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2案例分析题
- 格式:doc
- 大小:32.89 KB
- 文档页数:13
【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因作业中的内容或数字与作业上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在抄时认真核对一下再抄写作业一: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
2001年12月19日,王某自制了一个定时爆炸装置。
12月21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的山头。
中午12点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的爆炸装置让刘某拿着,然后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
12点30分左右,定时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
王某被抓获后主动交代,2000年2月因与吴某发生争执而将吴某扎伤,经查属实。
吴某的伤情为轻微伤。
【问题】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1、王某构成爆炸罪。
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实施爆炸,造成1死亡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2、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此前实施的盗窃罪,因情节轻微,又有自首情节,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第二题【案情】谢某,男,26岁,XX市公交公司XX路车队司机。
2004年10月14日早上7时许,谢某驾驶121路1234号车搭载20余名乘客驶近XX中学门前的公交车站时,同样要在此停靠上下乘客的一辆120路车正在前面靠边行驶准备进站。
为了抢在120路车前面进站,谢某加大油门,驾车从120路车左侧超越,然后向右猛打方向盘冲向车站。
此时,在站上候车的50余名乘客正迎向车子走来准备上车。
谢某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但由于谢某的车速度快、惯性大,车下乘客躲闪不及,以致13人被撞倒刮伤受伤。
第1篇1. 案例一:故意伤害罪案情简介:被告人张某与被害人李某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张某持刀将李某刺伤,导致李某重伤。
事后,张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问题:(1)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张某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其应当如何量刑?2. 案例二:盗窃罪案情简介: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价值人民币2万元。
王某作案后,将赃款挥霍一空。
问题:(1)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根据王某的犯罪情节,对其应当如何量刑?3. 案例三:强奸罪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以暴力、胁迫手段,违背妇女意志,与其发生性关系。
被害人小芳(化名)年仅16岁。
问题:(1)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2)根据李某的犯罪情节,对其应当如何量刑?4. 案例四:故意杀人罪案情简介:被告人赵某因家庭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遂产生杀害妻子的念头。
一天深夜,赵某趁妻子熟睡之际,用刀将其杀害。
问题:(1)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2)根据赵某的犯罪情节,对其应当如何量刑?5. 案例五:诈骗罪案情简介:被告人孙某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他人财物,价值人民币10万元。
被害人张某(化名)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将钱款汇给孙某。
问题:(1)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2)根据孙某的犯罪情节,对其应当如何量刑?6. 案例六:交通肇事罪案情简介:被告人陈某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因超速行驶,与前方行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导致摩托车驾驶员刘某死亡。
经鉴定,陈某负事故主要责任。
问题:(1)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2)根据陈某的犯罪情节,对其应当如何量刑?7. 案例七:职务侵占罪案情简介:被告人周某系某公司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资金人民币5万元,用于个人消费。
问题:(1)周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2)根据周某的犯罪情节,对其应当如何量刑?8. 案例八:故意毁坏财物罪案情简介:被告人魏某因与邻居发生纠纷,遂故意将邻居的房屋门窗损坏,造成损失人民币1万元。
(完整word版)刑法学(2) 刑法学2作业1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
2001年12月19日,王某自制了一个定时爆炸装置。
12月21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的山头。
中午12点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的爆炸装置让刘某拿着,然后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
12点30分左右,定时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
王某被抓获后主动交代,2000年2月因与吴某发生争执而将吴某扎伤、经查属实。
吴某的伤情为轻微伤。
【问题】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对王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爆炸罪。
本案中,王某(44岁),为了报复其妻刘某,把爆炸装置带到“游人云集的山头”,然后引爆,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
王某的行为足已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虽然他的目的是故意杀害刘某,但在使用杀人手段上已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应认定为爆炸罪。
