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82.89 KB
- 文档页数:2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结构分析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等活动。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结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时,需满足以下原则:1.地震荷载计算:首先,需要根据建筑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地质条件以及建筑材料的特性来确定地震荷载的大小。
通过合理计算地震荷载,可以为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2.结构形式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材料选择:高层建筑中,混凝土、钢材等作为主要结构材料。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和钢材等。
合理的材料选择对于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4.结构设防:通过采取一些特殊的结构措施,如加强柱底节点、设置耗能器等,可以增加建筑的抗震能力。
结构设防是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建筑的安全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方法在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1.静力分析:静力分析是指根据结构受力平衡的原理,通过静力学的知识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通过静力分析,可以获得结构在静力荷载下的响应,为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2.动力分析:动力分析是指通过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常见的动力分析方法包括模态分析、时程分析等。
动力分析结果能够反映结构在地震加载下的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参数,对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改进提供指导。
3.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
利用有限元方法等数值方法,可以模拟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响应,分析结构的强度、刚度等性能,并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三、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案例以某高层办公楼的抗震设计为例,该建筑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震设计与抗震措施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抗震措施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抗震措施是保证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力并保持稳定的重要考虑因素。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震设计需要满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稳定。
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地震对建筑造成的破坏。
此外,还需要考虑地震烈度、建筑所处的地震带、地基情况以及建筑的重要性等因素。
其次,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震措施。
钢结构具有重量轻、刚度大、延性好等特点,使其成为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材料。
在抗震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应选择适合地震作用下的构造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这样能有效分散和吸收地震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2. 控制建筑质量和刚度:合适的质量和刚度控制有助于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应根据抗震要求合理配置结构材料和加固措施,确保建筑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3. 筒体设计:筒体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考虑到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布置筒体内的横向抵抗构件和纵向加固措施,可以增强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4. 考虑地基条件:高层建筑的地基条件对其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建筑应根据地基承载力、地震波传递性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
准确分析高层建筑的抗震需求,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是确保建筑在地震中安全的关键。
国内外针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与抗震措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如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等。
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些规范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工程实施。
此外,高层建筑抗震措施的有效性还需要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保证。
定期检查和维护是确保高层建筑持久抗震能力的重要环节。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标准滞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监理不严格等。
为提高抗震性能,需加强设计标准修订、优化结构设计、控制施工质量、严格监理、协调抗震与节能设计。
通过这些对策,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安全稳定。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设计标准、抗震性能、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监理、质量控制、节能设计、对策、修订、更新、优化、施工质量、监理力度、协调、双赢。
1. 引言1.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结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当前的抗震设计标准与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不相适应,需要加强标准的修订和更新。
结构设计不合理,抗震性能不足。
一些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易受损,需要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抗震性能。
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不当也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确保符合抗震要求。
监理不到位、质量控制不严格也是问题之一,需要加强监理力度,确保施工质量。
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协调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实现双赢。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全面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高层建筑结构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稳固地屹立不倒。
2. 正文2.1 问题一: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设计标准滞后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抗震设计标准的滞后,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抗震性能不足的情况。
