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域古国蒲犁国悠久的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
引言概述:
楼兰古国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瑰宝,位于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楼兰古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和经济状况、社会风貌、文化艺术以及其消失的原因等方面,旨在带领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古国。
正文内容:
一、历史背景
1.楼兰古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楼兰的起源和发展
3.与其他古代王国的关系
二、政治与经济状况
1.政治体制与统治者
2.对外贸易与商业发展
3.农业与畜牧业的兴盛
4.楼兰古国的经济繁荣与文明程度
5.文化交流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三、社会风貌
1.楼兰古国的社会结构
2.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习俗
3.宗教信仰与祭祀活动
4.女性地位与角色
四、文化艺术
1.楼兰古国的文化特点
2.语言和文字
3.建筑与城市规划
4.雕塑、绘画和艺术品
5.音乐、舞蹈和戏剧
五、楼兰古国的消失原因
1.自然灾害对楼兰古国的影响
2.政治动荡和战争的影响
3.水资源的匮乏与灌溉系统的损坏
4.环境变化和沙漠化的影响
5.其他因素对楼兰古国的影响
总结:。
历史上的西域三十六国(1)楼兰(鄯善)、且末、疏勒(今属喀什)、精绝、龟兹(今属库车县)、尉犁、婼羌、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今属乌恰县)、姑墨(今属阿克苏县)、姑师(车师)、墨山、劫、温宿(今属乌什县)、莎车、小宛、尉头、危须、焉耆、狐胡、渠犁、乌垒。
1.楼兰古国楼兰古国遗址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持续800多年的历史。
2.且末古国且末古国遗址且末古国位于且末县城西南约6公里的老车尔臣河岸台地上,海拨1,273米,遗址地表无植被,已沙化,且末古城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由于诸多原因,且末古城如同楼兰、尼雅古城一样,成为世人神往和渴求探险之地,所不同的是且末古城却鲜为人知,更具神秘色彩。
3.疏勒古国疏勒古国遗址疏勒国为汉初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由于地处交通枢纽之地,是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汇合点,亦是中西文化的最大交汇之处。
波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土,疏勒是首站。
疏勒国,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二千人。
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各一人。
东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一十里,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
有市列。
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
疏勒是西域古国,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今天的新疆喀什噶尔,居西域丝路南、北两道的交会点,是东西交通的主要进出口。
4.精绝古国精绝古国遗址精绝国是西汉时期中国西部一个比较小的城邦国家,位于尼雅河畔的一处绿洲之上。
西域36国之一。
接受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统辖,国王属下有将军、都尉、译长等。
引言概述:
楼兰国是古代西域的一个重要文化瑰宝,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
位于今天的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楼兰国一度是丝绸之路上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由于自然灾害和其他原因,楼兰国逐渐沉寂,并在公元4世纪消失。
本文将从五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楼兰国的历史。
正文内容:
1.楼兰国的起源
1.1原始楼兰文化
1.2汉代对楼兰的探索
1.3楼兰古城的发现和考古工作
2.楼兰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1政治结构与统治者
2.2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
2.3楼兰的经济状况
3.楼兰国的文化与艺术
3.1楼兰的宗教与信仰
3.2楼兰的语言与文字
3.3楼兰文化对丝绸之路的影响
4.楼兰国的衰落与消失
4.1自然灾害与环境变迁
4.2与西域诸国的战争
4.3楼兰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变迁
5.楼兰国的文化遗产和保护
