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案:第四节函数的连续性及极限的
- 格式:doc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6
《极限与函数的连续性教学活动设计及效果评估》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第二章:极限的概念2.1 极限的定义2.2 极限的性质2.3 极限的计算方法2.4 教学活动设计2.5 教学效果评估第三章:函数的连续性3.1 连续性的定义3.2 连续性的性质3.3 连续性的判定3.4 教学活动设计3.5 教学效果评估第四章:极限与连续性的关系4.1 极限与连续性的联系4.2 极限与连续性的区别4.3 极限与连续性的应用4.4 教学活动设计4.5 教学效果评估第五章:教学案例分析5.1 案例一:求极限问题5.2 案例二:判断函数连续性5.3 案例三:应用极限与连续性解决实际问题5.4 教学活动设计5.5 教学效果评估第六章:教学实践与反思6.1 教学实践的过程记录6.2 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与分析6.3 教学策略的调整与优化6.4 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6.5 教学反思与改进计划第七章:学生学习评价7.1 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与意义7.2 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与工具7.3 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与指标7.4 学生学习评价的结果分析7.5 学生学习评价的反馈与指导第八章:家长与学生沟通8.1 家长沟通的重要性8.2 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8.3 家长沟通的内容与注意事项8.4 家长反馈的收集与分析8.5 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评估第九章:教学资源与环境9.1 教学资源的种类与作用9.2 教学资源的选择与使用9.3 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与创设9.4 教学辅助工具与技术的应用9.5 教学资源与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活动的整体回顾10.2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3 教学成果的总结与分享10.4 未来教学活动的展望与计划10.5 对教学事业的热情与承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极限的概念解析:理解极限的概念是学习微积分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极限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极限与连续教案2023一、引言数学极限与连续是高中数学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之一,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主要针对人教版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极限与连续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该部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极限与连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学会运用极限与连续的相关定理和方法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模型的建立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数学极限的概念与性质(1) 极限的定义与解释;(2) 极限的性质与运算法则;(3) 极限存在的判定方法。
2. 数列极限(1) 数列的极限定义与性质;(2) 数列极限的收敛和发散;(3) 数列极限的判断方法;(4) 数列极限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3. 函数极限(1) 函数极限的定义与性质;(2) 函数极限的收敛和发散;(3) 函数极限的判断方法;(4) 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4. 极限存在的条件与介值定理(1) 函数极限存在的充分条件;(2) 介值定理的概念与应用。
5. 连续性与间断点(1) 连续性的概念与判定方法;(2) 连续函数的性质与运算法则;(3) 间断点的分类及其性质。
6. 综合问题解析与探究(1) 运用极限与连续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2) 探究极限与连续在数学及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观察实例以及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归纳与总结:通过将已学知识点整合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3. 经典例题讲解:通过解析典型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极限与连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展示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于极限与连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函数极限与连续性的推导与证明高中数学备课教案:函数极限与连续性的推导与证明一、引言在高中数学中,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是重要的概念。
本教案将着重介绍函数极限与连续性的推导与证明。
二、函数极限的推导与证明1. 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f(x)在点x=a处的极限为L,表示为lim_(x→a)〖f(x)=L〗,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存在正数δ,使得当0<|x-a|<δ时,有|f(x)-L|<ε成立。
2. 函数极限的代数运算性质- 极限的唯一性:如果lim_(x→a)〖f(x)=L〗,lim_(x→a)〖f(x)=M〗,则L=M。
- 四则运算定理:设lim_(x→a)〖f(x)=L〗,lim_(x→a)〖g(x)=M〗,则lim_(x→a)〖(f(x)±g(x))=L±M〗,lim_(x→a)〖k·f(x)=k·L〗,lim_(x→a)〖f(x)·g(x)=L·M〗,lim_(x→a)〖f(x)/g(x)=L/M〗(其中M≠0)。
- 复合函数极限:设g(x)在x=a处有极限lim_(x→a)〖g(x)=L〗,f(x)在x=L处有极限lim_(x→L)〖f(x)=M〗,则复合函数f(g(x))在x=a处有极限lim_(x→a)〖f(g(x))=M〗。
3. 函数极限的中值定理函数f(x)在(a,b)上连续,在(a,b)的任意一点处可导,且对于(a,b)中的两个不同点x1、x2,有(f(x2)-f(x1))/(x2-x1)=f'(ξ),其中ξ∈(x1,x2)。
这是几何中值定理的数学推广。
三、连续性的推导与证明1. 连续函数的定义函数f(x)在点x=a处连续,当且仅当lim_(x→a)〖f(x)=f(a)〗。
2. 连续函数的性质- 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若函数f(x)和g(x)在点x=a处连续,则f(x)±g(x)、k·f(x)、f(x)·g(x)、f(x)/g(x)(其中g(a)≠0)在点x=a处也连续。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I. 引言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而对于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理解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和分析。
II. 函数的极限A. 函数极限的定义1. 定义:设函数f(x)在x趋近于a时,无论a的左右两侧,f(x)的值是否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L,如果是,则称函数f(x)在x=a时存在极限,记作lim(f(x)) = L。
2. 解读:函数的极限表示了函数在某一点的趋势和接近程度。
