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

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7月15日-7月20号

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

考察内容:园林景观

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说到园林,大家一定会想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年暑假有幸到苏州游玩,特此以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作为这次的考察报告。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拙政园CAD平面图)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

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

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

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

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

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

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上图)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

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呈现

出迷人的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

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

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主景与配景,运用了动势向心的突出主景的方法,围绕中心岛屿进行布景。(如上图)

(三)建筑空间分析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

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四)造园手法分析

本文从造园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如主景与配景、借景、对景、抑景、隔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藏景、点景、移景等。以中部景观为例进行分析:

我觉得造园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涉及到建筑、土木工程、花木种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文学修养和绘画艺术等内在素质。立意是构筑园林的第一主旨,在相地合宜的情况下,把建筑、花木、池沼、冈埠等进行艺术地构筑配置,这样才能做到步移景换,人在画中。中部景观如一幅青绿山水

图轴,图中透出优逸清淡的秀美情调。图中建筑、花木、池沼、冈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构图艺术性极强。

(1) 远香堂、水池、荷风四面亭、池中土山

上的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是图中最突出的一组景

色,其他几组皆环绕此景,又独立成段。这充分

体现了主景与配景互相辉映及对景的造景手法。

“远香堂”为中部主要建筑,面阔三间,四

面绕以回廊,在步柱之间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不做墙壁,是为四面厅,华丽庄重。水池遍植荷花,盛夏之时,荷香四溢。远香堂北面对主池,池中土山为两小岛,把池水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南水面开阔,山北溪涧清流。土山主次起伏,山上设“雪香云蔚亭”、“待霜亭”与远香堂互为对景。

“荷风四面亭”坐落在池水中央,三面环水,一侧临山,犹若半岛。西首三曲桥可通“柳阴路曲”廊,南面五曲桥与“倚玉轩”相连。它将水池划分为东西两部,是中部园中的交通枢纽。它是“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之间的衔接,既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对景关系,又使游人在亭中饱览主

景的优美情调。

(2) 绣旖亭、枇杷园、玲珑馆、海

棠春坞、听雨轩,此一组景点在中部景观建筑空间富有变化,枇杷园可谓是园中园,枇杷园在黄石假山与绣旖亭之间,山势转折怒出,恰好将进园的圆洞门挡没于视线之外,而从牡丹坛南望,才能看到枇杷园的圆洞门,透过圆洞门南望,便可看到树茂峰秀的嘉实亭。进入枇杷园内返身北望,可见到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掩映于花木之中,又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景。园内设有玲珑馆、嘉实亭等建筑。从枇杷园经玲珑馆往北又到一个独立小院。此小院内有海棠两株,翠竹一丛。两侧各有一小天井,景色鲜美。此小院空间结构为著名园林艺术专家张家骥教授称作“堪为中国造园艺术独特的往复无尽流动空间理论的杰出典范。”

(3) 小沧浪、小飞虹、志清意远、玉兰堂,此一组景点在中部景观的西南面。池水从主池分出,弯曲流至此地,形成水院。以幽曲取胜,幽雅静穆。“志清意远”是明式小庭院,建筑古朴,布局得体。东连小沧浪,西接玉兰堂,北倚得真亭,曲廊萦绕,环境幽静,意境深远。“小飞虹”廊桥独如彩虹在微微高起的三跨石梁上,朱红色立柱,上复走廊,造型古朴,色调淡雅,映卧池面,水池荡漾,将亭、廊、桥置于一体,别具风格。

(4) 香洲、见山楼。香洲在远香堂西,建筑为旱船式样,三面伸出水中,形似画舫,上楼下轩,船头是台,前舱为亭,内舱是阁,船尾为楼,由亭台楼阁组合而成。见山楼在远香堂北部土山西北部池中,三面环水,是一座两层建筑,楼上三间,四面配和合窗,推窗远望,可见园外景色。楼西侧用假山石叠成的没有台阶的斜坡之梯,增添

盘登真山的情趣,取代了上楼的楼梯,极为巧妙。

(5) 拙政园中部景观东有复廊与东部

相通,西有柳阴路曲游廊与西部相接,长

廊回绕似封未封,形成一种景观完整的感

觉。中部景观根据中国画理在景深层次感

的处理上极为突出。站在见山楼上南望,自曲桥、四面亭、香洲、直至南面廊桥、小沧浪水院,水面从开阔至狭窄,从坦荡至幽深,沿水建筑形式不同,层次变化丰富。反之,由小沧浪凭槛北望,透过小飞虹,遥见荷风四面亭,以见山楼作远处背景,空间层次深远,景色各异。中部景观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水流面积占有三分之一,冈埠树木,假山直道比例适度,设计者为使空白处不显得空荡,往往设亭、轩进行补白,如东部复廊北端的绿旖亭等等。

