写作为代号,N和W分别代表室内和室外,CB、B和H分别代表超薄型、薄型和厚型三类,各类涂料名称与代号对应关系如下:室内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NCB室外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WCB室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NB室外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WB室内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NH室外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WH为什么要使用钢结构防火涂料?1、钢结构在温度升到临界温度540℃时,将会失去支撑能力。
钢结构施工工艺防火涂料与防腐处理钢结构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其强度和可靠性使其成为许多大型建筑物的首选材料。
然而,要确保钢结构的长期使用,必须采取适当的防火涂料和防腐处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钢结构施工中的防火涂料和防腐处理工艺。
一、防火涂料防火涂料是一种特殊的涂料,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提供钢结构对火焰和高温的保护。
它具有耐高温、耐火烧和耐腐蚀的特性,是确保建筑物在火灾中保持结构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防火涂料的种类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不同类型的防火涂料,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有机阻燃涂料、无机阻燃涂料和膨胀型防火涂料。
- 有机阻燃涂料:由有机物质组成,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防火性能。
常见的有机阻燃涂料有乙烯基醋酸树脂、聚氨酯和环氧树脂等。
- 无机阻燃涂料:以无机物质为基础,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防火性能。
比如水泥基防火涂料。
- 膨胀型防火涂料:涂料中含有发泡剂,当发生火灾时,涂料膨胀形成防火屏障,隔绝高温,阻止钢结构受损。
2. 防火涂料的施工工艺在进行防火涂料施工之前,必须先对钢结构表面进行清洁和抛丸处理,以提高涂料的粘附性。
施工时需要根据涂料的种类和厂家提供的技术要求,按照规定的涂布厚度进行涂刷。
施工过程中应均匀涂刷,并确保涂层的质量和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二、防腐处理钢结构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1. 防腐涂料的种类钢结构的防腐涂料通常分为有机涂料和无机涂料两大类。
- 有机涂料:包括环氧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和丙烯酸涂料等。
有机涂料具有涂膜致密、附着力强、抗腐蚀性好等特点。
- 无机涂料:如锌基防腐涂料和铝系防腐涂料等。
无机涂料具有耐高温、耐侵蚀、防腐性能好等特点。
2. 防腐处理的施工工艺防腐处理的前提是对钢结构表面进行充分清洁,并去除锈蚀、污染物和油脂等。
然后,按照涂料厂家提供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涂布方法和施工工艺。
例如,在涂刷环氧树脂涂料时,需要进行底漆涂刷、中涂和面漆的施工,以确保涂层的附着力和密封性。
钢结构防火涂料钢结构防火涂料是一种用于提高钢结构抗火能力的涂料,在建筑和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能有效防止钢结构在火灾中发生瞬间坍塌,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从材料特性、施工要求、市场应用等方面对钢结构防火涂料进行详细介绍。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特性是其优势所在。
首先,钢结构防火涂料具有良好的热隔离性能,能有效防止火势蔓延和传导,保护钢结构的完整性。
其次,该涂料耐高温,能够抵御火焰的热能,延缓钢结构的升温速度,增加人员疏散和灭火的时间。
此外,钢结构防火涂料还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能够抵御大气中的腐蚀物质侵蚀,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工要求非常严格。
首先,施工前需要对钢结构进行表面处理,确保涂料能够牢固地附着在钢结构表面。
其次,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涂料的厚度,以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防火等级。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涂料的干燥时间和环境湿度,以免影响涂料的效果和施工质量。
最后,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涂层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钢结构防火涂料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工业厂房等大型建筑中,用于保护结构件和支撑系统。
其次,钢结构防火涂料还被应用于船舶、桥梁和石油化工设施等领域,提高其抗火性能。
此外,随着人们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和工业项目开始使用钢结构防火涂料,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保护。
钢结构防火涂料作为一项重要的防火技术,在建筑和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钢结构防火涂料只是一种被动的防火手段,不能取代其他主动的防火设施和措施。