B. 函数极限的性质1. 唯一性:若lim(f(x))存在,则极限唯一。
2. 局部性:若lim(f(x))存在,则f(x)在x=a的局部邻域内存在。
C. 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1. 直接代入法:对于简单的函数表达式,可以直接将x的值代入函数中计算得到极限值。
2. 四则运算法则:对于复杂的函数表达式,可以利用四则运算的性质进行化简,然后再计算极限。
III. 函数的连续性A. 函数连续性的定义1. 定义:设函数f(x)在x=a处有定义,如果lim(f(x)) = f(a),即函数在x=a的极限等于函数在x=a处的值,则称函数f(x)在x=a处连续。
2. 解读:函数的连续性表示了函数在某一点的连贯和平滑程度。
B. 函数连续性的性质1. 连续函数的运算:连续函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复合等运算仍然保持连续。
2. 间断点与分段函数:函数在间断点处可能无定义,但函数在间断点两侧的极限值存在且相等。
C. 函数连续性的判定方法1. 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若函数在闭区间[a, b]上的每一点都连续,则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
2. 连续函数的性质:若函数f(x)在(a, b)上连续,且在[a, b]的两个端点处的单侧极限存在,则f(x)在[a, b]上连续。
IV. 应用举例A. 极限计算1. 例题1:计算lim(x→2) (3x^2 - 2x + 1)。
沪教版高中数学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教案2023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概念;2. 掌握使用极限和连续性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及教案;2. 学生练习册;3. 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通过展示一张图表,向学生展示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和连续性的概念。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有什么了解?”Step 2 概念解释与探索1.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概念,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联系。
2.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索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性质。
Step 3 理论学习1. 将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定义和性质呈现在课件上,引导学生逐一理解。
2.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深入讲解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Step 4 实例分析1. 选择几个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极限和连续性的方法解决。
2.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规律,总结并应用到其他类似问题中。
Step 5 练习与巩固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
2. 结合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并解答问题。
Step 6 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极限和连续性的方法解决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Step 7 总结与归纳1.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加以归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Step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沪教版高中数学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教案2023 |--------------------------------------1. 教学目标: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数学教学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教案在数学教育中,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是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们在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我设计了以下教案,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这些知识给学生。
**教案一:引入极限与连续性****教学目标:** 在开始学习极限和连续性之前,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介绍什么是函数,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2. 举例说明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和经济学。
3. 强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对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的关键作用。
**教学方法:** 使用图表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发他们对这些概念的兴趣。
**教案二:函数的极限****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函数的极限,掌握计算极限的方法。
**教学内容:**1. 定义函数的极限,包括数学符号和表达。
2. 介绍无穷大极限和无穷小极限的概念。
3. 讨论常见的极限计算规则,如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和极限的夹逼法则。
**教学方法:** 提供示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极限的计算方法。
**教案三:函数的连续性****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连续性,学会判断和应用连续性。
**教学内容:**1. 解释函数的连续性的定义和数学表达。
2. 讨论连续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掌握判断函数连续性的方法,如使用极限的性质。
**教学方法:** 通过示例和练习,培养学生对连续性的感觉和判断能力。
**教案四:应用极限与连续性****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将极限与连续性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
**教学内容:**1. 展示如何使用极限和连续性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导、积分、极值和拐点等数学和科学问题。
2. 提供案例,让学生亲自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应用场景中的数学难题。
**教案五:综合练习与评估****教学目标:** 让学生综合运用极限与连续性的知识,进行练习和评估。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应用高中数学备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应用1. 引言数学中,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是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各个数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在高一阶段接触到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因此我们需要设计恰当的备课教案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高中数学备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应用的设计思路。
2. 教学目标在设计备课教案时,我们应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包括:- 理解函数极限的定义,并能够计算常见函数的极限;- 熟练掌握判断函数在某点处是否连续的方法;- 掌握使用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在备课教案中,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习过程既有系统性又具有趣味性。
