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83-2011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522.28 KB
- 文档页数:81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5.《夏热冬暖地域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1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和空气调整设计规范》GB507361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1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9.《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建筑幕墙》GB2108621.《广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15-13322.《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4.《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6.国家、省、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建筑类型:建筑功效:项目用地面积:㎡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地下:㎡建筑高度: m;建筑层数:,其中地上:层,地下:层三、绿色建筑设计自评表四、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方法1、节地和室外环境(设计参评分累计分,实际得分分,折算后得分分)必需说明内容(控制项)建筑专业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镇计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建设控制要求。
技术方法说明:(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技术方法,包含原有地形地貌维持、森林及古树保护、水系湿地保护)证实材料:□环评汇报,批复文件。
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规范Code for green building design in Guangdong provinceDBJ --20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9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19年××月××日××××出版社2019 广州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2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和修订计划》的通知(粤建科函〔2012〕797号)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变更广东省标准《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名称的批复(粤建科函〔2016〕369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以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和广东省标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为基础,认真总结近年来广东省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水排水设计、建筑电气设计、景观设计、装修设计、绿色建筑设计评估与审查。
本规范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邮政编码:510500)。
本规范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广州大学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杨仕超周荃孟庆林肖毅强江刚周孝清彭世瑾邢华伟陈杰吴培浩丁可张广铭张进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2目次1 总则 (7)2 术语 (8)3 基本规定 (9)3.1 一般规定 (9)3.2 绿色建筑设计组织 (9)3.3 绿色建筑设计文件要求 (9)4 规划设计 (11)4.1 一般规定 (11)4.2 基本设计要求 (11)4.3 一般设计要求 (11)5 建筑设计 (14)5.1 一般规定 (14)5.2 基本设计要求 (14)5.3 一般设计要求 (16)6 结构设计 (20)6.1 一般规定 (20)6.2 基本设计要求 (20)6.3 一般设计要求 (20)7 暖通空调设计 (22)7.1 一般规定 (22)7.2 基本设计要求 (22)7.3 一般设计要求 (23)8 给水排水设计 (26)8.1 一般规定 (26)8.2 基本设计要求 (26)8.3 一般设计要求 (27)9 建筑电气设计 (30)9.1 一般规定 (30)9.2 基本设计要求 (30)9.3 一般设计要求 (31)10 景观设计 (32)10.1 一般规定 (32)10.2 基本设计要求 (32)10.3 一般设计要求 (33)11 装修设计 (35)111.1 一般规定 (35)11.2 基本设计要求 (35)11.3 一般设计要求 (35)12 绿色建筑设计评估与审查 (37)12.1 绿色建筑的等级策划 (37)12.2 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估 (37)12.3 绿色建筑的施工图审查 (37)附表1 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自评表 (39)本标准用词说明 (48)引用标准名录 (49)条文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东省标准 DBJ xx-xx -2012广东省绿色住区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residential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征求意见稿)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2012-xx-xx 实施2012-xx-xx 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粤建科函〔2010〕317号文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粤制监标函〔2010〕172号文的要求,由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
本标准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的要求,总结近十年来广东省绿色住区方面实践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在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的《广东省绿色住区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住区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吸取国内外在绿色住区评价方面的经验,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规划设计、建筑工程、住宅功能、环境建设、生活能源、物资消耗、住宅产业化、物业管理、文化艺术。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地址:广州市寺右新马路115号五羊新城广场1123室;邮政编码:510600;电子邮箱:gdfx@)和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邮政编码:51050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总结实践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和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4)3 基本规定 (5)4 规划设计 (9)5 建筑工程 (20)6 住宅功能 (29)7 环境建设 (34)8 生活能源 (41)9 物资消耗 (48)10 住宅产业化 (52)11 物业管理 (55)12 文化艺术 (59)本规范用词说明 (71)1 总则1.0.1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法规的精神,提高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的综合管理水平,给居民创造更加安全、舒适、优美、健康、宜居的居住环境,编制本标准。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1.08.15•【字号】粤建科函[2011]527号•【施行日期】2011.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建科函〔2011〕527号)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委),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为规范我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引导我省绿色建筑健康发展,我厅制定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O一一年八月十五日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规范本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7〕206号)和《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建科〔2009〕10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实施与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依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2011),对建筑物进行等级确认,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