在实际使用中,还需结合其他防火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防火系统,以提高整体的防火能力。
总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发展是建筑和工业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对材料特性、施工要求、市场应用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钢结构防火涂料。
发泡喷涂防止冷凝水的原理
发泡喷涂防止冷凝水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1. 发泡剂的作用:发泡剂是一种能够控制冷凝水的化学剂,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增加水中的气泡数量,从而提高水的表面张力,使得冷凝水不易形成滴落。
2. 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密封性:聚氨酯发泡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以充分填充和密封物体表面的缝隙,从而有效地防止在低温环境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缝隙进入建筑或设备内部,形成冷凝水。
因此,发泡喷涂能够通过以上两个原理达到防止冷凝水形成的效果。
如需更多关于发泡喷涂的知识,建议咨询相关业内人士。
发泡剂作用
发泡剂是指在液体中或固体中能够产生泡沫的化学物质。
它们能够提供稳定的气泡,并改变液体的物理性质。
发泡剂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食品工业、日用化学品、建筑材料、医药等。
发泡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表面张力:发泡剂能够降低液体表面的张力,使气体容易在液体中形成气泡。
当发泡剂添加到液体中时,它们会在气液界面聚集,形成一个薄膜覆盖在气泡表面,降低气泡的表面张力,从而增强气泡的稳定性。
2. 提供气体:某些发泡剂能够分解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
这些气体能够在液体中形成气泡,并且由于气泡体积大于液体体积,所以气泡在液体中上升速度较快,使气泡散布均匀。
3. 控制泡沫稳定性:发泡剂还能够控制泡沫的稳定性。
例如,一些表面活性剂作为发泡剂能够在气液界面形成吸附层,通过调节吸附层的性质来控制泡沫的稳定性。
此外,发泡剂的选择和添加量也会影响泡沫的稳定性。
4. 改变材料性能:发泡剂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例如,聚合物发泡剂能够使聚合物材料具有轻质、隔热、隔声、吸音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总之,发泡剂在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改变材料性能、提供气泡、控制泡沫稳定性,使得液体或固体材料能够具备更多的功能和应用价值。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泡剂的作用将进一步扩大和创新。
钢结构防火涂料生产配方钢结构防火涂料是一种常用的防火材料,可用于表面涂刷,以提高钢结构的抗火性能。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钢结构防火涂料生产配方,供参考:原料准备水性树脂水性树脂是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常用的水性树脂有丙烯酸酯树脂、醋酸乙烯共聚乳液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水性树脂。
阻燃剂阻燃剂在钢结构防火涂料中起到阻止火焰蔓延的作用。
常用的阻燃剂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
根据防火等级要求选择适合的阻燃剂。
稀释剂稀释剂可调整防火涂料的粘度和涂布性能。
常用的稀释剂有水、醇类溶剂等。
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稀释剂。
助剂助剂可改善防火涂料的流变性能、抗氧化性能和防水性能。
常用的助剂有流变剂、抗氧化剂、增稠剂等。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助剂。
配方和生产步骤1.将水性树脂、阻燃剂、稀释剂和助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配方容器中。
具体比例根据产品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
使用搅拌机搅拌均匀。
2.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液放置静置一段时间,使其充分反应和熟化。
3.检查熟化后的混合液的粘度、密度和基本性能。
根据需要,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4.将调整后的混合液经过过滤,去除杂质和颗粒,以保证防火涂料的质量。
5.将过滤后的防火涂料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密封贮存。
注意防火涂料的贮存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并且远离火源。
6.根据需要,将防火涂料涂刷或喷涂在钢结构表面。
涂刷厚度和涂布次数根据具体产品要求进行。
注意事项1.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佩戴防护手套、眼镜和口罩,避免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2.根据防火涂料的成分和含量,灰尘和废液需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防火涂料生产过程中需保持生产设备和容器的清洁,防止杂质对防火涂料的影响。