建议的教学内容包括:a) 函数极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b) 常用函数在特定点的极限计算、无穷大极限、两个极限运算法则;c) 函数的连续性及其判定方法;d) 函数极限与连续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教学方法在备课教案中,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例演算、讨论和解决问题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包括:a) 讲解:通过概念的引入和定义的解释,澄清学生对函数极限与连续性的基本理解;b) 示范演算:提供一些典型的例子,演示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的计算方法;c) 讨论:针对一些新颖或有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激发思维,培养合作能力;d) 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解决问题。
5. 教学资源在备课教案中,我们应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教辅材料、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建议的教学资源包括:a) 教科书:选用具有详细讲解和丰富例题的教材,供学生参考和练习;b) 多媒体演示:准备函数极限与连续性的多媒体演示,以图表、动画等形式展示概念和计算方法;c) 计算工具:准备计算器、数值计算软件等辅助工具,方便学生实践和验证。
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推理与证明高中数学必修课教案: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推理与证明导言: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描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函数的极限与连续,这是进一步理解函数性质与应用的基础。
本教案将以极限与连续为核心内容,通过推理与证明的方式展示相关知识点。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函数的极限定义、极限的运算规律以及连续函数的特性和证明方法。
一、函数的极限1. 极限的引入极限是描述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取值趋势的概念。
通过接近或逼近的方式,我们可以研究函数在某一点的表现。
2. 极限的定义函数f(x)在x=a处的极限为L,表示为lim[x→a] f(x) = L,当且仅当对于任意给定的ε>0,存在δ>0,对于所有满足0<|x-a|<δ的x值,都有|f(x)-L|<ε。
3. 极限的性质(1)极限唯一性:如果函数f(x)在x=a处的极限存在,则极限唯一。
(2)四则运算性质:设lim[x→a] f(x) = A,lim[x→a] g(x) = B,则(i) lim[x→a] [f(x)±g(x)] = A±B(ii) lim[x→a] [f(x)·g(x)] = A·B(iii) lim[x→a] [f(x)/g(x)] = A/B (其中B≠0)4.无穷小与无穷大(1)无穷小:当x趋近于某个数a时,如果f(x)的极限是0,则称f(x)为x→a时的一个无穷小。
(2)无穷大:当x趋近于某个数a时,如果f(x)的极限不存在或者无穷大,则称f(x)为x→a时的一个无穷大。
二、连续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 连续函数的定义函数f(x)在点x=a处连续,表示为f(a)=lim[x→a] f(x)存在且等于f(a)。
2. 连续函数的性质(1)基本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其反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连续函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教案2023【人教版高中数学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教案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明确函数的极限的定义、性质及相关定理,在此基础上,了解连续函数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应用函数极限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函数极限的定义、性质及相关定理。
2. 难点:连续函数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学生日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车速、温度等进行引入,介绍函数的概念,引出函数的极限,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定义与性质(30分钟)介绍函数极限的定义和性质,仔细说明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和特性,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函数极限的基本方法。
3.定理证明(40分钟)学习连续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推导极限的四则运算定理和夹逼定理,并对定理进行证明,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巧。
4.思维拓展(20分钟)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如极限定义在数列求极限中的应用等,培养学生使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后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思路,了解更多应用函数极限的知识,如函数极值、相关极限和级数等。
四、教学评价1. 知识考查:通过数学试卷进行知识考查,主要包括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计算、证明以及简化。
2. 能力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实际问题解决等形式进行知识运用和能力评价,鼓励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拓展。
五、教学反思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函数极限和连续函数,使其具备以函数极限为基础,主张和应用连续函数的能力和意识,有利于开拓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素养。
同时,通过让学生自主挖掘和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极限与函数的连续性教学活动设计及效果评估》教案设计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基本概念。
能够区分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基本的极限与函数连续性判断方法。
1.2 教学内容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
函数连续性的定义及其性质。
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极限与函数连续性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极限与函数连续性关系时的表现。
第二章:极限的概念与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极限的基本概念。
