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6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1、引言信号检测论认为:被试觉察信号有一个中枢神经效应,这种效应随着每次刺激呈现,时刻都在变化。
信号总是在噪音的背景上产生,信号的影响和噪音的影响都被假定为正态分布,这里的噪音不仅是指纯音信号出现时的其他噪音而言的, 如果把噪音除外, 人类个体所测定的感受性及主观态度就可以被分开。
理想的信号检测是既不漏报也不虚报, 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将损失尽可能降到最小。
提高信号检测的能力就意味着要提高信号检测的正确率, 使结果更为可靠, 减少盲目性(何立国,2001), 而观察者是否报告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个是信号出现的概率P(SN), 一个是对观察者回答的奖惩程度(朱滢, 2000)。
被试反应“有”,或者“无”,这个反应标准的选择由很多因素(如感受性、利益得失、动机、态度、情绪、意志等)决定。
这个反应标准就是阈限,,而不是感觉本身的东西,它包括两个独立指标:一个是反应偏向,可用似然比值(β)或报告标准(C)来表示,它包括利益得失、动机、态度等因素;另一个是辨别力指标(d’),表示感知能力(王志毅, 2003)。
有无法是信号检测论测定阈限的基本方法。
主要步骤为,主试呈现刺激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并予以口头报告,被试只做“有”或“无”的简单反应。
被试的可能反应类型有四种:(1)刺激出现并报告“有”, 这种反应被称为“击中”(hit);(2)刺激出现并报告“无”, 这种反应被称为“漏报”(miss);(3)刺激没有出现并报告“有”, 这种反应被称为“虚惊”(false alarm);(4)刺激没有出现并报告“无”, 这种反应被称为“正确拒斥”(correct rejection)。
信号检测论用似然比β或报告标准C来对反应倾向进行衡量, 选用辨别力指标d’来作为反映客观感受性的指标, β值大小决定被试的决策是偏向于严格还是偏向于宽松。
2、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本科学生一名, 20岁, 女生。
《集成电路与CAD》课程实验第 4 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目的:1,掌握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设计流程2,掌握CADEDNCE基本使用3,学习物理层版图的设计基础实验原理:1,布图规划:在物理实施过程中,从数据输入到时钟树综合之前,大体可以分为:布图规划、电源规划和布局。
布局又称为标准单元放置,包括对I/O单元的排序放置、模块(block)放置和标准单元的规划。
标准单元通常占50%以上芯片面积。
布图规划开始时,要准备好各种基本设计数据和相应的物理库、时序库文件,并输入到布图规划的工具环境中来,为其后的布局和布线做好准备。
2,电源规划电源规划是给整个芯片的供电设计出一个均匀的网络。
电源网络设置、数字与模拟混合供电、单电源与多电源供电电源网络设置。
其中电源环线(power ring)和电源条线(power stripe)的设置为主要工作。
3,布局I/O单元和模块的布放都属于布局的范畴,由于它们已经在布图规划时完成,因此布局的剩余任务主要是对标准单元的布局。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1,前端设计16位计数器module count(out,clk,rst); //源程序input clk,rst; //指定输入output[3:0] out; //指定输出reg[3:0] out; //out为4位reg型initial out=4'd0; //初始,输出为0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always块beginif(!rst) out=4'd0; //如果rst信号为0输出为0 else //否则开始下面beginout=out+4'd1; //out=out+1if(out==4'd16) out=4'd0; 如果输出为16,归0endendendmodule2,后端设计(1)设计输入:导入前端设计文件(2)布线窗口设定:整体规划版图,如IO口位置,关键路径(3)电源环设定,如下图,设定电源环位置,宽度,长度(3)放置标准单元:将器件放置在版图上(4)多次布线优化(5)时钟树综合,上色最后结果如下:三,实验分析。
信号与系统MATLAB第一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软件并会简单的使用运算和简单二维图的绘制。
2.学会运用MATLAB表示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方法3.观察并熟悉一些信号的波形和特性。
4.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信号时移、反折和尺度变换。
5.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时间微分、积分运算。
6.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信号相加、相乘运算。
7.学会运用MATLAB进行连续信号的奇偶分解。
二、实验任务将实验书中的例题和解析看懂,并在MATLAB软件中练习例题,最终将作业完成。
三、实验内容1.MATLAB软件基本运算入门。
1). MATLAB软件的数值计算:算数运算向量运算:1.向量元素要用”[ ]”括起来,元素之间可用空格、逗号分隔生成行向量,用分号分隔生成列向量。
2.x=x0:step:xn.其中x0位初始值,step表示步长或者增量,xn 为结束值。
矩阵运算:1.矩阵”[ ]”括起来;矩阵每一行的各个元素必须用”,”或者空格分开;矩阵的不同行之间必须用分号”;”或者ENTER分开。
2.矩阵的加法或者减法运算是将矩阵的对应元素分别进行加法或者减法的运算。
3.常用的点运算包括”.*”、”./”、”.\”、”.^”等等。
举例:计算一个函数并绘制出在对应区间上对应的值。
