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正确使用熟语
- 格式:pptx
- 大小:904.89 KB
- 文档页数:79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熟语(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语文复习资料:正确使用熟语正确使用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高考专题复习词语之三——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考查重点: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课本中常见的成语,几乎未出现过于陌生的成语;日常生活、报纸杂志容易出错的成语出现频率较高。
考查难点:容易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感情色彩的与使用范围的成语等。
正确使用熟语熟语常指固定短语,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
‚正确使用‛是指考查熟语的使用能力,而不是机械地考查熟语的字典意义,更不是考查识记了多少个熟语。
但是,平时多练习,随时积累,掌握好语义却是正确使用的前提。
考点分析:对这一考点,重点在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
熟语的种类1、成语定义: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在语言运用中常常作为独立的语言单位来使用。
形式:一般是四个字。
也有个别不止四个字来源:书面记载的和口头流传的书面记载的见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古代诗文等,口头流传的包括一些俗语和人们按照成语的结构规律仿造出来的一些词语。
历史事件:寓言故事:名言名句:口头用语:流行用语:来自外语:注意:成语在最初形成时,大都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一定的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2、谚语:‚说句俗话‛定义: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简练而蕴义深广的固定短语内容:一是反映人生哲理的,二是反映生产经验的,三是反映阶级斗争的。
3、格言定义: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作用的短语。
形式:多文言成分。
4、惯用语:‚打个比方‛定义: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语。
结构简洁,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率高,用处广。
特点: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
其次,形式上多为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形式。
5、歇后语:‚猜个谜语‛定义: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包括一部分谜语)。
形式:分两部分,前后为引注关系。
前部分用事物、现象构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像是‚喻体‛,后部分加以判断、推理、解释。
2024届高三语文考前攻略---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考情诊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频考点。
近几年全国卷将词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无论是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都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填写成语,这既考查考生的成语积累量,也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准确把握词语使用对象和准确判断词语感彩与适用语境是词语考查的主要方面。
考点一成语填空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
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
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
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积累。
【词语选择】选词填空,多为近义词。
词语选择是传统题目,解题主要方法是在近义词中找出词语的“个性义”,对照语境作出最佳选择。
解题的原则就是:去同存异,关键有三步:一是找差异。
找出近义词的差异,也就是词语的“个性义”;也就是说两个词语有共性,在共性之下,我们再来找他们的个性;个性义是广泛的,除自身带有的特殊意思上有差别外,还有语义轻重、感彩、使用对象、词语语法属性等方面的不同。
二是看语境。
结合“个性义”根据语境做最恰当的选择。
三是用排除。
运用传统的排除法,通过确定已经明确选择的某几个词语,再来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可以避免某一个词语拿不定主意时的窘境。
1.个性义是选择的根本。
法制/法治法制:法制制度。
法治:依法治理国家。
反思/反省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省,有“悔悟”义。
妨碍/妨害妨碍:侧重于指造成一定障碍。
妨害:侧重于指有损害。
每时每刻无时无刻由于此二词都有“时刻”二字,一些粗心的人便容易混淆它们。
其实,它们意思完全相反:“每时每刻”讲“时刻”都有,多用于肯定句;“无时无刻”讲“时刻”都无,多用于否定句。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
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
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
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
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2010年高考专项考点五-正确使用熟语一、熟语的定义“正确使用熟语”是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二、熟语的特点熟语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一是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又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1、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
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
如: 七月流火。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万人空巷。
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不刊之论”指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观点,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
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具体通俗,形象生动。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
3、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范文1:提高语文素养,学好熟语我相信,每个参加高考的同学都会深刻体会到语文对于高考成功的重要性。
而在语文中,运用熟语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考察同学们中高级华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正确使用熟语。
首先,正确使用熟语,必须对熟语的意思有准确的把握。
在课本上我们经常学到一些熟语,比如“鼓起勇气”、“雪中送炭”、“一马当先”等等。
正确运用熟语的前提是清楚地知道其含义。
这样在作文中我们才能恰当地插入熟语,给文章抬升档次。
其次,熟语的使用不能过多。
熟语作为华语中的较高级表达方式,如果使用过于频繁就会使文章读起来繁琐且生硬,即使同学们努力词汇量很丰富、语法很标准,却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使用熟语时要量力而行,只适略增加熟语的使用量。
最后,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中多思考多积累。
精通熟语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巨大的积累,这些需要同学们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善于总结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在阅读中寻找正确认识和使用熟语的好的例子,或者在寻找亲密的同学、老师或编辑的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质。
总之,高考语文里使用熟语的恰当使用会成倍增加作文的分数。
同学们需要精通熟语的含义、灵活运用,或许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但相信只要大家不断地学习探讨,一定会成为表达的达人!要点分析:本篇作文先简要说明了熟语的重要性,然后从正确理解熟语、适当使用熟语以及思维和积累熟语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中运用熟语,获得更高的分数。
用词分析:文章通透明了,用语清晰准确,而且运用了大量恰当得体的熟语,体现出了作者的熟练掌握。
范文2:如何用好熟语,在高考语文中抢分高考是一个极度竞争激烈的大考,语文也是高考中最难的科目之一。
运用熟语,是高考语文中很重要的一点环节。
下面就让我来谈谈如何在高考中抢分。
首先,运用熟语是要与文章紧密结合的。
熟语不是简单的辞藻,而是表达深刻内涵的意识和思想,它体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心境。