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 格式:pdf
- 大小:950.34 KB
- 文档页数:4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摘要】本文介绍了分布式电源的概念,阐述了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及特性,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安全稳定性、保护、电能质量、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产生影响的主要技术关键。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保护电能质量可靠性随着张家口地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进入了规划、建设、投运阶段,认真研究张家口地区分布式电源的现状、发展及期对电网的影响,对于保障张家口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是指安装在用电地点附近,与配电网直接相连的发电形式。
单机容量一般为数千瓦至多50MW,通常能同时提供供电、供热和制冷的能源系统,一般采用清洁能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和小型燃气轮机发电等多种发电方式。
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转换效率和良好的环境保护性能。
2 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及特性现在全世界供电系统是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集中式单一供电系统,与常规大电厂集中供电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对大电网的有益补充,可以就地供应,具有低的能源损失,补充大电网在负荷高峰时的供电能力,可以弥补大电网在局部地区和特殊情况下的安全稳定性不足,在意外灾害发生时继续供电;土建与安装成本低,能量输送投资很少,可以满足某些用户特殊性的要求,可在农村、牧区、山区供电供热,大大地减少输电线路的建设;适合于多种热电比的变化,可灵活地根据热、电需求进行调节,减少以电力来转换到低品位热、冷应用而造成的能源转换浪费,设备利用小时高;可为电力、热力、燃气、制冷、环境、交通等多系统实现优化整合提供技术支持。
3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中各支路的潮流不再是单方向的流动,因此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必然给整个电网带来深刻的影响。
除了各种分布式电源形式的技术本身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外,从与传统电网连接的角度,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还面临如下问题。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发表时间:2016-10-15T11:45:20.717Z 来源:《电力技术》2016年第5期作者:郭杰陆蓉杨平礼[导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发电方式所提供的电力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电力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布式电源应运而生。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白银供电公司甘肃白银 730900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发电方式所提供的电力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电力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布式电源应运而生。
分布式电源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其在接入现有配电网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解决措施1引言电力作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人们的电力需求,一方面要增加发电机的装机总量,另一方面也要减少电量的损耗。
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布式电源以其环保的发电方式、较少的输电损耗等优点获得电力行业的关注,分布式电源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分布式电源具有众多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接入配电网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配电系统电压不稳定、电能质量低以及继电保护不可靠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运行安全,为了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我们必须对现存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2分布式电源及其优点分布式电源指的是靠近用电端附近、系统容量较小的发电机组,它支持在已有的配电网上运行。
分布式电源可以用清洁或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供能,可便捷灵活地为附近用户供电,可以满足配电网的经济运行要求。
分布式电源具有下列几个优点:(1)节能性高,分布式电源可以对能源实现综合梯级利用,能源的利用率高;(2)供电可靠性高,用户附近直接安置分布式供电系统,与大配电网相互配合,极大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3)初始投资小,占地面积小、装机容量小、降低了远距离输送损耗和输配电系统的投资,可以满足特殊场合的需求;(4) 环境污染少,燃料多元化,为可再生能源开辟了新方向。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袁兆祥;孔祥玉;赵帅【摘要】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对配电系统将会产生很大影响,使原有配电系统可靠性计算模型和评估方法发生改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系统后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针对分布式电源与系统电源并列运行情况,重点考虑了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作用,以及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对供电负荷的转带策略等因素.通过实际仿真算例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With high penetr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connected to the grid,distribution system will have some huge impacts,and system reliability calculation model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changing.Based on Mento-Carlo method,a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was proposed in the paper,which focuses on the mode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parallel to system power supply.Functional role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th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failure and distributed power adapter with load strategies were analyzed in this method.Cases simu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verify its effectiveness.【期刊名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年(卷),期】2013(025)004【总页数】5页(P112-116)【关键词】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蒙特卡洛方法;可靠性分析【作者】袁兆祥;孔祥玉;赵帅【作者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52;天津大学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27随着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工作受到重视,分布式电源DG(distributed generation)大量接入配电系统,导致传统的配电网结构和运行模式发生改变。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一、概述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电力市场的逐步推行,传统的集中式大电网供电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电力的需求。