2).MATLAB软件的符号运算:定义符号变量的语句格式为”syms 变量名”2.MATLAB软件简单二维图形绘制1).函数y=f(x)关于变量x的曲线绘制用语:>>plot(x,y)2).输出多个图像表顺序:例如m和n表示在一个窗口中显示m行n列个图像,p表示第p个区域,表达为subplot(mnp)或者subplot(m,n,p)3).表示输出表格横轴纵轴表达范围:axis([xmax,xmin,ymax,ymin])4).标上横轴纵轴的字母:xlabel(‘x’),ylabel(‘y’)5).命名图像就在subplot写在同一行或者在下一个subplot前:title(‘……’)6).输出:grid on举例1:举例2:3.matlab程序流程控制1).for循环:for循环变量=初值:增量:终值循环体End2).while循环结构:while 逻辑表达式循环体End3).If分支:(单分支表达式)if 逻辑表达式程序模块End(多分支结构的语法格式)if 逻辑表达式1程序模块1Else if 逻辑表达式2程序模块2…else 程序模块nEnd4).switch分支结构Switch 表达式Case 常量1程序模块1Case 常量2程序模块2……Otherwise 程序模块nEnd4.典型信号的MATLAB表示1).实指数信号:y=k*exp(a*t)举例:2).正弦信号:y=k*sin(w*t+phi)3).复指数信号:举例:4).抽样信号5).矩形脉冲信号:y=square(t,DUTY) (width默认为1)6).三角波脉冲信号:y=tripuls(t,width,skew)(skew的取值在-1~+1之间,若skew取值为0则对称)周期三角波信号或锯齿波:Y=sawtooth(t,width)5.单位阶跃信号的MATLAB表示6.信号的时移、反折和尺度变换:Xl=fliplr(x)实现信号的反折7.连续时间信号的微分和积分运算1).连续时间信号的微分运算:语句格式:d iff(function,’variable’,n)Function:需要进行求导运算的函数,variable:求导运算的独立变量,n:求导阶数2).连续时间信号的积分运算:语句格式:int(function,’variable’,a,b)Function:被积函数variable:积分变量a:积分下限b:积分上限(a&b默认是不定积分)8.信号的相加与相乘运算9.信号的奇偶分解四、小结这一次实验让我能够教熟悉的使用这个软件,并且能够输入简单的语句并输出相应的结果和波形图,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c语言的一些语法。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五: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燃烧,另一种气体不**燃烧。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一、创意说明: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学会积极地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学习、体会科学与真理,必定会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洒下一片更灿烂的阳光。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动物、鸟类都是用腿走路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杯虽然没有腿也可以走路,你相信吗?二、实验材料:玻璃杯1个、蜡烛1支、火柴1盒、玻璃板1块、厚书2本、自来水少许三、实验步骤;1、首先把玻璃板放在自来水中浸泡一下。
中毒事故后果模拟一、训练目的1.通过训练,学会使用PHAST软件对石油化工装置泄漏后可能发生的中毒事故进行分析,掌握使用PHAST软件建立相对模型,模拟分析中毒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2.掌握毒性物质致死概率。
二、训练内容要求毒性气体或液体泄漏后中毒事故的模拟三、训练仪器本训练所用实验软件为:PHAST6.7四、训练方法和步骤:1.了解毒性物质泄漏中毒的原理,学习使用Vessel/pipe source 模型模拟中毒事故的方法。
2.选择Vessel/pipe source 模型3.输入相关参数(硫化氢泄漏)4.分别对扩散结果和毒性结果进行分析⑴扩散浓度结合硫化氢毒性阈限值,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给出造成轻伤、重伤和死亡等不同中毒效果的浓度范围。
⑵致死概率通过看图和查看毒性报告,找出不同毒性致死概率与对应的范围,对付这些区域进行分析。
五、气体泄漏扩散浓度计算1.阈限值(TLVs)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协会针对多种化学物质制定了极限剂量,称为阈限值。
阈限值是空气中一种物质的浓度,其所代表的工作条件是,几乎所有的工人长期在这样的暴露条件下工作时,不会有不良的健康影响。
工人只有在工作时间才会暴露于此种毒物中,即每天八小时,每周五天。
2.阈限值与允许暴露浓度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制定了一套极限剂量,称为允许暴露浓度。
3.致死概率的计算个体致死概率可通过中毒事故后果模型计算出某一事故场景在位置处产生的毒物浓度数值,然后根据概率函数法计算得到。
六、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使用了PHAST软件,并了解了毒性物质泄漏中毒的原理及相关计算。
压力容器认知训练一、训练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压力容器的分类、特点、安全管理及检测检验方法和事故原因分析。
掌握KZL4—13—AII型工业锅炉,LSG立式水直管锅炉安全管理及检测检验方法。