掌握极限的性质。
2.2 教学内容极限的定义。
极限的性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极限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极限概念及其性质的掌握。
第三章: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函数连续性的基本概念。
掌握函数连续性的性质。
3.2 教学内容函数连续性的定义。
函数连续性的性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及其性质。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函数连续性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函数连续性概念及其性质的掌握。
第四章: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联系与区别。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极限与函数连续性的联系与区别。
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极限与函数连续性关系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极限与函数连续性关系时的表现。
5.1 教学目标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极限与函数的连续性教学活动设计及效果评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掌握连续函数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极限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3. 连续函数的图像与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函数图像和实例分析。
3.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极限和函数连续性的重要性。
2. 讲解极限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详细讲解极限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极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讲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介绍函数连续性的定义、性质和判断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连续函数的理解。
4. 函数连续性的图像与实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连续函数的图像,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连续函数的特点。
5. 课堂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对极限和函数连续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极限计算和函数连续性性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学生对极限和函数连续性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讲解极限在微积分学中的应用:介绍极限在导数和积分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极限在微积分学中的重要性。
2. 函数连续性与极限的关系:讲解函数连续性与极限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
3. 连续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连续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人教版《极限与连续》教案2023版教案一:引言在高中数学的课程中,极限与连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它们作为微积分的基础,对于理解和掌握微积分的各项内容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高中数学人教版《极限与连续》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极限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计算基本的极限;2.理解函数连续的概念和条件,并能判断函数的连续性;3.掌握利用极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教案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极限的定义和性质;2.函数的连续性与不连续点的判定;3.应用题中的极限问题。
教案四:教学内容1. 极限的定义和性质1.1 数列极限的定义和相关概念1.2 函数极限的定义和性质1.3 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和性质2. 函数的连续性与不连续点的判定2.1 函数连续的定义和连续点的性质2.2 不连续点的种类和判定方法2.3 连续函数的运算法则3. 应用题中的极限问题3.1 利用极限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3.2 极限的计算与应用教案五:教学方法1.概念讲解与示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2.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极限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提供大量的练习题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案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极限与连续的思考。
2. 概念讲解:逐步引入极限与连续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3. 理解与掌握:进行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和数学建模的案例,提高学生对极限与连续应用的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明确重点和难点,并布置作业。
教案七:教学评价1. 随堂测试或练习:通过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于极限与连续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极限与函数的连续性教学活动设计及效果评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掌握判断函数连续性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极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3. 极限和函数连续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极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极限的计算方法,函数连续性的判断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极限和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极限和函数连续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极限和函数连续性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极限和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极限和函数连续性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合作能力,了解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极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函数的连续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包括在一点处连续和在区间上连续的定义。