5.1楼兰古城的保护与修复
5.2楼兰文物的发现与展示
5.3楼兰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总结:
楼兰国的历史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其起源、政治社会制度、文化艺术、衰落与消失以及文化遗产和保护等五个大点着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古代国家的历史。
楼兰国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的兴衰息息相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域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通过对楼兰国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为今后的研究和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尉犁县历史讲解稿
犁为汉初西域绿洲“城国”之一。
西汉太初四年(前101年),将军李广利二次伐大宛灭渠犁国,不再置王,只设成都尉受理国事,故《汉书》称“渠犁城”。
东汉建武年间(25到55年),莎车五贤称霸南疆,分置乌垒国,乌垒。
至东汉永平三年,匈奴势力侵入南疆,渠犁地属匈奴。
东汉永元六年,班超率龟兹、鄯善国兵攻入焉耆、尉犁,至此渠犁一地又统一于汉朝。
唐观贞二十二年,唐置焉耆都督府,渠犁地属唐,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在汉代渠犁、山国旧地及卡克里克置新平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新平”与云南一县同名,改称尉犁县。
先后属焉耆道,焉耆行政区行政公属。
建国后,1950年4月属焉耆专员公属。
1954年属库尔勒专员公属。
1960年起尉犁县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尉犁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西域之尉犁国、渠犁国、山国等国地。
西汉为尉犁国地,亦称尉黎,隶西域都护府,东汉后为焉者国所兼并。
唐设渠犁都督府。
元明时期称"罗布淖。
楼兰古国的故事楼兰古国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代国家,位于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罗布泊盆地。
这个古老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楼兰古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这片地区是一个繁荣的绿洲,拥有丰富的水源资源和肥沃的土地。
楼兰古国的繁荣主要依赖于农业、畜牧业和贸易。
他们种植了小麦、大麦、黍、豆类等农作物,同时也饲养了羊、马等家畜。
楼兰古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西域成为汉朝统治的一部分。
楼兰古国成为汉朝的西域四十六国之一,与汉朝保持着贸易和文化交流。
当时,楼兰古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负责连接东方和西方的贸易。
这使得楼兰古国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城市,也吸引了许多文化和宗教的传播。
然而,楼兰古国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公元3世纪,楼兰古国逐渐衰落,最终在公元4世纪完全消失。
考古学家认为,楼兰古国的衰落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和水源的枯竭所致。
罗布泊盆地的气候逐渐干旱,导致水源逐渐消失,无法维持农业和人口的发展。
楼兰古国的居民不得不迁移到其他地方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
楼兰古国的消失也留下了许多神秘的故事和传说。
许多古代文献和诗歌中都有关于楼兰古国的描写,如《楼兰诗》、《楼兰怨》等。
这些文献和诗歌描绘了楼兰古国的富庶和辉煌,同时也透露出对失落的故乡的怀念和痛苦。
如今,楼兰古国的遗址成为了重要的考古遗址,吸引了许多学者和游客前来探索。
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和研究,逐渐揭示了楼兰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政府也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楼兰古国的遗产,将其列入了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楼兰古国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明和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衰落也让我们反思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楼兰古国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珍惜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楼兰古国楼兰古国是西域古国之一,位于罗布泊西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楼兰古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属于月氏的统治范围。