第二题:【案情】谢某,男,26岁,××市公交公司121路车队司机。
2004年10月14日早上7时许,谢某驾驶121路1234号车搭载着20余名乘客驶近××中学门前的公交车站时,同样要在此停靠上下乘客的一辆120路车正在前面靠边行驶准备进站。
为了抢在120路车前面进站,谢某加大油门,驾车从120路车左侧超越,然后向右猛打方向盘冲向车站。
此时,在站上候车的50余名乘客正迎向车子走来准备上车。
谢某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但由于谢某的车速度快、惯性大,车下乘客躲闪不及,以致12人被撞倒刮倒受伤。
同时,急刹车导致车内乘客跌倒或与车内设施发生碰撞,造成9人受伤。
经鉴定确认,受伤乘客中4人重伤,6人轻伤,11人轻微伤。
谢某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
刑法学2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2.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将乙推倒导致乙受伤B.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将甲打伤C.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将甲打死D.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将甲制服并报警答案:A3.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甲在醉酒状态下殴打他人B. 甲在梦游状态下殴打他人C. 甲在精神错乱状态下殴打他人D. 甲在清醒状态下殴打他人答案:D4.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犯罪后自首B. 犯罪后逃跑C. 犯罪后拒不认罪D. 犯罪后继续犯罪答案:A5.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共同犯罪?A. 甲和乙各自独立实施盗窃行为B. 甲和乙事先通谋,共同实施盗窃行为C. 甲和乙各自独立实施抢劫行为D. 甲和乙事先通谋,各自独立实施抢劫行为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犯罪预备?A. 甲购买了用于盗窃的工具B. 甲在前往盗窃地点的路上C. 甲开始实施盗窃行为D. 甲在盗窃行为完成后逃离现场答案:A B7.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犯罪中止?A. 甲在实施盗窃过程中,因害怕被发现而停止B. 甲在实施盗窃过程中,因同情失主而停止C. 甲在实施盗窃过程中,因失主发现而停止D. 甲在盗窃行为完成后,主动归还赃物答案:A B8.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既遂?A. 甲成功盗窃了乙的财物B. 甲在盗窃过程中被乙发现C. 甲在盗窃过程中被警察抓获D. 甲盗窃未遂,但被警察抓获答案:A9.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构成犯罪的共犯?A. 甲教唆乙实施犯罪B. 甲帮助乙实施犯罪C. 甲在乙实施犯罪时提供信息D. 甲在乙实施犯罪后提供藏匿场所答案:A B C D10.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未遂?A. 甲企图盗窃但未能进入乙的住宅B. 甲企图盗窃但被乙发现C. 甲企图盗窃但未能盗得财物D. 甲企图盗窃但因忘记携带工具而未能实施答案:A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
《刑法学(2)》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刑法学(2) 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C二、判断题1. 答案:错误2. 答案:正确3. 答案:正确4. 答案:错误5.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答案:简要说明刑法中的过错原则。
过错原则是指犯罪行为的主体在实施犯罪时应当具备一定的过错程度才能构成犯罪。
它是刑法责任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犯罪主体在犯罪行为中具有过错,即具备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过错原则的适用可以确保刑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保护犯罪主体的合法权益。
2. 答案:简要说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刑法中常见的两种犯罪形态。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结果,但仍然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
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结果,但由于疏忽、粗心等原因导致违法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
3. 答案:简要说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刑法中两种与自卫有关的行为。
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突发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必要行动。
两者的区别在于正当防卫是对他人非法侵害的一种合理反击,而紧急避险则是在面临危险时采取的自救行为。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小明因为情绪失控,在公共场所大声辱骂他人,并将其推倒在地,导致对方受伤。
请判断小明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小明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主体通过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故意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行为。
小明在公共场所大声辱骂他人,并将其推倒在地,导致对方受伤,明显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小明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性,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并且有明确的行为表现。
因此,小明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案例题(二)(总分150, 做题时间90分钟)刑法学一、案例分析题1.矿工王某,下班后站在矿门口抽烟,这时一辆卡车正要进厂。
王某一时心血来潮,要和司机开个玩笑,就把自己手里的烟头往汽车的驾驶室里扔。