二、设备KZL4—13—AII型工业锅炉,LSG立式水直管锅炉.三、认知训练内容1.压力容器的分类和特点。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综合实验报告4综合实验报告: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一、引言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Object-Orient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简称OOSAD)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建模等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个综合案例,加深对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建模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背景本次实验的案例为一个在线购物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下定单并完成支付等功能。
通过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可以掌握面向对象的建模技巧,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
三、系统需求分析1. 功能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功能需求:- 用户注册和登录:用户可以通过注册账号并登录系统。
- 浏览商品:用户可以查看系统中的商品列表,包括商品的名称、价格、库存等信息。
- 添加到购物车:用户可以将感兴趣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中,以便后续下单。
- 下定单:用户可以选择购物车中的商品,并生成定单。
- 支付定单:用户可以选择支付方式,完成定单的支付。
2. 非功能需求除了功能需求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以下非功能需求:- 性能要求: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大量的用户请求,并保证响应时间在合理范围内。
- 安全要求: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需要进行加密和保护,确保不被恶意攻击者获取。
- 可靠性要求: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能够在浮现故障时自动恢复,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四、系统设计1. 用例图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可以绘制出以下用例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
(用例图示例)2. 类图在进行系统设计时,我们需要确定系统中的各个类及其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类图示例:(类图示例)在类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系统中的各个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商品类、用户类、购物车类、定单类等。
通过类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的结构和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预防医学第七版实习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环境卫生学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实验时间:2021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XX大学环境卫生学实验室实验材料:1. 实验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内容。
2. 数据收集与分析软件:用于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3.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PH计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问卷,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收集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等数据。
2. 利用数据收集与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统计指标。
3. 采集环境样本,如水、土壤、空气等,进行质量检测,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4. 利用显微镜等实验仪器,观察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评估环境质量。
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出改进措施。
6. 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对实验问卷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实验对象中,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男性占60%,女性占40%。
大部分实验对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但部分实验对象存在一些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 环境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水质、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部分样本中微生物含量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3. 通过对环境样本的观察,我们发现微生物种类繁多,部分污染物超出国家标准,说明环境质量存在一定问题。