公元前176年,匈奴击败月氏,楼兰成为匈奴的属国。
公元前77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楼兰国王接待了张骞,并改名为鄯善国。
从此,楼兰与汉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并成为汉朝在西域的重要盟友。
楼兰古国的都城是楼兰城(今称楼兰故城),位于罗布泊西北岸,是一个方形的城堡,周长约1.5公里。
城内有佛寺、宫殿、住宅等建筑物,以及水渠、井、坟墓等设施。
城外有农田、牧场、绿洲等资源。
楼兰人主要信仰佛教和祆教(拜火教),并有自己的文字和艺术风格。
楼兰古国在公元630年左右突然消失了,原因至今不明。
有人认为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水源枯竭和沙漠化;有人认为是因为战争或瘟疫造成人口锐减;也有人认为是因为政治或经济危机导致社会崩溃。
无论如何,楼兰古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考古发现,如《樂毅論》、《木乃伊》、《樓蘭美女》等,展示了中华文明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楼兰古国消失原因有人认为是因为罗布泊干枯导致古国最终灭亡。
罗布泊是楼兰古国的水源和灌溉基础,如果它失去了水量,就会影响楼兰人的生存和农业。
234有人认为是因为战争造成了楼兰古国的衰落和消失。
楼兰古国位于西域的要冲,经常遭到周边各国和民族的侵略和掠夺,如匈奴、突厥、吐蕃等。
有人认为是因为瘟疫导致了楼兰古国人口大量死亡和迁移。
在考古发现中,有一些木乃伊身上有明显的病变痕迹,如肺结核、麻风等。
也有人认为是因为政治或经济危机导致了楼兰古国社会崩溃和分裂。
楼兰古国曾经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但后来由于汉朝内乱或外患而减少对西域的支持和控制,使得楼兰古国陷入孤立和动荡之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域秘史揭秘楼兰变成废墟的千古真相导语: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古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
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古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
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
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
《汉书·匈奴列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
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
二十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一支庞大的驼队来中国的罗布泊地区考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古国遗址,并在遗址上获取了大批汉魏古钱、一枚罗马钱币、一枚于阗钱币、各类精美的丝织品、颇具中亚希腊化艺术风格的雕花建筑构件。
其中一件带有木雕小佛像的佛殿建筑饰件,十分精美,迄今仍是中国境内发现得最早的佛像艺术品。
最重要的文物当属那些魏晋木简残纸。
魏晋书法真迹流传至今者寥寥无几,被历代收藏家视为珍宝,而赫定在遗迹里一次发掘所获就达150余件。
根据赫定带回的卢文和简牍上的“Kroraina”一词,德国语言学家研究后确认:这片废墟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后又销声匿迹的楼兰!简直是不可思议,居然还能找得到当时的遗迹!楼兰是中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生活常识分享。
神秘消失的古国——疏勒国安西重镇——疏勒国疏勒国为汉初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由于地处交通枢纽之地,是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汇合点,亦是中西文化的最大交汇之处。
波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土,疏勒是首站。
丝路枢纽,西域佛国疏勒国,王治疏勒城,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胜兵二千人。
疏勒侯、击胡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左右骑君、左右译长各一人。
东至都护治所二千二百一十里,南至莎车五百六十里。
有市列。
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
疏勒是西域古国,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今天的新疆喀什噶尔,居西域丝路南、北两道的交会点,是东西交通的主要进出口。
关于疏勒的名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说:过去称其为“疏勒”,是以其都城称其国。
