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的预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76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第1章固体废弃物概述 (4)1.1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与分类 (4)1.2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特点 (4)1.3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5)第2章固体废弃物收集与运输 (5)2.1 收集方式与设备 (5)2.1.1 收集方式 (5)2.1.2 收集设备 (5)2.2 运输技术与要求 (5)2.2.1 运输技术 (6)2.2.2 运输要求 (6)2.3 储存与管理 (6)2.3.1 储存 (6)2.3.2 管理 (6)第3章固体废弃物预处理技术 (6)3.1 筛分与破碎 (6)3.1.1 筛分技术 (6)3.1.2 破碎技术 (7)3.2 粉碎与分选 (7)3.2.1 粉碎技术 (7)3.2.2 分选技术 (7)3.3 固液分离技术 (7)3.3.1 沉淀与浮选 (7)3.3.2 过滤与离心 (7)3.3.3 蒸发与干燥 (7)3.3.4 萃取与吸附 (7)第4章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 (8)4.1 填埋处理 (8)4.1.1 预处理 (8)4.1.2 填埋场选址与设计 (8)4.1.3 填埋操作 (8)4.1.4 填埋场管理与监测 (8)4.2 焚烧处理 (8)4.2.1 预处理 (8)4.2.2 焚烧设备 (8)4.2.3 焚烧操作 (8)4.2.4 废气处理 (9)4.3 生物处理 (9)4.3.1 堆肥化处理 (9)4.3.2 厌氧消化 (9)4.3.3 蚯蚓床处理 (9)4.4.1 水解处理 (9)4.4.2 热解处理 (9)4.4.3 化学稳定化处理 (9)4.4.4 化学还原处理 (9)第5章废旧物资回收与资源化利用 (9)5.1 金属回收利用 (9)5.1.1 回收原则 (9)5.1.2 回收方法 (10)5.1.3 利用途径 (10)5.2 塑料回收利用 (10)5.2.1 回收分类 (10)5.2.2 回收方法 (10)5.2.3 利用途径 (10)5.3 纸张回收利用 (10)5.3.1 回收分类 (10)5.3.2 回收方法 (10)5.3.3 利用途径 (10)5.4 玻璃回收利用 (11)5.4.1 回收分类 (11)5.4.2 回收方法 (11)5.4.3 利用途径 (11)第6章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11)6.1 垃圾焚烧发电 (11)6.1.1 概述 (11)6.1.2 工艺流程 (11)6.1.3 关键技术 (11)6.2 生物气发电 (11)6.2.1 概述 (11)6.2.2 工艺流程 (11)6.2.3 关键技术 (12)6.3 沼气利用 (12)6.3.1 概述 (12)6.3.2 工艺流程 (12)6.3.3 关键技术 (12)6.4 其他能源化利用技术 (12)6.4.1 热解与气化 (12)6.4.2 燃料电池 (12)6.4.3 热能利用 (12)6.4.4 纳米材料制备 (13)第7章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与设备 (13)7.1 填埋场设施与设备 (13)7.1.1 填埋场基础设施 (13)7.1.2 填埋场设备 (13)7.2.1 焚烧厂基础设施 (13)7.2.2 焚烧厂设备 (13)7.3 回收处理设施与设备 (13)7.3.1 回收基础设施 (13)7.3.2 回收处理设备 (13)7.4 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 (14)7.4.1 污泥处理设施 (14)7.4.2 污泥处置设施 (14)第8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 (14)8.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4)8.2 污染物排放与控制 (14)8.2.1 大气污染物排放 (14)8.2.2 水污染物排放 (14)8.2.3 土壤污染控制 (15)8.3 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15)8.3.1 环境风险评价 (15)8.3.2 环境风险管理 (15)第9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与法规 (15)9.1 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 (15)9.1.1 政策背景 (15)9.1.2 主要政策法规 (16)9.1.3 政策措施 (16)9.2 国际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法规 (16)9.2.1 国际法规概述 (16)9.2.2 主要国际法规 (16)9.2.3 国际法规对我国的启示 (16)9.3 政策与法规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影响 (17)第10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 (17)10.1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17)10.1.1 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7)10.1.2 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17)10.1.3 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17)10.1.4 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的完善 (17)10.2 市场分析与投资机会 (17)10.2.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17)10.2.2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7)10.2.3 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17)10.2.4 政策环境对市场的影响 (17)10.