4.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与健康状况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调查和分析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发现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为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环境质量,同时注重个体生活习惯的培养,降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UML理论及实践》
题目:正向工程
班级:Z计121
学号:2014140093
姓名:薛慧君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使用Rose从设计模型使用正向工程,得到代码框架;
2、掌握使用Rose从代码使用逆向工程,得到设计模型,并文档化Project。
二、实验内容或题目
在实验3已经设计好的类图基础上,使用正向工程生成代码框架;在生成的代码中修改后再使用逆向工程,重新生成设计模型。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1)选择代码创建路径,即可正向生成代码
(2)打开Java代码,修改其中部分项,为个别类添加方法和属性;
(3)代码修改后使用逆向工程生成的类图。
四、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
(1)正向工程:是指按照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将抽象层次较高的模型转换为相对具体的模型。
(2)从设计模型到实现模型的正向工程就是根据UML模型生成相应代码的过程。
包括:①从类图生成框架代码②从交互图(主要指顺序图)生成方法中操作调用代码③从状态机图
生成状态转换控制代码
(3)逆向工程:是正向工程的逆操作,即根据已有的源代码获得其设计模型。
第四次实验报告:对RIP路由协议的感受与理解姓名:陈柯佑学号:201821121016班级:计算18111 实验⽬的理解RIP路由表的建⽴与更新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2 实验内容使⽤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络参数,使⽤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络拓扑结构配置参数分析RIP路由信息3 实验报告3.1 建⽴⽹络拓扑结构引⼊了两个客户端(PC0和PC1)和两个路由器(Router1和Router2),正确连接形成了⼀个拓扑结构。
3.2 配置参数(1)客户端PC配置客户端PC0的IP地址为192.168.1.16,客户端PC1的ip地址为192.168.3.16。
点击Router1的CLI选项,依次输⼊如下指令:Router>enableRouter#config tRouter(config)#interface G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99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erface G0/1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99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congif-router)#network 192.168.1.99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99输⼊后如下图所⽰接下来需要检查⼀下配置是否出现问题,步骤如下:<1>先输⼊退出指令退出配置模式:Router(config-router)#exitRouter(config)#exit结果如下图:<2>检查端⼝配置是否正确在之前步骤的基础上输⼊如下指令:Router#show ip interface brief结果如下图:可看到两个端⼝配置正确。
UML实验报告三专业:软件工程11级成员:1.目的会对关键用例建立顺序图模型;会对主要事件和消息撰写操作契约;找出系统中的概念类及其关系,建立领域模型。
2.任务1.在用例模型图及详述的基础上,对各关键用例建立顺序图模型。
2.在顺序图基础上,对主要事件和消息撰写操作契约。
3.找出系统中的概念类及其关系,建立领域模型。
3.方法参考老师给出的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实例,使用WORD和TRUFUN PLATO完成领操作契约,领域模型和关键用例的顺序图.4.结果顺序图截图:1.借书顺序图:2.还书顺序图:3.罚款顺序图:领域模型截图:操作契约:模板:契约CO2:enterItem操作(Operation):enterItem(itemID:ItemId,quantity:integer)交叉参考(CrossReferences):UseCases:ProcessSale前提(Preconditions):Thereisasaleunderway后置条件(Postconditions):一契约CO2:读者注册操作(Operation):读者登录注册页面,进行读者注册。
1.读者用户进入图书馆的用户注册页面;2. 读者输入需要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3. 读者将注册信息进行提交;4.系统对用户提交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有效性检查;5.系统显示用户是否注册成功交叉参考(CrossReferences):用例:读者登陆前提(Preconditions):图书馆的用户注册页面正常运行。
后置条件(Postconditions):如果读者注册成功,则该读者可以在网上预订图书或查询图书信息等操作。
如果读者注册不成功,则不能在网上查询信息等。