4.防火涂料的贮存和运输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防止泄漏和火灾的发生。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钢结构防火涂料生产配方和生产步骤。
具体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可根据产品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钢结构防火涂料配方钢结构防火涂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防火材料,它可以有效地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减少火灾对建筑物及人员的伤害。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配方及其应用。
一、防火涂料的基本组成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粘结剂:常用的粘结剂有有机胶粘剂和无机胶粘剂。
有机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而无机胶粘剂则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和耐候性能。
2. 填料:填料是防火涂料中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涂层的厚度和隔热性能。
常用的填料有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如硅酸盐、氢氧化铝、硅酸钾等。
3. 助剂:助剂是为了改善涂料的性能而添加的辅助成分,常见的助剂有增稠剂、防腐剂、消泡剂等。
二、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配方下面是一种常见的钢结构防火涂料配方:1. 粘结剂:选择有机胶粘剂作为粘结剂,可提供良好的粘结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2. 填料:使用硅酸盐作为主要填料,可增加涂层的厚度和隔热性能。
3. 助剂:添加增稠剂,可提高涂料的粘度和涂覆性能;添加防腐剂,可提高涂料的耐候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添加消泡剂,可减少涂料涂覆过程中的气泡产生。
三、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应用钢结构防火涂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工业设备、船舶等领域,主要用于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减少火灾对建筑物及人员的伤害。
1. 建筑物:在高层建筑、商业中心、办公楼等建筑物中,钢结构防火涂料可应用于钢柱、钢梁、钢框架等结构上,提供良好的防火保护。
2. 工业设备: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工业领域,钢结构防火涂料可应用于储罐、管道、设备支架等部位,防止火灾对设备的损坏。
3. 船舶:在船舶建造和维修中,钢结构防火涂料可应用于船体结构、舱口、机舱等部位,提高船舶的防火性能。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配方和应用对于保护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粘结剂、填料和助剂,可以制备出性能稳定、具有良好耐火性能的防火涂料。
其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得钢结构得到有效的防火保护,减少了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害。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原理钢结构防火涂料是由基体树脂、催化剂、成碳剂、发泡剂组成的。
分为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和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其防火涂料防火原理与油性防火涂料防火原理差不多,那么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原理是什么呢?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隔热原理:涂覆在钢结构上的超薄型或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隔热原理是防火涂料层在受火时膨胀发泡,形成泡沫,泡沫层不仅隔绝了氧气,而且因为其质地疏松而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延滞热量传向被保护基材的速度;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分析,涂层膨胀发泡产生的泡沫层的过程因为体积扩大而呈现吸热反应,也消耗了燃烧时的热量,有利于降低体系的温度,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使防火涂料产生显著的防火隔热效果。
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隔热原理:涂覆在钢构件上的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隔热原理是防火涂料受火时涂层基本上不发生体积变化,但涂层热导率很低,延滞了热量传向被保基材的速度,防火涂料的涂层本身是不燃的,对钢构件起屏障和防止热辐射作用,避免了火焰和高温直接进攻钢构件.还有涂料中的有些组分遇火相互反应而生成不燃气体的过程是吸热反应,也消耗了大量的热,有利于降低体系温度,故防火效果显著,对钢材起到高效的防火隔热保护.另外该类钢结构防火涂料受火时涂层不发生体积变化形成釉状保护层,它能起隔绝氧气的作用,使氧气不能被保护的易燃基材接触,从而避免或降低燃烧反应.但这类涂料所生成釉状保护层导热率往往较大,隔热效果差.为了取得一定的防火隔热效果,厚涂型防火涂料一般涂层较厚才能达到一定的防火隔热性能要求。
