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45.00 KB
- 文档页数:93
奶牛的饲养管理第一章奶牛的营养需要与日粮设计(一)奶牛的复胃结构及特点奶牛是反刍动物,以食草为主。
消化道由口腔、食道、一个复杂的四个房室组成。
具有四个胃,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奶牛消化器官的容积比役用牛和肉牛大得多。
一般成年奶牛胃的总容量为160-240升,而肉用牛和役用牛胃的容量仅为70-100升。
奶牛采食很快,一般饲料不经过充分咀嚼即匆匆吞入瘤胃中贮存起来,瘤胃、网胃、瓣胃的黏膜没有腺体,总称为前胃,相当于单胃的无腺区,起着贮存和加工食物的作用;只有皱胃的黏膜分布有消化腺,可分泌胃液,其功能与单胃相同,所以有称之为真胃。
(二)、奶牛的采食与反刍1、奶牛的采食特点。
奶牛没有上门齿,只有一硬质的齿板,采食时主要用灵活的舌头将草卷入口腔,依靠下门齿和齿板啮合切断牧草,或依靠舌头卷动和头部的摆动扯断牧草,匆匆咀嚼后便吞入瘤胃中。
奶牛的采食行为及其粗糙,采食牧草的选择性也较差,很容易将异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甚至引起创伤性心肌炎。
2、奶牛的反刍行为。
反刍又称为倒沫或倒嚼,是奶牛将吞咽到瘤胃中的食物再次逆呕到口腔咀嚼的过程。
奶牛采食的速度快,草料被牛咀嚼,作用是很轻微的,只是使草料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当奶牛休息时,通过网胃的蠕动把瘤胃内容物逆呕到口腔,进行充分的咀嚼。
这就是反刍,对于成年奶牛来说,反刍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反刍可以将饲料颗粒进一步磨碎,嚼细的草料增加了瘤胃微生物与皱胃和小肠中消化酶与食糜接触的面积,提高了食物的消化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反刍活动所分泌的唾液对中和瘤胃中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奶牛采食后0.5-1小时就开始进行反刍,每次反刍持续时间平均为40-50分钟,每昼夜进行10次左右,每天花在反刍上时间总计为8-10小时。
为了保证奶牛有充足的反刍时间,我们必须给奶牛创造舒适的休息场所。
由于奶牛在消化上有这些特点,决定了奶牛应该采食什么样饲料和应当怎样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奶牛饲养方法【技术个人工作总结】很多人对奶牛的喂养没有一个正确的饲养方法,以下是本站小编分享的奶牛饲养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奶牛饲养方法喂奶牛的方法奶牛的饲料成本占70%,饲料的使用技术直接影响到养殖成本,因此配制奶牛日粮时,应结合当地饲料资源,既满足营养需要,又要降低饲料成本,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粗饲料占日粮比例:根据奶牛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当的饲料原料,以干物质为基础,日粮中粗料比例应在40%~70%,也就是说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应占干物质的15%~24%。
在泌乳早期粗料比例也应在40%,才会保证牛体健康。
2.精料喂量:在奶牛生产中,一般按奶牛维持需要3千克,然后每产3千克奶加喂1千克精料来确定。
食盐占精料的1%~2%。
3.采食量:为了保证奶牛有足够的采食量,日粮中应保证有足够的容积和干物质食量,高产奶牛(日产奶量20千克~30千克)干物质需要量为体重的3.3%~3.6%,中产奶牛(日产奶15千克~20千克)为2.8%~3.3%;低产奶牛(日产奶量10千克~15千克)为2.5%~2.8%。
4.奶牛预混料:在实际生产中,添加剂种类很多,用量极小,如果直接向配合饲料中添加,很难混匀。
因此在向配合饲料添加之前先将添加剂和合适的载体或稀释剂,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混合均匀,以增大体积,提高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使微量的添加剂能够在配合饲料中均匀分布。
这种由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与载体和(或)稀释剂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叫添加剂预混料,简称预混料。
奶牛的预混料包括单一预混料(如微量元素或维生素添加剂)和复合预混料(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小苏打等添加剂)。
它是一种不完全饲料,不能单独直接喂奶牛,预混料在奶牛精料中的用量一般为1%~5%,养殖户购买时应了解预混料所含成分,按配方需要购买。
为了方便使用,可购买复合预混料。
但由于复合预混料中的微量元素对维生素的破坏作用,因此购买时应选购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并且出厂时间越短越好。
奶牛养殖技术要点奶牛养殖是现代农业中一项重要的业务,对于农民和养殖户来说,掌握奶牛养殖技术要点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几个奶牛养殖技术要点。
1. 合理的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奶牛养殖的基础,包括饲料的配制、饲喂时间和方法、饮水管理等。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奶牛的饲料利用率,增加产奶量。
饲料的配制要根据奶牛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
饲喂时间和方法要有规律,确保奶牛每天都能按时进食,养成良好的饲喂习惯。
