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分布式能源中心供能方案介绍2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4
35虹桥分布式区域集中供能系统建成后,其能效可由传统的40%,提高到8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减少36%虹桥新能源:探路低碳商务区文‖上海国资记者 孙文婧雾霾锁国之际,如何有效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举国关切。
虹桥新能源公司在虹桥商务区内建立的国内首个天然气分布式区域集中供能系统,有望为中国未来高端商务区的节能减排,探索出一条新径。
瞄准方向2010年7月,由上海申虹、上海申能、中国华电、中船重工共同投资建立的上海虹桥商务区新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桥新能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7亿元,作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能源供应专营单位。
其中,申虹投资发展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占股35%。
“申虹控股新能源公司,有利于将新能源体系与整个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建设统一起来。
”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桂祥表示。
实际上,虹桥新能源公司是为了实现虹桥商务区作为低碳实践区这一目标而诞生的。
公司领导层在考察了欧美国家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天然气分布式三联供系统之后,更加明晰和坚定了公司成长与发展方向。
所谓冷热电“三联供”,是指内燃机等发电机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同时,将发电过程产生的余热,通过梯级利用,向用户供热和供冷。
而分布式供能,则是指在用户附近就近进行能源生产和供应。
“相较于传统供能方式,三联供的能效可提高一倍以上,且具有清洁环保、削峰填谷等优点。
而相较于集中发电,分布式系统能在台风、雪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导致大电网瘫痪的情况下,保障区域用能需求,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虹桥新能源公司董事长毛如麟对《上海国资》表示。
分布式三联供区域集中供能技术,在国外许多商务区已多有成熟案例,发展前景亦颇为明朗。
但在国内却并无成熟经验可循,社会普遍的认知程度不足,且相关配套政策尚在构建中。
这意味着,如果选择三联供,必然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对此,新能源公司并不畏惧。
新能源公司的坚定是有原因的。
“清洁能源分五大系统,风能、水能、光伏、地热和天然气,其中前四种是可再生能源。
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冷\热\电三联供项目的方案分析摘要:以实际工程为例,从投资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角度,探讨冷、热、电三联供的能源供给方式在该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冷、热、电三联供,投资,效益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属于上海大虹桥商务区拓展区范畴。
总用地面积467 亩。
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
区内拟建两座三级甲等医院、两座国际医院、四座特色诊疗中心、以及保障中心、商业配套等设施。
园区内能源需求具有量大,种类多、波动大的特点。
同时上海位于长三角的核心地区,自身电力缺口较大。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三联供集中供能系统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该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减少能源输送损失。
同时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燃烧过程中几乎没有烟尘、二氧化硫等排放,氮氧化物排放量也大大低于煤炭。
在园区内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建设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三联供项目,既符合上海提出的“国际性、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又在取得社会效益同时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
1 园区设计负荷根据该园区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控制高度和负荷指标,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对各建筑单体的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和室内空气设计参数的规定,在各月典型日逐时热负荷曲线图基础上,分析得出该区域的空调冷、热负荷。
绘制的全年冷、热负荷延时曲线见图1-1、图1-2。
图1-1供冷期负荷延时曲线图从图1-1可以看出,冷负荷大于20MW的时间数为1800h左右,冷负荷大于15MW的时间数为2700h左右,冷负荷大于10MW的时间数为3750h左右。
图1-2供热期负荷延时曲线图从图1-2可以看出,冬季热负荷大于15MW的时间数为1000h左右,热负荷大于10MW的时间数为2300h左右,热负荷大于5MW的时间数为3400h左右。
根据以上负荷曲线分析,设计按最大小时冷负荷40MW,最大小时热负荷21MW(均按历年平均不保证50h/年的干球温度)。
I011-133-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能源中心及配套工程1、n名目一、公司介绍二、工程概况及设计师介绍三、BIM与深化设计1.三维建模2.碰撞检测3.综合管线调整4.预制加工四、总结n一、公司介绍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下属的上安机电设计事务所在2021年就展开了对BIM技术及软件运用的探究与尝试,幵亍2021年正式成立BIM工作室,标志着公司BIM业务的全面启劢。
公司先后在世博汉堡馆、上海烟厂、东方体育中心、古北国际财宝广场、中山医院、虹桥能源中心、苏州星海生活广场、天津文化中心等到多个项目中胜利实践。
在BIM模型搭建,尤其是利用BIM对深化设计、施工2、的辅劣、综合管线碰撞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阅历,幵将BIM应用延长到了管道预制加工、设计施工管理模拟、施工效果模拟和演示、施工方案确实定、材料归类统计、项目本钱预报等领域,为提升上安工程品质、管理水平起主动作用。
公司BIM团队汇合了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暖通、电气、给排水及其他机电专业工程师、后期多媒体制作等40余位专业人才,形成了专业覆盖面广、技术结构全面的设计队伍,加速了BIM的快速全面推动。
n名目一、公司介绍二、工程概况及设计师介绍三、BIM与深化设计1.三维建模2.碰撞检测3.综合管线3、调整4.预制加工四、总结n二、工程概况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能源中心及配套工程位亍嘉闵高架路以东,菘泽高架扬虹路以南的匝道环形绕道区间内。
能源站将满足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内全部用户的全部空调冷热负荷、卫生热水负荷和部分用电负荷的需求。
商务核心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分别供能,北站基地面积7922㎡,总建筑面积9783.30㎡,其中地上一层建筑面积4221.87㎡,地下一层建筑面积4153.5㎡。
建筑高度22.25m。
由亍场地特别狭窄,各系统大量采纳工厂化预制,为提高进度和提高管道的预制精度,4、我们充分运用B1M模型数据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为各专业提供精确的预制加工图.以便亍质量掌握,合理掌握工程本钱,提高施工效率,全面推劢“环保经济、绿色低碳”施工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