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货币银行学》

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通货膨胀(10分)

答: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根据物价上涨速度快慢划分:爬行式通货膨胀.步行式通货膨胀.跑步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根据表现形式划分:公开型的通货膨胀.隐蔽型的通货膨胀。根据形成原因划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二、金融混业经营(10分)

答:所谓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金融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实行混业经营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和历史的必然选择。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全能银行模式。2.银行母公司模式。3.金融控股模式。从国内外的情况看,混业经营有诸多公认的好处,比如:为资金更合理的使用、更快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金融各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等。只有混业经营才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

三、商业银行(10分)

答: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1] 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 [2] 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首先,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其次,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第三,商业银行不同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四、货币乘数(10分)

答:所谓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指货币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五、论述题(60分)

金融风险如何防控

十九大报告以及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了三大攻坚战之首,强调防控金融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专家表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金融监管环境来看,近期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金融监管趋严,银行业如何能够在新的监管要求下,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值得探讨。

温斌认为。“在强监管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既有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加快战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从而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要求。”“金融工作要紧扣时代特点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践行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他对此给出的思路是,银行业首先要大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助力“去产能”;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服务房地产“去库存”;发展直接融资“去杠杆”;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银行运营效率,积极降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展普惠金融“补短板”。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此认为,防控金融风险,要围绕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文章。董希淼提及,一方面,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第一要务,2018年金融业还要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另一方面,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金融资源过于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将产生较大风险,在做好房地产调控的同时,要注意防控房价下跌和债务违约的恶性循环。还要做好对房地产的合理支持,住房信贷方面要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居民合理的购房和租房需求。

思考分析以下三个现实问题(字数不超过3000)。

1.为什么在“在强监管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既有的经营模式难以

为继?

答:1、当今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全球依然面临通胀、热钱、资产泡沫等问题,这给宏观经济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过去鼓励加大房地产投资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目前就面临着新的变化。原来银行扩规模抢速度傍大户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型、持续创新、提升管理。商业银行因此制定了“发展零售、发展非利差收入、发展中小企业的方针。”

一是过度依赖同业渠道扩张表内资产规模。借助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资金链条不断加长,而由于投资能力缺乏,部分机构对资金的主动管理程度较低,往往是从市场筹钱(存单、回购),转手又投向市场(同业理财、委外)。

二是表外理财扩张迅速,投资风险偏好较高。近两年理财业务快速发展,总规模接近30万亿元。由于表外资产投资约束少、风险控制相对宽松,加上客户端收益率存在刚性难以下行,银行理财资产端投资风险偏好明显较高,理财资产投向上信用债、同业理财、非标资产等项目占比较大。

三是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偏弱。具备盯市特征(Mark to Market)的资产业务扩张后,银行机构面临的利率风险大幅提高,在资产负债普遍期限错配后,任何一家机构的违约将可能通过市场利率变化快速引发市场内其余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使得银行出现被动的抛售,在账面损失转化为现实损失的同时,产生整体风险的螺旋形放大。

面临上述现状,监管当局要降低系统性风险水平,唯一的选择是全面监管、整体防范。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通过加大力度规范同业业务、债券投资业务等识别度较高的业务模式,弱化机构之间的资金联系,防止单个机构流动性风险蔓延成为整个系统的偿付风险;同时在全市场流动性的收紧速度上保持循序渐进,提供“量够价高”、相对稳定的资金环境。对不易识别的期限错配等问题,通过制度性手段落实穿透原则,降低机构风险敞口,对信贷等领域风险同样提出规范要求,增强机构审慎经营意识;利用表内外总量控制的手段,降低银行扩表速度,保持资本充足性,提升机构安全垫厚度。

就商业银行而言,央行、银监会出台的强监管措施对业务开展有直接的影响,此外,由于近两年银行表内外资金委外行为增长,证监会对券商、基金等非银机构的监管措施也会对银行业务开展产生间接性的影响:

首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变化主要影响银行资金业务、委外业务,并通过大银行同业业务向小银行负债业务传导。在公开市场上通过调节逆回购投放量、期限,并加大相对长期的货币政策工具(以MLF为主)的使用力度,商业银行可得资金的量价受到显著影响,尤其是中小型银行的资金业务以大银行同业融出为传导渠道,回购资金成本及回购增量难度有所提升,非银机构回购成本同样增加,对银行委外收益实现形成负反馈。央行推行MPA考核短期对银行资产业务影响较大。MPA将合意贷款管理扩大到广义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