饮水管理要保证奶牛能够随时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2. 良好的舒适环境奶牛对舒适环境的需求较高,良好的舒适环境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效益。
首先是舒适的住房条件,奶牛舍要保持干净、通风、温度适宜,并且要有良好的隔离设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其次是合理的光照条件,奶牛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其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
此外,还要保持舒适的饮水和饲料供应,确保奶牛能够随时获得足够的水和饲料。
3. 疾病防控疾病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给奶牛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其次要保持奶牛舍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另外,要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合理的配种和繁殖管理奶牛的配种和繁殖管理直接影响到后代的质量和产奶能力。
合理的配种是提高奶牛品种和产奶能力的关键,要根据奶牛的遗传背景和优势选择适合的配种公牛。
繁殖管理要做好发情的观察和记录,确保奶牛在最佳的发情期进行配种,提高受胎率和繁殖效益。
此外,还要做好产后护理工作,给予奶牛良好的饲养和护理,帮助其尽快恢复身体,提高下一胎的产奶能力。
5. 注重饲料质量和营养平衡饲料是奶牛产奶的重要来源,注重饲料质量和营养平衡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
饲料要选择优质的青贮料和浓缩饲料,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
奶牛生产管理技术总结范文
奶牛是一种重要的牲畜养殖生产动物。
合理的奶牛生产管理技术对保证奶牛肉奶的产量和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国内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奶牛生产管理理论和技术体系。
下面总结下奶牛生产管理的几个方面:
一、饲养管理
1. 喂养技术:宜选择营养均衡、易消化的饲料,按需分期喂养。
2. 饮水管理:加强饮水设施的维护和卫生管理。
保证奶牛新鲜饮用水的充足供应。
3. 牲场环境管理:改善牲场通风、光线和温湿度条件,确保牲场卫生。
4. 采用半自由放牧方式增加奶牛运动时间。
二、产奶管理
1. 按两次挤奶的规律进行挤奶。
保证新奶质量。
2. 注重乳房和乳腔卫生管理,防治乳房病。
3. 根据月乳量调整饲料供应量和奶牛的工作强度。
三、配种选育管理
1. 选择优良的配种牲畜进行交配。
2. 实行继代选育,选抚优良个体代替低产个体。
3. 注重奶牛的营养管理和疾病防控。
四、幼年奶牛管理
1. 靠母哺育全民并及时断奶。
2. 强化幼年奶牛的饮食营养管理。
3. 注重幼年期的养护管理和疾病防疫。
通过科学合理的奶牛生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扩大养殖规模,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动物福利的一致进行。
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有效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的技巧以及它们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一、合理的饲养环境首先,一个合理的饲养环境对于奶牛的繁育与管理非常重要。
奶牛需要一个舒适、安静、干净的住所,以便它们能够放松身心,提高产奶能力。
此外,饲养场的空气质量也十分重要,通风设备的安装可以帮助奶牛排出身体内的热量,从而提高其舒适度和产奶效益。
二、科学的饲料配给饲料是奶牛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的饲料配给不仅能够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还可以提高其产奶量和品质。
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需根据奶牛的体重、体型、年龄和生产阶段等因素来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比例。
此外,定期进行饲料检测和饲料质量评估也是提高奶牛繁育与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合理的繁育计划合理的繁育计划可以帮助奶牛产生更多的优质后代,并提高整个养殖群体的质量。
繁殖方法的选择、配种时机的把握、优质种牛的选配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此外,定期进行繁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是提高奶牛繁育效果的关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养殖者判断奶牛的受孕率、发情周期和生殖健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繁殖策略。
四、疾病防治与养分管理在奶牛繁育与管理过程中,疾病防治和养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定期进行养殖场的疾病检测和草地的草质评估,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此外,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养分补充措施,可以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其产奶能力。