疏勒国号的正音应该是“室利讫栗多底”,“疏勒”这个名称是以讹传讹。
《慧苑音义》则注说:疏勒的正确叫法是“佉(qū)路数怛(da)勒”,简称疏勒,又被称为恶性国,因为疏勒人性格粗犷暴戾。
玄奘所说的“室利讫栗多底”这种称呼,尚无定论。
佛经汉译本《大孔雀咒王经》卷中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中曾载有“疏勒”之名,而梵本的《圣大孔雀明王经》所载“疏勒”一词则写作“kha sa”。
所以,我国史书又称疏勒为佉沙、伽沙、迦舍、竭叉等,《慧琳音义》称之为“迦师佶黎”,《元史》则称之为“可失哈耳”或“可失哈里”。
疏勒国因地利之便,与佛教接触很早。
按照《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安帝元初年间,疏勒国王安国的舅舅臣盘曾被遣送至大月氏国作人质。
月氏王很喜爱臣盘,为他在三个住处分别建了一座伽蓝(即僧院),冬夏迁居。
玄奘曾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此事:昔健驮逻国迦腻色迦王,威被邻国,化洽远方,治兵广地。
至嵚岭东,河西蕃维畏威送质。
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特加礼命,寒暑改馆。
冬居印度诸国,夏还迦毕试国,春、秋止健驮逻国。
故质子三时住处各建伽蓝。
今此迦蓝即夏居之所建也。
楼兰古国的历史文献与史书记载楼兰古国是中国西部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历史文献与史书记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信息。
早在西汉时期,《汉书·西域传》中就有关于楼兰的记载,这一时期的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对楼兰古国的初步了解。
随着历史的发展,楼兰的研究逐渐深入,各种史书中不断有关于楼兰的记载,使得这个古国的历史得以还原。
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楼兰古国位于今天的新疆罗布泊地区,是一个古老的绿洲文明。
据史书记载,楼兰古国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国家,居民以种植和畜牧为生,参与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
古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成为了西域地区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
除了《汉书》之外,《新唐书·西域传》、《大唐西域记》等史书也对楼兰古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随着对楼兰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陆续发现了大量有关楼兰的历史文献,比如《楼兰废墟出土文献》,《悼亡诗》,《楼兰古国古匈奴史》等,这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信息。
通过这些文献的研究,人们对楼兰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楼兰古国的历史文献和史书记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古老文明的辉煌历史,对研究西域文化、丝绸之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不断挖掘史料,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还原楼兰古国的面貌,了解其在古代西域地区的地位和影响。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者对楼兰古国进行深入研究,将其历史的光辉继续传承下去。
在楼兰古国的历史文献和史书记载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文明的辉煌,也看到了一段段悠久而宝贵的历史。
楼兰古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了解古代西域地区的文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希望通过对楼兰古国历史文献和史书的深入研究,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段历史,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珍视这段珍贵的文化遗产。
楼兰古国的历史文献和史书记载,见证了一个古老文明的辉煌,也传承了一段段宝贵的历史,让我们对古代西域地区的文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愿楼兰古国的历史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楼兰古国的故事传说楼兰,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国度,其悠久的历史和传说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
本文将为您讲述关于楼兰古国的故事传说,带您领略那个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国度。