二契约CO2:读者登录操作(Operation):读者登录图书馆主页面,输入所注册成功的用户名和密码1.读者用户进入图书馆的登录页面2.读者输入用户名和密码;3.读者将输入的信息进行提交;4.系统对用户提交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有效性检查;5.系统记录并显示当前登录用户;6.用户查阅相关的图书信息;交叉参考(CrossReferences):用例:读者注册前提(Preconditions):图书馆的主页面正常运行后置条件(Postconditions):如果读者登录成功,则该读者可以进行图书的查阅等操作成功;否则,不能进行图书的相关操作。
操作系统实验4-4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 4-4 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进程调度算法、进程同步与互斥等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1、进程调度算法的实现先来先服务(FCFS)算法短作业优先(SJF)算法时间片轮转(RR)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2、进程同步与互斥的实现使用信号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使用互斥锁实现哲学家进餐问题四、实验步骤1、进程调度算法的实现先来先服务(FCFS)算法设计数据结构来表示进程,包括进程ID、到达时间、服务时间等。
按照进程到达的先后顺序将它们放入就绪队列。
从就绪队列中选择第一个进程进行处理,计算其完成时间、周转时间和带权周转时间。
短作业优先(SJF)算法在设计的数据结构中增加作业长度的字段。
每次从就绪队列中选择服务时间最短的进程进行处理。
计算相关的时间指标。
时间片轮转(RR)算法设定时间片的大小。
将就绪进程按照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放入队列。
每个进程每次获得一个时间片的执行时间,若未完成则重新放入队列末尾。
优先级调度算法为每个进程设置优先级。
按照优先级的高低从就绪队列中选择进程执行。
2、进程同步与互斥的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创建一个共享缓冲区。
生产者进程负责向缓冲区中生产数据,消费者进程从缓冲区中消费数据。
使用信号量来控制缓冲区的满和空状态,实现进程的同步。
哲学家进餐问题模拟多个哲学家围绕一张圆桌进餐的场景。
每个哲学家需要同时获取左右两边的筷子才能进餐。
使用互斥锁来保证筷子的互斥访问,避免死锁的发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进程调度算法的结果与分析先来先服务(FCFS)算法优点:实现简单,公平对待每个进程。
缺点:对短作业不利,平均周转时间可能较长。
短作业优先(SJF)算法优点:能有效降低平均周转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EDA第四次实验报告(移位寄存器)一实验目的(1)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定制LPM原件及应用(3)电路仿真基本方法(4)混合模块工程设计方法二实验仪器(1)PC一台(2)DDA系统数字系统实验平台(3)Quatartus2配套软件三实验原理基本概念: 移位寄存器是用来存储二进制数字信息且能进行信息移位的时序逻辑电路, 根据移位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串入串出, 串入并行, 并行串出, 并行并出四种形式。
(1)基本原理74194是一种典型的中规模集成移位寄存器, 由四个RS触发器和一些门电路构成的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 该移位寄存器具有左移, 右移。
并行输入数据, 保持及异步清零五种功能, 其中ABCD为并行输入端, QAQBQCQD为并行输出端;SRSI为右移串行输入端, SLSI为左移串行输入端;S1S0为模式控制端;CLRN 为异步清零端;CLK为时钟脉冲输入端, 33移位寄存器的应用Clk, clk1: 时钟输入信号, clk频率应较高, clk1频率应较低。
clrn:清零信号, 二进制输入, 低电平输入sl 、sr: 左移或者右移, 二进制输入。
s0、s1模式控制端, 二进制输入;abcd:abcd输入端, 输入四个二进制信号;qabcd: 输出四个二进制信号应用:可构成计数器, 顺序脉冲发生器, 串行累加器, 串并转换, 并串转换等。
四实验步骤(1)74194功能验证电路(2)74194功能仿真结果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试验, 我基本掌握了移位寄存器的的工作原理, 总结了一些设置波形的方法: 添加节点前设置好参数;添加节点或总线后信号整合与位置分配, 不同类的信号要上下放置, 时钟信号置顶, 其他信号可以按照“异步控制—》同步控制—》数据输入”顺序向下放置, 同一元件的控制信号就近放置;同一功能的控制信号就近放置。
先设置时钟等激励信号完成电路的初始状态, 将时间轴划分为连续的时间段, 一小段完成一小步实验内容, 激励输入完成后立即生成波形并判断结果。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4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概念和相关操作,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增强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语言为 C++,开发工具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使用 C++语言编写程序,创建多个进程,并在进程中执行不同的任务。
通过进程的标识符(PID)来监控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
2、进程同步与互斥设计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程序,使用信号量来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观察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在不同情况下的执行顺序和结果。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编写程序,使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如`malloc` 和`free`)来分配和释放内存。