设计标准的滞后意味着设计中所采用的抗震参数和计算方法可能已经过时,无法充分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随着地震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原有的设计标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抗震需求。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嚣曩宫方武1玉琢2(1.杭州市房产安全鉴定所浙江杭州3100032.杭州欣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1)裂器N E YV A L LE l工程荤萼学[摘要]高层建筑抗震工作一直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概述高层建筑的发展,对建筑抗震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从而来探索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方法从而采取必须的抗震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方法探索中图分类号:T U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520059--01现阶段,土与结构物共同工作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使建筑抗震分析‘在概念上进一步走向完善,如果可以在结构与地基的材料特性,动力响应,计算理论,稳定标准诸方面得到符合实际的发展,自然会在建筑结构抗震领域内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高赓建筑发展概况80年代,是我国高层建筑在设计计算及施工技术各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
各大中城市普遍兴建高度在l O O m左右或l O O m以上的以钢筋为主的建筑,建筑层数和高度不断增加,功能和类型越来越复杂,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有上海锦江饭店,它是一座现代化的高级宾馆,总高153.52m,全部采用框架一芯墙全钢结构体系,深圳发展中心大厦43层高165.3m,加上天线的高度共185.3m,这是我国第一幢大型高层钢结构建筑。
进入90年代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进入了新的阶段。
不仅结构体系及建筑材料出现多样化而且在高度上长幅很大有一个飞跃。
深圳于1995年6月封顶的地王大厦,8l层高,385.95m为钢结构,它居目前世界建筑的第四位。
:、建筑抗震的理论分析(一)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实际上是各国建筑抗震经验带有权威性的总结,是指导建筑抗震设计(包括结构动力计算,结构抗震措施以及地基抗震分析等主要内容)的法定性文件它既反映了各个国家经济与建设的时代水平,又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具体抗震实践经验。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理与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体量的特殊性,地震对其安全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理和常用的抗震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人员提供参考。
一、抗震设计原理1.结构强度与刚度:高层建筑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地震力引起的振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和使用功能来确定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2.地基条件评估:地基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其稳定性和承载力直接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地震灾害评估,以确定地基的条件和选择合适的抗震措施。
3.减震措施:为了降低地震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减震措施被广泛应用。
常见的减震措施包括负摆控制、摩擦阻尼器、液体阻尼器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少建筑结构的震动反应。
二、常用抗震技术1.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抗震技术。
相比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更好地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此外,钢结构可以采用更轻的构件,减少建筑的自重,从而降低地震荷载。
2.混凝土剪力墙: 剪力墙是一种传统的高层建筑抗震技术。
通过在建筑的主体结构中设置混凝土墙体,起到增加结构刚度和强度的作用,从而提高抗震性能。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布置和使用功能来确定剪力墙的位置和尺寸。
3.基础隔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将建筑与地面分离,通过设置隔震层来减少地震荷载传递到建筑上。
常见的基础隔震技术包括弹簧隔震、橡胶隔震和液体隔震等。
4.消能装置:消能装置通过吸收地震震动的能量,减少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常用的消能装置有液体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和形状记忆合金等。
5.桥梁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将桥梁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桥梁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可以借鉴其设计原理和技术,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象征,也是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的标志。
然而,高层建筑在面对天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往往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抗震设计成为高层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抗震设计是指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地震力的作用,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使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减少震害,确保人员安全。
抗震设计一方面需要考虑地震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建筑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刚度。
首先,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力的作用。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释放出的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导致地震波的产生。
当地震波到达建筑物时,会对建筑物施加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地震力。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估计地震力的大小,并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地震区域的特点确定地震力的设计数值。
其次,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结构自身的强度和刚度。
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通常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为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构件通常会采用较大的截面尺寸、增加纵向钢筋的数量和配筋率。
此外,还会采用抗震支撑系统,如剪力墙、框架结构或钢结构的核心筒等。
这些措施能够提高结构的强度,增加承载能力,使建筑物在地震中更加稳定。
另外,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刚度。
刚度是指结构对外力的抵抗能力。
高层建筑的刚度主要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
为了增加结构的刚度,可以通过增设剪力墙或框架结构,增加梁和柱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减震措施,如设置减震器或阻尼器等,降低建筑物对地震波的响应,减少地震力的传递。
除了上述基本原则之外,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地质条件对于抗震设计至关重要,地下土层的稳定性和地层的性质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同时,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也需要考虑,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对抗震能力的要求不同。
另外,建筑物的维修保养和管理也是关键,定期检测和维护可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科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浅谈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点摘要:由于自然地震灾害发生频率相对较高,抗震设计是任何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重视的问题。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采取抗震设计的具体设计,希望可以对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混凝土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在建筑行业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人们对高层建筑抗震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作为一种抗震能力比较好的新型建筑结构,在建设高层建筑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机会,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用效果。