一、楼兰古国的起源据史书记载,楼兰古国位于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国家。
楼兰古国成立于公元前77年,由鄯善王建立,因其地处交通要道,逐渐发展成为繁荣一时的西域强国。
二、楼兰古国的传说1.楼兰美女楼兰古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就是楼兰美女。
相传楼兰美女美貌动人,风华绝代,许多人为之倾倒。
有一天,一个外族王子来到楼兰,对楼兰美女一见钟情,欲娶其为妻。
然而,楼兰国王不舍得将女儿远嫁他乡,于是下令将女儿囚禁在宫中。
王子为了心爱的女子,带领士兵攻打楼兰,最终抱得美人归。
这个故事传遍了西域,使得楼兰美女的传说更加神奇。
2.楼兰宝藏楼兰古国还流传着一个关于宝藏的传说。
相传楼兰国王为了感谢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国家带来的繁荣,将大量金银财宝埋藏在地下。
这些宝藏被埋藏在一个神秘的地下宫殿里,只有获得楼兰国王的传承之物,才能找到宝藏的所在。
至今,仍有不少探险家为了寻找楼兰宝藏,踏上了探险之路。
3.楼兰消失之谜楼兰古国在公元4世纪突然消失,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有传说称,楼兰古国因得罪了天神,遭到了诅咒,整个国家被沙漠吞噬。
也有说法认为,楼兰古国因战争、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国家灭亡。
至今,关于楼兰消失之谜仍无定论,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三、楼兰古国的文化传承虽然楼兰古国已经消失,但其文化传承却并未消失。
在我国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关于楼兰古国的文物,如楼兰美女雕像、楼兰壁画等。
这些文物为我们了解楼兰古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总结:楼兰古国的故事传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吸引了无数人为之探寻。
虽然这个古老的国度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传说和文化传承仍然影响着我们。
西域三十六国历史地图介绍西域三十六国历史概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建元癸卯三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当时在现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国,经考证在如下地方: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国、单桓、蒲类、蒲类后国、西且弥、劫国、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车师后城国,除此之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乌弋山离等十几西域国。
下面为各位介绍其中的几个国家。
自两汉之后,西域就与中原地区国同气连枝,浑然一体的。
作为汉民族的一部分,多数西域民众无论在精神还是文化上,都与中原地区基本保持一致并衍传至今。
尽管传说中的西域三十六国大都在历史长河中自行消失,但其留下的诸多人文遗迹和令人遐想不已的传奇故事,却一再焕发出夺目光辉,令人向往。
张骞“凿空”西域所谓西域,按照羽田亨的说法,即自阳关、玉门关以西,皆为西域。
只不过,今新疆境内为小西域,再扩至伊斯坦布尔为大西域。
张骞当年所走的路线,无外乎过秦岭、天水、陇西,由兰州或者今临夏州渡过黄河之后,再入河西走廊,至敦煌和玉门关、阳关,穿越罗布泊进入新疆境内。
他第一个到达的国家,当是位于今甘肃玉门市境内的疏勒国(另一说在今新疆喀什市和疏勒县一带)。
张骞与百多位勇士冒险的结果,是为汉武帝对匈奴实施大规模的反击战找到了切实的行军路线,也窥破了长期缭绕在匈奴背后的迷雾与实力。
当年张骞穿行的西域城廓诸国,也纷纷投入了汉帝国的怀抱。
张骞开创的丝绸之路却因此而清晰和“深刻起来”。
西域兴亡之歌直到东汉时期,班超、班固家族的勇士们再度出使和经略西域,才接续上了张骞等人的余脉。
两汉帝国对西域前后长达两百多年的开凿和维护,使得原本就与“内陆”紧密相连的西域“汉化”程度加深。
西域这些国家和部落,灿若星群,棋布在浩茫的“西域”,色彩神秘,历史传奇。
但由于生存环境强敌环饲、多民族不间断争战,“三十六国”多数或被周边国家和民族兼并,或在风沙和瘟疫之中自行消失。
西域古国鄯善国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鄯善国是西域古国之一,国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产马、驴、驼等。
本名楼兰。
楼兰和鄯善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以前称楼兰,以后改国名为鄯善。
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共存国600多年。
《汉书西域传》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
西北去都护治所(今甘肃张掖)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国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车师千八百九十里。
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旁国。
