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消防法律法规(4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75
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止火灾发生,扑灭火灾,促进消防工作的开展,依照宪法和法律,制定本法。
第二条消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规定的消防工作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第二章消防组织和人员第三条消防组织机构包括消防部门和其他与消防工作相关的机构。
第四条消防人员是指具备消防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
第五条消防部门负责制定消防工作规划和方案,监督和管理消防工作,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执法监督消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等。
第三章消防设施和装备第六条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疏散系统、灭火设备、防烟排烟系统等。
第七条消防装备是指扑火器材、消防车辆、救援器械等消防救援装备。
第八条消防设施和装备的设置、使用和维护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火灾预防第九条所有单位、个人都应当加强火灾预防工作,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防火措施。
第十条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消防设备的设置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十一条存在火灾隐患的单位,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报告消防部门,确保火灾隐患得到解决。
第十二条家庭和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合适的灭火器材,确保有效的灭火救援能力。
第五章火灾应急救援第十三条火灾发生后,应迅速启动火灾应急预案,组织扑救火灾,疏散被困人员。
第十四条消防车辆和消防救援队应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工作。
第十五条其他救援力量(如医护人员、警察等)也应配合消防救援工作,互相合作,共同抢救被困人员。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消防法律法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消防部门和消防人员滥用职权,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对于故意破坏、拒绝执行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范例2.消防设施设置标准3.灭火器材使用手册4.火灾应急预案范本5.消防法律法规相关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消防部门:指负责消防工作的机构或部门。
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火灾事故调查与处理以及其他与火灾安全有关的活动。
第三条消防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民参预的方针,实行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预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各级人民应当加强对火灾防控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应当把城市规划、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交通运输、教育、卫生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环节纳入消防安全管理范围。
第六条国家推行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负总责制,属地原则与职能分工相结合原则。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维护消防安全的义务,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提供必要的条件,接受消防安全检查,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第八条消防工作实行综合防火、专业扑救、社区行动、全员参预的原则。
第九条电力、燃气、石油、化工、危(wei)险废物等重点领域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进行专题强化整顿,确保消防安全。
第十条军事、军工、军事科研单位和核电站等特种用途建造应当实行严格的防火要求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接受相关监督检查。
第二章火灾预防第十一条落实火灾预防措施,建立防火制度,加强防火设施、消防器材的配置,科学设计和有害工厂、易燃易爆物品、火灾隐患企事业单位在城乡地区的布局。
第十二条对公共会萃场所、特种建造、高层建造、地下建造、森林和草原、交通工具、农贸市场、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等特殊场所,要严格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监督,并按照要求设置合理数量的消防器材和防火设施。
第十三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入火灾预防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经营管理,保障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应当确定本地区火灾多发、火灾隐患突出等部位和重点区,制定火灾隐患排查管理计划,加强预警监测和火灾风险评估。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应当对重要场所、重点部位、重大活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评估,确保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