五、人工智能技术在奶牛繁育与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奶牛繁育与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通过安装身体传感器来监测奶牛的活动和健康状况,以实现更好的生产管理。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分析和预测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效率,帮助养殖者制定更有效的繁育和管理策略。
六、培训与知识分享最后,对于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的应用,培训和知识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
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我们经常喝牛奶,都知道牛奶是怎么来的,但我们知道成年母牛是怎么饲养的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一起来看看。
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1)保证成牛母牛充足的粗饲料供应成年母牛的日采食量以干物质计算,应占其体重的2.5%~3.0%,一头体重为450千克的母牛,在牧草生长旺盛的夏秋季,每天鲜草供应量在50千克左右。
由于冬春季青草缺乏,除需种植部分冬青栽培牧草外,还应充分利用夏秋水热条件和牧草生长旺盛时期大力晒制青干草,一头成年母牛一年应制备越冬青干草1500千克左右。
(2)成年母牛饲养管理要适当补充精饲料在优质粗饲料充足时,可以不另上补精料。
但在母牛分娩前后,哺乳期间和冬春草缺及草质较差的情况下,则需补充精料。
在补精料时要特别注重粗蛋白质和钙、磷的补充。
在配制时可用玉米36%、小麦30%、菜枯30%、磷酸氢钙3%、食盐1%组成。
(3)成年母牛水的供应母牛产后一周内应供给温热饮水,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麦麸和食盐,以增进食欲和消化机能。
一周后便可改喂清洁常水,一天不少于2~3次。
(4)发情观察为了掌握配种的适宜时期,要尽可能早期发现发情,这是提高母牛受配、怀孕、产犊率的关键。
观察的方法主要通过母牛的精神状态、外阴的变化和流黏液的情况进行判断。
(5)加强护理母牛产后两周内,由于气血不足,抗病力低,生殖器官处于恢复阶段,同时,乳腺进一步发育,产奶逐渐增加。
因此,这一时期除给予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的草料外,重点还应加强管理和护理工作,以利于母牛迅速恢复健康和正常泌乳。
(6)成年母牛饲养管理要坟牛舍应保持干燥与空气新鲜,做到冬暖夏凉牛的最适温度是15℃左右。
不仅温度,湿度和风等环境因素对牛都会有影响。
高温高湿、低温高湿均可影响牛的生产性和健康状况。
所以,牛舍粪尿应随时清扫,保持圈舍卫生。
夏秋炎热季节,如遇久晴不雨,气温超过35℃时,牛舍应采取防暑措施。
(7)经常刷拭牛体,保持皮肤清洁这样可避免皮肤病和寄生虫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人和牛的亲近,便于管理。
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引言: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对于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预防和健康监测等方面,以帮助养殖户有效地管理奶牛,提高养殖效益。
一、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奶牛的饲料种类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常见的饲料包括青贮料、浓缩饲料和精料等。
青贮料富含纤维和水分,有助于奶牛的消化和排泄功能;浓缩饲料提供丰富的能量和蛋白质;精料则提供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 饲喂方式:合理的饲喂方式可以提高奶牛的饲料利用率。
应根据奶牛的产奶量和体重进行科学配比,并分多次进行饲喂,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
同时,饲喂过程中要确保饮水充足,以维持奶牛的水分平衡。
二、环境管理1. 牛舍设计:牛舍的设计应考虑奶牛的舒适性和健康状况。
牛舍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并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奶牛活动。
此外,牛舍内部的卫生状况也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播。
2. 床铺管理:牛舍的床铺应保持干燥和清洁。
干燥的床铺有助于预防奶牛的乳房疾病,如乳房炎。
常用的床铺材料包括干草、木屑和沙土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三、疾病预防1. 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奶牛常见疾病的重要措施。
常见的疫苗包括口蹄疫疫苗、乳房炎疫苗和瘤胃酸中毒疫苗等。
