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2《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课后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基础达标1.下列河流的源头不在青海省的是()A、长江B、黄河C、湄公河D、珠江2.下列有关“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腹地C.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D.“三江”是指怒江、澜沧江、长江3.对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B. 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C. 该地区位于青海省D. 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4.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C.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D.神龙架自然保护区5.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B.山地降水是三江源地区最初的水源C.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D.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湖泊和沼泽是该地区重要的调蓄器6.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主要补给水源的是()A.冰雪融水B.降水C.湖泊D.沼泽7.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有()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二、综合提升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阴影表示的是该区重要的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草场资源不足,加上过度放牧,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B.长期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大幅下降C.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气温低,牧草矮小,畜牧能力低(4)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D.人口稠密,劳动力多(5)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再加上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本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为重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点即可).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课后培优练(人教版)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指的是()A.甲-黄河乙-澜沧江丙-长江B.甲-黄河乙-长江丙-怒江C.甲-黄河乙-长江丙-澜沧江D.乙-长江丙-澜沧江丁-雅鲁藏布江三江源地区是亚洲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国计划于2020年正式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
下图为“三江源地区”。
2.三江源地区()A.三江源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珠江B.三江源地区的众多湖泊都是淡水湖C.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有发展生态经济D.三江源地区的景观特征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下面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大部分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②雪山、冰川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③被誉为“世界水塔”④地广人稀,水土流失、草地退化、野生动物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三江源地区成为“野生动物天堂”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寒冷,缺少天敌B.气候温和,森林茂密C.高原湿地,人迹罕至D.地形平坦,草原辽阔5.冬虫夏草被称为“中药里的软黄金”,因其特殊的药效价格居高不下。
它一般生长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
近年来“冬虫夏草热”导致的生态危机令人担忧。
发生该现象的地区最有可能是()A.塔里木盆地B.三江源地区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6.“中华水塔”河水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在()A.1月B.4月C.7月D.10月7.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是()A.过年放牧B.滥伐森林C.全球气候变暖D.湿地面积缩小8.该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重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B.可以提供水源,成为河水的主要来源方式C.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D.可以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双赢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 认识高原湿地的形成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 课前预习:学生需提前阅读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生态和资源等资料,并整理成预习笔记,记录对三江源地区的基本认识和疑问。
2. 小组讨论:学生将分为小组,利用课堂时间,通过展示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3. 制作PPT:每组学生需根据讨论结果,制作一份关于三江源地区地理特征的PPT,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并包含至少三个重点内容的详细解读。
4. 课堂展示与互动:每组学生需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并回答教师和同学的提问。
展示过程中需注重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三、作业要求1. 预习笔记需条理清晰,记录下对三江源地区的初步认识和疑问。
2. 小组讨论要充分,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3. PPT制作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重点内容详细解读,并适当使用图片、地图等辅助说明。
4. 课堂展示时,学生需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问题时要思路清晰、有理有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笔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PPT的制作质量以及课堂展示的表现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以及表达的流畅性、自信度等。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作为学习榜样供其他同学学习。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对于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将给予解答和指导。
3. 通过作业反馈,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通过以上为《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方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习《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这一课程,使学生能够:1.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 掌握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对国家乃至全球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知识。
2. 资源收集:学生需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相关资料,包括政策文件、新闻报道、专家观点等。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制作展示材料:每组需制作一份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PPT或海报,用于课堂展示。
5. 撰写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简要报告,总结讨论成果,并就所收集的资料提出个人见解。
三、作业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 资源收集要求内容准确、详实,来源可靠。
2. 小组讨论需充分交流,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并发表观点。
3. 制作展示材料时,要求内容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能够充分展示本组观点。
4. 报告需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并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格式调整和内容完善。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资源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和成果质量。
3. 展示材料的制作水平和表达效果。
4. 报告的逻辑性和深度。
5. 作业的按时提交情况。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鼓励学生在作业中积极思考和参与。
五、作业反馈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1. 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2. 对存在问题的作业给出具体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3. 定期与学生进行面谈或通过线上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一、选择题组1.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搭”。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
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
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不是()的源头A.黄河B.长江C.澜沧江D.淮河2.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①迁出重工业企业②大力发展旅游业③划区轮牧④全部改畜牧业为种植业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3.三江源在()A.青B.藏C.新D.蜀2.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超载放牧、气候变化等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我国于2020年底正式设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乘火车经过三江源地区可能看到的景观是()A.黄沙漫漫,寸草不生B.沃野千里,稻花飘香C.羚羊飞奔,牦牛信步D.山清水秀,树木常绿2.为有效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保护生态环境杜绝旅游B.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C.保护高原草场禁止放牧D.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3. 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宣布正式设立首批国家公园。