观察内存的使用情况和内存泄漏的检测。
2、内存页面置换算法实现几种常见的内存页面置换算法,如先进先出(FIFO)算法、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和最佳置换(OPT)算法。
通过模拟不同的页面访问序列,比较不同算法的性能。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创建与读写使用 C++语言的文件操作函数,创建一个新文件,并向文件中写入数据。
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显示。
2、文件目录操作实现对文件目录的创建、删除、遍历等操作。
观察文件目录结构的变化和文件的组织方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进程管理实验结果与分析1、进程创建与终止在实验中,成功创建了多个进程,并通过控制台输出观察到了每个进程的 PID 和执行状态。
可以看到,进程的创建和终止是按照程序的逻辑顺序进行的,操作系统能够有效地管理进程的生命周期。
2、进程同步与互斥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实验中,通过信号量的控制,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能够正确地实现同步与互斥。
当缓冲区为空时,消费者进程等待;当缓冲区已满时,生产者进程等待。
实验四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实验项目名称:演示文稿设计方法、步骤:1.基础操作创建、打开、保存、关闭演示文稿2.表格、图表和图片操作创建、编辑表格创建图表插入图片实现书本案例4-4,并给出截图3.幻灯片动画设计设计幻灯片跳入、退出动画效果4.设计一个个人介绍ppt实验过程及内容:一.基础操作1.创建、打开、保存、关闭演示文稿1)进入PowerPoint后找到新建选项卡,点击新建一个空白演示即可创建。
或者进入PowerPoint后直接点击想要打开的演示即可打开。
找到左上角的一个保存符号单击即可保存。
找到右上角的×号单击即可关闭。
二.表格、图表和图片操作1.创建、编辑表格1)点击“插入”选项卡,点开“表格”下拉框,通过鼠标拖动,表格会变成橘黄色,橘黄色的大小就是创建的表格的大小,即可选择所需的行和列数。
2)单击选中表格内的元素即可直接编辑。
3)选中需要调整大小的表格,将鼠标放置到表格边框有正方形小点的地方,当鼠标变成两个箭头的样式时,长按鼠标左键并且拖动到需要的大小即可。
4)选中表格,即可看见上方功能区出现一个角“表设计”的选项卡,点进去,找到“表格样式”,单击“其他”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即可选择理想的表格样式,选择时会有自动生成预览效果,可以据此选择。
2.创建图表1)在“插入”选项卡中找到“图表”,在单击之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的图表类型。
2)如果对图表类型不满意,可以选中图表,在功能区找到“图表格式”,点进去之后找到“图表类型”,选择所需的类型即可。
3)选中需要更改数据的图表,在“图表设计”中找到“编辑数据”,用户可以选择直接编辑数据或者在Excel中编辑数据。
编辑完毕后直接退出编辑即可。
3.插入图片1)在“插入”选项卡中找到“图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根据图片的存储路径即可找到插入的图片,选中并且点击“插入”即可。
2)调整图片的大小可以通过鼠标拖动调整,也可以在“图片格式”的“大小”中输入确定的数值,并且按下“Enter”键完成设置。
数据库实验4-实验报告数据库实验 4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数据库实验 4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库中的某些关键概念和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提高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_____,运行环境为_____操作系统,使用的开发工具为_____。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创建数据库首先,打开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相应的命令或操作界面创建了一个名为“_____”的数据库。
在创建过程中,指定了数据库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字符集、排序规则等,以满足后续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
(二)创建数据表在创建好的数据库中,根据实验要求创建了若干个数据表。
例如,创建了一个名为“students”的表,用于存储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student_id)、姓名(student_name)、年龄(age)等字段。
创建表时,仔细定义了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长度、是否允许为空等属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插入接下来,向创建的数据表中插入了一些测试数据。
通过执行相应的插入语句,将学生的具体信息逐个插入到“students”表中。
在插入数据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数据的格式和合法性,避免了因数据错误导致的插入失败。
(四)数据查询完成数据插入后,进行了各种查询操作。
使用了简单的查询语句,如“SELECT FROM students”来获取所有学生的信息。
还使用了条件查询,如“SELECT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18”来获取年龄大于 18 岁的学生信息。
