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分编--合同法第1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1)
- 格式:ppt
- 大小:932.00 KB
- 文档页数:72
合同法一二三章上篇合同法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基本概念第一节合同的概念(1)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2) 合意要有债的内容;(3) 合意要有一个外在的形式。
【结论】合同=合意+债第二节合同法调整的范围合同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1) 依法维护经济秩序的管理活动,属于行政关系,不适用合同法;(2) 法人、其他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是管理和被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不适用合同法;(3) 有关婚姻、收养、监护等身份关系的协议,合同法明确规定不属于其调整的范围。
第三节合同的主体一自然人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地签订合同,成为合同的当事人。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1)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行为有效;(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3)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可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行为有效。
二法人1 企业法人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2 机关法人指国家机关,不以营利为目的。
包括:(1) 立法机关(2) 行政机关(3) 审判机关(4) 检察机关3 事业单位法人由国家拨给经费,从事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
如:学校、医院、剧团、图书馆、研究所等。
4 社会团体法人公民志愿组成的以公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如:社会公益团体、协会、学会等。
三其他组织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组织,以其所有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如:企业法人所属的分支机构、从事经营活动的非法人事业单位和科技性社会团体、非法人联营企业等。
第二章合同的成立第一节合同成立与订立的概念一合同成立的概念指当事人通过要约和承诺的方式对合同的必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法总则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第一节合同概述一、合同的概念“在商业时代里,财富多半是由允诺组成的”(庞德),正是无数的合同支撑着我们的日常经济生活。
合同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最主要的形式,没有人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离开合同而生活。
由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活动大都是通过合同制度来运营,或者可以用合同制度加以理解(比如以合同关系解释企业的经济学理论),因此有人说这是合同时代的到来。
尽管“合同”充斥着整个社会,成为尽人皆知的词汇,但究竟什么是法律上的合同?自罗马法以来,合同一直是民法中一个重要概念。
(一)大陆法系——协议说“协议说”来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契约被定义为“得到法律承认的债的协议”。
在罗马法中买卖合同是纯粹合意的产物。
合同的成立即合意的达成,但要使合同的成立为法院所认可,仅仅用非正式的表达方式表示同意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其他因素,如一定的言辞、动作、程序等。
这一概念基本上为大陆法所继受。
正如德国学者萨维尼所指出的“契约之本质在于意思之合致”。
(二)英美法系——允诺说英美法传统理论认为,合同是一种“允诺”。
允诺者,指一方当事人对于他方当事人负担行为或不行为义务的表示。
负担此义务者为“允诺人”(promisor),享有此权利者,为“受领允诺人”(promisee)。
例如:甲对乙说:“你愿不愿意以10万元购买1994年出厂的福特千里马汽车?”乙回答说:“我愿意”。
则甲为允诺人,乙为受领允诺人。
在英美法中,一个非常通行的定义是:合同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由法律强制执行的允诺。
但是由于英美法的合同概念仅强调一方对另一方作出的允诺,没有强调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这正是合同成立的关键因素,因此也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
然而认为两大法系关于合同的概念存在重大分歧,也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事实上,英美传统的合同法主张合同是一种允诺,但根据合同法中的“交易原则”,并非任何允诺都是可以强制执行的,要使一项允诺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受允诺人必须予以回报(对价),从而使双方之间存在某种交易。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合同与合同法的概念2、了解并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4个小节,安排4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合同的一般概念和法律特征,能够在理解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原则分析和处理具体的合同关系。
四、教学难点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五、教学内容第一节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一、合同的概述(―)合同的定义《合同法》第2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这是法律对合同的定义。
(二)合同与协议在合同法或者民法上,“协议''基本上是合同的同义语。
所谓协议是指有关国家、政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订立的一种具有政治、经济或其他关系的契约。
协议,在其所表示的意义、作用、格式、形式等方面基本上与合同是相同的。
(三)合同与契约从字面意思来讲,契,是指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的文书。
如房契、契据等。
约,就是一种约定。
相关当事人各方共同订立并遵守的条约文书就是契约。
一般认为,合同既契约。
但古今中外对合同与契约曾有不同的认识。
契约一词出现的早一些,从古代就有契约这个概念,后来有了合同法,合同一词要严格规范一些。
它们之间在内涵上也有区别。
契约是两人以上相互间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的法律特征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一)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二)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三)合同是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四)合同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五)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书第二节合同法的概述—、合同法的概念(一)合同法的含义合同法有两层含义:广义上的合同法是指根据法律的实质内容,调整合同关系的所有的法律法规的总称;另外一种是基于法律的表现形式,即由立法机关制定的,以“合同法”命名的法律,在我国现行法上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合同是变更民事权 利义务关系合同可以用来终止 合同之债,旨本讲的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对于所涉观点、概念,有个初步的理解即可,但要求通过以后章节的学习逐步加深理解。
'协议说'和'允诺说'了解即可。
【重 点】对合同的理解。
【难 点】合同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本讲课程的引入】任何一个概念,它的产生只是为了交流、表述方便的需要。
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社会主体,当他们以自己的允诺换取到对方的允诺时,甚至接受对方的允诺时,他们会使用合同这 个词;对于法官,当他或他们需要用合同来对发生纠纷的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定性时,他或他们 也会使用合同这个词。