防火涂料小知识: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只有在发泡剂的作用下,能力在高温火焰下发生膨胀层。
发泡剂遇火分解并释放出氨、水、二氧化碳、卤化氢等不燃性气体,使涂层在到达软化点的情形下发泡膨胀,构成海绵状构造。
由于钢结构防火涂料是如今乃至未来社会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类产品,只有检验机构、生产、设计、施工、监理和消防监督部门联手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的防火涂料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b1级发泡剂
B1级发泡剂是一种阻燃剂,主要用于聚氨酯发泡材料中,以达到阻燃的目的。
这
种发泡剂的阻燃性能较高,能够有效地阻止燃烧,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长期保持其阻燃效果。
B1级发泡剂主要分为两类: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主要是一些无
机盐类,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它们在受热时能够分解出大量的水蒸气,稀释可燃气体,同时所释放出的水分还能够起到隔热、阻断热量的作用。
有机阻燃剂则
是一些含卤素的有机化合物,如四溴苯酐、四溴双酚A等,它们在燃烧时能够释
放出大量的自由基,从而抑制火焰的燃烧。
在使用B1级发泡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
注意发泡剂的环保性能和安全性,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防火涂料中发泡剂的选择
关于膨胀型防火涂料中的发泡剂,在生产中需要的比例,是很有讲究的。
下面我们武汉兴海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防火涂料中发泡剂的选择。
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特点是涂层遇热时,释放出不燃性气体,如氨、二氧化碳、水蒸汽、卤化氢等,使涂层膨胀,并在涂层内形成蜂窝状泡沫结构,这些靠发泡剂来实现。
发泡剂是否适用,其分解温度是关键。
分解温度过低,释放气体在成炭前逸出起不到作用;分解温度过高,产生的气体会把炭层顶起或吹掉,不能形成良好的炭质泡沫层。
一般选择胺类化合物发泡剂,包括三聚氰胺、双氰胺、聚磷酸铵、氯化石蜡、磷酸铵盐、硼酸铵、双氰胺甲醛树脂、氨基树脂等。
体系中聚磷酸铵、氯化石蜡、氨基树脂已起到大部分发泡剂的作用,用三聚氰胺补充不足部分。
实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用量增大,膨胀速度加快,膨胀倍数增加,但膨胀层太高将影响炭层的质量及在火场中的牢固性。
为了控制膨胀速度和膨胀高度,保证涂层质量,三聚氰胺的用量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一般为总体系的8%左右。
本文出自武汉兴海消防材料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出处。
钢结构防火涂料配方引言:钢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但在火灾中却容易受到热的影响而失去承载能力。
为了保护钢结构在火灾中的安全性能,人们研发出了钢结构防火涂料。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配方及其作用。
一、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作用钢结构防火涂料是一种特殊的涂料,其主要作用是在钢结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以防止火势直接接触到钢材,延缓钢材在高温下的变形和熔化,保持钢结构的承载能力,从而延长建筑物的安全撤离时间。
二、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配方1. 阻燃剂:阻燃剂是钢结构防火涂料中的关键成分,能够在高温下释放出水或惰性气体,形成一层保护层,隔绝外界火势对钢结构的侵蚀。
常用的阻燃剂包括氢氧化铝、锂铝酸盐等。
2. 粘结剂:粘结剂用于固定阻燃剂颗粒,将其均匀地附着在钢结构表面。
常见的粘结剂有有机胶、无机胶等。
3. 填料:填料用于调整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粘稠度和涂层的厚度,增强涂层的耐火性能。
常用的填料有无机纤维、无机颗粒等。
4. 助剂:助剂用于改善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流动性、干燥性和附着性,以提高涂层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助剂有流平剂、干燥剂、增粘剂等。
三、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制备过程1. 按照一定比例将阻燃剂、粘结剂、填料和助剂混合,形成均匀的颗粒状物料。
2. 将制备好的物料加入适量的水或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形成钢结构防火涂料。
3. 对钢结构表面进行清洁和处理,确保涂料能够牢固附着。
4. 使用刷子、喷枪等工具将钢结构防火涂料均匀地涂抹在钢结构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均匀的涂层。
5. 根据需要,可进行多遍涂层,以提高防火性能。
四、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应用范围钢结构防火涂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和工业设施中,特别适用于具有防火要求的场所,如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化工厂等。