通过这些查询操作,熟悉了如何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数据。
(五)数据更新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了更新操作。
例如,通过执行“UPDATE students SET age = 20 WHERE student_id =1”的语句,将学号为 1 的学生的年龄更新为20 岁。
在更新数据时,谨慎操作,确保只更新了预期的记录。
第4次实验报告
实验4 队列
实验日期:20 年月日实验类型:应用
实验概述: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队列的基本操作,能够采用链队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要求
熟悉队列有关算法,掌握链队的初始化、入队、出队、输出操作。
三、实验步骤
用链队结构实现队列的初始化、入队、出队、输出操作。
步骤如下:
(1)输入队列长度
(2)显示队列元素
(3)输入需要入队的元素
(4)入队,显示队列元素
(5)元素出队,并显示队列的元素
实验结果如图:
四、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和设备)
(1)实习器材:多媒体计算机。
(2)实习地点:校内多媒体机房。
(3)实习软件: VC 6.0
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实验过程(提示)
#include<stdio.h>
#include<malloc.h>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q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qnode *next;
}Qnode;
typedef struct {
Qnode *front;//队头指针始终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Qnode *rear;//队尾指针始终指向单链表的尾结点
}liqueue;//队列的存储结构为两个指向队头,和队尾的队列结点指针void initqueue(liqueue *&q){//初始状态
q = (liqueue *)malloc(sizeof(liqueue));
q->front = q->rear = NULL;
}
void destroyqueue(liqueue *&q){//销毁队列
Qnode *p = q->front, *r;
if (p != NULL){
r = p->next;
while (r != NULL){
free(p);
p = r;
r = p->next;
}
}
free(p);
free(q);
}
bool queueempty(liqueue *q){//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return (q->rear == NULL);
}
void enqueue(liqueue *&q, elemtype e){//入队
Qnode *p;
p = (Qnode *)malloc(sizeof(Qnode));
p->data = e;
p->next = NULL;
if (q->rear == NULL)
q->front = q->rear = p;
else
{
q->rear->next = p;
q->rear = p;
}
}
bool dequeue(liqueue *&q, elemtype &e){//出队
Qnode *t;
if (q->rear == NULL){//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return false;
}
t = q->front;
if (q->front == q->rear)
q->front = q->rear = NULL;
else
q->front = q->front->next;
e = t->data;
free(t);
return true;
}
void printqueue(liqueue *q)//输出当前队中的数字,不出队{
Qnode *pnode = q->front;
if (pnode == NULL)
{
printf("队空\n");
return;
}
printf("队列中现在的元素为:\n");
while (pnode != q->rear)
{
printf("%d ", pnode->data);
pnode = pnode->next;
}
printf("%d ", pnode->data);
printf("\n");
}
void GetLength(liqueue *q)//得到队列的长度
{
int nlen = 0;
Qnode *pnode = q->front;
if (pnode != NULL)
{
nlen = 1;
}
while (pnode != q->rear)
{
/*遍历队列*/
pnode = pnode->next;
nlen++;
}
printf("队列长度为 : ");
printf("%d\n", nlen);
}
void main()
{
elemtype e;
liqueue *q;
initqueue(q);
elemtype x;
printf("设定队列长度 ");
elemtype y;
scanf("%d", &y);
int a[100];
printf("输入要入队的数字: ");
int i;
for (i = 0; i<y; i++){
scanf("%d", &a[i]);
}
x = i;
for (int j = 0; j < x; j++){
enqueue(q, a[j]);
}
printqueue(q);
printf("输入再入队的数字");
elemtype z;
scanf("%d", &z);
enqueue(q, z);
printqueue(q);
if (dequeue(q, e) == 0)
printf("空队\n");
else
printf("出队元素: %d\n", e);
printqueue(q);
destroyqueue(q);
}
【结果实验记录】(图形或图像)
1.说明掌握情况
2.裁图说明实验结果
【心得体会、问题和建议】
成绩:
批阅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