1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分析(1)设计人员在设计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时,需要全面考虑部件性能的平稳性与安全性。
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全面了解建筑材料自身具有的性能,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详细分析建筑构件相连位置的构建刚度之间存在的偏差,如果刚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既不能实现良好的抗震效果,同时又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正常运用。
(2)在对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依据构件的受力形式对构件进行区分,将其分为不同的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其破坏形式的不同分为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
根据构件的不同特性对构件进行布置,充分发挥延性破坏构件具有的优势,以此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 高层建筑结构采取抗震设计的具体设计2.1 水平荷载水平荷载,指的是物体受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在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就是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水平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效果有着决定作用。
高层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竖向悬臂结构,重力荷载主要使结构产生轴力与建筑物高度大体上是线性关系。
水平荷载使高层建筑产生弯矩,弯矩随着高度的增加呈曲线上升趋势,和建筑物高度的两次方是正比关系。
因此,水平荷载是高层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
2.2 侧向位移控制侧向位移对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随着建筑物层数的不断增加,很难再对侧向位移进行精确控制。
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如果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就可能出现倒塌、倾斜等严重后果,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所以,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确保建筑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保障居住者的生命安全。
在进行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之前,需要对地震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
地震波主要包括纵波、横波和面波,它们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和振动特点。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来表示,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而烈度则表示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此外,地震的发生还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给抗震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原则,即建筑结构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抵抗地震作用,各个部分之间要协调工作,共同承受地震力。
其次是规则性原则,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对称,避免出现过大的凹凸和不规则形状,以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再者是多道防线原则,通过设置多重抗震防线,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和剪力墙,当第一道防线破坏后,后续防线仍能发挥作用,保证结构的安全。
在具体的设计中,结构选型是关键的一步。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的优点,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刚度大,抗震性能较好,但空间布置不够灵活;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既能提供较大的空间,又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筒体结构适用于更高的建筑,其整体性和抗侧力性能都非常出色。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使用功能、场地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除了结构选型,构件的设计也是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办公和居住空间,也是城市地标和人们生活的象征。
然而,由于地震的频发和破坏力,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抗震设计原则1. 结构合理性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应合理,结构形式选择应考虑各种力的影响,如竖向荷载、水平荷载以及地震荷载。
2. 隔震设计隔震设计是高层建筑抗震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设置隔震装置,能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
常见的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和钢球隔震装置等。
3. 抗震墙抗震墙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抗震设计手段。
通过将抗震墙布置在建筑的关键部位,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4. 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强度和韧性使其成为抗震设计的理想选择。
钢结构能够在地震中更好地吸收能量,并分散到整个结构中。
5. 增加结构强度通过增加材料的强度和截面尺寸,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地震的烈度和建筑物的高度,选择适当的强度和截面尺寸。
二、抗震设计技术1.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计算机模拟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可以评估不同结构形式和材料参数的抗震性能。
2. 结构监测与预警系统结构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高层建筑的结构状态,并在地震发生前提供预警信息。
这为人们提供了逃生和避险的宝贵时间。
3. 新型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逐渐应用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
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轻质高强的特点。
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和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1. 结构柔性化未来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将朝着结构柔性化发展。
通过使用可调节的结构和材料,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可以自动调整结构形态,减少地震荷载对建筑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共3篇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1高层建筑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其结构稳定性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为此,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需要对其结构体系进行充分的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以确保其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的结构安全性。
首先,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建筑结构的高度、结构形式、材料等等。
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针对建筑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抗震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对建筑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以找出其在不同地震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表现,并加以评估。