根据不同的评价阶段,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两类,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是对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进行标识评价,标识有效期为两年;“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是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一年的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进行标识评价,标识有效期为三年。
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仅能申报“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标识”。
第四条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定、颁发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建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和选择技术依托单位。
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盖章)参与单位名称:建筑类型:自评星级:自评分数:自评依据:《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7)填写说明(必读)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
2、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应与《申报书》保持一致。
3、各类指标汇总表中,控制项的填写方式:在“达标/得分”列内填写,达标填写“√”;不参评填写“—”。
得分项的填写方式:在“达标/得分”列内填写实际得分;在“不参评分”列内填写不参评分;其它空白格填写“0”。
4、条文中,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5、“实际提交材料”文本框中填写实际提交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证明材料路径宜详细,定位到所需证明材料。
6、本报告样式在不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前提下,可根据项目申报需要进行编辑性修改。
7、换算得分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自评总分按四舍五入简化为一个自然数。
8、本报告中涉及数字指标的,宜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目录一、自评总述 0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 0三、自评内容 (1)4 节地与室外环境 (1)4.1 控制项 (2)4.2评分项 (9)Ⅰ土地利用 (9)Ⅱ室外环境 (15)Ⅲ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21)Ⅳ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28)5 节能与能源利用 (34)5.1 控制项 (36)5.2 评分项 (44)Ⅰ建筑与围护结构 (44)Ⅱ供暖、通风、与空调 (52)Ⅲ照明与电气 (59)Ⅳ能量综合利用 (65)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2)6.1控制项 (73)6.2评分项 (77)Ⅰ节水系统 (77)Ⅱ节水器具与设备 (82)Ⅲ非传统水源利用 (86)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90)7.1 控制项 (91)7.2 评分项 (94)Ⅰ节材设计 (94)Ⅱ材料选用 (102)8 室内环境质量 (112)8.1 控制项 (114)8.2 评分项 (122)I室内声环境 (122)II室内光环境与视野 (128)III室内热湿环境 (134)IV室内空气质量 (136)11提高与创新 (141)一、自评总述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分值达到设计阶段星级的标准。
《建筑给排水专业节能节水设计和审查依据及要点》全省施工图建筑节能审查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测试班(第二期)讲稿授课专家简介•••••••主编参编规范、手册•••••••••••••••••••国家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建筑屋面排水系统技术规程》(参编)•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参编)水是生命之源•••••地球有“水球”之称••人类与水共存的历史••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
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节能节水建筑的设计建造从设计建造开始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和审查的依据涉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审查内容的规范••••••••涉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审查内容的规范••••涉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审查内容的规范•••涉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内容的规范••涉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审查内容的规范••涉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审查内容的规范•••涉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审查内容的规范•••涉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审查内容的条例••涉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审查内容的参考书•••未涉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审查内容的规范•••••••未涉及建筑排水给节能节水设计审查内容的条例•简单了解一下标准••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中的2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公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标准。
基础分类•(1)技术标准(2)管理标准(3)工作标准、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
(1)基础标准(2)产品标准(3)方法标准(4)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标准标准的分级(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标准的分级(3)地方标准(4)企业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和主管部门••最近改为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管,如:建筑给排水•••工程建设标准的指导思想•工程建设标准的指导思想(1)强调和国际接轨,和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接轨,提高技术水平(2)缩短修订周期(从全面修订到局部修订)(3)增强透明度,强调公正性(网上公布项目,网上征求工程建设标准的指导思想(4)放宽限制条件,促进技术发展:••工程建设标准的指导思想5、强调时代特征,贯彻方针政策•••••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问题••存在问题及对策•工程建设标准和国际接轨的双轨制探索双轨制第一种探索•••双轨制第二种探索••双轨制第二种探索(续)•••强制性条文和强制性标准的不同点••••双轨制第二种探索(再续)••••双轨制第三种探索•••双轨制第四种探索••••双轨制探索工作尚未结束•••双轨制的下一步探索••••建筑给排水设计及审查所面临的难题••••其它省市的情况•••建筑给排水专业节能节水设计和审查要点初步设计节水设计专篇编写格式•。
附件1-1绿色建筑认定申报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参考版本)本报告以《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2011)为依据进行编制,执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工程项目,请参照本报告样式另行编制。
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自评等级:DBJ/T 15-83-2011 级年月日目录一、自评总述 (2)二、自评内容 (3)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2)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0)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6)4.5 室内环境质量 (31)4.6 运营管理 (37)三、附录说明 (40)1、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 (40)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说明 (40)3、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说明 (40)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级的标准。
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情况见表1:表 1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达标情况注:运营管理项有5项不参评项,按比例调整后,本项目达标1项即可满足该项一星 B 要求。
项目效果图4.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 场地建设不破坏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
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简要说明场地地形或资源概况(100 字以内)。
若含有上款所列资源或地形,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200 字以内)。