烟头正好扔在司机的脸上,司机忽然被烟头一烫,吃了一惊,身子一歪,结果未把握好方向盘,使汽车撞在路边的一根电线杆上。
司机的脸撞在了车厢的栏杆上,碰伤了眼睛,后被送往医院抢救,做了眼球摘除手术。
问: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简要说明理由。
SSS_TEXT_QUSTI分值: 15答案:王某的行为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而是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值得强调的是该行为的发生时间必须是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同时行为的性质是与生产、作业直接相关。
上述两个条件是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必备要件。
本案的案发时间是在下班后,并且王某扔烟头的行为与生产、作业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对于王某宜定过失致人重伤罪。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行为。
本案中,王某随手扔烟头是与司机开玩笑的行为,主观上并没有致司机重伤的故意,对于司机的受伤结果王某并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持一种坚决否定的态度,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即王某应当预见自己扔烟头的行为可能造成司机的失控、导致发生一定的事故,从而对司机的身体造成侵害的后果,可是王某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同时王某又具备预见这个结果的能力和义务,因此可以认定王某的行为系由过失造成。
客观上王某的行为造成了司机的重伤后果,严重侵犯了司机的身体健康权利,因此对于王某应定过失致人重伤罪。
2.胡某、严某、赖某三人平时以替客户清洗抽油烟机为业,但觉得很辛苦且挣钱数量不大,遂预谋使用假品牌的抽油烟机灶具冒充知名品牌骗取钱财。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刑法学(2)》分析案例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08)分析案例1.案情:李某,男,15岁,某校学生。
李某与同学吴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继而动手扭打起来。
李某被吴某打倒在地,头碰到水泥地面,磕出一个大包。
李某极为恼怒,从地上爬起来后便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把水果刀(刃长12cm)猛地向吴某腹部捅去,致使吴某脾脏被刺破(法医鉴定为重伤),倒地休克。
李某随后扬长而去。
吴某经医院抢救脱离危险,一个月后痊愈。
李某被抓获后主动交待,一个月以前在同学王某家,以“过家家”为名与王某之妹(13岁)发生过性行为,离开时还偷拿了王某一台照相机(价值3000余元),卖后获款800余元,经查属实。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答:(1)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和强奸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2)李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属于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应当对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和强奸的行为负刑事责任。
(3)李某明知用水果刀捅人会致人受伤甚至死亡,却不计后果,将吴某捅成重伤,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特征,因而构成故意伤害罪。
(4)李某明知其同学王某之妹不满14周岁,而采取哄骗手段与之发生性行为,其行为符合奸淫幼女的强奸罪的构成特征,因而构成强奸罪。
(5)李某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符合盗窃罪客观方面的构成特征,但因其不满16周岁,不符合盗窃罪的主体条件,因而不构成盗窃罪。
(6)李某出于不同的犯罪故意,实施不同的犯罪行为,分别构成故意伤害罪和强奸罪,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鉴于李某所犯强奸罪是其自己主动交代的,属于自首,因而在对其强奸罪量刑时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7)李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
2.案情:张某,男,35岁,某出租汽车公司司机,2010年1月20日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11年12月刑满释放。
2016年3月的一天晚上,张某驾车在街上揽活时,遇到15岁的卖淫女李某。
作业1分析案例(每小题50 分)第一题:山本某某,女,42 岁日本国籍。
马某某,男,35 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参考答案:参看教材有关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事管辖权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
山本某某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某某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
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
同时,山本某某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某某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
对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
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王××(男,17 岁)与被害人陈××(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
一日,王××与其弟去河边洗澡...参考答案: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
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
陈某是儿童,王某答应他将他带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的深水处游泳,这无疑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因而就产生了王某应当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
刑法学2作业1分析案例