分布式发电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灵活的特点,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引入,配电网中将出现许多新的节点类型,传统的潮流算法在处理这些节点时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潮流计算是开展配电网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研究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进行论述,包括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必要性、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特性、传统潮流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改进和优化的潮流计算算法等内容。
通过研究和分析,旨在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思路,以促进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1. 分布式电源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分布式电源的兴起是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技术进步的产物。
在21世纪初,随着高效绿色的小型独立电源的发展,分布式电源的概念应运而生。
分布式电源主要指传统的分散独立小型电源,以及采用分布式技术联网上网的一“群”或成组的小型分散电源。
这些电源包括自然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化石燃料发电(如内燃发电机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燃料电池等)、废弃物发电(如垃圾发电等)和贮能电源(如抽水蓄能发电、蓄电池组等)。
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受到世界能源、电力界的关注,并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得到热议。
其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各种小型分散型绿色环保电源的迅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电网的发展受到环保和需求的限制,为分布式电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分布式电源可以充分利用用户附近各种分散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因远距离输送电力产生的线路损耗,具有经济和环保意义。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在能源系统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正在给能源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特别是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的大背景下,分布式电源项目得到大力推广。
例如,我国在2013年以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为分布式电源项目接入电网提供便利,并在项目的前期受理及工程建设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电力系统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摘要: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配电网作为整个供电体系中不可或缺部分,直接影响着用户用电质量。
随着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源消耗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人们对电能需求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
而配电网供电在近些年来在电力系统中使用广泛,对其进行研究是个非常有价值的课题。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供电;一、配电网可靠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的配电网研究主要是针对供电线路故障和停电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而我国对城市供电系统建设与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就比较注重于电力用户和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以及如何降低电能传输过程中出现过载、不平衡等一系列影响因素来提高电压等级;同时也有一些专家认为配电网可靠性研究主要是针对配网故障发生后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可靠性研究主要是针对供电线路发生的故障与停电事故进行分析,通过对其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来确定可靠性等级,并提出相应措施,目前国内学者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二、配电网的可靠性配电网的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中能可靠、快速和稳定地进行供电,不发生故障,保证电能质量。
(1)供电可靠性:即当线路上出现短路时不会引起断电,它包括由单相或两相接地故障;三相或多线电源进线;任意一组母线上出线以及其他可能造成接法问题等各种情况导致的停电时间超过最大供电可靠性时,配电网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可靠、快速恢复。
(2)电力系统稳定性:指电力网中各种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损坏情况不会影响其继续运行;包括电压稳定和热稳定性以及电器元件可能受到破坏所具备的安全性。
(3)电力系统灵活性:指配电网在正常运行时,能够灵活适应各种负荷的变化,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供电情况及负载需求而有效调节。
(4)电力系统经济性:指配电网的总投资和运行费用要低,从而能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
三、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
《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以实现电能质量的优化,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的策略与方法。
二、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分布式电源可以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有助于改善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波动、谐波污染等问题,可能会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优化配置分布式电源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三、优化配置的目标与原则在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中,目标是在满足配电网供电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电能质量。
为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优先使用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特性,避免谐波污染等对电能质量的不利影响。
3. 根据配电网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和位置。
4. 注重经济效益,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四、优化配置的方法与策略针对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建立包括供电可靠性、电压质量、谐波污染等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分布式电源的配置进行综合评估。
2. 优化模型构建: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
模型应考虑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特性、配电网的拓扑结构、负荷需求等因素。