通过涂刷钢结构防火涂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在火灾中的安全性能,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论: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配方是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的,其中的阻燃剂、粘结剂、填料和助剂经过合理的配比和制备过程,能够在火灾中形成一层保护层,延缓钢结构的变形和熔化,保持钢结构的承载能力。
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介绍、防火机理、膨胀体系及膨胀炭层要求本文介绍了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和非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产品,着重分析了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机理、膨胀体系的常用产品以及对膨胀炭层的性能要求。
1.膨胀型与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对比表2.防火机理-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通常由基料、膨胀阻燃体系、颜填料、分散介质和助剂等组成,主要是通过遇火膨胀形成强度高、膨胀率高、致密性好、抗氧化性强、热稳定性好的耐火隔热保护炭层来实现钢结构的防火作用的;-其防火效果主要取决于膨胀发泡反应和形成的炭层结构。
该膨胀炭层一旦形成,其本身不燃,还可以作为热源和基材之间的屏障,削弱二者之间的热传导。
此外,该屏障还可以有效阻隔屏障内外可燃物的扩散。
-膨胀阻燃体系由酸源、炭源和气源三部分组成。
在膨胀发泡过程中,酸源分解释放出酸性物质、碳源脱水炭化以及气源受热分解产生H2O 和惰性气体的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时间、温度、速度顺序进行,否则形成的膨胀炭层的防火效果将不理想。
例如,气源释放惰性气体的过程远远早于炭源脱水炭化过程,则形成的炭层可能不会完全膨胀;气源释放惰性气体的过程远远晚于炭源脱水炭化过程,则气体可能会冲破炭层。
此外,在炭层膨胀过程中,控制好熔融基质的黏度非常重要。
如果黏度过低,可燃物极易扩散到炭层外面,促进了燃烧的发生;如果黏度过高,形成的膨胀炭层极易产生裂纹,使外界O2 和热源扩散到炭层中,大大削弱膨胀炭层的隔氧、隔热性能。
另外,在膨胀炭层形成过程中,同样伴随着吸热分解、产生H2O 和惰性气体稀释可燃物、捕捉燃烧链式反应发生的自由基的过程的发生。
3.膨胀阻燃体系1)组成-传统的膨胀阻燃体系(IFR)主要由脱水催化剂(酸源)、成炭剂(碳源)和发泡剂(气源)三部分组成;2)作用-酸源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促进和改善涂层的热分解来形成不易燃烧的三维网状结构。
聚磷酸铵(APP)的水溶性小、不易吸潮且热稳定好,已逐渐成为了最常用的脱水催化剂。
发泡剂的作用原理以及应用1. 发泡剂的概述发泡剂是一种能够在材料中产生气泡或泡沫的化学物质或物理性质的物质,能够改变材料的密度和机械性能。
发泡剂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塑料、橡胶、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 发泡剂的作用原理发泡剂的作用原理主要分为化学发泡和物理发泡两种方式。
2.1 化学发泡化学发泡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发泡剂中的产气物质释放出来,从而在材料中产生大量气泡。
常见的化学发泡剂包括有机酯类、脂肪族酰胺类、酚醛树脂类等。
其作用原理如下:•发泡剂中的产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或反应,产生气体。
•产生的气体在材料中形成气泡,使其体积膨胀。
•气泡的形成使材料的密度降低,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绝缘性能和吸声性能。
2.2 物理发泡物理发泡是通过物理手段将发泡剂在材料中分散形成气泡。
常见的物理发泡剂包括基于温度变化的发泡剂、机械发泡剂等。
其作用原理如下:•温度变化型发泡剂:通过改变材料的温度,使发泡剂由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从而形成气泡。
•机械发泡剂:通过物理的力作用使发泡剂在材料中分散形成气泡,例如搅拌、振动等方式。
3. 发泡剂的应用发泡剂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发泡剂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保温隔热材料、填料材料、隔音材料等方面。
•保温隔热材料:发泡剂可以降低材料的密度,减少热量的传导,提高建筑材料的保温性能。
•填料材料:发泡剂可以增加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提高材料的填充性能。
•隔音材料:发泡剂可以增加材料的吸声性能,降低噪音传播。
3.2 塑料和橡胶制品中的应用发泡剂在塑料和橡胶制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降低材料的密度、提高材料的吸震性能、改善产品的质感等方面。
•降低材料的密度:发泡剂可以在塑料或橡胶制品中形成大量气泡,降低材料的密度,减少成本。
•吸震性能:发泡剂可以吸收撞击或振动的能量,提高塑料或橡胶制品的抗震性能。
•改善产品的质感:发泡剂可以使制品表面形成细小泡沫结构,提高产品的触感和质感。
钢结构防火涂料性能中发泡剂的作用(图文)
近年来,现代化厂房、机场候机楼、影剧院、体育馆、大型超市等大跨度建筑物广泛采用钢结构。
钢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跨度大、自重轻、可预制加工等诸多优点。
由于钢材自身不燃,因此钢结构的防火隔热保护问题曾一度被人们所忽视;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报道和专业机构的试验结果显示,钢结构建筑的耐火性能远比砖石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差。
钢材的力学性能是温度的函数,机械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钢材失去承载能力时的温度,定义为钢材失效的临界温度;通常建筑用钢材的临界失效温度为540℃。