2、能够通过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判断函数在某点处的连续性。
3、掌握函数连续性的性质,如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连续性等。
4、能够运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定义。
函数连续性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定义的理解。
运用函数连续性的定义证明函数在某点处连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函数的图像,如连续的曲线和不连续的折线)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函数,大家观察这些函数的图像,有的曲线是平滑的,没有间断点;而有的图像则存在跳跃或者断裂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函数的一种重要性质——连续性。
2、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定义设函数\(f(x)\)在点\(x_0\)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当自变量的增量\(\Delta x\)趋近于零时,对应的函数增量\(\Delta y = f(x_0 +\Delta x) f(x_0)\)也趋近于零,那么就称函数\(f(x)\)在点\(x_0\)处连续。
用数学语言可以表示为:\(\lim_{\Delta x \to 0} \Delta y =\lim_{\Delta x \to 0} f(x_0 +\Delta x) f(x_0) = 0\)进一步,等价于:\(\lim_{x \to x_0} f(x) = f(x_0)\)(通过具体的函数例子,如\(f(x) = x^2\)在\(x = 1\)处,计算函数增量,帮助学生理解定义)3、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充要条件函数\(f(x)\)在点\(x_0\)处连续的充要条件是:函数\(f(x)\)在点\(x_0\)处既左连续又右连续。
左连续:\(\lim_{x \to x_0^} f(x) = f(x_0)\)右连续:\(\lim_{x \to x_0^+} f(x) = f(x_0)\)(举例说明左连续和右连续的情况)4、函数在区间上连续的定义如果函数\(f(x)\)在区间\(I\)内的每一点都连续,就称函数\(f(x)\)在区间\(I\)上连续。
极限与函数的连续性高中三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极限和函数的连续性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求解极限和函数连续性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极限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 掌握通过极限的运算性质求解极限的方法。
3. 理解函数的连续性的定义及其性质。
4. 运用函数的连续性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极限的概念a. 极限的定义,极限的存在与不存在。
b. 极限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 极限的求解a. 通过基本极限公式求解极限。
b. 利用夹逼准则求解极限。
c. 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性质求解极限。
3. 函数的连续性a. 函数连续性的定义。
b. 连续函数的性质。
c. 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性质。
4. 连续性的应用a. 连续函数的插值估值法。
b. 利用连续函数解问题。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极限和函数连续性的概念。
2. 归纳法:总结极限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连续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3.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解题比赛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极限的概念和运算法则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极限的思考,引出极限的概念。
2. 构建概念:介绍极限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阐述极限存在与不存在的概念。
3. 示范演示: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求解极限,并总结极限的常用运算法则。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
第二课时:求解不定式极限1. 复习回顾: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极限概念和运算法则,引导学生回顾并加深理解。
2. 夹逼准则:讲解夹逼准则的概念和应用,演示通过夹逼准则求解不定式极限的方法。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需要运用夹逼准则求解的不定式极限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
第三课时:函数的连续性与性质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连续性的思考,引出函数连续性的概念。
极限与连续性教案教案一:极限的引入与定义引言:极限是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特性。
掌握极限的概念和性质,对于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求解导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入(略去)二、极限的定义1. 函数极限的定义在介绍函数极限之前,首先要引入自变量无穷逼近的概念。
定义1:设函数 f(x) 在实数集上有定义,a 为实数,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ε>0),都存在正数δ(δ>0),使得当 0 < |x - a| < δ 时,有|f(x) - L| < ε 成立,则称数 L 是函数 f(x) 当 x 无限接近 a 时的极限,记作:lim(x→a) f(x) = L 或f(x) → L (x → a)2. 函数极限的性质(略去)教案二:连续性的引入与定义引言:连续性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刻画了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平滑程度和不间断性。
理解连续性的概念和特性,对于函数图像的绘制和问题求解具有重要作用。
一、引入(略去)二、连续性的定义1. 函数在某一点的连续性定义1:设函数 f(x) 在 x=a 处有定义。
如果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则称函数在 x=a 处连续:(1)f(a) 存在;(2)lim(x→a) f(x) 存在;(3)lim(x→a) f(x) = f(a)2. 函数连续性的性质(略去)教案三:极限与连续性的关系引言:极限与连续性是微积分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
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和求解一些复杂问题。
一、极限存在与函数的连续性(1)极限存在的函数不一定连续;(2)连续的函数一定存在极限。
二、连续函数与极限计算1. 连续函数的性质(略去)2. 通过极限计算连续函数的值教案四:综合运用与例题训练引言:对于极限和连续性这两个概念,实际问题的应用是尤为重要的。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例题讲解(略去)二、例题练习(略去)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定义及其性质。
第四节 函数的连续性及极限的应用
1.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定义: 如果函数f (x )在点x =x 0处有定义,
lim x x →f (x )存在,且
lim x x →f (x )=f (x 0),那么函数f (x )在点x =x 0处连续.