3. 智能算法求解:采用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分布式电源配置方案。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一、引言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能源结构的不断变化,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并对配电网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并分析其对配电网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动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原理与分类1.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原理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是指将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实现双向电能传输和交换的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逆变器将分布式电源发电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然后将交流电能与配电网中的电能进行匹配和双向传输。
2.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分类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可以根据其连接方式和能源类型进行分类。
按照连接方式,可以分为并网型和孤岛型两种;按照能源类型,可以分为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
三、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发展现状1. 国内外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对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在国外,德国、美国等国家积极推动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化应用,并进行了相关的扶持和法规制定。
在中国,国家能源局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分布式电源的发展与应用。
2.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目前的逆变器技术仍然存在转换效率不高、成本较高等问题。
其次,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化接入给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监测和管理系统。
此外,电力市场的改革也是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四、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对配电网的影响1. 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可以将分散分布的电源与配电网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通过适当调控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运行状态,可以降低传统配电网的负荷压力,减少供电中断和电压波动等现象。
2. 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影响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应用对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分布式电源具有环保、高效、灵活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然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电压波动、谐波污染等。
因此,如何进行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的现状及挑战当前,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燃气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
这些设施的接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分散性和波动性,其接入配电网后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光伏发电在白天高峰时段的大量接入可能导致电压升高,而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则可能引发电压波动。
此外,分布式电源中存在的非线性负载也可能导致谐波污染。
三、电能质量对配电网的影响电能质量是衡量电力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电设备的性能。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压波动: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具有波动性,可能导致配电网电压的波动,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谐波污染:分布式电源中的非线性负载会产生谐波,导致电力系统谐波污染,影响电力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3. 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的下降可能降低供电的可靠性,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
四、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进行优化配置。
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电能质量:首先需要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进行评估,了解电压波动、谐波污染等情况。
2. 确定配置目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分布式电源的配置目标,如降低电压波动、减少谐波污染等。
3. 建立优化模型:建立以电能质量为约束条件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模型,考虑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性、配电网的结构和负荷特性等因素。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刘传铨,张 焰(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市200240)摘要:孤岛是引入分布式电源以后在配电网中新出现的一种运行方式。
根据配电网中负荷的重要程度,以等值有效负荷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配电网孤岛划分的模型,并采用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技术求解该模型。
结合配电网孤岛运行方式,对传统可靠性计算中的最小路法进行改进,使之适用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计算。
通过对IEEE RBTS Bus 6系统的仿真计算,说明本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合理接入配电网后,可以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关键词:可靠性;分布式电源;孤岛;配电网中图分类号:TM 727.2;TM 732;TM 91收稿日期:2007 02 25;修回日期:2007 06 07。
0 引言分布式电源(DG distributed g eneration)是指在用户附近配置较小的发电机组,与环境兼容、节约能源的发电装置。
分布式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到2010年,全球25%的电能将由小于2M W 的DG 装置提供,并且DG 所占市场份额将达到20%[1 2]。
从可持续发展、国家能源战略和降低环境污染的观点看,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是必然选择。
随着大量DG 接入配电网,给传统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计算带来了变化。
在传统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配电网馈线由单一电源点供电,是典型的辐射式供电方式。
任何一条馈线上发生故障,将导致馈线后面的负荷全部停电。
但是,随着DG 接入配电网将使其供电结构发生变化,配电网从一个辐射式的网络变为一个遍布电源与用户互联的网络[3 7],可靠性分析计算的模型和方法发生了变化。
研究分析DG 接入配电网后对可靠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定量分析DG 接入配电网后对系统的可靠性影响还不多见[8 11]。