4.1.2 建筑选址应避免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超标的污染、辐射危害源,远离重大危险源。
建筑电力、控制等重要设备如建于地下,应采取措施,确保不被雨洪淹没。
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
中山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总则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1)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2007)10。
《建筑外门窗气窗、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12.《关于印发<中山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建【2012】39号)13.《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中山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建通【2014】44号)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项目用地面积:__21249.2__m2。
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__120815__ m2,地下:__28848_ m2,计入容积率面积:__120815_ m2,容积率:___5。
69____。
4.是否有旧建筑:有□无☑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相当于国标一星)□二星B□二星A(相当于国标二星)□三星□关键绿色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单位数值备注1建筑节能率%51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03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 64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0各专业技术措施1 规划、建筑和园林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一:规划、建筑、园林篇》,图号: 1 /J2 结构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二:结构篇》,图号: 2 /G3 给排水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三:给排水篇》,图号: 3 /S4 电气、智能化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四:电气、智能化篇》,图号: 4 /D5 暖通专业技术措施见《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之五:暖通空调篇》,图号: 5 /K 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1。
广东省现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程汇总(截至2013年) 序号标准编号(一)建筑结构1.DBJ15-2-902.DBJ/T15-13-953.DBJ15-16-954.DBJ/T15-15-955.DBJ/T15-46-20056.DBJ/T15-7-20077.DBJ15-61-20088.DBJ/T 15-80-20119.DBJ/T 15-81-201110.DBJ15-93-201311.DBJ15-92-201312.DBJ15-95-201313.DBJ/T15-91-2013(二)地基基础14.DBJ/T15-17-9615.DBJ/T15-20-9716.DBJ15-31-200317.DBJ15-38-200518.DBJ/T15-22-200819.DBJ15-63-200820.DBJ/T15-70-200921.DBJ/T 15-79-2011 (三)检测检验22.DBJ/T15-35-200423.DBJ/T15-45-200524.DBJ15-60-200825.DBJ/T15-73-201026.DBJ/T 15-85-201127.DBJ/T 15-88-201128.DBJ/T 15-87-201129.DBJ/T 15-86-2011 (四)其他30.DBJ/T15-26-200031.DBJ15-54-200732.DBJ/T15-64-200933.DBJ/T15-72-2010 (五)建筑节能34.DBJ15-50-200635.DBJ15-51-2007书名建筑结构荷载规定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规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工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设计规程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冷轧变形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制品技术规程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建筑混凝土结构耐火设计技术规程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静压预制混凝土桩基础技术规程大直径锤击沉管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规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啮合接头技术规程土钉支护技术规程刚性-亚刚性桩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技术规程混凝土后锚固件抗拔和抗剪性能检测技术规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检验评定规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数据标准建筑幕墙可靠性鉴定技术规程城市桥梁检测技术标准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工程建设专业人才资源信息数据标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技术规程应用冲击压实技术处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规程《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36.DBJ15-52-200737.DBJ15-65-200938.DBJ15-66-200939.DBJ/T15-69-200940.DBJ/T15-83-201141.DBJ/T 15-78-201142.DBJ15-91-201244.DBJ/T 15-90-2012 (六)墙体工程45.DBJ/T15-18-9746.DBJ/T15-21-9747.DBJ/T15-25-200048.DBJ/T15-32-200349.DBJ/T15-43-200550.DBJ/T15-67-200951.DBJ/T 15-84-2011 (七)建筑材料52.DBJ/T15-24-200053.DBJ/T15-29-200154.DBJ15-30-200255.DBJ/T15-33-200356.DBJ/T15-36-200457.DBJ/T15-37-200458.DBJ/T15-44-200559.DBJ15-49-200660.DBJ15-53-200761.DBJ15-58-200863.DBJ/T15-68-2009(八)建筑防水64.DBJ/T15-19-2006(九)消防工程65.DBJ15-23-9966.DBJ15-34-200467.DBJ/T15-39-200568.DBJ/T15-40-200569.DBJ/T15-41-200570.DBJ/T15-42-200571.DBJ15-47-200572.DBJ15-48-200573.DBJ15-55-2007公共和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门窗幕墙玻璃贴膜节能技术规程建筑节能材料性能评价及检测技术规程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民用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规程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广东省实施细则〈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广东省实施细则非承重混凝土小型砌体工程技术规程瓷质幕墙工程技术规程轻板墙体工程技术规程非承重蒸压灰砂砖墙体工程技术规程非承重蒸压泡沫混凝土砖墙体工程技术规程纸蜂窝墙板轻质墙体工程技术规程蒸压陶粒混凝土墙板应用技术规程建筑给水交联聚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建筑给水聚丙烯(PP-R)管道工程技术规程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埋地高密度聚乙烯中空壁缠绕结构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埋地硬聚氯乙烯缠绕式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埋地排水钢肋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内衬改性聚氯乙稀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轻珠混凝土技术规程软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规程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燃气直燃型机组机房防火设计规范IG-541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IG-10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创造健康、高效、节能、资源节约的建筑环境。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广东省内建筑项目进行绿色评价的依据,它的出台对推动广东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建筑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节能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都需要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