结合二年来所学的专业课程,在园林景观方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体会。这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内容,而且还弥补了专业实践教学的空白,使得自己在专业理论的学习中由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知识,大大的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我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让我在我以后的学习中不停的探索。

这次的考察,使我对我以后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也得到提升,学会了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分析,从而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

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赴苏州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5月19日至24日,按照省委党校统一安排,我随同支部到苏、沪、浙一带参加培训。培训期间,听取了苏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实地参观了上海、苏州、昆山等市的城市建设,考察了一些企业和农村。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 8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新区、昆山开发区、张家港市和海澜集团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我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一些体会汇报如下。 一、苏州印象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全市人口654万人。苏州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园林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上海的后花园”。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地区跳跃

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其先后抓住了农村改革、浦东开发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四大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成功跨出了“农转工”、“内转外”、“量转质”三大步,实现了率先发展“三级跳”,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局面,其发展速度之快,外向度之高,民营经济之强,企业规模之大,产业结构之优,科技水平之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849.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1.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2.3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138.3亿元,增长11.2%;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5.5%。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673.1亿元,增长13.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5.8%。苏州发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等,但也与苏州人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分不开。 二、苏州经验 一是解放思想引领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苏州破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园林是我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它滥觞于汉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五代两宋,再高潮于明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的过程。接下来我们给各位亲分享几篇,一起看一下吧! 篇1 苏州,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香,气质婉约,这是我未见它时便有的期待。是在许多城市高楼阔路的雷同反复之后,见到苏州的矮房、流水、白墙,并不抱太大希望的我确是被其与我期望的重合度给震惊了。第一次对一座城市这么图1有好感。因而,对于次日的园林之游便多了几分期待与信心。 网师园 我们首先去了网师园,坐个公交,进入一片居民区,走过一条窄巷,它就那么静静地出现在了眼前。就像一座普通的民居,不显山不露水,真真地应了那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网师图2园很小,因而当我们一百多号人涌入时,里面便显得分外局促,难以体会古时小姐一人在园中散步时所领略到的独特韵致。我们的到来倒像是一群凡俗之客对这一片静谧的鲁莽冲撞了。 进入网师园,一回首我便注意到了这个场景,说实在的,我

有点被它的精致复杂给震惊到。我觉得这显示的是古人的一种生活节奏。静下心来精雕细琢,并不深究其必要性,只是按照一种惯例,再适当加以挥地做下去。最终在他们手中诞生的是一件工艺品。而我学习了两年建筑,学习的则是对于空间的一些处理,角度较为宽大。也许我会觉得古人的这种做法充满了匠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该学着将目光放在细部上,静心地去琢磨一件小事,将其做到极致。即使结果是无意义的,但至少耐心是可贵的。网师园震撼我的另一个场景便是图二。明与暗的强烈对比,让人眼前一亮,给我以强烈的美的享受,至是一种神圣。在园中逛逛,会发现多处这样的明暗对比,特意在屋顶与墙或者屋顶与屋顶的交接处留出一小片天空,将一束光引入。在这极小的天空下相应地还会种上植物。我觉得这是一小片土地的引入。有天有地,合起来便是一个微缩的世界(如图3)。但是在有些地方,工匠们在交接处留出的天空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营造的便不再是一种明暗的对比了,而更多的有一种景观的意味,就好像一个自带天光的放大版的盆景。相对于前者,这一种类型的透气性更强,且更加舒展。照此推断,交接处再扩大一个等级,便成了各位亲可以进入、观赏、驻足的喜闻乐见的院子了。 留园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松风亭前有松。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类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