本文研究了配电网接入DG 后的孤岛划分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可靠性计算中的最小路法进行改进,使之适用于含DG 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计算。
1 含有DG 的配电网孤岛划分算法孤岛是配电网中引入DG 技术以后新出现的一种运行方式[12 13]。
当包含DG 的配电网与主配电网分离后,仍可以继续向其所在的独立配电网供电,就成为孤岛。
无意中形成的孤岛,可能会对系统、用户设备、维修人员等带来危害,还可能出现电力供需不平衡,反而降低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因此,配电网必须有事先的策略来应对孤岛的出现,利用孤岛快速向岛内负荷供电,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本文根据DG 的容量,提出功率圆、等值有效负荷等新概念,以孤岛内等值有效负荷之和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孤岛划分模型,并用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技术[14]进行求解。
应用电力电量平衡的孤岛划分策略,在配电网发生故障时有利于迅速形成孤岛,对提高供电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
1 1 孤岛划分的数学模型根据负荷重要程度的不同,将负荷赋予不同的重要程度系数w i ,由此引出等值有效负荷的定义为:负荷大小与负荷点重要程度系数的乘积。
含DG 的配电网孤岛划分的目标是使岛内所包含负荷点的等值有效负荷之和最大,因此其数学模型可用下式表示:max L E =max i Dw (i)La(i)(1)s.t.i DLa(i) P DG区域D 连通j D(2)式中:j 为DG 所在馈线的编号;D 为孤岛内所有负荷点L a (i)组成的区域;P DG 为DG 的额定容量;L a (i)为负荷点i 处负荷的大小;w (i )为负荷的重要程度系数。
46第31卷 第22期2007年11月25日V ol.31 N o.22N ov.25,20071 2 模型的求解1.2.1 可行域的寻找1)功率圆概念的提出。
功率圆定义为:以DG 所在馈线的负荷点为圆心,沿着网络拓扑方向,以DG 的额定容量为半径搜索负荷,该圆内包含的负荷点集合称为功率圆。
因此,只要负荷点沿着网络拓扑线路到圆心的负荷值之和小于DG 的额定容量,则该负荷点必在功率圆内。
2)功率圆的求解。
本文采用广度优先搜索来确定功率圆的范围。
从DG 所在馈线的负荷点L a (i)出发,首先访问与负荷点L a (i )相连的所有支路,然后访问下层支路,在满足式(2)的范围内,遍历功率圆图。
用这种搜索方法,可以快速进行复杂配电网的功率圆确定。
1.2.2 最优孤岛的求解本文结合孤岛对区域D 连通性的要求,对最优孤岛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来求解。
首先从DG 所在馈线的负荷点L a (i)出发,访问此顶点,然后依次从L a (i )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在满足式(2)的范围内,遍历功率圆图,直至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
执行以上算法,就可以得到配电网故障后的最优孤岛划分方案。
这个孤岛的端点是孤岛方案执行时需要跳开的节点,即分段开关的配置位置。
2 计及DG 影响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计算DG 接入配电网后,当配电网中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操作分段开关,形成孤岛运行,维持对岛内的负荷点继续供电,提高岛内负荷点的供电可靠性。
对于孤岛外的负荷点,由于DG 容量的限制,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无法对岛外负荷供电,所以DG 只对孤岛内的负荷点可靠性指标有影响。
本文对传统可靠性计算的最小路法[15]进行改进,使之适用于含DG 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计算。
改进的最小路法简介如下。
首先,求取每个负荷点的最小路。
所有设备分为2类:最小路上的设备和非最小路上的设备。
对于最小路上的设备处理原则为:1)如果最小路上的设备在孤岛划分的范围内,那么这类最小路上的设备发生故障均会引起负荷点的停运。
这些设备参与可靠性计算。
2)如果最小路上的设备在孤岛划分的范围之外,且主馈线上装有分段装置(如隔离开关),那么这类设备发生故障引起的负荷点停运时间仅为max{S,T },其中S 为分段装置的操作时间,T 为孤岛形成需要的倒闸操作时间,所以参与可靠性计算的为这些停运时间和相应设备的停运率。
对于非最小路上的设备的处理原则为:1)对于分支线,其首端装有熔断器,分支线上的设备发生故障,熔断器熔断,故障不影响其他支线。
2)对于主馈线,隔离开关后设备发生故障引起的前段负荷点停运时间为隔离开关的操作时间S 。
3)对于DG,只有DG 和主馈线都发生故障才影响负荷点的可靠性计算,按DG 与主馈线的二阶故障折算,故障率和年平均停电时间折算公式如下:i =NDk=1DS ,k( D + S ,k )(3)i =NDk=1 D S ,kD + S ,k (4)U i = i i (5)式中: D , D 分别为DG 的故障率和故障平均停电持续时间; S,k , S,k 分别为第k 段主馈线的故障率和故障平均停电持续时间;N D 为在DG 和负荷点L a (i )两者前面的主馈线段数量。
由式(3)~式(5)可以求得负荷点等值故障率和故障停电持续时间,进而可以求得含DG 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参见文献[16])。
3 算例分析3 1 原始数据以IEEE RBT S Bus 6系统主馈线F 4为基础,在分支线20和29处加入2个DG,改动后的接线如图1所示。
图1 含DG 的配电网接线Fig.1 C onnection diagra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with DG47学术研究 刘传铨,等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该系统有23个负荷点、21个隔离开关、23个熔断器(装设在每条负荷支路首端)、23台配电变压器、5台断路器和2个DG 。
各设备的原始数据如表1~表3所示。
设断路器与熔断器均100%可靠动作。
隔离开关的操作时间为0 5h 。
表1 设备的可靠性指标Table 1 Equipment reliability index名称故障率平均修复时间/h馈线0 05次/(km 年)4配电变压器0 015次/台30DG[7]5次/年50表2 线路数据Table 2 Feeder line data馈线类型长度/km 线路标号10 607,1320 752730 809,2140 904,1051 603,5,8,15,20,2862 502,6,18,23,2672 801,12,16,22,25,3083 2011,17,19,24,2993 5014表3 负荷数据Table 3 Load data负荷点数目负荷点编号负荷类型负荷点用户数负荷值/M W 12三类1260 180815一类1320 207021,6二类1470 1659215,20二类10 186124,18三类10 243127,23一类10 210129,21一类10 283133,13,17三类10 2501410,12,16,22二类760 158548,11,14,19三类790 15543 2 孤岛划分方案将该配电网中的负荷分为3类,对应的负荷重要程度系数分别为0 5,0 3,0 2。
根据前面所述的孤岛划分算法,当2个容量分别为0 5M W 与1M W 的DG 分别安装在馈线20和29处时,以等值有效负荷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函数的孤岛划分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
3 3 可靠性指标计算结果通过上述的模型和算法,计算出各负荷点可靠性指标。
表4列出了部分有代表性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
由表4得到系统可靠性指标结果如表5所示。
表4 部分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Table 4 Reliability indices of some load points负荷点 /(次 年-1)无DG 有DG r /(h 次-1)无DG有DGu /(h 年-1)无DG有DG11 2901 2901 22291 22291 57751 577571 3301 3302 71432 71433 61003 6100151 **** **** 47621 24644 94012 5205181 9551 9953 20593 20596 26756 2675201 9732 0163 52341 31396 95002 6490231 9351 9904 20161 94528 13003 8707表5 系统可靠性指标Table 5 System reliability index条件I SAIFII SAI DI I CAIDI I ASAII E NSI加入DG 前 1.5249 4.2014 2.75530.999523.1049加入DG 后 1.53423.30782.15600.999617.5903注:I SAIFI 为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单位为次/(户 年);I SAIDI 为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单位为h/(户 年);I C AIDI 为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单位为h/(户 年);I ASAI 为系统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I ENSI 为系统电量不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