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第二轮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41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及答案(一)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细胞工程-、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不法分子在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俗称蛋白精,其分子式为C3N6H6,含氮量为66%左右,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或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时,根本不会区分出此伪蛋白质。
长期食用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损害生殖泌尿系统,形成膀胱肾部结石。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牛奶和三聚氰胺,后者不会生成紫色复合物B.三聚氰胺与氨基酸组成元素相同,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可提高含氮率,使劣质食品通过质检机构的检测C.少量三聚氰胺在动物体内代谢形成含氮废物,可通过肝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D.三聚氰胺在细胞内经脱氨基后可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2.下表示研究骨的成分与特性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有机物可燃烧,实验Ⅱ与Ⅲ对照,说明骨的弹性与骨内有机物有关B.由于无机盐溶于盐酸,实验Ⅰ与Ⅲ对照,说明骨的硬度与无机盐有关C.实验Ⅰ、Ⅱ相互对照可说明骨的化学成分中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两大类D.综合实验Ⅰ、Ⅱ、Ⅲ结果说明骨的性质与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盐所占比例有关3.下列关于细胞内的糖类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元C.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D.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4.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
右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冬季来临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B.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明显的正相关C.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5.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一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整合(总5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整合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考点整合一: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的有关计算1).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数、肽链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羧基数)的计算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羧基数)=肽链数游离氨基数(羧基数)=肽键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羧基数)3).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的N原子数O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2+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的O原子数-脱去水分子数234).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含有二硫键时,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氢。
5).若形成的多肽是环状蛋白质: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6).氨基酸与相应核酸碱基数目的对应关系:基因中脱氧核苷酸﹕mRNA 中核糖核苷酸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 在利用DNA 中脱氧核苷酸数或RNA 中核糖核苷酸数求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时,一般不考虑终止密码问题。
3、与水有关的结构及生理过程考点整合二: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分类总结 (1)从结构上分①双膜:线粒体、叶绿体;②单膜:内质网、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 ③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2)从功能上分①与细胞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提供载体)及线粒体(提供能量);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ATP 的水解(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②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参与构成染色体与纺锤体)、中心体(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③与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分泌)、线粒体(供能);④产生ATP的细胞器:叶绿体(光反应阶段)、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⑤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叶绿体(光合作用暗反应);⑥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核糖体(翻译过程)、线粒体和叶绿体(DNA 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整合训练(二) 生命系统的结构基础全员必做题1.[2022·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黏菌是一群类似霉菌的生物,在分类学上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形态各异,多营腐生生活,少数寄生在经济作物上,危害寄主,与念珠蓝细菌一样没有叶绿体。
下列有关黏菌和念珠蓝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黏菌和念珠蓝细菌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营寄生生活的黏菌合成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完成C.黏菌和念珠蓝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黏菌和念珠蓝细菌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满足自身需要2.[2022·湖南省邵阳市高三月考]某研究小组用5种植物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记录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蔗糖溶液,记录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绘制成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分析可知,5种植物材料中山茶细胞最小B.该实验在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没有设计对照实验C.若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则细胞膜附近的水分子只进不出D.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3.[2022·湖北省腾云联盟高三联考]下图为动物小肠上皮细胞部分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钠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可利用钠钾泵所产生的Na+浓度梯度来推动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这种方式叫协同运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协同运输是一种特殊的协助扩散B.图中两种载体蛋白都能同步转运两种物质,故没有专一性C.图中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相同D.若用生物氧化抑制剂使ATP供应中断,图中两种载体蛋白都会停止工作4.[2022·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考试](不定项选择)研究发现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且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叙述,合理的是( )A.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是自由扩散B.Na+不能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C.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D.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5.[2022·江苏省南通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血浆中胆固醇含量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原因。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物质运输
热点专题练1病毒
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热点专题练2提高农作物产量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热点专题练3常考细胞类型
专题四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专题六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热点专题练4生命系统的信息传递
热点专题练5种子与果实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