这种方法需要结合计算机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建筑模型进行模拟并进行动力分析,以获取建筑结构的动态响应曲线。
最后,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和评估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种优化设计可以针对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和因素进行,比如调整结构形式、加强连接构件、使用更耐震性的材料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进行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时,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评估,以找出最经济、最可行的设计方案。
总之,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和关键的工作,它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以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等极端情况下的安全和稳定。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高层建筑的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高层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破坏,不仅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和优化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摘要:本工程平面和竖向较为规则,结构仅存在少量不规则项,结构设计作了相应的分析和设计,确保结构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满足我国抗震规范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抗震分析;专项审查前言南京2007G39地块项目建设单位是恒盛江旭(南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南侧、郑和南路西侧,定淮门大街北测,夹江东侧,是集高级住宅、大型配套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用地面积:113963m2;城市道路及现有规划将地块分割为C和D。
地上总建筑面积:398850㎡。
地下建筑面积:148927m2,此次设计范围为C地块,用地面积:77500.1m2,地上建筑面积:271250m2,地下建筑面积:100000m2。
C地块由3栋47~56层超高层住宅、2栋14~32层高层住宅、1栋5层商业综合体、2栋2层小型商业用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南京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20m以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108.4~125.6m/s。
场地覆盖层厚度为58.90~70.00m,经判别属Ⅲ类建筑场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5.1.4-2规定,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5S。
拟建场地浅部土层均为粘性土,无液化土层分布。
本工程4#、5#、9#楼建筑结构为超限高层,本文仅为4#C区楼超限高层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专项论证,4#楼上部共分为三个区,分别为4A、4B、4C。
建筑总高度分别为161.45m、167.45m、173.45m(包括室内外高差),室内外高差0.15m,屋顶大屋面的结构高度分别为156.45m、162.45m、168.45m(包括室内外高差)。
结构总高度以屋顶大屋面标高作为本楼的结构控制高度。
4#楼地下二层,地上:4A区52层、4B区54层、4C区56层,具体为:4A区(3层商业网点+3层避难层+46层住宅)、4B区(3层商业网点+3层避难层+48层住宅)、4C区(3层商业网点+3层避难层+50层住宅)。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探讨摘要:高层建筑抗震工作一直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首先对建筑抗震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及注意问题,促进抗震效果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地震作用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它是一种随机的、尚不能准确预见和准确计算的外部作用。
因此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抗震安全问题必须引起结构师们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1. 建筑结构抗震划分概述震级是根据地震的强度而进行的划分,在我国,地震划分为六个级别:3级为小地震,3~4.5级为有感地震,4.5级--6级为中强地震,6~7为级强烈地震,7~8级为大地震,8级以上的为巨大地震,是国家根据相关的历史、地理和地质方面的经验资料,经过勘查和验证,对进行地震分组的一个经验数值,它是地域概念。
抗震设防有甲、乙、丁类建筑,在我国大部分的房屋抗震等级是8度,可以抵抗6级地震的作用。
国家设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按照建筑物的分类和设防标准,根据房屋高度、结构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比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抗震等级可以分一般、较为严重、严重和很严重这4个级别。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建筑的高度、结构类型和设防的烈度确定抗震等级,而且应该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措施要求。
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2.1 减少地震能量输入。
积极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定量分析,使结构的变形能力满足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要求。
除了验算构件的承载力外,要控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或位移延性比;根据构件变形与结构位移关系,确定构件的变形值;并根据截面达到的应变大小及应变分布,确定构件的构造要求。
选择坚硬的场地土建造高层建筑,可以明显减少地震能量输入减轻破坏程度。
2.2 推广使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传统抗震结构体系是“延性结构体系”,即适当控制结构物的刚度,但容许结构构件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并具有较大的延性,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使建筑“裂而不倒”。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和高层建筑的增多,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数量不断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有限的土地的使用效率,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给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很多城市都位于地震带上,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结构设计工作,从而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一、抗震设计目标国家为了规范建筑的抗震设计,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的抗震设防烈度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对于规范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即“小震可修,中震不坏,大震不倒”。
它是通过二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的。
(1)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演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演算结构的弹性变性。
(2)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
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是以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
抗震设计目标是整个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大方向,所有的抗震设计工作都围绕着抗震设计目标而进行,因此对于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要先明确目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影响抗震设计效果的因素。
1、地基选取不合理。
高层建筑应选择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土场地或密实均匀中硬土场地,远离河岸,不应垮在两类土壤上,避开不利地形、不采用震陷土作天然地基,避免在断层、山崖、滑坡、地陷等抗震危险地段建造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