苏州园林实践报告

苏州园林实践报告20081331班 2008133105 林芫

留园 踏进留园,窄窄的通道,曲径通幽。 长远马上一片开阔,算不上惊艳,却让我感遭到一份平静。 纵使身边的朋友说,逛园林似乎不给劲。踏进的一瞬间,会丢失正在园内的人潮,但我仍然静静欣赏,将这样的游历瞧作对历史的沉淀和回味,是一种别样的美的体验。 不知不觉就停下前行的脚步,不是由于良辰美景,亦不是姹紫嫣红,是一抹清风,还有一片浅绿?我贪婪的呼吸着满园春夏的气味,这气味是如此熟识,裹挟着无手法悠闲,清新而又热和。 透过绿叶,抬头瞧走,能瞧见天空,五月的阳光,如此晃眼,分不清天空究竟是蓝是白。 游园,游走于每个园子间,与这些过往岁月留下的历史见证密切接触,期盼着某种邂逅,但是邂逅的总是过往的人流。但正在留园,纵使穿梭于再多的人潮之中,有些嘈杂,仍然能领会那种偷偷的沉淀感。秀气清雅中夹杂着些许沧桑,说不清,道不明。 惊梦,我惊奇于你们现在的绽放。

剧烈的阳光正肆意的看看园中的一切,而你们就是这般悄无声息的躲躲正在一片青翠之中,连日光都要退避裣衽三分。满园春色关不住? 阳光下的我,心情也如蔷薇花般,散着淡淡的苦涩的气味。 昆曲,评弹,对其并不甚了解,但是从五峰仙馆,传来的委婉吟唱,昆曲雅音,似乎随时都能将我融化。驻足,正在本人的小世界里流连,真是恍若一梦! 拙政园 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正是这句话让一个官场失意的明朝御史,为自己刚建好的园子,取名拙政。一心归隐田园的王献臣也许不会想到,自己捣腾出来的这园子,能在后面的500多年来,经历那么多起起伏伏。 先说园东,从被自己儿子败家赌输,到被王心一购得改建,“归田园居”就出于此。还能说命运不错,但到后来也逃脱不了菜畦草地的命运。中园和西园则坎坷多了,时而归官署,时而归王府,时而又被当成会馆,说它历经沧桑,丝毫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

( 考察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659 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Excellent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visiting Suzhou

工作报告| Work Report 考察报告苏州参观优秀考察报告 最近,随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XX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XX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XX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xx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 第2页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留园分析

再往前走,将经过 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 因窗外仍为建筑, 嗅不到一丝园林 的气息,此为“一 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 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此 为“二收”。

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 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此为“三放”。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 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漏景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 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 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 衬托手法突出主题 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所以在景观 面积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衬托的手法,利用有限的面积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需要池周围的池岸、建筑物、花木能恰当地发挥合衬作用,使得池面虽 小却能产生辽阔的感觉: 一、可亭尺度的小巧,衬托出北部假山的高大(实际高度不超过5米),此时假山就是亭子的基座,产 生了一种雄奇峻拔的气魄,模拟出了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 二、刻意缩小可亭的尺度,利用透空小巧的亭子衬托水面的开阔。 三、平净深碧的池水衬托峥嵘的石山。 景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比较于以北京为代表的皇家园林,苏州园林更注重文化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在悠远意境的创造上更胜一筹。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层次的美学概念。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案例,从虚实结合、含蓄与朦胧两个角度阐述其意境创造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借景含蓄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在造园实践和建筑实践中,意境的创造有着独特的体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之美,而就是在于艺术意境之美。园境和诗境、画境在美学上有着共同之处,就是“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一座单独的建筑、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样的意境能够给予观者更为丰富的美的感受。 一虚实结合 一处园林的大小、规模是有限的,怎样将大自然的万水千山缩略于园中,得其神髓与意境,怎样小中见大,在有限中见出无限,是造园家为园林布景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苏州园林的造园实践中,常常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感。 沈复《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时,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①可见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分景和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来扩大空间感,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

苏州拙政园参观实习报告

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处典型的苏州园林,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 让我们认识了拙政园的布置与其中包含的各种建筑文化与建筑元素,参观了拙政园后,听导游的一些讲解已经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心得,与同学交流后得到了很多的建筑思想,更加领略到了故事那种建筑文化思想,拙政园的建筑特点就是精致与紧凑,在一个园子中表现出了好多不同的元素,各处可见到不同的建筑手法,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等等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种桃园深处的感觉。 关键词(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正文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作为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拙政园将江南园林的各种建筑元素都在一座园林中完美的表现力出来,我们于12月28日上午去游览了拙政园,在我看来,拙政园给了我很深的建筑感触,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1园林的建筑元素 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各种建筑元素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姐在一个园林中表现了出来,令人叹为观止。1.1园林时代背景 拙政园也是苏州最大的私家花园,占地5公顷。它的创意构思由当时最著名的画 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执笔而成。第一任园主王献臣是明朝的监察