案例:杨某与其未婚妻张某结婚后,未订活前双方约定继承权问题,杨某撒谎说其有一种特殊的遗产,可以为双方带来可观的收益,并以此为由迫使张某给予其双倍的继承权,未果后,杨某又以虚构的借款为由起诉张某,要求其给予其双倍的继承权,张某提出申辩。
针对本案,从刑法学的角度分析该案件的刑事责任行为,可以归结为杨某的诈欺罪。
首先,要想成立诈欺罪,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所规定的若干元素,即把受害人诱骗到有损其利益的地步,诈欺行为人应当具备故意犯罪的心理,以及造成实际损失。
首先,杨某以虚构的遗产,试图迫使张某给予其双倍的继承权,显然具有诱骗受害方的性质。
同时,杨某请求张某给予其双倍的继承权以及提出虚构的借款为由起诉张某,说明其有故意犯罪的心理,可以构成诈欺行为。
另外,张某被迫采取措施,有实际损失,构成了诈欺行为的损害元素。
因此,从上述分析来看,杨某的行为本质上构成了诈欺罪,可以被认定为此罪。
此外,从依法制裁的角度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诈欺罪的刑罚以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处罚。
因此,依法,杨某的行为可处以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等刑罚。
总之,针对本案,杨某的行为构成了诈欺罪,并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处以相应的刑罚。
刑法学(2)(专科)刑法学(2)(专科)作业1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王某得知其妻刘某有了婚外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其于死地。
2001年12月19日,王某自制了一个定时爆炸装置。
12月21日上午,王某将爆炸装置定好时间后谎称要去登山游玩,带着刘某一起爬上了一座游人云集的山头。
中午12点左右,王某将用报纸包好放在塑料袋中伪装成午餐的爆炸装置让刘某拿着,然后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刘某。
12点30分左右,定时爆炸装置发生爆炸,刘某被炸身亡,刘某周围的游人一死三伤。
王某被抓获后主动交代,2000年2月因与吴某发生争执而将吴某扎伤、经查属实。
吴某的伤情为轻微伤。
【问题】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第二题:【案情】谢某,男,26岁,××市公交公司121路车队司机。
2004年10月14日早上7时许,谢某驾驶121路1234号车搭载着20余名乘客驶近××中学门前的公交车站时,同样要在此停靠上下乘客的一辆120路车正在前面靠边行驶准备进站。
为了抢在120路车前面进站,谢某加大油门,驾车从120路车左侧超越,然后向右猛打方向盘冲向车站。
此时,在站上候车的50余名乘客正迎向车子走来准备上车。
谢某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但由于谢某的车速度快、惯性大,车下乘客躲闪不及,以致12人被撞倒刮倒受伤。
同时,急刹车导致车内乘客跌倒或与车内设施发生碰撞,造成9人受伤。
经鉴定确认,受伤乘客中4人重伤,6人轻伤,11人轻微伤。
谢某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
【问题】对于谢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答:刑法学(2)(专科)作业2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第一题:【案情】胡某,女,33岁,无业。
2003年6月20日。
胡某拣到一个钱包,包内有一张名字为吴女士的身份证。
胡某便用自己的照片以吴女士的名字制作了一张假的身份证,然后到银行办了一张同名信用卡。
刑法学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分析案例一:王某,男,44岁,某医院职工。
因其妻刘某婚个情后即怀恨在心,欲致辞其于死地。
故安装爆炸案。
问题:对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1、王某为了杀害刘某,实施爆炸,造成1死亡3伤,其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因而构成爆炸罪,而不是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王某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本已构成犯罪,但由于该行为与爆炸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依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应依照爆炸罪处罚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1、王某构成爆炸罪。
2、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3、此前实施的故意伤害罪,因情节轻微,又有自首情节,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二、谢某,26岁,XX市公交公司121路车队司机。
2004年10月14日早上7时许,谢某驾驭121咱1234号车搭载20余乘客驶近XX中学门的公交车站时,同样要在此依靠上下乘客的一辆120咱车正在前面靠边行驶准备进站,为了抢在120路车前面进站,谢某加大油门,驾车从120路车左侧超越,…….经鉴定确认,受伤乘客中4人重伤,6人轻伤,11人轻微伤。
谢某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
问题;对于谢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处理原则)?为什么?答:1、谢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谢某为抢道,实施了超车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以致12人被撞倒乱倒受伤,并与120路车发生碰撞,造成9人受伤。
2、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胡某,女,33岁,无业。
2003年6月20日,胡某拣到一个钱包,包内有一张名字为吴女士的身份证,胡某便用自己的照片以吴女士的名字制作了一张假的身份证,然后到银行办了一张同名信用卡。
6月26日,胡某持该卡在某商场刷卡买了约5600元的物品,经查,胡某1998年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0年3月刑满释放。
问题:对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1、胡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客观上实施了伪造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主观上出自故意,因而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
刑法学案例交通肇事罪案例一:被告人苏某早上七八点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将自己的小孩送到学校后回家,沿着京保公路良乡段由北向南骑自行车行驶,行至村路口附近。