国出玉,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
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依记载之地望,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地区。
王府所在的“扜泥城”地,说法不一。
经新疆考古工作者的多次实地考察,摸清了从今甘肃敦煌西南(古阳关)出发,经疏勒河古道近白龙堆,绕过罗布泊北端土垠遗址,到达古楼兰城的道路;同时又摸清了古伊循道路,即从今若羌县米兰(古伊循城)通往汉楼兰城的道路。
汉朝时期,伊循城是鄯善国的水草丰盛之地,国王曾请求汉朝廷派官吏40人到此城组织、指导军民屯田。
在寻找这两条古道中,勘察出了鄯善国的王城故址是在今罗布泊西岸,平面略呈方形,占地面积10.8240万平方米。
古城中间有三座用土坯建筑的房屋残垣,其两侧又都有大型房屋基址遗址。
基址中至今尚存有粗状的木础,木础上又存有朱漆的痕迹。
还有雕镂精细的木柱和雕花装饰和木板。
基址中还采集到汉代钱币,可佐证此城即汉代鄯善国王城并将他们归入氐羌。
因楼兰古城一直沿用至魏晋,故发现有不少魏晋遗物。
《汉书西域传》记载的鄯善“与婼羌同”。
是指的逐水草而居,会作兵器,而非为同族。
鄯善系楼兰改名,楼兰系黄帝裔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之后代。
两汉时期的西域三十六国国力一、丁等小国(6国:人口不足一千)第36名,单桓国,现新疆玛纳斯东北,户二十七,口百九十四,胜兵四十五人。
单桓国人口为当时西域诸国最少,实为有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国家。
第35名,乌贪訾国,现新疆玛纳斯北和昌吉附近,户四十一,口二百三十一,胜兵五十七人。
第34名,狐胡国,现中国新疆吐鲁番以北玉勒干铁列克,户五十五,口二百六十四,胜兵四十五人。
第33名,车师尉都国,现中国新疆吉木萨尔县及吐鲁番盆地一带吐鲁番东南,户百五十四,口三百三十三,胜兵八十四人。
第32名,劫国,现新疆呼图壁东北。
户九十九,口五百,胜兵百一十五人。
第31名,车师后城国,现新疆奇台周围,户百五十四,口九百六十、胜兵二百六十人。
丙等小国(10国:人口一千到两千)第30名,蒲类后国,现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户一百,口千七十,胜兵三百三十人。
第29名,卑陆后国,现新疆阜康县东,户四百六十二,口一千一百三十七,胜兵四百二十二人。
第28名,卑陆国,现新疆阜康县一带,户二百二十七,口千三百三十七,胜兵四百四十二人。
第27名,渠犁国,现新疆库尔勒至尉犁一带,户百三十,口千四百八十,胜兵百五十人。
第26名,小宛国,现新疆且末县西南,车尔臣河南,户百五十,口千五百,胜兵二百。
第25名,戎卢国,现新疆于田县南,口一千六百,胜兵三百。
第24名,且末国,现新疆且末县西南,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二十人,现有周围二十里古城兀立,墙垣断续。
唐玄奘取经,在此停留过。
第23名,若羌国,现新疆若羌东南,罗布泊西北,离古阳关最近,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
第22名,西且弥国,现新疆乌苏县东南,户三百三十二,口千九百二十六,胜兵七百三十八人。
第21名,东且弥国,现新疆昌吉县以西,户百九十一,口千九百四十八,胜兵五百七十二人。
精绝国:是西汉时期中国西部一个比较小的城邦国家,位于尼雅河畔的一处绿洲之上。
精绝国以农业为主,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繁华富庶。
鏅烘収鏍戠煡鍒般€婁笣缁镐箣璺极璋堛€嬬珷鑺傛祴璇曠瓟妗?缁1銆佷笣缁镐箣璺槸鎸囪タ姹夊紶楠炲紑鍑胯タ鍩熶互鍚庨€愭笎褰㈡垚鐨勮锤鏄撻€氶亾锛屽湪姝や箣鍓嶄笢瑗挎柟闂存病鏈夋枃鍖栦氦娴併€?A:瀵?B:閿?姝g‘绛旀锛氶敊绗竴绔?1銆佹簮浜庨粍娌充笂娓哥殑褰╅櫠鏂囧寲鐨勮タ浼狅紝鍔垮ご鏇村己锛屽巻鏃舵洿闀裤€傚僵闄朵粠榛勬渤涓婃父锛屾渤瑗胯蛋寤婏紝瑗挎姷鍒板ぉ灞憋紝缁堢偣鍦ㄥ湡搴撴浖鏂潶鐨勫反灏斿杸浠€婀栥€?A:瀵?B:閿?姝g‘绛旀锛氶敊2銆佸僵闄惰タ鍚戜紶鎾殑杩欐潯閬撹矾锛岃绉颁负闈掗摐涔嬭矾銆?A:瀵?B:閿?姝g‘绛旀锛氶敊3銆佸簷搴曟矡鏂囧寲褰╅櫠濂充滑鐢ㄥù鐔熸棤姣旂殑杩愮瑪鑳藉姏锛屾瀯缁樺嚭浜嗕竾鑺辩瓛鑸殑褰╅櫠涓栫晫锛屾巰璧蜂簡涓浗鍙插墠绗簩娆¤壓鏈殑娴疆銆?A:瀵?B:閿?姝g‘绛旀锛氶敊4銆佷笢浜氬ぇ闄嗘渶鏃╄繘鍏ラ潚閾滄椂浠g殑鍥涚鑰冨彜瀛︽枃鍖栨槸锛? 锛?A:鍥涘潩鏂囧寲B:榻愬鏂囧寲C:澶忓搴椾笅灞傛枃鍖?D:浜岄噷澶存枃鍖?姝g‘绛旀锛氬洓鍧濇枃鍖?榻愬鏂囧寲,澶忓搴椾笅灞傛枃鍖?浜岄噷澶存枃鍖?5銆佷腑鍥芥渶鏃╃殑闈掗摐绀煎櫒缇ゅ嚭鍦熷湴锛屾渶鏃╃殑閾搁摐浣滃潑鏄渤鍗楀亙甯堜簩閲屽ご閬楀潃銆?A:瀵?B:閿?姝g‘绛旀锛氬6銆侀粍娌虫祦鍩熺殑褰╅櫠鏂囧寲鍖呮嫭鍝簺锛?A:鍗婂北鏂囧寲B:椹巶鏂囧寲C:搴欏簳娌熸枃鍖?D:鍗婂潯鏂囧寲姝g‘绛旀锛氬崐灞辨枃鍖?椹巶鏂囧寲,搴欏簳娌熸枃鍖?鍗婂潯鏂囧寲7銆佷笢瑗挎í浜樻暟鍗冨叕閲岋紝鍦ㄥ叾闄勮繎鐨勶紙锛夌瓑鍦板尯鍒嗗竷鐫€閲嶈鐨勫僵闄舵枃鍖?A:鍝堝瘑鐩嗗湴B:鍚愰瞾鐣泦鍦?C:澶╁北鍗楅簱缁挎床D:浼婄妬娌宠胺姝g‘绛旀锛氬搱瀵嗙泦鍦?鍚愰瞾鐣泦鍦?澶╁北鍗楅簱缁挎床,浼婄妬娌宠胺8銆佸ぉ灞辨繁澶勭殑閾滅熆浣嶄簬锛? 锛夛紝鏃╁湪鍏厓鍓嶄簩鍗冪邯灏辨湁浜虹被寮€鍙戦摐鐭裤€?A:浼婄妬娌宠胺B:宸村皵鍠€浠€婀栦笢宀?C:鍝堝瘑鐩嗗湴D:鍚愰瞾鐣泦鍦?姝g‘绛旀锛氫紛鐘佹渤璋?9銆佷簩閲屽ご閬楀潃鍑哄湡鐨勬渶鏃╃殑闈掗摐绀煎櫒缇や富瑕佸姛鑳芥槸鐢ㄤ綔锛? 锛夈€?A:鐩涢厭鍣?B:閰掑櫒C:涔愬櫒D:鍏靛櫒姝g‘绛旀锛氶厭鍣?10銆佷互涓嬪睘浜庢浜氬ぇ闄嗕腑瑗块儴鍚戜笢浜氫紶鎾殑鎶€鏈寘鎷細锛? 