苏沪杭考察报告内文

1、绪论 1.1 考察目的 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风景式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 1.2 考察内容 通过参观实习、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了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学习和掌握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规划等特点,掌握现代城市各类公园规划布局原则、尺度、比例和方法。 1.2 考察地点 1.2.1 浙江美术馆,清河坊,中国美院,杭州风景式园林:西湖(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小瀛州、曲院风荷等)。 1.2.2 浙江绍兴鲁迅故居 1.2.3苏州科技博物馆,忠王府,科技展览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等 1.2.4上海现代城市景观园林: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老场坊,M50、上海雕塑中心、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东方明珠、城隍庙、宜家家居等。

2、考察调研 2.1 天堂杭州 杭州是我们的第一考察路线,我们揣着我们的梦想与企盼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她是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自然神秀,步步山水旖旎,处处都是名胜。杭州长达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中,孕育了丰富的“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大运河的开通,吴越建都,宋室南迁,使杭州作为东南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愈发繁华。千年的文化积淀,秀丽多姿的山水,使杭州旅游别具魅力,成为浙江旅游的精华所在,也是她走向世界的渊源……(如图2.1.a 、图2.1.b ) 。 2.2 中国美术学院 2011年5月31日是我们到杭州的第一天,我们第二天早晨9:00就从宾馆出发,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中国美术学院。我们是搞艺术的,所以走进美院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我们看了别人的作品,了解了学校的过去和现在,它凝结着我国老一代教育家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心血,是中国近代艺术发展的缩影。 1928年,由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建的国立艺术院,是当时中国最高的艺术学府;中国美术学院这座艺术的天堂,在这里我们逗留的时间很短,虽然不能体味,国美深厚的艺术内涵,但是它的整体的建筑与幽雅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气凌人的感觉,可是现场感觉真不觉得跋扈, 图2.1 (a) (b)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共2篇)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共2篇) 毕业考察报告 题目:于苏州园林的艺术探究 班级:广设101 姓名:季秀山 学号: 指导教师:倪鹏飞 完成日期: 013年10月26日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关于苏州园林的艺术探究 姓名:季秀山010061164 [文章摘要]苏州园林的艺术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和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园林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苏州园林的基础思想是二分合一,讲究与自然和谐共存。苏州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丰富,苏州园林的建筑体现出了整体性、抽象性、运动性,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对现代建筑在造型和结构方面影响十分深远。 [关键词]:苏州园林文化造型艺术内涵 苏州古代园林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

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苏州现代园林 在一个地方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之中,苏州的园林文化也在不断地更新。虽然有时候很多人觉得与古代的精致和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在布局方面上的巧妙和摆设方面的巧夺天工都如班门弄斧,但是,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之中,苏州现代的园 林也有其独特的可取之处。由于苏州现代园林没有古代苏州园林那么的著名,所以很难找到有关于苏州现代园林的论述。因此就有鄙人通过对苏州现代园林的一些图片和资料来发表一下简陋卑劣的感言。 苏州园林的造型艺术 .廊的造型艺术 廊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建筑物,但造型很丰富,艺术造型很强。从廊的形式分,大致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波形廊等,从廊的总体造型及其与地形、环境结合的角度来考虑,又可分为沿墙走廊、空廊、楼廊、爬山廊、水廊、花廊、复廊等。

XX园林实习报告3000字三篇

XX园林实习报告3000字三篇 篇一 xx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要招聘实习生是从一个校友那里得知的。简历投出后,15号接到了欧阳经理通知面试的电话。有点高兴,有点冷静。 如约来到了位于佳兴大厦东座的xx园林公司,欧阳经理接待了我,在16楼的会议室里进行面试。 xx经理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我一一地回答。然后欧阳经理对我的简历提出了几点意见,接着又问了我进入公司后的打算计划,我也一一作答了。有些问题答得不太好,欧阳经理也一一给我指点出来。 确实自己的自信被打击了不少,但当欧阳经理跟我说起待遇问题的时候,我知道有戏了。19号回公司上班,实习期为一个月! 天上班珠光。南沙御景 今天,xxxx年7月19日。我次去xx园林上班。有点紧张,有点冷静,思考着今天的工作会是什么。到了xx园林,欧阳经理还没回来。于是去了17楼的人事部报告。搞好资料后,人事部的主管让我在学习区的电脑里学习一下有关公司的资料,还亲自帮我把资料调了出来,还把员工培训表拿给了我。谢过之后,自己开始浏览了。我看将来的一个月这