准备从西向东横穿公路进入村中,当苏某的自行车前轮已经越过路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线时,适逢藏某驾驶两轮摩托车由南往北行驶,因躲闪不及,摩托车的前轮撞在苏某自行车中部,两车均翻倒在地,摩托车倒地滑行六七米,苏某被撞入路东的排水沟里,未受伤,而藏某因头部着地,造成重度颅脑损伤。
经抢救无效死亡。
苏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案例二:被告人李某,男,32岁,某单位汽车司机。
被告人李某于2002年8月17日上午ll时,同装卸工刘某、王某等三人驾驶解放大卡车由某乡向市里送货(该货车核准载重8吨,该批货物约重13吨多)。
车超速行驶,当开到某乡政府的十字路口时,将前方同方向骑车的季某连人带车撞出20多米,造成季某重伤(后因抢救不及时,在被他人送医院的途中死亡)。
被告人见撞人后,为了逃避罪责,非但不停车抢救被害人,保护肇事现场,听候处理,反而继续加速行驶逃跑。
一出租车司机看到此情景后,驾车追赶,并示意其立即停车,但李某对此根本不予理会。
当跑出大约3公里到市郊一农贸市场附近时,路上的人很多。
被告人为摆脱该出租车,只顾逃跑,看到人多也不采取减速等措施,又把路边一骑车带着小孩的母女俩撞出12米多,小孩当即死亡,妇女撞成重伤,同时还撞伤在路边赶集的两位老人 (重伤)。
公安机关接群众报案后,在某路口设置路障堵截,示意李某减速停车,李某驶近并看到这一情况后,仍拒不接受公安人员的停车指令,驾车虽未直接冲向机动车道的路障与交警,但紧打方向盘强行从北侧非机动车道穿越,径直撞向站在路上执行堵截任务的交警毛某,将其撞出30多米。
毛某当场死亡。
后李某被公安人员抓获。
根据案情,分析下列问题:(1)被告人李某违章高速行驶将季某撞死的行为如何处理?(2)被告人李某第二次高速行驶,连续撞死、撞伤他人的行为应如何论处?(3)李某驾车闯关,撞死交警毛某的行为如何论处?(4)如李某在第一次撞人以后,正在犹豫是否应停车救人,而同车的装卸工刘某却极力让李某赶紧逃离现场,则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论处?(5)假如李某第一次撞人后将李某搬到车上,行驶一段路程后见四周无人又将其搬下车,放到一个僻静的小树林里。
2024法考官方指导案例刑法二案例二某医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即患者在医院就诊时,先缴纳预存金(押金),待本次所有诊疗结束、患者出院时再与医院统一结账。
王某是该医院的医生,因之前参加体育运动受伤,时常需使用药物镇痛。
为节约开销并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王某开始打起医院药物的主意。
王某利用自己担任副主任医师,可以给患者开具地佐辛(镇痛类处方药)的便利,在给患者吴某开具的诊断单中擅自加入地佐辛。
按医院规定,医生开具地佐辛的,应当由护士到医院药房取药并直接给患者注射,医生不得接触药物。
但王某却在护士陈某根据自己的诊断单从药房取得地佐辛后,向陈某道称可以替之为吴某注射。
陈某信以为真,便将地佐辛交给王某。
王某马上返回办公室给自己注射地佐辛。
待吴某出院时,不知情的医院财务人员从吴某事先所交预存金中将吴某住院花费(含王某开具的地佐辛的费用)扣除,将剩余的预存金还给吴某。
吴某并未发现账单中增加了地佐辛,结清款项后离开。
(事实一)数月后,医院内部开展纪检巡察,王某感到自己有暴露的危险,便想找医院分管纪检工作的领导胡某(国家工作人员)帮忙替自己“平事”。
但王某与胡某不熟,便找到自己在当地任财政局局长的好友黄某,同黄某是否有关系能联系胡某。
黄某也不认识胡某,但其与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分管财务工作的副主任刘某素有公务往来、关系很好,便跟王某说,自己可以跟刘某打个招呼,让刘某去请胡某帮忙。
王某大喜过望,当场交给黄某20万元,让黄某帮自己把事情“搞定”。
黄某收下钱,满口答应。
次日,黄某约见刘某,说明王某的请托,并给刘某10万元作为“辛苦费”。
刘某感觉反腐风声太紧,不愿联系胡菜,但为能获利,仍然假意答应黄某,收下“辛苦费”后来给胡某打招呼。
(事实二) 王某等待数日后,在医院大会等场合见胡某对自己的态度没有变化,感觉之前通过黄某和刘某联系胡某的事情可能不太顺利,心急如焚,便又托关系联系上了胡某的妻子姜某(非国家家工作人员)。
王某交给姜某10万元作为酬劳,请姜某在家中给胡某“做做工作”,劝说胡某对自己同开一面。
刑法学2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1、刘某,男,28 岁,矿山工人。
刘某与李某经人介绍谈恋爱。
后来,李某认为刘某不求进取。
提出中止关系。
刘某见恋爱不成,遂蓄意报复李某。
刘某从自己工作的矿山炸药仓库偷了一些雷管和炸药,自制了一个装有定时起爆器的炸弹。
一日,刘某乘李某在电影院看电影之机,将自制炸弹放置在李某的座位下面。
炸弹爆炸后,李某当场被炸死,同时,在场观众多人被炸伤。
试分析: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理由是什么?答:(1)刘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
(2)刘某在公共场合以爆炸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因而其行为属于爆炸罪而非故意杀人罪。
(3)刘某盗窃爆炸物和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与其爆炸罪之间属于牵连关系,应依从一重处断原则以爆炸罪论处。
2、陈某,男,38 岁,某出租汽车公司司机。
一天晚上,陈某驾车在街上揽活。
经过一路口,正好遇上红灯。
陈某见没有警察,便驾车快速冲过路口。
此时,王某正在路口对面人行横道上过马路。
当陈某发现王某时,急忙踩刹车,但因车速过快,制动距离短,结果还是将王某撞倒。
陈某下车跑到王某身边,发现王某已经休克,不省人事。
陈某感到非常害怕。
看到路口没有其他人,陈某急忙驾车逃离。
半小时后,王某被人发现,送进附近医院抢救。
由于耽误时间过长,王某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试分析:对于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答:(1)陈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2)陈某违反交通法规肇事造成他人死亡,其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成立条件,因而构成交通肇事罪。
(3)陈某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他人死亡,应依加重法定刑处罚。
3、高某,男,17 岁(1983 年9 月出生),某中学学生。
高某与女同学吴某以“谈朋友”的名义交往了一段时间。
不久,吴某以家里不同意而且自己还要专心考大学为由与高某断绝了关系。
此后,高某多次威胁要杀死吴某。
2001 年7月6 日,吴某在母亲陪护下住进县城一家旅馆准备参加高考。
7 月8 日晨8 时许,吴某由母亲陪同前往考场,刚走出旅馆没几步,高某冲了上去,一把抱住吴某,并将装有高某自制的爆炸装置的挎包挂在李某身上,随即跑开。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电大刑法学1案例1:刑法对外 __效力范围卞某,23岁,外国人,系某国在医科大学的留学生。
某年5月13日,卞某某遭到医科大学另一外国留学生安某拳打后,蓄意报复。