锛夈€?A:闄跺櫒鍒堕€?B:闈掗摐鍐剁偧C:灏忛害绉嶆D:椹殑椹寲姝g‘绛旀锛氶潚閾滃喍鐐?灏忛害绉嶆,椹殑椹寲11銆? 闈掗摐鍐剁偧鎶€鏈粠瑗垮寳鍦板尯浼犳挱鍒颁腑鍘熷湴鍖虹殑璇佹嵁锛屾槸涓ゅ湴鐨勯潚閾滃櫒鏍峰紡鏋佷负鐩镐技銆?A:瀵?B:閿?姝g‘绛旀锛氶敊12銆佷箣鎵€浠ヨ浜岄噷澶存枃鍖栨槸涓浗闈掗摐鏃朵唬鐨勯珮娼紝鏄洜涓哄湪浜岄噷澶撮仐鍧€鍙戠幇浜嗕粈涔堬紵A:闈掗摐绀煎櫒缇?B:瀹樿惀闈掗摐绀煎櫒閾搁€犲尯C:涓浗鏈€鏃╃殑榧?D:鏈€鏃╃殑闈掗摐閽哄拰鎴?姝g‘绛旀锛氶潚閾滅ぜ鍣ㄧ兢,瀹樿惀闈掗摐绀煎櫒閾搁€犲尯,鏈€鏃╃殑闈掗摐閽哄拰鎴?绗簩绔?1銆佲€滄弧澶╂槦鏂椻€濇寚鐨勬槸閭﹀浗鍜屽墠閭﹀浗鏃朵唬闃舵銆?A:瀵?B:閿?姝g‘绛旀锛氬2銆佸ぇ閮芥棤鍩庣殑鏂囧寲浼犵粺鑲囧浜庝簩閲屽ご鏃朵唬銆?A:瀵?B:閿?姝g‘绛旀锛氬3銆佷互涓嬪睘浜庡悗澶ч兘鏃犲煄鏃朵唬鐨勪笁澶х壒寰佹纭殑鏄紙锛?A:鍩庨儹榻愬B:鍏ㄥ煄澶т腑杞寸嚎鍑虹幇C:涓ユ牸鎰忎箟涓婄殑閲屽潑鍒跺害D:鐗堢瓚鎶€鏈殑鍘熷褰㈡€佸舰鎴?姝g‘绛旀锛氬煄閮綈澶?鍏ㄥ煄澶т腑杞寸嚎鍑虹幇,涓ユ牸鎰忎箟涓婄殑閲屽潑鍒跺害4銆併€婂彶璁奥峰ぇ瀹涘垪浼犮€嬩腑鐨勫ぇ澶忔寚锛堬級A:浜氬巻灞卞ぇ甯濆浗B:濉炵悏瑗跨帇鏈?C:甯岃厞-宸村厠鐗归噷浜氱帇鍥?D:璐甸湝甯濆浗姝g‘绛旀锛氬笇鑵?宸村厠鐗归噷浜氱帇鍥?5銆佺巹濂樻硶甯堝湪鍏厓7涓栫邯鍒濈粡杩囦腑浜氱礌鍙舵椂鎷滆鐨勬父鐗у浗瀹舵槸锛堬級A:鍥為箻姹楀浗B:涓滅獊鍘ユ睏鍥?C:瑗跨獊鍘ユ睏鍥?D:鏌旂劧姹楀浗姝g‘绛旀锛氳タ绐佸帴姹楀浗6銆佷互涓嬪叧浜庡煄甯傜殑璁鸿堪锛屾纭殑鏄€?A:鍩庡競鏄叾鎵€澶勬椂浠i噾瀛楀鐨勫灏栵紝鏄枃鏄庣殑缁撴櫠B:鏂囨槑瑕佺礌鏄€氳繃浣滀负鍥藉鏉冨姏涓績鐨勯兘閭戝惛鏀舵垨鎵╂暎鐨?C:甯︽湁鍖洪殧鎴栭槻寰¤鏂界殑鑱氳惤鍙互绉颁负鍩庨倯D:浠庤仛钀藉舰鎬佹潵璇村彲浠ュ垎涓烘湁鍩庡拰鏃犲煄姝g‘绛旀锛氬煄甯傛槸鍏舵墍澶勬椂浠i噾瀛楀鐨勫灏栵紝鏄枃鏄庣殑缁撴櫠,鏂囨槑瑕佺礌鏄€氳繃浣滀负鍥藉鏉冨姏涓績鐨勯兘閭戝惛鏀舵垨鎵╂暎鐨?甯︽湁鍖洪殧鎴栭槻寰¤鏂界殑鑱氳惤鍙互绉颁负鍩庨倯,浠庤仛钀藉舰鎬佹潵璇村彲浠ュ垎涓烘湁鍩庡拰鏃犲煄7銆佹柊鐭冲櫒鏃朵唬涔嬪悗鐨勪腑鍥藉彜浠e彶鍙互鍒嗕负浠ヤ笅鍑犱釜闃舵锛?A:鏃犱腑蹇冪殑澶氬厓B:鏈変腑蹇冪殑澶氬厓C:涓€鍏冧竴缁?D:澶氬厓涓€浣?姝g‘绛旀锛氭棤涓績鐨勫鍏?鏈変腑蹇冪殑澶氬厓,涓€鍏冧竴缁?8銆? 瑙勫垝鎬ф槸鏀挎不鎬у煄甯傜殑閲嶈鏍囧織锛岃繖浣撶幇鍦ㄤ簩閲屽ご閮介倯鐨勮鍒掍笂銆?A:瀵?B:閿?姝g‘绛旀锛氬9銆? ) 鍦ㄥ嚭浣胯タ鍩熺殑鎶ュ憡涓妸涓簹璇稿浗鍒嗕负鍦熻憲銆佽鍥戒袱绫汇€?A:寮犻獮B:鐝秴C:鍙搁┈杩?D:鑻忔姝g‘绛旀锛氬紶楠?10銆佸吀鍨嬬殑鍙や唬甯岃厞鍩庡競閫夊潃鏃跺彲鑳戒細鑰冭檻鍐涗簨鐩殑銆?A:瀵?B:閿?姝g‘绛旀锛氬11銆佸紶楠炴墍鎶ラ亾鐨勶紙锛夋槸淇冧娇姹夋甯濆紑濮嬪湪瑗垮煙纭珛涓師鐜嬫湞缁熸不鐨勫紑绔€?A:鍦熻憲涔嬪煄B:琛屽浗涔嬪煄C:搴峰眳D:鏂¤€虫湹姝g‘绛旀锛氬湡钁椾箣鍩?绗笁绔?1銆佹暒鐓岀煶绐熸槸姹囪仛锛堬級绉嶆枃鏄庣殑瀹濆簱銆?A:1B:2C:澶?D:3姝g‘绛旀锛氬2銆佹暒鐓岀殑鍗楅潰鏄┈楝冨北锛屽寳闈㈡槸绁佽繛灞便€?A:瀵?B:閿?姝g‘绛旀锛氶敊3銆佹暒鐓岀殑缁忓彉鐢绘槸涓浗瀵瑰嵃搴︿經鏁欒壓鏈殑缁ф壙銆佸彂灞曞拰鍒涙柊鐨勬柊鎴愭灉銆?A:瀵?B:閿?姝g‘绛旀锛氬4銆佷互涓嬭娉曟纭殑涓€椤规槸锛? 锛?A:鑷彜鑷充粖锛屾湁涓嶅悓绉嶆棌鐨勪汉缇ょ浉缁х敓娲诲湪杩欎釜澶ц垶鍙颁笂锛岃繖閲屽張鏄吀鍨嬬殑浜虹瀛︿笂鎺ヨЕ鍦板甫銆?B:杩囧幓鏇炬湁浜哄舰瀹硅繖閲屾槸涓€涓€滀汉绉嶅崥鐗╅鈥濓紝鏄竴搴ф皯鏃忋€佺鏃忋€佹枃鍖栫殑澶х啍鐐夈€?C:鏂扮枂鍙插墠灞呮皯涓昏鏄泤鍒╁畨浜虹銆?D:鏂扮枂鍙插墠灞呮皯涓昏鏄挋鍙ゅ埄浜氫汉绉嶃€?姝g‘绛旀锛?5銆佹柊鐤嗚タ閮紙锛夌殑鑰佸煄锛岃繕鏈変竴搴р€滅煶澶村煄鈥濓紝榛橀粯娉ㄨ鐫€杩滄柟銆傚畠鐨勫巻鍙蹭箙杩滐紝鍙互杩芥函鍒伴仴杩滅殑姹変唬瑗垮煙钂茬妬鍥界殑鐜嬪煄銆?A:鍠€浠€甯?B:浼婄妬鍦板尯C:鑻卞悏娌欏皵鍘?D:濉斾粈搴撳皵骞插幙姝g‘绛旀锛氬浠€搴撳皵骞插幙6銆佷腑鍥姐€佸嵃搴︺€佸笇鑵娿€佷紛鏂叞鍥涘ぇ鏂囧寲浣撶郴鐨勪氦姹囦箣澶勬槸鍝噷锛?A:闃垮瘜姹?B:涓浗鏂扮枂C:鏁︾厡D:闀垮畨姝g‘绛旀锛氫腑鍥芥柊鐤喡犅犳暒鐓?7銆佹暒鐓岀殑鐗规畩鍦颁綅鍦ㄤ簬鍏舵槸锛?A:鏀挎不涓績B:鍟嗕笟闆嗘暎鍦?C:杈圭枂鍓嶆部闃靛湴D:瑗挎柟浣胯妭鏈濊础鐨勫繀缁忎箣鍦?姝g‘绛旀锛氬晢涓氶泦鏁e湴聽聽杈圭枂鍓嶆部闃靛湴聽聽瑗挎柟浣胯妭鏈濊础鐨勫繀缁忎箣鍦?8銆佹暒鐓屾枃鍖栫殑鏍瑰熀鏄粈涔堬紵A:浣涙暀鏂囧寲B:瑗垮煙澶栨潵鏂囧寲C:浼犵粺姹夋枃鍖?D:鎽╁凹鏁欍€佹櫙鏁欑瓑鏂囧寲姝g‘绛旀锛氫紶缁熸眽鏂囧寲9銆侀噾搴稿厛鐢熷湪銆婂€氬ぉ灞犻緳璁般€嬮噷鎻愬埌鐨勬槑鏁欑殑鐜板疄鏉ユ簮鏄紙锛夈€?A:鏅暀B:琚勬暀C:浣涙暀D:鎽╁凹鏁?姝g‘绛旀锛氭懇灏兼暀10銆佹柊鐤嗗鍐呯洓浜у共灏哥殑鍦板尯鍖呮嫭锛? 锛夈€?A:濉斿厠鎷夌帥骞叉矙婕?B:鍚愰瞾鐣泦鍦?C:鍝堝瘑鐩嗗湴D:浼婄妬娌虫祦鍩?姝g‘绛旀锛氬鍏嬫媺鐜涘共娌欐紶聽聽鍚愰瞾鐣泦鍦奥犅犲搱瀵嗙泦鍦?11銆佸皬娌虫枃鍖栫殑鍚庤鍖呮嫭浠€涔堬紵A:瀵熷惥涔庢矡鏂囧寲B:鐒変笉鎷夊厠鏂囧寲C:娲嬫捣鏂囧寲D:鍥涘潩鏂囧寲姝g‘绛旀锛氬療鍚句箮娌熸枃鍖柭犅犵剦涓嶆媺鍏嬫枃鍖柭犅犳磱娴锋枃鍖?12銆佸皬娌充汉缇ょ寮€鏁呭湡鐨勫師鍥犲緢鍙兘鏄紙锛夈€?A:鎴樹贡棰戜粛B:閲庡吔渚垫壈C:鏂扮殑浜虹兢椹辫刀D:鐜鏃犲簭寮€鍙?姝g‘绛旀锛氱幆澧冩棤搴忓紑鍙?绗洓绔?1銆佷笘鐣屼笂鏈€鏃╃殑鏈夊叧瀹堕┈椹寲鐨勬枃鍖栭仐瀛樺嚭鍦熶簬鍝堣惃鍏嬫柉鍧︾殑锛堬級閬楀潃锛屽叾骞翠唬涓哄叕鍏冨墠3500骞村乏鍙炽€?A:杈涘浠€濉?B:褰煎緱缃楀か鍗?C:娉㈠彴D:鍗¤凯浠€姝g‘绛旀锛氭尝鍙?2銆佸湪瑗垮懆鐏晢鐨勭墽閲庝箣鎴樹腑锛屽懆姝︾帇鎶曞叆浜嗏€滄垘杞?)鈥濓紝瀵瑰嚮璐ョ己灏戞垬杞︾殑娈峰晢鍐涢槦璧峰埌浜嗗喅瀹氭€х殑浣滅敤銆?A:涓€鐧捐締B:涓ょ櫨杈?C:涓夌櫨杈?D:浜旂櫨杈?姝g‘绛旀锛氫笁鐧捐締3銆佷粖澶╀腑浜氫簲鍥藉拰闃垮瘜姹楃殑涓昏姘戞棌鍒嗗埆浣跨敤锛堬級璇棌鍜岋紙锛夎鏃忕殑璇█銆?A:甯岃厞B:鎷変竵C:浼婃湕D:绐佸帴姝g‘绛旀锛氫紛鏈椔犅犵獊鍘?4銆佸叕鍏?51骞达紝涓簹缁忓巻浜嗕竴鍦哄垝鏃朵唬鐨勫ぇ鎴橈紝閭e氨鏄樋鎷変集甯濆浗闃挎嫈鏂帇鏈濓紙涓浗鍙蹭功绉颁负榛戣。