部学习区的电脑都要陪着我啦。 下午欧阳经理安排我跟着李主管去南沙。午饭过后在16楼等李主管。看着李主管忙来忙去的,不知道他容不容易相处。大概3点左右,李主管用粤语问我叫什么名字,“你叫我阿坚就好了。”我也用粤语回答到。此时此刻我知道李主管应该很容易相处的。 去南沙的路上,李主管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如业务,制度,各个部门等等。还有寻问了我以前的工作情况,叮嘱我刚进公司要用心学习,不要怕辛苦。恩,我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我们来到了珠光。南沙御景的工地,这里室内外的植物都是我们养护的。李叔说今天要解决的是样板房外面景点的用水问题,还有室内的植物应甲方要求要更换。于是在李叔的带领下,自己慢慢熟悉了几个样板房里植物的摆放位置和种类,自己也慢慢开始认识了金心巴西铁、绿宝树、五杆发财树等等。李叔还告诉我要弄明白为什么这个位置要放这个品种的植物,放这种植物的用途是什么。例如靠窗边放了几棵散尾葵,它的枝叶茂盛冠幅相较大,可以有效遮挡窗外的施工情况防止参观样板楼的客户看到。还有放置于办公室的发财树则跟风水有关。所以不要简简单单看到一棵植物放在这里,其实这包含了通过很多方面的思考,如风水、养护、甲方要求等等。李叔说,你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要学习多

苏州园林考察报告

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2年7月15日-7月20号 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 考察内容:园林景观 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说到园林,大家一定会想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年暑假有幸到苏州游玩,特此以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作为这次的考察报告。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拙政园CAD平面图)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

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 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 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 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 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

园林实习报告

园林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实习的第一站是杭州。此站的实习目的是加深对西湖各景点和梅林茶庄景观设计手法的理解。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而西湖景致中最吸引人的当然是“西湖十景”。,最常见的说法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 , 历史、 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0年增补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东北街178号,占地60亩,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

晋代文人潘岳《闲居赋》中有“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之句,拙政园即取其之意而命名。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现存建筑大多为太平天国及其后修建.但明清旧制大体尚在,拙政园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网师园:位于带成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宅园。“网师”是渔夫、渔翁的意思。全员面积5400平方米,由东部的宅第、 “明 。留园: 丘: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早已在一千多年前就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千年以来,虎丘山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

苏州园林拙政园调研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简介: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障景隔景移步换景景随步移 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中间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过了假山,我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兰雪堂"外,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巧,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朝霞初现时是淡红色,中午阳光直射时变成紫红色,傍晚夕阳西下时又变成粉红色,甚为珍贵。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 "天泉阁",矗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坪上,攒尖戗角,重檐八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筑园时,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阁"。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边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实习总结报告,下面是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实习的第一天是混乱忙碌却又让人兴奋而充实的一天,怀着期待的心情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来到苏州,这个烟雨笼罩下的江南古城和与她齐名的杭州有着很不同的气息与氛围,还未来得及仔细端详变开始了忙碌的行程,放好行李吃好中饭便来到了实习的第一站——沧浪亭。淅沥的雨让人在五月末却感受到了凉意,稍稍减弱了同学们满怀的热情,而沧浪亭却因这雨而更加有韵味。沿着曲折起伏的复廊,两侧风景不尽相同,一侧看到的是园中的大型假山,另一侧临着园外的水池,岸边的假山石让外边的景色若隐若现,廊与水体直接的距离忽近忽远,让人在行走中总能感受到景色的新鲜。走完复廊顺着园路走上假山来到全园的主要建筑沧浪亭,位于全园制高点的亭子为明清风格的歇山顶造型,柱子上刻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站在亭前感受风从四面吹来的风有种高出不胜寒之感,不知苏舜钦当时站在此处是否能体会到曹操作《观沧海》时的感受。 参观完沧浪亭大家想下个目标出发,由于修路大家经过一番曲折跋涉才来到网师园。网师园旧为宋代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而园中景题与配镜却处处透漏着主人虽隐居却不甘远离仕途的情感。小山丛桂轩周围栽植的桂树,濯缨水阁里郑板桥所题的:“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殿春簃小院中所种的牡丹、芍药