2..函数f (x )在点x =x 0处连续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函数f (x )在点x =x 0处有定义;
(2)0
lim x x →f (x )存在;
(3)0
lim x x →f (x )=f (x 0),即函数f (x )在点x 0处的极限值等于这一点的函数值.
如果上述三个条件中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说函数f (x )在点x 0处不连续.那根据这三个条件,我们就可以给出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定义. 3.函数连续性的运算:
①若f(x),g(x)都在点x 0处连续,则f(x)±g(x),f(x)•g(x),)()(x g x f (g(x)≠0)也在
点x 0处连续。
②若u(x)都在点x 0处连续,且f(u)在u 0=u(x 0)处连续,则复合函数f[u(x)]在点x 0处连续。
4.函数f (x )在(a ,b )内连续的定义:
如果函数f (x )在某一开区间(a ,b )内每一点处连续,就说函数f (x )在开区间(a ,b )内连续,或f (x )是开区间(a ,b )内的连续函数.
f (x )在开区间(a ,b )内的每一点以及在a 、b 两点都连续,现在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a ,b ],若在a 点连续,则f (x )在a 点的极限存在并且等于f (a ),即在a 点的左、右极限都存在,且都等于f (a ), f (x )在(a ,b )内的每一点处连续,在a 点处右极限存在等于f (a ),在b 点处左极限存在等于f (b ).
5.函数f (x )在[a ,b ]上连续的定义:
如果f (x )在开区间(a ,b )内连续,在左端点x =a 处有
+
→a x lim
f (x )=f (a ),在右端点x =b
处有
-
→b x lim
f (x )=f (b ),就说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上连续,或f (x )是闭区间[a ,b ]上
的连续函数.
6. 最大值最小值定理
如果f (x )是闭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 (x )在闭区间[a ,b ]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7.特别注意:函数f(x)在x=x 0处连续与函数f(x)在x=x 0处有极限的联系与区别。
“连续必有极限,有极限未必连续。
” 二、问题讨论 ●点击双基
1.f (x )在x =x 0处连续是f (x )在x =x 0处有定义的_________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解析:f (x )在x =x 0处有定义不一定连续. 答案:A
2.f (x )=
x
x πcos
π
cos
的不连续点为 A.x =0
B.x =
1
22
+k (k =0,±1,±2,…) C.x =0和x =2k π(k =0,±1,±2,…)
D.x =0和x =122
+k (k =0,±1,±2,…)
解析:由cos x π=0,得x π=k π+2π(k ∈Z ),∴x =)(1
22
Z ∈+k k .
又x =0也不是连续点,故选D 答案:D
3.下列图象表示的函数在x =x 0处连续的是
x
y
①
②
A.①
B.①④③④
答案:A
4.四个函数:①f (x )=
x
1;②g (x )=sin x ;③f (x )=|x |;④f (x )=ax 3+bx 2
+cx +d .其中在x =0处连续的函数是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代号都填上)
答案:②③④
例1:讨论下列函数在给定点或区间上的连续性
⎪⎪⎩⎪⎪⎨⎧=-≠+-=)
0(1)0(11)()1(1
1
x x e e x f x x ,点x=0;
⎩⎨
⎧->+-≤+=)
1(4
)
1(2
)()2(2x x x x x f ,点x=-1。
解:(1)当x →0-
时,
-∞→x
1
,0lim 10=-→x
x e ,因此-→0lim x 1
11
1+-x x
e e =-1, 而+
→0
lim
x 1
1
11+-x
x
e e =+
→0
lim
x )1
21(1+-
x
e =1,∵)(lim )(lim 0
x f x f x x +-→→≠,
∴)(x f 在x=0处极限不存在,因此)(x f 在x=0处不连续。
(2)∵3)2(lim )(lim 2
1
1
=+=---→-→x x f x x ,=+-→)(lim 1x f x 3)4(lim 1
=++-→x x ,3)1(=-f ,
∴)1(3)(lim 1
-==-→f x f x ,因此函数)(x f 在x=-1处连续。
【思维点拨】函数在某点连续当且仅当函数在该点左、右连续(闭区间的端点例外)。
[]2.(2081)
(1),00,3P x ⎧⎪
=⎨⎪⎩例优化例 1 (x>0)
讨论函数f(x)=0 (x=0)在点处的连续性
-1 (x<0)x
(2)讨论函数f(x)=在区间上的连续性
x-3
剖析:(1)需判断-→0
lim x f (x )=+→0
lim x f (x )=f (0).
