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急性间质性肺炎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52.50 KB
- 文档页数:28
一例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病例分析县级医院抗感染药物专业叶晓磊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简称ILD) 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改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 线胸片示弥漫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DLCO)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
ILD 通常不是恶性的,也不是由已知的感染性致病源所引起的。
继发感染时可有黏液浓痰,伴明显消瘦、乏力、厌食、四肢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急性期可伴有发热。
间质性肺炎是呼吸系统少见的一种肺炎,但发病率逐年攀升,病死率相对较高。
目前,间性肺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反应。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炎症主要侵及支气管壁、肺泡壁,特别是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的小叶间和肺泡间隔的结缔组织,而且多呈坏死性病变。
由于病变在肺间质,呼吸道症状早期较轻,晚期呼吸困难较重,最终导致肺纤维化,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
一、病史摘要患者,男,67岁,既往长期大量吸烟史,400支年。
系咳嗽咳痰3月,加重半月入院。
病史:患者3月前在安医附院化疗结束后出现咳嗽咳痰,痰量约20ml/天,黄色粘痰,痰量增多不明显,但咳嗽症状逐渐加重,轻度影响生活,无畏寒发热。
安医附院摄片提示“右肺肺炎,右侧少量胸腔积液”,为求诊治入院治疗。
40余年前阑尾炎手术史;左锁骨骨折手术史,时间不详。
2012年8月年因咳嗽咳痰伴咯血入院诊断为右肺肺癌,2012年9月在安医附院行右上肺切除术,术后同步放化疗。
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5 ℃P:80 次/分R:22 次/分BP:125/80mmHg,SPO2:96%(未吸氧),两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余未见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92 ×109 /L,中性细胞3.37 ×109 /L,血红蛋白133g/L,血小板162×109 /L。
急性间质性肺炎简介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肺部的间质组织,而非肺泡。
通常由感染或其他引发的非感染性因素引起。
病因与发病机制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多样,常见的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物理或化学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在发病机制方面,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炎症介质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炎症性细胞浸润间质组织,从而引起组织损伤。
临床表现急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泡沫痰•发热•胸痛•咳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急性间质性肺炎通常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常见的诊断手段包括:•胸部X线或CT检查•血气分析•血液生化检查•痰培养•肺活检鉴别诊断时需注意与肺炎、肺栓塞、肺水肿等进行区分。
治疗针对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通常包括:•对症治疗:包括镇痛、退热等•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根据病原体确定•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有效•氧疗:提供足够氧气•支持疗法:如营养支持、呼吸机辅助等预后与并发症急性间质性肺炎的预后取决于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情况。
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间质性肺病,影响生活质量。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纤维化、气胸、肺功能不全等。
预防与注意事项预防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关键在于避免病原体感染和不良环境因素。
患者需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语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炎症性肺部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患者及家属需加强宣传和预防意识,及时就医和接受规范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