下图示意我国首批国家公园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布在()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2.首批国家公园自然环境的共同特点是()A.地表崎岖B.植被稀少C.冰川广布D.炎热多雨3.设立国家公园主要是为了()①稳定生态系统②保护自然遗产③增加旅游收入④开展科学研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选择题4. 对湿地的生态功能描述不正确的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将降水和来水储存起来,起到抗洪防涝的作用C.调节气候D.多种珍稀动物的栖息地5. 下列对三江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孕育了三大江河,被誉为“中华水塔”B.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C.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分布区D.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填空题6. “三江源”地区孕育了我国三大江河,它们是长江、_______和澜沧江;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域一、单项选择题1.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在青藏高原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以下属于“三江源”的是()A.珠江B.黄河河C.塔里木D.怒江2. 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A. 三江自然保护区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C.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3.读图,回答题。
(1)三江源地域位于()A. 西藏自治区北部B. 青海省南部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D. 青海省北部(2)“三江”的最先水源是()A. 天然降水B. 冰雪融水C. 地下水 D. 湖泊水(3)湖泊①是()A. 青海湖 B. 洞庭湖 C. 纳木错 D. 鄱阳湖(4)该地域生态环境面对的问题主要有()①水土流失加剧②河流污染③野生动物锐减④垃圾围城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③4.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地域是()A. 三江平原B. 三江源地区 C. 三峡水库 D. 珠穆朗玛峰5.暑期玲玲和贝贝等几个同学想去青藏地域旅行,目击世界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风范,相关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地域被誉为“中华水塔”B.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分别对应图中的②③④C.该地域位于青海省D.因为不合理砍伐、放牧、耕种,该地域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6.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A.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长江、黄河B.C.长江、金沙江、黄河D.怒江、长江、澜沧江7.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域中的“三江”指的是()A.长江、黄河、澜沧江B. 黄河、长江、黑龙江C.珠江、长江、澜沧江D. 珠江、长江、黑龙江8. 三江源地域中的“三江”指的是(①长江②珠江③澜沧江④黄河)⑤雅鲁藏布江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9.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澜沧江之外,另两条河流指的是(A.长江,黄河B.长江,雅鲁藏布)江 C.黄河,珠江塔里木河10. 下边不属于三江源地域突出的环境问题有(A.水土流失加剧)B.野生动物锐D.珠江,减重C.草地沙化严D.冰川消融草原减少11. 读“青藏地域图”,达成下题。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暑假乘火车从广州到拉萨旅游,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理由,正确的是()A.带上厚衣服----当地气温较低,日较差大B.了解当地风俗----观摩藏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C.查铁路图----经过京广--广深--青藏铁路D.熟悉伊斯兰教的意义----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习俗2、一般来说,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较干旱或晴朗天气较多的地区太阳能比较丰富。
西藏拉萨有“日光城”的美称,其原因有()①气温的日较差小②海拔高,光照强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④气温年较差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应()A.大幅度增加牦牛、绵羊、山羊数量,提高牧民收入B.在本地区西部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形成商品农业基地C.大力开采本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满足国家需求,增加国内生产总值D.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低平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4、雪豹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动物,活动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被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气压计”。
它在我国主要生活地区是()A.我国商品粮种植基地B.我国海拔最高的航天发射基地C.人口稠密地区区D.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5、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清洁能源指的是()A.石油B.地热、太阳能C.煤、水能D.水能、天然气6、青藏铁路很多地方采用了“环保桥”,主要目的是()①方便地面车辆和行人出行②节约投资成本③节约土地资源④方便沿线藏羚羊等动物的穿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歌手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藏族同胞的心声,“天路”指的是()A.成昆铁路B.青藏铁路C.南疆铁路D.贵昆铁路8、去青藏高原旅游下列物品中需要携带的有哪些()①防晒霜②防紫外线墨镜③帽子④氧气袋⑤羽绒服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拉萨河谷宽坦,平均海拔为3 600米,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却高于北京3℃~4℃,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北京10℃~11℃,因而气候更加冷暖宜人,拉萨河谷的大气含氧量约为海平面的65%,外来人员总因高原缺氧而产生心理畏惧。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原创)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高悬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考查目的:三江源的自然景观。
答案:C解析:三江源的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2.(原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长江以外,另外两条指的是( )A.黄河、澜沧江 C.黄河、珠江B.黄河、雅鲁藏布江 D.珠江、塔里木河考查目的:三江源中“三江”所指。
答案:A解析:“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3.(《教材1+1》)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A.地下水B.雪山和冰川的融水C.山地降水D.海洋水汽考查目的: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水源。
答案:B解析:三江源地区虽然降水不丰富,但是有巨大的雪山和冰川融水作为水源,再加上湖泊和沼泽的调节,使得这里是很多河流的发源地。
4.(原创)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A.三江自然保护区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C.索南达杰自然保护区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考查目的:认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答案:D解析: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2000年8月,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5.(《教材1+1》)以下关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江是指图中的①②③B.三江是指图中的②③④C.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D.该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上考查目的:三江源中的“三江”所指及三江源的位置。
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怒江,②是澜沧江,③是长江,④是黄河;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流的源头地区。
该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
(原创)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揭碑仪式隆重举行,它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读材料回答6~8题。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后作业
一课两练·提素能
练基础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位于下列哪一省区( )
2.下列水系与黄河源区无关的是( )
A.卡日曲
B.鄂陵湖
C.当曲
D.扎陵湖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调节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以“生态立省”战略为统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效实施,生态修复初见成效,绿色的梦想和美好的愿景正逐步实现。
据此回答3、4题。
3.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不包括()
A.雅鲁藏布江
B.长江
C.黄河
D.澜沧江
4.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是()
A.藏羚羊
B.细毛羊
C.三河马
D.三河牛
5.(2015•绵阳学业考)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它的含义是指()
A.“世界屋脊”
B.太江大河发源地
C.中国“雨极”
D.野生动物天堂
6.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
B.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C.位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动物稀少、单一
D.该地区的河流均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
7.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带来的后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不仅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C.直接影响到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
D.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草场沙化严重、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
8.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A.滥采砂金
B.全面禁猎
C.乱挖滥伐
D.过度放牧
练能力
9.长江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河湖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读三江源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a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条国际性河流
B.自东向西注入太平洋
C.全年水量季节变化小
D.该河三角洲附近人口稀少
11.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
B.三江源地区降水量丰富,使江河水稳定充足
C.湖泊和沼泽对河流的流量起着重要的天然调蓄作用
D.三江源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