对于建筑火灾,温度大多在800~1200℃之间。
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为:
T-TO=3451g(8t+1)
式中T-火场温度(℃),TO-火灾前室温(℃),t-时间(min)
由上式可知,在火灾发生的10分钟内,火场温度可高达700℃以上。
对于裸露的钢构件,只需几分钟,温度就可达到临界值,在纵向压力和横向拉力作用下,钢结构扭曲变形、跨塌毁坏。
由此可见,不作防火保护的钢结构,遭遇火灾时的危险性是非常大的。
钢结构防火涂料是涂覆于钢结构建筑物或构筑物表面的一种涂料,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遇火灾时能迅速膨胀形成耐火绝热保护层,以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发泡剂是防火涂料在高温火焰作用下形成海绵状或蜂窝状阻燃隔热膨胀炭化层的重要组分。
发泡剂含量以及复合发泡剂配比的不同,直接影响着防火涂料的阻燃隔热性能,含量过高、过低或配比不恰当都不利于形成优质的炭化层。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发泡剂含量以及复合发泡剂配比对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
一、发泡剂含量对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
1、防火涂料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
在其他组分确定的条件下,探讨发泡剂对膨胀型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
取发泡剂样品,其配方变化量见表1。
从表2可以看出,该系列防火涂料的理化性能均能符合膨胀型防火涂料的国家标准《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14907-94)。
2、燃烧实验结果
(1)钢板背部温度
经涂覆防火涂料的钢板背部温度随发泡剂含量的变化关系见图1。
当发泡剂含量为13%~14%时(R 1、R 2、R 3),随发泡剂含量的增加,涂覆钢板的背部温度逐渐降低(当发泡剂含量为13.56%时,钢板背部温度最低,低于150℃);当发泡剂含量超过14%时,随发泡剂含量增加,涂覆钢板的背部温度逐渐升高,防火阻燃隔热性能下降。
图2显示了涂层膨胀倍数随发泡剂含量的变化关系。
可知,在发泡剂含量为13%~14%时(R1、R2、R3),随发泡剂含量的增加,防火涂料的膨胀倍数逐渐增加; R3的膨胀倍数最高,达到22.77倍;当发泡剂含量超过14%时,随发泡剂含量增加,膨胀倍数却逐渐降低。
结合燃烧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发泡剂在防火涂料中的含量仅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当其含量与催化剂、成炭剂含量相匹配时,能得到膨胀倍数较高,结构优良的膨胀炭层。
二、复合发泡剂配比对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
含氯发泡剂(发泡剂2)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氯化氢(HCl),其密度比空气大,沉积在燃烧物外层,稀释或隔绝了新鲜空气,使被燃物无氧窒息,HCl迅速捕捉燃烧产生的自由基,减缓了高聚物的燃烧速度,减少可燃性气体的生成,从而使火焰减小以至熄灭,发泡剂2的分解温度较低,有利于涂层遇火时的软化熔融,为涂层的成炭提供有利的条件,随后脱水成炭催化剂催化成炭剂成炭;分解
温度较高的不含氯发泡剂(发泡剂1)分解释放出 NH3、CO2、H2O等气体使涂层膨胀,由于发泡剂1产生的气体量大且危害性小,作为主发泡剂;发泡剂2在防火涂料中兼具增塑剂功能,可提升涂料的理化性能,但其用量过多会导致涂膜不易实干,因此应当适量。
为得到理化性能与防火性能均优异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本节研究了两种发泡剂配比对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
1、防火涂料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
在固定其它原料含量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复合发泡剂的配比(见表3),研究防火涂料的防火阻燃性能。
经测试,该系列防火涂料的理化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
2、燃烧实验结果
(1)钢板背部温度
含不同复合发泡剂防火涂料涂覆的钢板,在燃烧试验中钢板背部所达最高温度见图3 。
由图可以看出,在发泡剂1与发泡剂2配比小于3:1时,钢板背部温度相差不大,当其配比为2.12:1时(X2),钢板背部温度最低(
由图可看出,涂层的膨胀倍数按X2、X3、X1、X4顺序递减,该结果与钢板背面温度的变化情况相符合。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复合发泡剂配比影响防火涂料的膨胀性能及炭层质量,从而影响到防火涂料的防火阻燃隔热性能。
遇火时,发泡剂2分解放出气体,使已软化、熔融的涂层膨胀发泡,体积增大;与此同时脱水成炭催化剂分解释放出游离酸,催化成炭剂脱水炭化;随后发泡剂1 分解放出气体,促使膨胀炭层的最终形成。
该过程中各原料组分的分解温度要协调、用量需相互匹配。
防火涂料在高温下形成熔体的粘弹性决定了膨胀泡孔的结构;膨胀的初始阶段,体系粘度大,有利于形成小气泡,膨胀后期,气体的扩散速度对膨胀程度起决定作用。
因此,要获得优良的发泡体(炭化层),必须使熔体中同时存在大量的气泡核和过饱和气体。
发泡剂2含量适当时,在遇火初始阶段软化熔融涂层体系的粘度较大,利于孔径均一、致密炭层的形成;膨胀后期发泡剂1分解产生的气体量对膨胀高度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发泡剂1含量也需适量,过多则会吹毁已形成的膨胀炭层,过少则膨胀不完全。
经过实验,认为发泡剂1:发泡剂2=2.12:1时(X2),能够获得膨胀性能优异,呈蜂窝状结构的膨胀炭层,获得优良的防火阻燃隔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