战国以前的古方国简介(六)渠搜:又称坚沙、渠莎,为吐火罗人一支。
相传尧、舜、禹、汤時代已有渠搜。
成康间渠搜来贡,穆王时依然存在。
或直接称为“西戎”,有析支、渠搜等部。
原在金城之西,后迁入朔方,周穆王时在阴山一带。
东汉时仍存,但迁移多地。
有说,渠搜在尧、舜时分布在陕西、内蒙一带,最初为东夷族的一支。
由河套地区南迁至陇东、川西的,并没有北迁。
战国至秦时,渠搜的一部分越岷山山脉,沿川西迁徙,与羌族融合,成为叟人。
叟人后南迁至云贵成为徒人或斯叟。
丹国、犂国、蒲犁国:均为春秋战国时见于史的西域戎族部落方国。
蒲犂国为氐羌系游牧行国,在今新疆蒲犁县一带。
其先族为华夏族的番禺氏族部落。
番禺的后裔以“番禺”为号,形成许多支裔。
其中的一支和京(即禺京、吾京)人迁于蒲(今山西永济),又称蒲人。
蒲人又结合了戎族(含氐羌)成为蒲戎。
蒲戎的一支约于战国时期迁入今甘肃西部至新疆东部,再迁入葱岭而立国,两汉时仍存。
大夏、屬繇、月氏:大夏为吐火罗人,屬繇为粟特人,月氏又写作月支,早在先秦時期已经活动於流沙(腾格里沙漠)以西。
青衣羌国:建于公元前816年,在今四川雅安至乐山之青衣江流域。
古代蜀人以穿青衣著名,因此又称青羌。
汉代仍存。
都城在今宝兴县灵关镇。
冉駹羌国:建于公元前771年。
在今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一带。
汉代时都城在今茂县仪镇。
婼羌国:原址在今新疆若羌县。
为羌的一支所建。
东周初年有一支婼羌人向西北迁移,约于战国时代徙入阳关以西及南部山区。
至战国末形成婼羌国。
来源于若人、羌人,与春秋时入居中原的陆浑戎、阴戎、小戎等同族同允姓。
若为羌的一支(同黄牛羌、白马羌一样)。
汉昭帝时被灭。
发国:也称北发、发人。
在舜、禹、成汤、文王之时就曾“来服”,同稷慎(肃慎)、秽人、高夷、良夷等都参加过“成周之会”。
春秋时期,发族同齐国有过经济交流,居住在沿海一带。
在古代,亳、发、貊皆相通,亳即貊或发。
其领域在西周乃至春秋时期大部分在今辽宁省中部、东部地区。
西域三十六国之——渠勒国
渠勒国 ( 在今策勒县南部山区 ) 是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王治鞬都城,去长安九千四百五十里。
有310户人家,2170口人,胜兵300人。
渠勒在西域是个较小的国家,为防止外敌入侵,国民崇尚武艺。
公元前27年,渠勒王接受了汉朝的印绶,按照汉制授予官职。
据当地老人传说,当时的渠勒古国灌溉便利、水草丰美、生态优越,生产结构以农为主,兼营畜牧。
短短百年间,因战乱和自然等原因,土地大面积沙化,耕地、草场被流沙掩埋,渠勒古国被迫搬迁。
距今约620年以前,热瓦克同样演绎了1300多年以前的悲剧。
一场大风卷着漫漫黄沙一直刮了40多个昼夜,人畜、草场、农田全部在狂风中被黄沙掩埋。
再次搬迁,成了策勒古城无奈的选择。
现在的策勒县城就是第三次搬迁的位置。
渠勒国现今天策勒县,隶属新疆和田地区,南枕昆仑山、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县域总面积3.16万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内陆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35.5毫米,年蒸发量2751毫米。
策勒县总人口16.8万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8%以上。
全县6乡2镇1街道,最远的乡距县城152公里,最远的村距乡政府60公里;策勒光热资源充足,全年日照10°C以上时数1705小时,大于10°C的有效积温4375°C。
农副特产有大枣、核桃、杏、石榴等。
旅游资源丰富,素以“金石之邦、粮棉之仓、丝绸之路、瓜果之乡”著称,以达玛沟佛教遗址群、丹丹乌依里克古城为代表的汉唐时期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享誉国内外。
达玛沟佛教遗址群。
侃侃看历史专注历史故事
揭秘西域古国蒲犁国悠久的历史
《汉书·西域传》云:“蒲犁国,王治蒲犁谷,去长安九千五百五十里。
户六百五十,口五千胜兵二千人。
东北至都护治所五千三百九十六里,东至莎车五百四十里,北至疏勒五百五十里,商与西夜、子合接,西至无雷五百四十里。
侯、都尉各一人。
寄田莎车。
种俗与子合同。
”蒲犁国虽归于氐羌系,为游牧行国,但其先族却是华夏族番禺氏族部落。
其祖先是帝舜(名俊)。
《山海经·海内经》云:“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摇梁,摇梁生番禺,是始为舟。
”
蒲犁又在莎车西五百里,则应于大帕米尔求之。
”他又说:“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又有蒲犁国。
蒲犁与蒲类、蒲离音相近,疑为蒲戎人西迁至西域时分为两支,一支走天山北路而建蒲类国,一支走天山南路而建蒲犁国。
两国同源”。
“波密却番母之意,帕米尔乃因蒲犁人迁此,而谓此山为…蒲人之母亲‟,即蒲犁人的神山和祖母山之意”;“蒲犁是帕米尔最古老的居民,故叫其为帕米尔,即波密尔,与蒲犁乃一音之转。
塔什库尔为…八帕米尔‟之一,在帕米尔东部,说是蒲犁故地亦是有道理的。
”并将他们归入氐羌按《汉书·西域传》记载的蒲犁国方位(不确切),说它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克自治县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