这有助于降低建筑对能源、水资源和材料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强调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舒适性。
建筑物的室内环境质量、采光、通风、热舒适性等方面都需要符合标准要求,以保障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这对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改善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另外,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注重建筑的运营管理和维护。
建筑的节能性、耐久性、易维护性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充分考虑,以保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高效运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这有助于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最后,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和互动。
建筑项目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生态保护和景观设计,促进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有助于提升建筑项目的整体形象和社会效益,增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对广东省内建筑项目进行绿色评价的依据,它要求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建筑的环境适应性和舒适性,强调建筑的运营管理和维护,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和互动。
这些要求对推动广东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社会效益,促进广东省建筑行业的绿色化发展。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一种节省资源、减少环境影响的建筑及其评价打分体系,它的建设核心主要是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和减少生态影响方面,实行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最终达到较高的能源效率、节约资源、维护环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中国建筑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作为一个发达的城市示范,广
东省对推动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有着独到的见解。
首先,广东省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建议建筑设计者和施工者充分考虑建筑的抗震、隔声、防火等可持续性的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其次,在设计时,建筑应尽可能使用新型环保材料、技术以及耐受气候变化等功能,
包括但不限于低能耗结构、低水耗设施等,为实现室内照明和空调等系统的高效能、降低
能源消耗的要求。
再次,在施工时,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施工者应使用环境友好型的施工装备
和材料,如可溶性材料,并及时处理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避免水污染等不良影响。
最后,绿色建筑应重视建筑外观和室内装饰,利用可持续资源和环保技术,使建筑物
在可视性和可用性方面容易被可持续性生活所接受。
综上所述,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仅建立了安全节能的绿色建筑建设标准,还要
求建筑施工施工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从施工到建筑完工,既要求建筑设计和施工均遵循可
持续发展原则,同时也能保持建筑物的外观和可持续性,从而优化社会生活和环境。
广东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广东省标准GD DBJ 15-××-2011备案号 J×××××-201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征求意见稿)2011—××—××发布 2011—××—××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DBJ 15-××-201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2011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11年××月××日××××出版社前言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编制任务的通知》 (粤建科函〔2010〕124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多次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规程征求意见稿。
本征求意见稿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评价框架体系;5.绿色施工管理评价指标;6.环境保护评价指标;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8.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9.节能与能源资源利用评价指标;10.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评价指标;11.评价方法;12.评价程序和组织。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绿色建筑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按DBJ/T 15-83-2011评估的参考样式)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自评等级:(必须选择参照标准和申报等级)例如:DBJ/T 15-83-2011二星A级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二〇一一年九月填写说明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填写“×”;不参评的项填写“○”。
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
4.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5.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应保持技术内容和要求的完整和与所采用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目录一、自评总述 (1)二、自评内容 (2)5.1节地与室外环境 (2)5.2节能与能源利用 (22)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2)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70)5.5 室内环境质量 (85)5.6 运营管理 (104)三、附录 (117)附录一节能计算报告要求 (117)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118)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119)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120)一、自评总述经自评估,本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级的标准。
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情况见表1:表1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达标情况项目实景图二、自评内容5.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
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简要说明场地地形或资源概况(100字以内)。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居住建筑)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DBJ15-50-20069.《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2008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12.《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修订版)13.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一、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1.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1)施工单位需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计划;2)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3)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的管理的要求1)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2)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3)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1)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管理计划;2)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的有关规定;3)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4)施工单位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