热点专题练6生态文明建设
专题八生物技术与工程
专题九实验与探究
知识对点小题练
1.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3.酶与ATP
4.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5.细胞的生命历程
6.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7.遗传的分子基础
8.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9.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0.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1.生物与环境
12.生物技术与工程
13.教材基础实验
大题分析与表达练
1.细胞代谢
2.遗传推理与实验设计
3.变异与育种
4.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5.生物与环境
6.基因工程类大题突破
7.实验设计与分析。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练习一、选择题1.在没有光线和氧气、水温高达60 ℃的废水沟中发现了渣腐稀有杆菌,这种细菌能够直接吸收酿造厂周围污水中放射性物质的能量,所需C均来自水中CO2。
下列关于渣腐稀有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渣腐稀有杆菌没有中心体,有丝分裂时不会形成星射线B.渣腐稀有杆菌与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均为化能自养厌氧型C.与常温环境中的细菌相比,其DNA中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含量更高D.渣腐稀有杆菌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均由无氧呼吸提供2.腺苷酸转运蛋白(ANT)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其表面有ATP和ADP的结合位点。
在正常状态下,ANT作为一个反向转运载体把ADP转运到线粒体基质,把ATP从线粒体基质中运出。
而在肿瘤细胞中,ANT转运ADP和ATP的方向相反。
研究发现苍术苷可降低ANT与ADP的亲和力。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NT在转运ATP和ADP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B.肿瘤患者体内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合成的ATP均可通过ANT转运C.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有氧呼吸受到抑制D.苍术苷不会对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造成影响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中改变反应条件而引起的变化,正确的是( )A.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的值减小B.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的值减小C.突然将单色光改变为白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的值增大D.突然将白光改变为单色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的值增大4.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来源于甲和C6H12O6,丙和丁代表不同化合物B.有氧条件下,过程①②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可产生大量能量D.用18O标记C6H12O6,在物质丙中可检测到18O5.科研人员对野生酵母进行诱变处理,导致图中某呼吸酶基因发生突变,获得了高产酒精酵母,该突变酵母甚至在有氧条件下也能产生酒精。
专题二生命系统的代谢第1讲细胞内的酶和ATP聚焦新课标:2.2.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2.2.2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
(必修1 P78正文)(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必修1 P78正文)( )3.1716年《康熙字典》收录了酶字,并将“酶”解释为“酒母也”。
“酒母”就是现在所说的酒精。
(必修1 P79“思考讨论”)()4.能够促进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淀粉酶。
(必修1 P82探究实践)( )5.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必修1 P84正文)( )6.ATP的末端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
(必修1 P86正文)( ) 7.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这在细胞中不常见。
(必修 1 P88正文)( )8.细胞中所有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必修1 P88正文)( ) 9.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必修1 P89正文)( )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4 “周而复始”的酶和ATP考点整合固考基1.辨析酶的概念关系图2.把握与酶有关的三类曲线(1)酶的作用原理曲线:①由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________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2)酶特性的相关曲线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________。
专题二细胞代谢[课标内容] 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的影响。
2.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3.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和氧气的过程中,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4.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梳理核心知识提示深思1:核糖体、(主要)细胞核;酶也可在细胞外(如血浆、组织液等)、体外发挥作用。
深思2:高温和pH的高低对酶的活性影响具有不可逆性,低温一方面抑制微生物对酶的破坏及酶自身的分解,另一方面对酶活性的抑制可恢复。
深思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直接用于各种吸能的生化反应。
深思4:ATP是一种物质,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可供生命活动利用。
深思5:都存在,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能,这一阶段也就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深思6:产生的ATP是同一种物质,但二者一般都不可混用。
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
必修① P78“科学方法”1.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
必修① P78“图示拓展”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但本身并不被消耗,并不为化学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生成物的量。
必修① P80“思考·讨论5”3.一般来说,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必修① P85“科学·技术·社会”4.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在临床上与抗生素混合使用,能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
二轮复习:高中生物学教材实验总结1.鉴定复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提示: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2.用纸层析法别离色素时,假设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3.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用质壁别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4.“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低温处理的目的是阻断洋葱根尖细胞的DNA复制。
(×)提示:低温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抑制相关酶活性,进而抑制纺锤体形成。
5.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比排解无关变量的干扰。
(×)提示:此实验中形成前后对比,不需设置空白对比。
6.检测酒精的产生时,缓慢往试管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7.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确定浓度范围。
(×)提示: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浓度范围和条件,不是减少实验误差。
8.恩格尔曼利用衣藻和好氧细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需要光。
(×)提示:恩格尔曼选的实验材料为水绵和好氧细菌。
9.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0.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的特征元素是14C。
(×)提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的特征元素分别为32P、35S。
11.列文虎克建立了“细胞学说〞。
(×)提示: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
12.沃泰默揭示了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只受神经调节。
(×)提示: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13.生长素最初是由温特命名的。
(√)一、物质提取与检测类实验二、观察类实验四、实验技术方法(1)显微观察法——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质壁别离和复原、观察染色体变异等。
(2)差速离心法——别离各种细胞器、制备细胞膜等。
(3)比照实验法——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拟分析,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法〞及“酶作用特性相关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