6月10日晚7时许,卞某得知安某在留学生l楼104会客室会客,便手持木棒,到会客室敲门。
安某将门打开后,卞某用木捧击打安某。
安挣脱后,会同在该校的本国留学生翁某、风某、莫某等7人,手持木棒、手杖等器械,聚集在留学生宿舍2楼走廊西端。
卞某也和某国留学生朱某、穆某、白某等5人手持木棒和尖型菜刀等,聚集在留学生宿舍2楼走廊中部208房间门前,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后双方发生殴斗。
在厮打中,卞某手持的木棒被打掉,随手用尖型菜刀乱刺,刺中对方留学生翁某的上腹部,创伤透入胸腔,将肝脏切成局部破损,经抢救无效,于次日下午死亡。
[问题]卞某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可否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答案:卞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且应当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卞某某为报复他人,聚众斗殴,并在斗殴的过程中,使用菜刀乱刺,将被害人刺死。
依照刑法第293条的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应根据情况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卞某在用菜刀刺人时,主观故意不明确,对他人的死、伤均持放任态度,因此,对被害人死亡他应负(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6条和第11条的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 __领域内犯罪的,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外,均应适用我国刑法。
卞某是一普通外国留学生,不属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自应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例2:刑法的效力范围李学沛,男,26岁,工人。
王义勇,男,24岁,工人。
李、王二被告均系我国公民。
某年10月,该二人受雇在美国轮船上工作。
同月24日,轮船停泊于巴西某港口后,二人在轮船上饮酒闹事,不仅不听从船长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劝阻,反而公然杀死制止他们的中国公民张世良。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22.简述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参考答案: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5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妇女JL童的人身权利。
犯罪对象只能是妇女和儿童。
(2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中转妇女.)L童的行为之一。
(2分)(3)犯罪主体一般情况下是一般主体。
(1分)(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具有出卖谋利的目的。
(2分)23.简述挪用公款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参考答案: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5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的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的廉政制度。
(2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2分)(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
(2分)(4)主观方面是故意。
(1分)22.简述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参考答案: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5分)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害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
侵犯的对象只能是正在使用过程中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
(3分)(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进行破坏,足以造成上述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或者毁坏危险的行为。
(2分)(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1分)(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
(1分)23.简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参考答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题库(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试题)说明:试卷号:2108课程代码:01711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24.案情:胡某,男,40岁,农民。
胡某到刘某承包的鱼塘中挑水浇地时双方发生争执,刘某骂胡某脸皮厚并将胡某的一只水桶砸烂。
胡某说:“你砸烂了我的桶,你要赔我。
”随即向刘家方向走去,刘某尾随其后。
快到刘某家时,刘某捡起一块小石子向胡某扔去,击中胡某的小腿。
胡某停下,刘某上前对着胡某的腹部又打了两拳。
胡某对围观的群众说:“大家看到了,是他先打我。
”刘某说:“我打了你怎么样?想要桶?休想!”刘某一边说一边转身向家中走去。
见刘某要走,胡某便举起手中的竹扁担朝刘某打去,刚好打中刘某的头部。
刘某当即倒地,头上流血不止。
胡某见此情景,慌忙叫上围观的群众一同将刘某送往医院。
因医院较远,刘某被送到医院时已因流血过多死亡。
胡某随即到当地派出所投案,说明了整个事情经过。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参考答案:(1)胡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2)胡某因受到刘某的打骂而用竹扁担打刘并造成刘某死亡,危害后果严重,其行为显然已构成犯罪。
(3)胡某明知用竹扁担打人会致人受伤,却因气忿而故意为之,因而其行为属于故意犯罪而非过失犯罪。
(4)胡某打刘只是气头上的行为,并无预谋和准备,也不具有希望或放任刘某死亡的心理,当发现刘某倒地且头上流血不止时便急忙送刘某往医院,显然胡某的行为是且只是想伤害刘某而非杀害刘某,刘某的死亡是由于受伤过重所致,因而胡某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致死而非故意杀人。