(2)需判断f (x )在(0,3)上的连续性及在x =0处右连续,在x =3处左连续. 解:(1)∵-→0
lim x f (x )=-1, +→0
lim x f (x )=1,
-
→0lim x f (x )≠+→0
lim x f (x ),
∴0
lim →x f (x )不存在.∴f (x )在x =0处不连续. (2)∵f (x )在x =3处无定义,
∴f (x )在x =3处不连续. ∴f (x )在区间[0,3]上不连续.
练习:讨论函数2
4
)(2--=x x x f 的连续性;适当定义某点的函数值,使)(x f 在区间(-3,3)
内连续。
解:显然函数的定义域为),2()2,(+∞⋃-∞,当2≠x 时,2)(+=x x f ,
∴)(x f 在)2,(-∞上连续,在),2(+∞上连续。
而)(x f 在2=x 处不连续。
又∵4)2(lim 24
lim
2
22=+=+-→→x x x x x ,不妨设4)2(=f , 于是⎪⎩⎪⎨⎧=≠--=)
2(4)2(2
4)(2x x x x x f 此时,)(x f 在区间(-3,3)内连续。
3.(2082)
P a x ⎧<⎨+≥⎩x
例优化例e (x 0)设函数f(x)=
(x 0)当a 为何值时,函数f(x)是连续的
解:+→0
lim x f (x )= +→0
lim x (a +x )=a , -→0
lim x f (x )=-→0
lim x e x
=1,而f (0)=a ,故当a =1时,
lim →x f (x )=f (0),
即说明函数f (x )在x =0处连续,而在x ≠0时,f (x )显然连续,于是我们可判断当a =1
时,
f (x )在(-∞,+∞)内是连续的.
评述:分段函数讨论连续性,一定要讨论在“分界点”的左、右极限,进而断定连续性.
例4.如图,在大沙漠上进行勘测工作时,先选定一点作为坐标原点,然后采用如下方法:从原点出发,在x
轴上向正方向前进a(a>0)个单位后,向左转900,前进ar (0<r<1)个单位,再向左转900,以前进ar 2
个单位,…….,如此连续下去
(1) 若有一小分队出发后与设在原点处的大本营失去联系,且可以断定此小
分队的行动与原定方案相同,则大本营在何处寻找小分队?
(2) 若其中的r 为变量,且0<r<1 ,则行动的最终目的地在怎样的一条直线
上?
备用:
例题:利用连续函数的图象特征,判断方程:01523
=+-x x 是否存在实数根。
解:设152)(3
+-=x x x f ,则)(x f 在R 上连续,又038)3(,1)0(<-=-=f f ,因此在
[-3,0]内必存在点x 0使得0)(0=x f ,所以x 0是方程01523
=+-x x 的一个实数根,
因此方程01523
=+-x x 有实根。
【思维点拨】要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根,即判断对应的连续函数)(x f y 的图象是否与x 轴
有交点。
五、小结
1.函数f(x)在x=x 0处连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Ⅰ)函数f(x)在x=x 0处及其附近有定义;Ⅱ)函数f(x)在x=x 0处有极限;Ⅲ)函数f(x)在x=x 0处的极限值等于这一点处的函数值f(x 0)。
2.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是连续函数,那么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六、课后作业: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