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兽医建议,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2. 疾病监测: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问题。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体温、食欲、粪便和乳房状况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健康监测1. 产奶监测:定期对奶牛的产奶量进行监测,以评估饲养管理的效果。
可以通过奶量计、奶桶等工具进行测量,记录奶牛的产奶情况,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2. 营养监测:定期对奶牛的体重和体况进行监测,以评估饲料管理的效果。
可以通过体重计和体况评分等方法进行测量,及时调整饲养方案,确保奶牛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奶牛饲养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奶类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我县城郊饲养奶牛的农户也逐渐增多,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奶牛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奶牛饲养技术1.良种奶牛的选购奶牛品种及个体的优劣决定其一生的产奶量。
我国大多数奶牛场饲养的奶牛为荷斯坦黑白花奶牛,这一品种优于其他奶牛品种,产奶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是农户选择的对象。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标准:要求体格健壮,结构匀称,皮薄而富有弹性,体躯长宽深,背腰平直,尻部长平宽,胸部发育良好,腹大而不下垂,身躯从上面、侧面、后面三个位置观察呈“倒三角”,四肢结实、端正。
乳房大,呈方圆形,向前后延伸,侧看前线超过腰角前缘的垂线,底部呈水平状,底线略高于飞节,乳腺发育充分,乳头大小适中,乳静脉粗大而多弯曲,乳井大而深。
②年龄选择:奶牛年龄不同,产奶量有很大差异。
在产第1股时,一般在2.5岁左右,随着胎次及年龄的增加,产奶量也逐渐增加,到4-7胎(即6-9岁)时,产乳量达到最高峰,周岁后开始下降。
因此,准备养奶牛的农户应选购3-5岁以内的青壮年奶牛。
并应从大型正规的奶牛场购买奶牛。
2.加强对奶牛产奶期的饲养管理奶牛产奶有一定规律,一般产奶从产犊后15-20天开始迅速增加,到2个月左右(高产牛到3个月左右)达到产奶高峰,4个月后便显著下降,7个月后快速下降,到10个月末基本停止。
了解这一规律,便于科学合理的饲养,以发挥奶牛最大的产奶潜力。
在母牛干奶期的最后2周到泌乳达到最高峰时多采用“引导饲养法”饲养。
其原则是在不违背科学饲养的前提下,少喂粗料,多给精料,供给充足的饮水,粗料自由采食。
方法是,自产犊前2周起,每天给母牛精料1.8公斤,尔后,每天增加0.5公斤,直到100公斤体重吃到1.0-1.5公斤。
如为体重500公斤奶牛要吃到6-9公斤。
高峰过后按产奶量供给精料,如1头日产奶18公斤,体重600公斤奶牛日粮为:干草3公斤,青贮玉米秸25公斤,玉米4公斤,麸皮2公斤,豆饼0.6公斤,棉饼l-0公斤,鱼粉0.58公斤,贝壳粉60克,食盐50克,磷酸三钙20克,整个产乳期之内饲料要相对稳定,日喂3次,做到青中有干,干中有青,青干搭配,饲喂有序进行,可按下述模式:先添于草叶第1次青贮料、第回次精料一十第2次青贮料、第1次粥料、第3次青贮料一第2次精料一最后用粥料搜剩草。
奶牛的分群方法及注意事项养殖牛奶的农户们都知道,奶牛在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分群管理,这是奶牛养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其实也就是将成年母牛按泌乳阶段分别集中管理,后备母牛根据月龄分别集中管理。
养殖户们只有掌握奶牛的分群方法,才能做好饲养管理,以达到奶牛增产的目的。
下面专业人士就来介绍一下奶牛的分群方法及饲养管理,百度文库一起来看看吧。
一、分群方法1、成年母牛按泌乳阶段分群(一般可分为五群)①干乳期(60天),自停奶日期至分娩日期之前。
此期对奶牛产后及乳房健康至关重要。
②围产后期(15天),自分娩日期至产后第15天(产后半个月内)。
此期对奶牛的健康及以后的产奶量是关键饲养期。
③泌乳盛期(110天),自分娩后第16天至第120天(产后四个月内)。
此期产奶量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45%~50%。
④泌乳中期(90天),自分娩后第121天至第210天(产后第5~7个月)。
此期产奶量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30%左右。
⑤泌乳后期(90天),自分娩后第211天至停奶前一天(产后第8~10个月)。
此期产奶量占全泌乳期产奶量的20%~25%。
2、后备母牛按生理发育阶段分群(一般可分为六群)①哺乳期犊牛(0~3月龄)。
此阶段是后备母牛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②断奶期犊牛(3~6月龄)。
此阶段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③小育成牛(6~12月龄)。
此阶段是母牛性成熟时期,母牛的初情期发生在10~12月龄。
④大育成牛(12~18月龄)。
此阶段是母牛体成熟时期,16~18月龄是母牛的初配期。
⑤妊娠前期青年母牛(18~24月龄)。
此阶段是母牛初妊期,也是乳腺发育的重要时期。
⑥妊娠后期青年母牛(24~27月龄)。
此阶段是母牛初产和泌乳的准备时期,是由后备母牛向成年母牛的过渡时期。
二、饲养管理1、干乳期的饲养管理低精料高粗料。
减少精饲料喂量,增加粗饲料喂量,停喂多汁饲料,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1.7%左右,精粗干物质的比例为30:70,混合精料喂量占体重的0.7%左右,钙与磷的比例为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