我这里运用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来谈合同概念的意义。
因为,试图用一段文字 来揭示合同的本质,前人做得是那么不够,以至于我觉得困难重重,同时,我又个人认为,学习合同 法,重要的是把握合同法的精神,而不是纠缠于某一个概念。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需要再给合同下定 义了呢?不是的,我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章第一节,是为了借助于对合同概念的讨论,希望其中一些 观点在以后对合同的讲解中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或者说作一个铺垫。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第一节合同的'概念'简述在现代,很多词汇与合同有相同的涵义,如协议、契约等。
作为法学本科生,有必要了解以下两 种对合同的定义一一一、关于合同概念的两种学说1、协议说:以我国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合同法》第2条第1款为例,所下的定义是:“平 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允诺说:以美国法律整编契约法第二次汇编为例,定义是:“契约乃一个允诺或一组允诺。
违 反此一允诺时,法律给与救济;或其对允诺之履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视之为一项义务。
”[A contract is a promise, or set of promises, for breach of which the law gives a remedy, or the performance of which the law in some way recognizes as a duty."][传统的允诺说以查尔斯•弗里德为代表,强调义务,即可被强制执行;现代允诺说,以格兰特•吉 尔摩为代表,强调救济,即赔偿损失]以上两说都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原因的角度给合同下了一个定义。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在商业和法律领域中,合同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文件。
它是双方或多方之间达成共识的一种书面或口头协议。
在合同中,各方必须遵守一系列条款和条件,以确保协议的有效执行。
因此,合同法是商业和法律领域中的重要法律。
合同法是一种法律框架,用于监管合同的制定、执行和解决合同纠纷。
它包括合同的形成、内容、效力、履行和变更等方面。
在合同法中,各方必须遵守有关合同条款的规定,并按照协议的要求执行。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几个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包括合同的当事人、条款、目的和合法性。
当事人必须具有签署合同的能力和意愿。
条款必须明确、清晰和可执行。
合同的目的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此外,合同法还规定了当事人违反合同规定的后果和违约赔偿等问题。
合同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权益。
它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法律手段,以维护他们的利益并保护他们的权利。
合同法还为商业和法律领域中的合同提供了一种稳定和可靠的法律框架。
总之,合同是商业和法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
合同法是监管合同制定、执行和解决合同纠纷的重要法律框架。
在合同法的指导下,
当事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并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合同法概论合同与在座的每一位伙伴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当今社会生活已经离不开合同。
举例:各位同学到超市购物会形成买卖合同关系,以后毕业贷款买房的话会与银行形成借款合同关系,到停车场停车会与停车场形成保管合同关系等等.无论你是否在意,合同就在你的周围,你每天的生活都是在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各种合同关系中进行。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第一节合同的概念和种类✧一、合同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关于平等主体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某县政府为鼓励县属酒厂多创税利,县长与酒厂厂长签订合同约定:酒厂如果完成年度税收100万的指标,第二年厂长和全厂职工都可以加两级工资.该行为是否属于合同呢?✧答案:县政府与酒厂的地位不平等,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协议,该行为隶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二、合同的种类✧1.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判别依据:双方是否存在对待给付义务(买卖、租赁属于双务合同,赠与属于单务合同)✧2.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判别依据:当事人是否可以从合同中获取某种利益(有偿合同都是双务合同,而无偿合同多为单务合同)✧3。
其他分类(有名与无名;要式【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与不要式;主合同与从合同等)✧第二节合同法概述✧一、合同法的概念✧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财产权利义务的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合同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合同法所调整的关系限于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三是合同法所调整的合同关系为财产性的合同关系,不包括人身性质的合同关系.✧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法条第3条)✧第一,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非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不属于合同法上的合同关系。
✧第二,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第三,合同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第一节合同概述一、合同的概念《合同法》第2条:“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二、合同的相对性含义: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对于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不具有约束力。
《合同法》第121条:“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突破:债的保全制度、买卖不破租赁、涉他合同、第三人侵害债权等。
三、合同的分类(一)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1.区分标准:法律对合同关系是否设有规范并赋予一个特定的名称。
典型合同/有名合同:法律对其设有规范并赋予一定的名称。
非典型合同/无名合同:法律未设特别规定,也未赋予一定名称。
2.区分意义:法律适用不同典型合同:《合同法》分则/其他相关法律——《合同法》总则——法律行为的规定。
非典型合同:《合同法》第124条:“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
”(二)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1.区分标准:双方当事人是否互负给付义务。
双务合同:双方当事人互负对待给付义务。
单务合同:仅一方当事人负担给付义务。
2.区分意义(1)双务合同以同时履行为原则(2)适用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规则: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三)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1.区分标准:当事人取得权益是否须付出对价。
有偿合同:当事人一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时,必须向对方支付对价。
无偿合同:当事人一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时,不必向对方支付对价。
2.区分意义(1)债务人的注意义务及责任轻重不同。
《合同法》第189条:“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374条:“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