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17)10.3.1 环保理念的融入与实践 (17)10.3.2 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18)10.3.3 生态补偿机制的应用 (18)10.3.4 公众参与与环保意识的普及 (18)10.4.1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18)10.4.2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8)10.4.3 跨界融合与创新 (18)10.4.4 绿色低碳发展的推进 (18)第1章固体废弃物概述1.1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与分类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或经过处理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态物质和物品。
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高温熔融处理技术一、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的加速,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环境和人类健康。
目前,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等。
其中,焚烧技术逐渐成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高温熔融处理技术,成为了当前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一种先进方式。
二、高温熔融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流程高温熔融处理技术是指将固体废弃物通过高温熔融形成玻璃状、陶瓷状或石材状的物质,达到处理固体废弃物的目的。
该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预处理和熔融处理。
1、预处理: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除去有害物质和加入助熔剂两步。
有害物质主要指固体废弃物中的铁、铝、铜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等,这些物质在高温熔融过程中不仅会影响熔体质量,而且会引起污染。
加入助熔剂是为了降低熔化温度,促进固体废弃物的熔化,一般选择较稳定的氧化物或碳酸盐作为助熔剂。
2、熔融处理:熔融过程主要发生在垂直电极式高效熔炉中,通过高温热烧垃圾垃圾变熔并进行强制循环,形成的熔融体深度除污效果达标且能达到零废气排放的目的。
同时,垃圾熔融产生的玻璃根据不同的比例,可制成多种规格的玻璃砂、陶瓷物品等。
三、高温熔融处理技术的优势和应用高温熔融处理技术有许多优势,如下:1、高处理效率:高温熔融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将固体废弃物加热并熔化,处理效率高,每小时能够处理至少10吨的垃圾。
2、稳定性好:高温熔融处理技术可以将固体废弃物加热到达1500℃以上的高温,形成稳定的无机物质。
3、减少排放物:高温熔融处理技术提供了一个没有废气排放的处理环境,相对比之居民生活垃圾垃圾焚烧而言可以将废气排放降低到极小化。
目前,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高温熔融处理技术进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在中国也开始逐步采用该技术,例如松江垃圾焚烧发电厂等。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和有害废弃物,高温熔融处理技术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四、高温熔融处理技术的挑战和展望高温熔融处理技术的实现面临许多挑战。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压实第二节固体废物的破碎第三节固体废物的分选第四节污泥的浓缩和脱水第五节固体废物的稳定和固化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压实一、压实的目的和原理二、压实设备三、压实工程设计要点一、压实的原理和目的(一)压实的概述原理:利用机械的方法减少垃圾的空隙率,将空气挤压出来增加固体废物的聚集程度。
压实的目的:1)增加容重和减小体积,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全与卫生,降低运输成本;2)制取高密度惰性块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建筑材料。
固体废物压实处理的优点:1)减轻环境污染;2)快速安全造地;3)节省填埋或贮存场地。
(二)压实的物理基础固体废物三相物理组成:固体颗粒和颗粒之间的空隙(空气和水分)Vm=Vs+Vv其中Vm为固体废物总体积Vs为固体颗粒体积(包括水分)Vv为固体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描述固体废物空隙物理指标空隙比e = Vv/Vs空隙率n= Vv/Vm固体废物总质量Wm=Ws+WwWs:固体颗粒质量,Ww:固体中水分质量固体废物湿密度:ρw= Wm/ Vm固体废物干密度:ρd= Ws/ Vm(三)固体废物的压实表示方法容重:即为固体废物的干密度。
固体废物的密度多采用容重表示,主要因为容重易于测量,并可以用它来比较废物的压实程度。
某种废物的固体废物的压实程度可以用压缩比来表示。
压缩比即固体废物经压实处理后体积减小的倍数,用下式来表示:R=Vf / Vi式中,R为固体废物体积压缩比; Vf为废物压缩后的最终体积; Vi为废物压缩前的原始体积。
所谓压实处理,就是通过消耗压力能来提高废物的容重。
固体废物经压实处理后,体积减小的程度叫压缩比。
废物压缩比决定于废物的种类及施加的压力。
一般压缩倍数为3~5。
同时采用破碎与压实二种技术可使压缩倍数增加到5~10。
生活垃圾的收集都采用压实机械以减少垃圾体积、增加垃圾车的收集量。
一般,生活垃圾压实后,体积可减少60%~70%(压缩倍数为: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