(5)胡某向派出所投案并说明事实情况的行为符合刑法关于一般自首的规定,属于自首,量刑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24.案情:李某,男,25岁,无业。
方某,女,20岁,无业。
案例分析题1、刘某,男,28 岁,矿山工人。
刘某与李某经人介绍谈恋爱。
后来,李某认为刘某不求进取。
提出中止关系。
刘某见恋爱不成,遂蓄意报复李某。
刘某从自己工作的矿山炸药仓库偷了一些雷管和炸药,自制了一个装有定时起爆器的炸弹。
一日,刘某乘李某在电影院看电影之机,将自制炸弹放置在李某的座位下面。
炸弹爆炸后,李某当场被炸死,同时,在场观众多人被炸伤。
试分析: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理由是什么?答:(1)刘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
(2)刘某在公共场合以爆炸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因而其行为属于爆炸罪而非故意杀人罪。
(3)刘某盗窃爆炸物和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与其爆炸罪之间属于牵连关系,应依从一重处断原则以爆炸罪论处。
2、陈某,男,38 岁,某出租汽车公司司机。
一天晚上,陈某驾车在街上揽活。
经过一路口,正好遇上红灯。
陈某见没有警察,便驾车快速冲过路口。
此时,王某正在路口对面人行横道上过马路。
当陈某发现王某时,急忙踩刹车,但因车速过快,制动距离短,结果还是将王某撞倒。
陈某下车跑到王某身边,发现王某已经休克,不省人事。
陈某感到非常害怕。
看到路口没有其他人,陈某急忙驾车逃离。
半小时后,王某被人发现,送进附近医院抢救。
由于耽误时间过长,王某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试分析:对于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答:(1)陈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2)陈某违反交通法规肇事造成他人死亡,其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成立条件,因而构成交通肇事罪。
(3)陈某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他人死亡,应依加重法定刑处罚。
3、高某,男,17 岁(1983 年9 月出生),某中学学生。
高某与女同学吴某以“谈朋友”的名义交往了一段时间。
不久,吴某以家里不同意而且自己还要专心考大学为由与高某断绝了关系。
此后,高某多次威胁要杀死吴某。
2001 年7月6 日,吴某在母亲陪护下住进县城一家旅馆准备参加高考。
7 月8 日晨8 时许,吴某由母亲陪同前往考场,刚走出旅馆没几步,高某冲了上去,一把抱住吴某,并将装有高某自制的爆炸装置的挎包挂在李某身上,随即跑开。
吴某尚未来得及将挎包摘下,就听“轰”的一声,吴某被炸死,吴母身受重伤,高某和路过的刘某、王某也受了轻伤。
试分析:对于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答:(1)高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
(2)高某在公共场所以爆炸的方法实施杀人行为,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的后果,其行为严重侵犯了公共安全,构成爆炸罪。
(3)高某年满17周岁,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由于高某未满18 周岁,依照刑法规定,对高某量刑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并不得判处死刑。
4、冯某,男,43 岁,某市油脂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
1999 年10 月至2000 年4 月间,冯某将本公司生产的工业用基础油冒充饼干专用油、食用油向省内几家食品厂推销,共计售出2 千余公斤,销售金额9 万余元。
其中部分油品被用于制作食用饼干流入市场,导致某幼儿园儿童食用后发生严重集体中毒事故,造成其中5 人轻伤。
试分析:对于冯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处理原则)?为什么?答:(1)冯某的行为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2)冯某明知工业用油非食用油而向食品厂销售,其行为符合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成立条件,故而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3)冯某的行为已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应依加重法定刑处罚。
5、吴某,男,42 岁,某厂工人。
吴某所在工厂效益不好,经常发不出工资。
看到当地许多人倒卖走私物品赚了不少钱,吴某也动了心。
吴某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块钱,找到走私分子王某,向其购买了走私进口的彩电、照相机、手表等价值8 万多元的物品(若是正常进口需缴纳关税2 万余元)。
吴某将这些物品分批贩运到内地倒卖后,获利1 万余元。
试分析:对于吴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答:(1)吴某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但尚不构成走私罪。
(2)吴某直接向走私分子购买走私物品转卖,偷逃关税,故属于走私行为。
(3)吴某走私物品偷逃关税数额较小,未达到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标准,故而不构成走私罪。
(4)对于吴某的行为应当由海关给予行政处罚。
6、胡某,男,23 岁,无业。
2008 年6 月20 日,胡某无意中在某证券公司门前拣到一个钱包,包内有一张用银行的三联单包裹着的身份证,单子上有姓名和信用卡卡号,卡上的名字为吴女士。
胡某便以吴女士的名义制作了一张假的身份证,并到银行办了一张同名信用卡,次日,将吴女士卡中的2650元人民币取走。
经查,胡某2000 年5 月因过失致人重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 年,2002 年 3 月刑满释放。
试分析: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为什么?答:(1)胡某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2)胡某冒用他人名义骗取信用卡的行为与盗窃他人钱款的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应依从一重处断的原则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3)胡某伪造他人身份证的行为与信用卡诈骗行为之间属于牵连关系,应依从一重处断的原则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4)胡某虽是在刑满释放五年内故意犯罪,但其前罪属于过失犯罪,故而不属于累犯。
7、刘某,男,25 岁,某厂工人。