关于园林景观调查报告

关于园林景观调查 报告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的报告 一、城市园林景观简介 所谓城市园林景观,是指把园林的理念运用在城市建设中,利用乔灌木的配植、铺装的选择、小品的搭配等,创造出适应各种建筑物及辅助设施的景观效果,使城市增加园林绿化率,优化环境卫生、丰富城市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二、城市园林绿地分类 城市园林绿地大致能够分为七大类: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交通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不同的绿地类型,对园林造景、植物配植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在满足环境对绿地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园林景观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因此认清园林绿地的类型、景观作用、使用人群、周边环境等应当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工作。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的功能简介如下:

三、城市园林景观要素: 景观要素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一般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一般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一)园林植物树种的选择: 在绿地的整体景观中,需要运用乔灌花草的高度差异,创造出层次有致的绿地空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过渡自然。既能够体现建筑物的特色,又可与周边的园林景观相协调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1,注意色彩的搭配 由于树种分为有常绿树种、落叶树种;观花树种、观叶树种等,为保证绿地景观色彩的丰富度,使得四季有花,常年有绿,因此在选择树种时,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从而使得该园地的色彩丰富,具有层次感。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如由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

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空间,某种程度上作为建筑的第一要义,在我们平时的设计与思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抛去建筑表面那些浮华的装饰,一个好的建筑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空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为使用者、游览者创造出丰富有趣又便于使用的空间,是我们平日设计课的研究思考方向之一。那若将苏州古典园林的草、木、水、石等全部暂且抛开,唯余其空间构成与序列,那么,它们吸引我们的地方又究竟在哪里呢? 园林空间是指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由地形、植物、山石、建筑等造景要素所构成的景观区域。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造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园林艺术就是一门空间艺。庭院作为园林空间的基本空间单元,将庭院以一定的秩序组织、再利用天然或人工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构成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空间,因而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园林空间的基本构成、空间特点、序列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剖析,有助于突破旧制与常规,为园林发展制定新的规则与秩序,为构建生态、艺术、实用的城市大园林模式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在中国古代传统空间观中,没有一座建筑单体是孤立存在的,它既是建筑组群中的一员,也是天地宇宙中特定位置的一员,受“礼制”中整体秩序的严格制约。因此,在任何中国古代传统空间中,都包容了一个统一的具有宇宙意义的空间秩序,使其具有强烈的适应性,包容性和韵律感,即中国古代传统空间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孕育而生。 园林空间的片段性是园林最本质最基本的空间特点,从古典园林整体空间布局到脚下的铺地装饰,无不体现出化简为繁的空间处理手法,而这一切都是由“小中见大”,“壶中天地”这样的哲学思想所决定的。古典园林的空间特点有很多,但所有的特点都是基于片段性而来,且与之有很强的派生关系,本 章节试从古典园林最本质的特点——片段性开始探讨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并由此递近的推测空间片段之间的联系和其生长的“脉络”。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丰富多样,常以小中见大、错落有致、流动多变而著称。通过揭示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变化规律,可为空间配置与序列提供理论依据。 从苏州古典园林庭园及构成要素的多项统计分析中发现:开敞性庭园多配以水面和山体,封闭性庭园多配以平地和植物,以水面为主的园林由于水面自身会流动需要较强的围合才能汇集。所以各庭园沿纵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线状的布局。但规模较大的园林还会沿横、纵两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面状的布局。具有容积空间围合、容纳的特点。以山体为主的园林中,由于山体需要堆叠才能形成,所以各庭园沿竖向排列构成园林。但规模较大的园林还会以水面、山体为主。各庭园沿纵、横、竖三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立体布局,具有立体空间填充、堆积的特点。 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合理组织空间的顺序、流线和方向,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关系。有机的秩序感,及有序安排园林空间的流线、主题、结构是创造丰富景观及赋有喻意的空间序列的关键。因此把古典园林比喻为山水画长卷,就是指其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 通过分隔空间、划分区域、围合院落,可以产生若干空间,从而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多个主要景物。再借用设置大量完全通透的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在单个空间围合构件上开洞,就可把相互独立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延伸与渗透使相邻空间相互连接,再利用远借、近借、邻借、俯借、仰借,使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空间突破了场地的物质边界,有效地融合场地及周边环境形成流动空间。 所谓以建筑分合空间,是指园林建筑对园林空间起着划分和组合的作用。园林建筑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构建,作为生活方式的物质依托,园林建筑本身凭借人的想象而具有人的内在灵魂。在园居中,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