刘某多次受到吴某的敲诈,累计达5000 余元,原因就“如果你不用钱摆平,在于极好面子的刘某与女友在山上偷尝禁果时被吴某碰见了。
吴某声称:我就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你这个老实人的风流事儿!”2003 年6 月11 日,吴某又来要钱,开口就要3 万。
两人讨价还价,从3万降到l 万。
刘某还想往下降,吴某却一把搂住了他的脖子:“没钱,我就要人!”刘某一惊忙将其推开。
“好啊!你敢对我这样!告诉你我是看得起你,你小子敢推我!”吴某一边骂一边气哼哼地往外走。
刘某害怕吴某会说出去,连忙扑上去,把吴某按在床上,死死卡住她的脖子,很快吴某就不动了。
刘某以为吴某已死,正在发愣时,吴某醒过来了,刘某见她没死,便再次求她以后别再缠着自己,可吴某表示这事没完。
过了会儿,吴某说要上厕所,出来时手里却拿了一把刀。
刘某见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一把抢过刀,狠狠地冲着吴某的腰、胸等处就捅,直到吴某再也不动弹才住手。
随后,刘某将吴某的尸体肢解,装入一个编织袋内。
刘某的父亲回家得知真相后带着刘某向派出所投案,刘某交代了全部情况。
试分析: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答:(1)刘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2)刘某使用手掐、刀刺的手段将乔某杀死,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3)刘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并交代全部犯罪事实,其行为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8、王某,男,24 岁,农民。
某日晚8 时许,来自外省的女青年张某(18 岁)路过王某家门口,向王某问路。
王某以给张带路为名,将张骗至通往一水库的路上。
在行走中,王某不断对张进行挑逗和抠摸。
张说:“你再这样我就喊人来。
”王某说:“你大声喊也没用,附近没有人家。
”此时张有点害怕,没再言语。
王某提出要与张发生性关系,张哀求说:“不要这样,哪怕我叫你哥也行。
”王某说:“你叫我啥也不行,反正我要和你玩一下。
”说着就要搂抱张。
张赶紧向前走去,王某追上,抓住张的手说:“你看前边不远处就是水库,这里路西有水渠,路东有条沟,沟底是深潭,淹死过一男一女,可怕得很。
”张闻之更加恐惧。
王某知道张害怕了,于是将张推倒在地,用力扯张的腰带。
张自知无法抗拒,只得将腰带解开,被王奸污。
事后张没有告发。
不久王某因盗窃他人价值1300 余元的手机被当场抓获刑事拘留,在审查中坦白交代了上述事实,经查属实。
试分析: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答:(1)王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和盗窃罪。
(2)王某违背妇女意志使用威吓手段与妇女发生性行为,构成强奸罪。
(3)王某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
(4)王某被拘留后主动交代强奸罪行,其行为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王某的行为构成两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9、张某,男,25 岁,某市出租汽车公司司机。
一天晚上,张某驾驶“丰田”牌轿车出去揽活。
车经一路口处时,遇到从外地来该市探亲的青年妇女李某。
张停车问李到哪儿去,李说到该市某单位找丈夫。
张某遂以带路为名将李骗上车,后将车开到郊外停住,在车内强行奸污了李某。
李在奋力反抗中,将张的嘴唇咬伤。
张认为这是要给他的犯罪行为留下罪证,唯恐罪行败露,即决意杀人灭口。
张先用双手掐李的颈部,又用铁锤朝李的头部猛击数下,李某昏迷过去。
张某以为李某已死,遂将李拖出车外扔在路旁,驾车逃离。
半小时后,李某被下夜班经过的工人发现送进医院,经抢救脱险,但头顶颅骨骨折,脑组织挫伤,造成重残。
试分析:对于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答:(1)张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
(2)张某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发生性行为,构成强奸罪。
(3)张某使用手掐、锤打的手段欲致被害人于死地,构成故意杀人罪。
(4)张某未将被害人杀死,其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张某的行为构成两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10、刘某,男,26 岁,工人。
一天晚上9 时许,刘某在骑车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见某饭店财务科会计李某在路旁往前走,刘经过李身边时将其手提包抢了就跑。
李大声呼喊,周围群众纷纷拦截,刘加快车速逃跑。
当刘跑到一桥头时,被民警吕某拦截,刘某便骑车向吕猛撞。
吕被撞倒,头部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夜里死亡。
试分析: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答:(1)刘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2)刘某抢夺财物后为抗拒抓捕将他人撞伤致死,其行为符合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条件,构成抢劫罪。
(3)刘某的行为属于提高法定刑的情形,应依加重法定刑处罚。
11、许某,女,:25 岁,某公司行政秘书。
许某与刘某谈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后,刘某提出分手。
许某觉得受到了极大伤害,非常愤怒。
为报复刘某,许某持刘某还未及取走的信用卡到几家商场以刘某的名义购买了8000 余元的物品。
刘某发现后要求许某退还信用卡并归还其所消费的钱款,许某坚决不还,刘某报案,许某被抓获。
试分析:对于许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答:(1)许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2)许某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其行为构成侵占罪。
(3)许某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信用卡的行为实质上是对其所保管的他人财物的侵占,故而其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12、张某,男,65 岁,农民。
某日,某县公安局治安队队长陈某、民警刘某根据线索到张某家依法收缴枪支。
陈某出示警官证要求张某交出私藏枪支,张某谎称家中没有枪支予以搪塞。
后当陈某在张某家床下找出私藏的一支猎枪时,张某以枪支是借来的为由不同意收缴并从陈某手中夺抢枪支,未逞。
张某转身拿起一把螺丝刀将陈某左颈部刺伤。
陈某再次亮出警官证表明身份,让张某停止侵害,张某却继续拿螺丝刀刺向陈某,陈某和刘某被迫从房中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